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回到古代開書院最新章節列表 > 67.學而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7.學而謀

熱門推薦:、 、 、 、 、 、 、

第六十七章

“王大人,這塊琉璃玉,半是琉璃半是玉,既有玉的溫潤,也有琉璃的剔透,是本店的精品,只售十金。”

花舞此時接待的正是王京。

王京把玩著那塊琉璃玉,面不改色,既沒有放下的意思,也沒有開口敲定要買。

“王大人若是喜歡,也可以用家中餘糧來換,不管是陳糧還是糙米,都可以用來換的,價錢跟米鋪子是一樣的,用糧食換,這塊琉璃玉只售八金,王大人可以省下兩金。”花舞說道。

如今滿城流民,米價水漲船高,許多鋪子甚至每日限制出售的米糧數量,暗香閣有一群長工要養,書院有一群孩子等飯吃,靖王府的士兵也指著暗香閣吃飯,花舞只能出此下策,利用首飾品從貴人手裡換糧食了。

王京一聽,忽而抬頭,挑了挑眉毛,道:“以糧易玉?這是你們家王妃的意思?”

花舞是何等精明之人,就在那一剎那,他把臉上的詫異之色恰到好處地掩飾成了茫然,佯裝疑惑,說道:“王大人口中所說的王妃是哪家的王妃?來我這裡買首飾的王妃可不少。”

王京顯然得到了答案,放下了手中的琉璃玉,他意味深長地笑道:“玉是好玉,可惜老夫既沒有金,也沒有糧,只有這嘴皮子,恐怕難以說服花掌櫃把這琉璃玉贈與我……不過且等你家靖王妃回來吧,興許老夫能說服她把這塊琉璃玉贈與我,這也是說不定的。告辭!”

儘管花舞人前表現得淡定自若,背後卻直冒冷汗,想不到他處處謹慎細微,還是有人發現了暗香閣與王妃的關係。

他是何人?有何陰謀?

花舞回頭向店內佯裝成侍從的小九使了個眼色,小九意會,放下手裡的活,跟了出去。

王京的馬車剛走,韓十娘的馬車就來了,化成僕裝的韓十娘從後門鑽入了暗香閣。

密房之內,花舞等韓十娘坐下,就說道:“你來得正好,我正欲派人去尋你。”

韓十娘也是一臉擔憂之色,說道:“我找你亦有急事,這暗香閣這段時日恐怕要先停業了。”

二人相視,相繼將書院和暗香閣發生的事說出來。

這絕對不是巧合。這是二人的共識。

“書院的秘密恐怕已經有人知道了,只是暫時還未能判斷對方是何目的。”花舞道。

韓十娘說道:“如今也只能守好書院,等明日王爺王妃回到長安再作打算。”

這時,小九從外面回來,稟報道:“那王大人去了公府,屬下還看到了與他一同入公府的葛柳淵葛大人。”

花舞與韓十娘皆驚訝,異口同聲道:“三公之公府!”

三公何時也有閒心思來管開個書院開個店鋪這種小事了?還是他們另有所謀?

……

……

翌日,唐小詩的馬車駛向長安城。

她走的時候正值寒冬,白雪皚皚,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初春,天氣雖還是寒冷,卻已經有了轉暖的跡象。

令唐小詩疑惑的是,這本應是抽枝吐綠的初春,為何長安城外的樹丫上卻未見一點綠,仔細一看,唐小詩才發現,樹木長出來的綠芽全被人摘走了。

那一片片明明已經很溼潤的耕地,此時也無人種上粟苗,唐小詩疑惑,此時不正是耕種的時節嗎?為何田中無人耕?

等車駛近城門,唐小詩才明了,一群如同螻蟻一般被擋在城門之外的流民已經足夠說明一切。

人飢餓的時候連樹皮都會剝下來嚼,更何況是剛剛長出來的嫩苗?到了耕種的時節,城中的佃戶卻無人敢種苗,恐怕也是怕流民把田裡的粟苗拔了吃了。

楚明也撩開吊簾往外看,看到滿街行乞的流民,蹙眉不語。

唐小詩心中一時也沒有主意,這麼多的流民,實在不是她一個小小書院可以收留得了的,當下,剛剛回到長安,也不知道朝廷上是怎樣一個對策。

一路折騰也乏了,且等回到書院在從長計議吧。

回到書院,韓十娘、花舞、初夏秋、福叔等人已經候在書院門外了。

唐小詩剛下車,還未走進書院,一輛馬車從北莊東頭駛來,路過書院的時候,那馬伕不知為何狠狠甩了一把馬韁,馬韁抽在馬身上,馬匹吃疼長嘶了一聲。

唐小詩回頭,正好與馬車上的人視線相對,那是個額頭有些突出的老頭,撩開車簾子衝唐小詩神秘地笑著。

“是前兩日混進書院的那老潑皮!”韓十娘吃驚道。

“老潑皮?!”楚明也驚訝,卻是另一種驚訝,他似乎對韓十娘用的這個詞頗有異議,道,“那是三公之一,司徒大人葛柳淵。”楚明自然不會不認識三公。

唐小詩心裡暗暗罵道,看來什麼朝代都有能人呀,她隱藏得那麼深,居然還是被人發現了,看來以後想過簡單快活的日子就沒那麼簡單了。

“先生,要不要派人跟上去?”韓十娘問道。

“不用了。”唐小詩搖搖頭,說道,“你沒看到路中央的那個信封嗎?”

眾人這時才注意到,馬車路過,竟扔下了一個信封。

韓十娘撿回信封,問道:“這是個什麼意思?”

“如果我沒猜錯,這應該是封邀請函。”唐小詩說道。

開啟一看,信上只有一個字“民”。

……

……

回到書院,唐小詩把胖小子莫念交給春夏秋冬,把舅母託他帶的東西交給舅父,讓表弟張雨林幫忙給黃元安排個住所,而她自己,沒來得及喝上口熱茶,就把韓十娘、福叔、花舞等人聚到大堂之中。

很多時候,唐小詩都會告訴自己,即便她是從另一個世界穿過來,即便她懂得比別人多太多,可她也只有一個人,她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不要太為難自己。

過得快活才是要緊的。

可真正到了關鍵時候,她又往往於心不忍,比如在街上看到無家可歸的流民。

理智地思考,她不應該插手這件事情,流民這樣棘手的事情,即便是一個朝廷都未必能妥善處理,何況是一個人?守住自己的小書院,過自己的生活,這才是輕鬆而理智的做法。

可她不能。

因為她知道,即便朝廷發放國糧,可國糧還不足以幫助那些流民等到下一季收糧的時候,流民沒了糧食,就會去偷去搶,流民就成了亂民,既然是亂民,朝廷就有了圍殺的理由。

一刀子下去,亂民沒了,流民也沒了,更不用把僅有的國糧浪費掉,這才是一個封建統治者理智的做法。畢竟殺亂民只需一道軍符,而就流民卻要空掉整個糧庫。

韓十娘等人來了,楚明來了,令唐小詩驚訝的是,韓客先生居然也來了。

“說一說吧,書院和暗香閣都發生了什麼?”唐小詩說道。

……

……

最後只餘下唐小詩和韓客先生。

“葛柳淵與我是同窗,昨日他暗下約我出去見面了,今日,我是他的說客。”韓客先生坦誠道。

“實際上,我與他雖是同窗,卻不同道,還是少年的時候,我們就曾在課堂上爭論‘學識與謀略何者為重’,他笑我一心撲在書卷中,滿腹學識不利民,是學而不用;我笑他不知書中之貴,輾轉於心計,滿身的銅臭味,是讀書人之恥。

我們都不能說服對方,他當他的謀士,我當我的學士,當年的科舉,我得了狀元,而他是探花,這些年,我皆以此為依據,自以為自己在這場爭論中勝出了。

直到昨日見面,他帶我出去轉了一圈長安城,質問我道:‘以你之學識,楚朝自當無雙,可是在這些飢寒交迫的流民面前,你的之乎者也能為他們換來糧食嗎?你教他們為人之德,他們此刻能聽進去嗎?你教他們搶東西是道德的,可他們餓極了,還是會揭竿而起,你教他們君子要謙謙有禮,可是不管他們多麼有禮,富貴人家也不會多看他們一眼施捨他們糧食。我不是說學而不用,我是想說學而謀。’

可憐老夫在書窩裡鑽了一輩子,這個時候,腦子裡的算學、德學、文學皆不管用,一點對策都沒有。

葛柳淵沒有明說讓我來勸你,是我自己要當這個說客的,我沒有對策,但我想你會有所對策。你不僅是一個學士,你還是個謀士,你和葛柳淵是一樣的,這個時候你應該站出來。”

唐小詩明白了韓客先生的意思,說道:“韓先生,我明日會去公府的。”

即便沒有韓先生的勸說,唐小詩也是會去的,只是韓客讓她更加明了自己為什麼要去。

學而謀,謀而用。

唐小詩又道:“其實,韓先生也不必太過妄自菲薄,你沒有錯,葛大人也沒有錯,只不過你們的才能要用在不同地方罷了,你不是謀士,卻是了不起的先生,以你的學識,可以教導出許多利國利民的謀士,他們的功勳之中,有你的一份。”

……

……

翌日,三公府。

“靖王妃,葛大人、王大人已經等候多時了。”一個小廝將唐小詩帶至前堂。

唐小詩也不客氣,坐下就道:“兩位大人有什麼話就直接說吧,文人兜圈子的方式不適合我。”

王京驚訝於唐小詩表現出來的氣場,這樣強而硬,舉止有度的氣場,出現在一個女子身上,在楚朝這樣的封建朝代實在太少見了。

而葛柳淵卻不吃驚,他探查過唐小詩這一年間做過的事情,哪一件不是驚世駭俗的,所以有這樣的氣場也理所應當。

葛柳淵說道:“人餓了就要吃飯,沒飯吃就會出現大問題,找靖王妃來自然是探討流民吃飯的問題。”

王京也擔憂說道:“今日朝廷已經開始開倉賑糧,只是長安城內的流民太多了,原本我們估計只有五千餘名,如今看來遠遠不止,恐怕人數要以萬計,今年收成不好,糧倉裡的糧食亦不多,即便皇上再大方,也只能給流民們發放一個月的口糧。”

實際上,王京沒有說完,即便皇上大方,那些根深蒂固的勢力也不會同意發放太多糧食,因為要打仗就要糧食,沒有了糧食,用什麼去打仗,用什麼去開拓邊土?

在他們眼中,軍,可比民重要得多。

葛柳淵說道:“王妃能夠讓一個北莊在一年之間吃上飽飯,想必是有別樣的謀略,如今流民飽受飢寒之苦,王妃若是有什麼計策,自當造福百姓。”

“我有三個條件。”唐小詩說得很直接。

葛柳淵和王京一聽,心中大喜,有條件說明有計策。葛柳淵道:“王妃請說。”

“其一,我要你們幫我把靖王的生母從宮中救出來,且不能讓人發覺,如果我沒記錯,兩位大人的女兒都是皇上身邊得寵的妃子,想必這點小事難不到她們。”

若是楚明去救,這件事很難,畢竟那裡是後宮,可是由兩個妃子去救,方法卻有千千萬萬種,掩人耳目的手段,但凡是進了後宮的妃子,誰不會留一手兩手?

第一個條件葛柳淵答應了。

唐小詩又道:“其二,我要你們親自監督朝廷發糧,發下來的糧食一顆一粒都要送到流民手中,若是朝廷發的糧食不足以讓流民熬過一個月,即便我有逆天的辦法,也不可能幫他們熬到下一季糧食收成的時候,如果兩位大人不能保證做到這一點,我們就不必要再談了。”

朝中什麼樣的人都有,每一次發放災糧都會被心懷不軌之人當作發財的好機會,葛柳淵和王京早已看不慣這樣發國難財的行為,自然點頭同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三,北莊以北,有一大塊平坦的旱地,無人耕種,事成之後,我要那塊地劃入靖王府的封地中。”

唐小詩最後一個條件提完,二老卻面面相覷,不明白唐小詩為何要那塊旱地。

那塊旱地地勢比周圍都高一些,故沒有河流流過,也無法把水引上去,故一直荒著無人耕種,是一塊不值錢的地。

沒有貴族會想要那一塊地,因為那只會成為他們的累贅,而毫無收成。所以葛柳淵也答應了唐小詩最後的這一個條件。

但唐小詩從不做折本的買賣。

條件談完,唐小詩也不多做逗留,起身施禮,告辭愈走。

葛柳淵卻挽留問道:“王妃就沒有其他需要我們協助了的嗎?”

唐小詩胸有成竹,說道:“不用了,你們且看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