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天下第二聖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章 來自長安的意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1章 來自長安的意外

馬車轉道鹿彌書院去接了王凱南,然後便直接向州牧府駛去,路上王凱南又吩咐了王素幾件要注意的事情,王素一一頭應承下來。

州牧是涼州行政級別中最高級的官員,能夠得到州牧的邀請,王素並不意外,人的名樹的影,《國經》上連續發表了他的兩首詩不僅是對他詩才的肯定,更有其它深層的含義,至少明長安城聖院的那些老學究們認為他是可造之材,這樣的年輕人誰都知道將來勢必會前途無量,且不論聖院那些人的想法,朝廷裡鬥爭的兩大派系肯定也希望能夠將這樣的年輕人收入到自己的陣營之中。

新來的州牧紀順明這個時候邀請他恐怕也是脫離不了派系之間那些勾心鬥角的把戲,王素不喜歡被人當作棋子,可現在他卻不得不親自應付這樣的拉攏或威脅。

到了府上州牧紀順明親自到門外相迎,王素知道紀順明自然不是來迎接他的,畢竟雙方的地位差距懸殊過大,紀順明就算真對他有意,也不會如此屈尊降貴。

在涼州值得紀明順親自相迎的人絕對不超過一手之數,王凱南正巧在這一手之數當中。

王凱南是涼州第一世家王家的家主,更是鹿彌書院的院長,無論哪一個身份都值得紀順明重視。

“想必你就是四甲童生王素了,聞名不如眼見,果然氣度不凡,將來必是我大唐棟樑。”紀順明和王凱南拱手見禮之後笑吟吟的望著王素誇讚道。

“紀大人謬讚了,學生自當勉勵。”王素行了學生之禮,微笑應對。

話間幾人就進了府中。

進府之後王素才發現原來紀順明宴請的並不只有他和王凱南,此時的院子裡已經來了好幾人,他一眼掃過去來人除了涼州政要高層,除此之外還有幾位老人乃是涼州學術方面的泰斗。

眾人見王凱南過來都紛紛上前問好,王素也只得跟著行禮,王素看了一圈發現除了他之外居然一個年輕人都沒有,這讓他有些不明白紀順明的意圖,這傢伙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

在王素的疑惑中晚宴開啟,王素被安排與王凱南紀明順他們同桌,酒過三巡,王素依然不知道這頓酒宴的目的所在,不止是王素,其實在場的所有人都被矇在鼓裡。

所以這頓酒表面熱鬧,實則沉悶無比。

只是席間幾次紀明順明向王素讓王素覺得很不舒服,就在所有人都憋得快要忍不住的時候作為晚宴的邀請人紀順明終於站了起來。

“還望各位恕紀某冒昧,今日邀請各位前來赴宴紀某是有一件事要向大家宣佈,這件事對涼州來絕對是個天大的喜訊。”

紀順明到這裡有意頓了頓,在座眾人趁著這個當兒都不由用目光交流起來,而後再次將目光落在了紀順明的身上。

“各位,聽旨吧。”

紀順明完從玉盒中恭敬的拿出了長安昨日派發下來的聖旨,眾人皆起坐跪迎。

聖旨出,便代表著皇帝親至,臣下見了皇帝哪有不跪之禮。

轉眼滿院中人皆俯下身去,紀順明的目光掃視了一圈這才恭敬的讀了起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降祥瑞……聖人顯化……賜婚……武穆之孫女……王素……欽此!”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聖旨洋洋灑灑足有好幾百字,前面多是表揚涼州官員治理有方,人才輩出之類,後來王素隱約聽到了“賜婚”,又聽到了他的名字一時間思緒開始混亂起來。

“王素,還不接旨?”見到王素還在愣神,紀順明咳嗽了一聲提醒道。

“謝……謝主隆恩。”王素的腦袋裡早就已經亂成了一灘漿糊,聽到紀順明的提醒他才緩過了些神采來,木訥的回答道,然後從紀順明的手裡接過了聖旨。

“恭喜王四甲,聖旨昨日才到,沒能提前告知,還望王四甲不要介意才是。”紀順明微笑著走過來拍了拍王素的肩膀解釋道。

王素卻並沒有搭理紀順明,他還無法從不解和震驚中緩過神來,神情木訥。

紀順明並未在意,在他看來任何一個人得到了這樣的訊息可能都無法很快接受,皇帝賜婚可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這樣的待遇,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新人的另一方還是大唐軍方第一人武穆大人的孫女,老實昨天剛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紀順明也愣了很長時間,他甚至還派人單獨查了王素過往的一切。

得到的資訊顯示在十五歲之前這個少年的所有經歷都太過平常,直到幾個月前的縣試他的命運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這半年來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對得起“天才”這兩個字,可這樣的天才雖少,卻並非沒有,紀順明不明白為什麼皇帝陛下會親自賜婚,而且還是將武穆的孫女嫁給他。

為了搞明白具體原因紀順明甚至動用了長安那面的關係,最後他終於從一個名字裡發現了端倪——王守業,因為這個名字他想到了十幾年前的震動大唐的那件事,搞清楚了前因後果,所有的問題似乎就變得明朗了起來……

震驚的不僅是王素,還包括在場的所有人,剛開始他們還奇怪這樣的場合為什麼會讓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子來參加,他們中的很多人不僅沒見過這個少年人,更沒聽過他的名,當聖旨讀完,這些人的震驚程度遠比王素來的更加強烈。

當他們再次望向王素的眼神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疑惑,這個少年人到底何德何能,居然能夠得皇帝陛下垂青,賜下如此福澤,想到這裡也不免拿家中子侄後輩和這個年輕人比較起來。

當然在場也並非所有人都不識得王素,王素的幾首詩詞如今在教司坊傳唱度頗高,**中也有不少的清倌兒開始吟唱,文人多喜歡去這樣的場所,官員們也不例外,他們聽到了這樣好的的詩詞自然會多留一份心,自然對王素也有一定的瞭解,只是他們也沒想到只是因為詩詞寫的好就會被皇帝陛下賜婚。

只是因為詩詞做的好嗎?這個理由明顯難以服任何人。

“為什麼?”

這是所有人心**同的疑惑,然而問出這句話的卻是王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