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組織豪傑去抗日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回 馬本齋的最後時日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0回 馬本齋的最後時日

馬本齋在軍區後方醫院,忍著病痛,艱難地坐在床上寫戰鬥日記。這已經是他的老習慣了,不管環境多麼殘酷,工作多麼繁忙,他總是擠出時間寫戰鬥日記,從不間斷。

他並不認為“年紀大了,學不進去”,而是常常因為鑽研黨的方針政策而廢寢,更常常為了學習一些兵法,忘了吃飯的時間。他對於每一份黨的檔案,還有搞到的軍事著作細心研讀,並結合戰鬥實踐寫好日記。

每天他都親自把一天的活動用紙條寫下來,過幾天,由司令部的趙寅卿拿去騰清在三十二開黑硬皮筆記本上。接近他的人都親切地記得,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還在挑燈夜讀,寫日記,而第二天拂曉,他又迅速起床,處理紛紜的工作。

如今,馬本齋已明白自己來日無多,但是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象以往在戰場上帶領戰士衝鋒陷陣一樣與病魔死亡爭奪時間,繼續記錄下自己的心血,留給後人。

當時,馬本齋的家屬也在醫院照顧馬本齋同志。馬本齋的孩子馬國超年幼,不聽媽媽勸阻撲到馬本齋跟前,鬧著要爸爸講戰鬥故事。馬本齋為了不讓孩子失望,仍強打起精神,拉著孩子的手一起唱“抗日戰士出征歌”。

這時,馬本齋病情惡化,已轉成肺炎,連連咳嗽,唱幾句,停下來,再喘著粗氣說:“沒關係,輕傷不下火線。來,爸爸再和你一起唱。”

媽媽催促著孩子快快離去,而馬國超不願意離開平常很少見面的爸爸。馬本齋拉著孩子的手問:“爸爸教你的兩個字學會了嗎?”馬國超說:“會了”,拿著鉛筆在紙上歪歪斜斜地寫了“中國”兩個字。

馬本齋滿意地微笑著說:“孩子,記住,我們的祖國就叫中國,沒有**就沒有新中國!”他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裡,循循善誘地進行著熱愛偉大祖國和中國**的最早啟蒙。

這時,回民支隊接到奔赴陝甘寧邊區保衛延安的命令,政委到醫院看望馬本齋同志。馬本齋忍著病痛開玩笑說:“政委同志,我到馬克思那裡去報到。他說,你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呢,怎麼就來啦?我一聽,對呀,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呢,所以又回來啦!”

政委聽到了馬本齋的話,眼裡閃動著抑制不住的淚花。

政委告訴他:“這裡有一封電報?”

馬本齋說:“非常抱歉,請您念給我聽聽吧。”

“這是從延安發來的電報!”政委興奮地說。

馬本齋一聽是延安發來的電報,興奮無比,竟出人意料地從病床上坐了起來。他用顫抖的雙手拿過電報,親自閱讀,並斷斷續續地讀道:“冀中回民支隊馬本齋同志;黨中央問候你和全體指戰員。你們以大智大勇,馳騁於華北平原,取得卓著之戰績。總部決定,命你部速來延安,接受重任……”

他夢寐以求到延安見**和朱總司令的願望就要實現了,心情感到無比激動。他輕聲反覆地讀著電報,消瘦的臉上呈現出紅潤和笑容。他說:“政委,黨中央的電報對咱們回民鼓舞太大了。我們要堅決執行命令,儘快出發。可是動員的重任就落在你一個人的身上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一月底,部隊接到開赴延安的命令。出發前,楊得志司令員親自到醫院探望馬本齋同志,傳達中央決定。馬本齋堅決要求隨軍出征,經楊得志再三勸說,馬本齋才同意留院治療。

他為自己不能隨軍西進,感到非常遺憾,難過地囑咐回民支隊的幹部:“一定要堅決服從楊司令員的指揮。……你們見到**、朱總司令後,要轉達我對他們的問候。”

二月一日,回民支隊跟隨楊得志司令員踏上了保衛延安的征途。這時馬本齋同志已病危,但他的心裡還在想著部隊,想著抗戰,時時思念著回民支隊。

護理人員為了觀察他病情的變化,多點了兩盞棉油燈,他醒過來後,責怪護理人員不該浪費這些燈油,說:“要聽**的話,節約每一個銅板,為著戰爭和革命事業,我這屋裡有一盞燈就行了。”

馬本齋生也英武,終亦壯志不滅,彌留之際,他對身邊的同志說:“讓部隊等著我……我不行了,把我的家屬送到延安去,繼續革命。告訴三弟,抗戰到底。”

他在臨終時,向家屬遺言:“我覺得,不能為人民為國家為黨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繼續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領導***民族抗戰,革命到底!”

1944年2月7日,中國**的優秀黨員,著名的中華民族英雄馬本齋,以43歲的盛年,不幸與世長短辭,病逝於冀魯豫軍區醫院。

當時,馬本齋不幸病逝的訊息傳出後,引起了冀魯豫全體軍民的極大悲痛。當天軍區立即根據馬本齋的生前遺囑,將其遺體送到魯西北的回民中心地——莘縣張魯集安葬,並由軍區閻參謀長,三軍分區劉政委及武裝部隊護送。

在靈柩路過軍政駐地時,區黨委、行署、軍區舉行隆重的送靈追悼大會。軍區蘇政委,區黨委張霖之同志,行署賈副主作親率直屬機關幹部致祭。8日下午,靈柩進入魯西朝城縣境,在朝城城外休息時,很多回漢同胞都來祭弔。

他們說:“我們無法報答馬司令,就讓我們燒點兒紙磕個頭吧,也算盡我們的心了。”

8日黃昏,靈柩到達張魯集。霎時,噩耗傳遍張魯集與鄰近村莊,祭弔的人象潮水一般湧向清真寺,直到第二天早晨沒有斷過。

9日上午,**代表黃敬同志,冀南行署王副主任,冀南軍區朱政委、朱主任,七個軍分區代表及團以上軍政幹部前來弔喪。早飯前後,清真寺何教長主導舉行了入葬前的一切儀式。11時舉行了公祭。

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幼,佩戴孝符,從清真寺送到葬地。隨著何教長的引導,由黃敬、王主任、朱政委諸同志率領各界代表親自到靈前,對馬本齋司令遺體作最後的告別。全場氣氛肅穆沉靜,默默地送回民英雄最後一程。

為國為民的民族英雄馬本齋,在他曾經戰鬥過的魯西莘縣張魯集安眠地下了。當地人民懷著對這位民族英雄的崇敬心情,獻出了十畝土地,為馬本齋修建了一座墳墓。墓地的周圍栽滿了紅荊翠柏,象徵著馬本齋的精神永遠長存!

16日,魯西北各界會團,決定籌辦本齋小學,本齋遊擊大隊等,來紀念馬本齋司令員。

1944年3月17日,延安各界隆重追悼馬本齋同志。***、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同志都曾獻挽,高度評價了馬本齋同志光輝的一生。馬本齋的英名和他的光輝業績,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英雄已去,但活著的人仍要戰鬥。韓行的主要工作仍在敵工部,敵工部的工作很多,組織群眾聯防,合起夥來和敵人戰鬥,這是最主要的。韓行帶領著吳小明連和敵工部長王秀峨又找到了黨邑縣的縣委書記兼聊堂支隊的大隊長張大千。

幾個人在堂邑北甘官屯村的一間普通農舍裡坐了下來,首先對馬本齋司令表示了沉痛的哀悼,接著研究當前的工作。參加會議的除了張大千、韓行和王秀峨以外,還有吳小明和李大中。

韓行說:“張隊長啊,你看看堂邑北和冠縣北這一帶的工作,還有哪個骨頭難啃啊?”

張大千說:“原來這一帶是無人區,自從無人區的工作開展後,慢慢地有了人氣,但是敵人也把爪子伸到這裡來了。目前我們主要開展二區的工作,但是這個二區和冠縣的六區、八區連著。冠縣的六、八區有封建地主武裝頭湯付皆和劉祖榮盤踞著……”

韓行他們慢慢地知道了,湯付皆主要在湯村建有土圍子。這個湯村,在冠縣北18公里,抗戰初期,湯付皆藉著武裝自保的旗號,組織起了自衛團,把各戶的槍支都掌握在他的手上,自己為團長。對反對他們統治的人,私立公堂,隨便拷打,輕者禁閉、棒責,重則殺頭。

劉祖榮盤踞在八區的劉屯,和湯付皆是一路貨色。

他們實際上與日、偽、頑、雜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在這些黑暗勢力的保護下,稱王稱霸,魚肉鄉民,與我抗日軍民為敵,阻止我抗日軍政人員,在他們所轄範圍內開展抗日的群眾運動。

在堂邑二區的中心根據地是甘官屯,甘官屯西南三華裡是王二莊。莊裡有日本鬼子的炮樓,炮樓裡住著日軍的一個小分隊和偽軍的一個中隊。在甘官屯的西北12華里處,還有一個地主盤踞的村莊,叫影莊村,駐有高登科的地主民團。

這個高登科和臨清的日軍有聯絡,已是半公開地投降日寇了。

韓行聽了張大千的介紹後說:“甘官屯的形勢不妙呀,周圍不是地主盤踞的村子,就是日偽的據點。我們也得採取雙管齊下的方略,既要打擊封建土圍子,又要孤立日偽軍,另一方面還得抓緊壯大我們的民兵聯防力量。”

聽了這麼多的分析,李大中有些忍不住了,問:“我說各位領導呀,說話能不能簡單一點,就說我們先打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