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香江當大亨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九章 七九年企業年報(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零九章 七九年企業年報(七)

最後就是亞洲星傳媒集團的年報了,整個集團的年報是由各個子公司組成的。

亞洲星傳媒集團旗下有亞洲電視臺、星辰影業、星辰影院、亞洲星唱片、亞視新聞、星星日報、電影雙週刊、星星印刷廠、三味書屋(出版社)這些公司子公司。

其中電影雙週刊發行的週刊雜誌和電影有關,偏向藝術性,因此銷量不是很高,好在雜誌單價不低,因此公司還不至於入不敷出。

電影雙週刊還在運作《亞洲金龍獎》這個面向亞洲區域的電影獎項,不過是從80年的今年開始運作,收集亞洲各國在今年上映的優秀影片,然後從明年初開始正式舉辦獎項。

因此,電影雙週刊當前的業績雖然不怎麼樣,但公司還沒有太大的投入,屬於勉強收入平衡的公司。

不過,從今年開始,隨著《亞洲金龍獎》這個電影節的舉辦,公司的花費肯定不小。畢竟不管是派遣員工到國外收集優秀影片的資訊,還是邀請相關劇組來香江參加頒獎典禮,都需要花錢。

好在到時可以賣轉播權,多少能收回一些成本,因此就算有虧也損失不大,加上電影節的舉辦對整個傳媒集團有益,所以這是必要的支出。

整個亞洲星傳媒集團在1979年三月份的時候,向匯豐貸款了5億港幣,這筆資金被分攤到下面的各個子公司使用,其中亞洲電視臺自然是佔了大頭。

亞洲電視臺本身還剩下不少資金,隨著集團再次注資,公司根本不缺錢花,服裝道具等裝置的更新換代自然是不用說,就連每部電視劇的預算也比以往高了不少,而預算的增加能夠提高電視劇的質量。

在這個年代,那些受歡迎的電視劇的質量本身就很高,在捨得投入之後,就更加不用說了。

79年的這一年,亞洲電視臺在收視率上一直壓制著無線電視臺,大多時候是7:3的收視率比,只有少少的幾個節目會比不過無線電視臺。

大投入當然有回報。

不過在年報上,卻有彙報說無線電視臺也開始加大投入,目前發現已經有了這種趨勢,對此林佰誠也沒覺得意外,畢竟邵逸夫等人也不是傻的,為了挽回無線電視臺的收視率肯定會有所作為。

去年的1979年,亞洲電視臺的淨利潤為3100萬港幣,比前年要高上1300萬港幣。

星辰影業,公司在去年一共拍攝了六部電影,其中程龍主演了三部,剩下三部的主角是別人。

這六部電影有兩部的票房很不錯,香江本地的票房都超過了600萬港幣,還有兩部的票房在四百多萬港幣,剩下兩部的票房只有兩百萬港幣出頭。

不過就算是票房最低的兩百萬港幣左右,在扣掉院線方的分成後,能難道一百來萬港幣的星辰影業還是賺的,只不過賺的不多而已。

星辰影業的六部影片,只有程龍主演的三部電影的拍攝成本超過50萬港幣,剩下三部影片的成本只有二三十萬港幣,這個年代一部電影的製片成本正常都是這樣。

在1979年,星辰影業本身就有1300萬港幣的淨利潤,這個數字已經不低了。還要對虧了有海外市場收入和周邊收入,否則光票房分成的話,是賺不到這麼多錢的。

除了星辰影業自身的製片業務之外,公司下面還有三家參股不低的公司,以及公司自身的發行業務。香江電影市場中但凡想要讓自己影片到星辰影院上映的,那麼影片的發行方必須找星辰影業,星辰影業就可以藉此賺一筆發行費,這基本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許氏影業、新藝城、七小福,前面兩家星辰影業只佔20%股份,後面一家倒是持有51%股份,其實已經可以說這家公司是星辰影業的子公司了。

今年,在星辰影業的支援之下,七小福電影公司拍攝了四部影片,而另外兩家只拍攝兩部影片。倒不是這兩家公司沒有製片的資金,只因為院線上映的檔期是有限的,電影不是想拍攝就可以隨便拍攝,星辰影業支援七小福拍攝更多影片,另外兩家只有兩部電影的放映名額。

不過就算如此,拍攝四部電影的七小福在製片總票房上也就比只拍攝兩部電影的許氏影業高上一點點而已,許氏三兄弟的喜劇還是非常受市場歡迎的,人們願意去影院買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因為持股比例不同的關係,星辰影業能夠從七小福拿到的分成可遠遠比從許氏影業那裡拿到的分成多多了,畢竟一家能拿到51%的分成,一家卻只能拿到20%的分成。

750萬港幣,這是星辰影業能夠從三家參股公司拿到的利潤分成。只不過為了三家公司的發展,利潤肯定不會全部抽走,只是進行年報彙總的時候,資料上這麼體現而已。

1800萬港幣,這是星辰影業扣掉各種支出後,1979年時的淨利潤,已經可以說相當不錯了。

星辰影院當前在香江一共有32家電影院,公司在影院方面短時內已經不會再擴張了,院線基本覆蓋了香江人口眾多以及經濟發達的地區。今後再有擴張,只會等過些年經濟發展起來,確定在某個區域建影院能保證賺錢後,才會繼續建影院。

真要說起來,當前星辰影院的32家電影院已經足夠覆蓋整個香江範圍了。

去年香江電影市場的總票房比前年要高出一些,作為靠票房分成賺錢的院線方,星辰影院去年的營收利潤自然要比前年要高出一些。

星辰影院前年1200萬港幣左右的淨利潤,去年的淨利潤卻有2550萬港幣,超過一倍的增長率。

這倒不是因為去年電影市場的總票房超出前年總票房的一倍之多,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電影市場的總票房確實提高了;二是去年時影院並不是去年初就有二三十家的,所以去年業績會偏低;三則是擺放在電影院中的娃娃機、街機也為影院提供了一些利潤。

接著是亞洲星唱片,唱片公司倒是在去年捧起了幾個新人歌手,像張幗榮就是其中的一員,公司也挖了一線歌星加盟,因此唱片公司的發展還算不錯。

只不過,去年唱片公司在挖一線歌星的時候,需要為此付出一些代價,因此投入不少,所以影響到了公司去年的利潤。

700萬港幣,這是亞洲星唱片去年的淨利潤,相比同行香江寶麗金起碼兩三千萬港幣的淨利潤,那真的是一點也不高。

好在企業都是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亞洲星唱片有整個亞洲星傳媒集團的支援,發展速度一直都很快,因此不用擔心比不上前面的行業龍頭,甚至用不了幾年就可以超越寶麗金。

亞視新聞,專門做娛樂新聞的報紙,得到整個集團資源的傾斜,能採訪到電視臺旗下的演員,能採訪到一些獨家新聞,因此發展速度可以說是相當快的。

雖然亞視新聞當前的規模還沒到日銷量破十萬份的程度,但也破了五萬份,業績可以說相當不錯。

同為報社的星星日報的業績當然更好,日銷量破十萬份,這個成績已經是香江報社中最好的了。

和娛樂性報社的亞視新聞不同,星星日報是一份綜合性報紙,同時又偏向於商業方面,因為林佰誠名下有很多企業的關係,可以優先報道一些商業新聞,採訪企業高層等等。

不管是商業性報紙還是娛樂性報紙,一旦得到巨大支援,發展起來的速度還是非常快的。

三味書屋(出版社),做小說出版業務,同時公司旗下還有一個專門做漫畫的子公司,以香江這邊的市場為主,畫風偏向於香江這邊的文化。

星星印刷廠,集團旗下但凡有印刷業務都交給這家公司來做,像是報紙的印刷,小說的印刷出版,電影電視劇的海報等等,反正和印刷有關的業務都交給這家公司。

不僅是亞洲星傳媒集團旗下的印刷業務,林佰誠名下的其它企業,只要星星印刷廠接的過來,那麼業務都會交給這家公司。

這就是集團的互補特性,不僅能夠為其它企業更好的做事,畢竟自己的企業做起來更快更放心,而且一些利潤也能由自己賺,左手倒右手。

8000萬港幣,這是亞洲星傳媒集團各個子公司年報合併後,集團再扣去各種費用後能夠剩下的淨利潤。

1979年,一年8000萬港幣的淨利潤,和林佰誠名下的星河遊戲、星月電子、和記黃埔等當然是沒法比,可就亞洲星傳媒集團本身來說,這個年報業績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亞洲星傳媒集團在投入方面會比較小一些,而且傳媒的宣傳屬性非常重要,就算不賺錢林佰誠也要捏在手中,更何況集團本身每年能為林佰誠賺不少錢了。

看完亞洲星傳媒集團的年報,林佰誠算是看完香江這邊的企業年報了,他還剩下日本那邊的企業年報沒看。

林佰誠在日本那邊的企業,其它公司在日本那邊的子公司就不說了,畢竟子公司的年報已經體現在相關企業母公司的年報之中了。

佰龍商業會社、知音漫畫出版公司、佰惠峰株式會社,林佰誠在日本那邊的企業還是就這麼三家。

首先是林佰誠獨資的知音漫畫,前年的時候,因為公司大肆擴張的關係,導致公司入不敷出,營收有一些,利潤什麼的就不說了。

在去年,知音漫畫在渠道這塊還有擴張,只不過沒有前年時的投入那麼大了,加上去年整個渠道大體穩定下來,以及星月主機代售帶來的利益,所以公司去年就算加上渠道擴張的投入,也還是賺錢的。

24億日元,這是知音漫畫去年的淨利潤。

24億日元,換算成港幣的話,是4800萬港幣,要是再換算成美元,那就只剩下1000萬美元出頭了。

知音漫畫去年之所以能有這麼高的利潤,主要還是靠出售星月主機帶來的兩千來萬美元分成,加上公司本身的漫畫業績不錯,扣掉主要支出的渠道擴張費用後,最終還剩下24億日元的淨利潤。

漫畫這塊,知音漫畫今年能夠為公司帶來一千多萬港幣的利潤,可以說相當不錯,對此林佰誠還是感到滿意的。至於代售星月主機的利潤分成,那就沒必要說了,畢竟是林佰誠親自安排的,不是公司高管向其它企業爭取到的業務。

佰惠峰株式會社,和前年相比,公司是好上不少,可是公司去年的利潤也不怎麼樣。

藝人業務中松田聖子剛剛開始發展,還沒火起來,其她的更是新人,唱片和製片業務也都沒有太大進展,好在公司能夠養活自己,不至於讓老闆們倒貼錢,能做到這點就不錯了。

林佰誠對日本那邊的娛樂業不熟,因此佰惠峰株式會社的發展只能靠公司管理層自己,以及山口百惠日後自身的努力,林佰誠唯一能夠提供的幫助就是在公司缺錢的時候進行注資,不讓公司死掉。

對於佰惠峰株式會社的業績,林佰誠並不放在心上,就算公司每年都虧錢,只要每年虧的不是太離譜,那他都願意買單,就當是為了那些個美女了。

最後是資產規模最大的佰龍商業會社了。

公司去年一開始還有在做投資,林佰誠拿著公司的資金去做多黃金期貨,十月份時完成結算,獲利5.28億美元,林佰誠和巖崎峰龍兩人直接分走4億美元,只給公司賬戶留下1.28億美元的資金。

這家公司,林佰誠和巖崎峰龍兩人各自投資了一億美元,算上投資獲利剩餘的一個多億美元,以及公司向銀行貸款的1.5億美元,公司總計將近五個億美元的資金投入到地產業中。

目前公司的地產業務發展的相當不錯,囤了不少地,也開發了幾塊,其中一塊做住宅的開發完成後開始售出,因此公司是有營收利潤的。

只不過,相比公司那巨大的投入,那些營收利潤根本就不算什麼。

營收利潤不好計算,因為很多地不管開沒開發都沒有賣出,反倒是淨資產比較好計算一些。

土地開發之後,不管有沒有出售,價值肯定會上漲,加上日本的地產業在復甦,因此公司的資產規模有所提高,達到了將近6億美元的程度。

增加的不算太多,主要還是土地開發的不夠多,隨著土地開發的越來越多,以及地產不斷增值,公司的淨資產規模也會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