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成為冥鋪刻碑人之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犼可鬥三龍二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犼可鬥三龍二蛟

(溫馨提示:本章系防盜試驗章,內容會在釋出之後一小時內進行更改,請放心訂閱,但先別看!!!)

“這......飛來神助!”

武當老宗師望見這一幕,不由得喉嚨發乾,真的是天降神兵,原本不可一世的神龍虛影,就這樣被這犬身怪物一爪子幹碎了!

南宮羽瞧見這一切,也有些難以置信,他自認憑藉他化神境的實力,就算能與這神龍虛影抗衡一二,那也是停留在勉強保全自身的境地,絕不可能如此輕易地消滅敵人。

至於這突然出現的犬身怪物,說是天降神助,他卻是不信的,心中雖然有所猜測,但卻沒有絲毫證據。

抬眼望向不遠處,那易容的神秘男子也仰頭看天,一幅無比震驚的模樣。

“真不是他?”

南宮羽有些迷惑了,那年輕男子的震驚神色不像作偽,若真不是此人手筆,那會是誰?

他殊不知,這一切確實是陸言的手筆,至於一臉震驚,也還真不是裝出來的。

陸言看到神犼一爪子拍碎神龍,第一反應也是難以相信,畢竟他當初敕封神犼的時候,可是萬萬沒想到這一個香火願力體能有這麼大威力!

要知道,那神龍虛影,可不單純是從圖卷中走出的水墨神靈,而是結合了復甦的龍虎山大勢氣運,而形成的一個強橫神靈,近乎實體。

粗略的來講,這一道神龍虛影,便是半個龍虎山復甦之後的力量!

神犼一巴掌,拍碎了半個龍虎山!

“神犼畢竟是正統的神格仙神,只是尚未真身復甦而已,單單是香火願力體,也不容小覷!”

領口中的桃然向陸言解釋,神犼乃是真正的神靈,香火願力體達成之後,便是香火肉身,如同歡喜和尚那般,能夠擁有實體真身,行走人世。

至於修為,也能一點點提升上來,直至巔峰。

而這結合龍虎山氣運大勢的一龍一虎,且不說是否是傳說中的神仙,單是純粹的虛影這一弱點,便註定只能被神犼碾壓。

更何況,原本傳說就有雲,一犼可鬥三龍二蛟,神犼天生剋制蛟龍之屬。

有這一層屬性壓制在,那神龍虛影自然被神犼拿捏的死死的,一爪子幹碎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邊眾人看到了希望,紛紛露出笑容,那邊的清陽老道眼見神龍被破,哇的一聲吐出鮮血,周身氣息瞬間衰敗一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爾等逼我!”

老道怒吼一聲,雙掌化刀直直劈下,砍在其身前的黑木長盒裡。

“不好!”

陸言暗道一聲,那長盒啟明術都看不透,甚至心眼都望不穿,顯然是一樣無比重要的祭天重寶,結果他一疏忽,反而把這最危險的東西給忘了!

就在陸言一眾人剛剛有了勝利的希望,卻即將再次墜入危險的同時。

龍虎山巔,天師正堂。

------------------------------

中國古代在科舉考試前秀才們要拜哪些神仙?每到高考前,總會有一些家長替自己的孩子著急,恨不得能替他們考試,真有那著急瘋了的,就會跑去拜各種神仙、神廟祈求保佑。

2016年6月5日,賽武當泰山觀舉行中考高考祈福法會,恭請文昌帝君下界凡塵,為考生祈福。

要說這“考前祈福”,確實是古人流傳下來的,但是古人拜的神仙都有哪些?寓意究竟如何?恐怕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只是盲目跟風吧。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也稱梓潼帝君,是道教吸收民間信仰而形成的主宰科舉、功名、祿位的俗神。據《宗教大辭典》介紹:“文昌帝君:道教神名。相傳為中國古代學問、文章、科舉士子之守護神。該神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追本溯源,文昌帝君應是‘文昌星神’與四川地方‘梓潼神’相結合而產生之神。”

鄉村小廟供奉的文昌帝君

歷史上的文昌信仰和梓潼信仰源流久遠,前者可上溯至先秦,後者源於東晉,至隋唐時,民間對二者崇信十分興盛。

文昌帝君一開始的信仰跟科舉考試並沒多大關係,但其與利祿卻有一定聯絡。早在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遠遊》中就寫到:“後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並轂。”這裡的文昌,是指掌管行旅的星神,並配有眾神及扈從隨行左右,和後世掌管科舉的文昌星還有較大差異。西漢時期司馬遷所撰《史記》,較早的提到了職能為司命、司祿等的文昌星,後東漢所著《漢書》與此說法也是相似的。

文昌星的信仰一直存在於民間,可謂源遠流長。從歷史上看,在魏晉之前,人們對文昌星的信仰,多側重其“司命”的職能。即十分看重《史記》、《漢書》中所描述的文昌宮第四星。到了隋唐,隨著時代的變遷,科舉制度產生,功名利祿對古人命運可謂舉足輕重,人們又逐漸對《晉書》、《隋書》中提到的文昌宮第三星產生興趣,側重其“貴相,太常理文緒”的職能,以及第四星“司祿、司中,司隸賞功進”的職能。這樣,文昌星逐漸被人們視為主掌功名、文運的“利舉之神”。

唐裴庭裕著《東觀奏記》記載了唐宣宗時期科場曾發生過的一次事件,就引用了”文昌”之名,其文言:“初,日官奏:‘文昌暗,科場當有事。’沈詢為禮部侍郎,聞而憂焉。至是,三科盡覆,日官之言方驗。”

可見,唐人將文昌星的明暗、走勢與科舉考試聯絡在一起,文昌君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科舉守護神了。

說到這裡,應該能看出來,實際上文昌星大多是掌管利祿的,科舉與今日高考不同,中選後是可以出仕為官的,所以拜文昌帝君主要是為了可以得到高官厚祿。

文昌帝君畫像

有意思的是,文昌帝君發展到隋唐時,竟然跟另外一尊神合二為一了,這尊神就是四川的梓潼神。

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二上,記載著梓潼縣有個善板祠,祠中祀一雷神張堊子,故又叫堊子祠。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梓潼”條下,說“售州張堊子神乃五丁拔蛇之所”。或說張堊子養蛇,堊子祠是他養蛇的地方。時人為其立祠,供奉張堊子神。民間傳說四川梓潼的文昌廟與最早的善板祠、堊子祠有關係,認為是各地文昌廟的祖廟。實際張惡子,一名亞子、堊子,歷史上實有其入,他是晉朝時的官,在戰爭中不幸戰死,因有戰功,後人為他立祠紀念,就是惡子祠。祠建在梓潼七曲山上,民間俗稱梓潼神。這些在《事物紀原》和《夷堅甲志》中都曾提及。

安史之亂以後,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投靠這位地方保護神,張堊子立於萬里橋上迎接,唐玄宗便封他為左丞相。一百七十年以後,唐僖宗因避內亂入蜀,張堊子神顯靈給以幫助,僖宗就封他為“濟順王”。後來,宋朝鹹平年間,四川地方叛亂,王師發兵征討,忽然聽到有人高呼:“梓潼神遣我來!”王師藉著梓潼神的功能,收復城池,平定了叛亂。這件奇聞傳遍四川。鹹平四年(1001),宋真宗追封張堊子為“英顯王”。這些在《事物紀原》卷七中有記載,稱梓潼神張堊子在一個地方的顯靈應驗,因而贏礙了民間的信仰,張堊子也就成了著名的地方保護神。因他生在蜀地梓潼縣,故又稱他為梓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