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黑暗課堂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四章 葛洲壩和三峽工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四章 葛洲壩和三峽工程

MUV世界的黑科技不少,戰術機、材料、動力、G元素、宇宙航天技術等等,都是遠遠超過本源世界同一時期。

但常規科技和工業產能被嚴重削弱了,以至於80年代戰場上的火力密度,居然還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個世界經常感嘆BETA無窮無盡的數量,然而——每一波BETA進攻,數量也就幾千至幾萬居多,能超過幾十萬只BETA已經屬於罕見的大規模進攻了。

人類抗不住,主要是因為火力不夠,火力不夠,主要是工業產能不足的問題。

工業黨遇到這個問題下意識就會想到:“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工業化!如果還不行,說明工業化程度不夠!”

國內高層完全認同這個觀點,並且,大力支持穿越者攀科技樹和更快速度推進工業化的主張。

198年10月,發展生產力才是王道,在國內已是深入人心的理念。其中,地球人類最關鍵的硬指標——發電量指標和用電量指標!

MUV世界81年中國的發電量水平4000多億度,人均500度電。而同期的美國大約4億人口,與此同時,發電量4億度,也就是說,美國人均發電量是1萬度電。雖然,美國絕大多數的電力被浪費掉了,但其生產力遠遠超過中國,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國內想要成為整個世界的希望國,那麼,發電量也必須要迎頭趕上。

要知道,現在的國內的很多電廠,都是優先供應北京、上海之類的大城市。為什麼要優先供應呢,因為電量真的嚴重不足。

因為電力不夠用,很多地區停電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必然現象。全國大部分地區,至少三天要停一次電。甚至,有的地區被規定是要犧牲的省份,幾乎每天都要限電幾小時。

而電力已經是現代化的基礎,電力不足嚴重的影響到了工業化生產。

國內目前的經濟計劃,優先考慮發電量的增長,每年發電量增長不能少於1000億度!

而除了火電在不斷上線之外,對於全國的大型水電進行充分開發,也成為重中之重。當然了,水電機組技術方面,國內同樣是比較落後的。而且,比火電機組的落後程度還要嚴重,眼下,國內水電基本上都是一些容易搞的中小水電站。真正的超大型水電站的專案,才剛剛起步。配套的大型水電機組的技術,自然也比較落後。

所以,進口成為了必然是選擇……雖然,自己攻關研發是可以,但耗不起那個時間,幾年後甚至十年後才能研發成功,對於爭分奪秒建設的水電專案,不可能有那個時間等待。所以,自主研發在搞,但是先進口用上再說,等今後進口的機組使用壽命用完,再換上國產的機組。

目前,中國正在為葛洲壩水電站招標,進口一批大型機組,美國的廠商,已經磨拳擦掌,搶奪來自中國的訂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中美之間近期突然出現了一點摩擦,但很快就被雙方高層擱置,所以並沒有影響雙方經濟合作。

葛洲壩水利樞紐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離長江三峽出口南津關下游.公里。大壩頂全長606.5米,最大壩高5.8米,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總庫容量15.8億立方米。

歷史上的葛洲壩工程分兩期。一期工程包括二江的發電站、洩水閘和三江的二、三號船閘、衝沙閘及其他擋水建築物。二江電站裝有7臺水輪發電機組,一、二號機組容量為17萬千瓦,其餘5臺機組容量為1.5萬千瓦。工程於1970年1月0日開工,1981年1月日大江開始截流。6月1日三江船閘正式通航,7月1日二江電站一號機組並網發電。

二期工程包括大江電站、一號船閘、大江衝沙閘和混凝土擋水壩等。電站設計裝機14臺,機組容量1.5萬千瓦。

1988年葛洲壩工程全部完成,水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71.5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141億千瓦時。

而目前,葛洲壩獲得國家更多資源的傾斜,所以,兩期工程的攔江截留,建大壩和水庫的工程,在198年7月已經竣工,剩下的主要是安裝水電機組的問題。

葛洲壩水電站的水電機組原本單臺容量1.5萬千瓦~17萬千瓦的機組為主,但這個機組的裝機量無疑是比較小,所以,引進了4臺美國產的5萬千瓦的水電機組。另外,加上了國內研製生產的1.5萬千瓦機組,使得葛洲壩的總裝機容量提升到了00萬千瓦。

目前水電站使用的大型機組,僅掌握在極少數發達國家手中,比如,美國目前的大型水電站已經使用70萬千萬的機組了,但卻並沒有考慮對中國出口。因為,美國知道中國的山寨能力,拿到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之後,肯定會拆了之後逆向工程。

葛洲壩工程實際上,是為長江三峽工程投石問路,積累經驗。

……

198年,10月1日,為國情獻禮——葛洲壩工程宣佈正式竣工,且多部機組正式運營,並向電網正常供電。

接下來,葛洲壩的工程隊伍,已經開始奔赴下一個戰場——三峽工程!

本源世界的歷史上,三峽工程總成本達000億元,但這是90年代至1世紀初的貨幣購買力決定的。

現在動工建設,三峽工程500億元已經綽綽有餘。這還是因為,考慮到大型水電機組的價格,80年代跟1世紀的差距並不是太大。

長江三峽水電按照規劃,86年竣工。而在這段時間,國內的水電專家,不斷的組織精兵強將——吃透5萬千瓦機組技術,研製50萬千瓦機組。與此同時,爭取十年內可以有國產的70萬千瓦水電機組!

大型水電機組的進步,已經極其緩慢了。在80年代時70萬千瓦屬於最先進的機組。到了1世紀初,這個機組還是算國際領先水平。

當然了,本源世界的歷史上,中國三峽工程進口了70萬千瓦的水電機組,之後,用不了幾年就已完成國產化,然後……開始攻關80萬千瓦機組甚至100萬千瓦機組!這種進步速度堪稱是神速,但是,沒有長期的積累,就想要拿到樣品就山寨,恐怕是沒門的。

正是因為中國的山寨能力強,後來很多國家好東西玩玩不敢輕易的出口給中國,除非——進口數量極大。

進口數量少,說明純粹是想進口一些樣品去山寨。進門多的話,即使被山寨了,廠家也賺了不少利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