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黑暗課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五章 蘇聯軍火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五章 蘇聯軍火商

198年月8日,下午點。

原波蘭人民共和國領土奧得河東岸約5公里

中歐的暴風雪天氣繼續肆掠,能見度不到500米。

雖然,BETA大規模的進攻還未開始,但間歇性小股BETA進攻,對於前線國家而言,已算是日常。

大股BETA入侵,自然需要全力備戰。但小規模的BETA活動,有時候卻成為了實驗新式武器的對手。

隸屬於史塔西武裝警察軍旗下的所屬坦克教導營“古恩莫斯多夫”正在執行武器測試任務,因為,他們剛引進了蘇聯最先新型的坦克T-80!

這個連隊跟史塔西其他的部隊一樣,都是從國家人民軍陸軍裡面挑選的一批精銳,不僅僅對於素質有要求,而且,在政治上要絕對服從史塔西的統治。

即使是這樣,史塔西的戰術機部隊的地位,還是遠遠超過坦克部隊,因為,坦克軍過去有叛變的歷史,所以,在東德長期受到監視和打壓,即使是史塔西武裝警察軍旗下的坦克部隊,依然像是後孃養的,需要接受狼人戰術機大隊的領導和監視,相當於是配合戰術機部隊的附庸。

比如,這次的新式坦克部隊的測試,名義上是配合協同,實際上是監視的狼人大隊安全的後方壓陣,完全沒有出戰的意思。

而陪同狼人大隊一行的,則是蘇聯負責武器銷售的軍官。

蘇聯現在也算是倒黴,原本對東德銷售戰術機為主,坦克這種附加值不高的武器,並不是蘇聯主要推銷的產品。

然而……

由於中國的戰術機異軍突起,搶走了蘇聯在東德的市場,即使蘇聯的戰術機降低到成本價,也競爭不過中國的戰術機。

因為,除了成本之外,還有效能問題。

中國提供的FC-1梟龍戰術機,是真正的二代戰術機,無論是火控、機動和防護能力,都比現在蘇聯的所有戰術機都要先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即使美國的在198年剛剛開始服役的F-14戰術機,配備了AIM-54“不死鳥”導彈,這種導彈可以超視距發射,導彈可以低空飛行,避免被光線級命中,而且,擁有末端制導,接近目標後自動鎖定目標命中。但是,導彈的成本和攜帶量太少了,一部戰術機最多能攜帶6發導彈,即使是子母彈設計,每顆導彈可以分成1個彈頭,也才7發。

後來蘇聯美國放棄了F-14這種成本昂貴的戰術機。也同時放棄了先進的不死鳥導彈技術之後,蘇聯卻是獲得了生產授權,其第二代戰術機,才能夠跟中國的梟龍相比。

但話說回來,類似於美國的不死鳥導彈系統,中國早就有了。只不過,因為覺得不划算,所以,沒有讓戰術機去裝載。但真的要增加這種武器也不費事,但價效比真的比機炮的炮彈要貴太多太多。

美國後來放棄,也是因為這個技術太超前,成本上不太划算,而且,美國的不死鳥導彈是一種對BETA導彈,原理卻是利用導彈的計算機芯片誘導BETA聚集。當然了,由於裝備了這種導彈,使得其更容易被雷達發現,對人作戰效能很差。

除此之外,不死鳥導彈的成本也非常昂貴,小規模實驗還可以,但是,大規模使用,用來對付無窮無盡的BETA,其昂貴的成本,使得其顯得華而不實。

總之……蘇聯被迫向東德賣坦克為主的低科技武器,眼眶裡面肯定是飽含眼淚!賣戰術機賺的錢,一架可以頂10輛坦克賺的錢!

更加上,戰術機維護所需的零件,都是源源不斷的利潤來源!

東德淘汰了蘇聯貨,給蘇聯的軍工產業,帶來了極大的損失。這個損失幾乎是永久性的,畢竟,蘇聯沒辦法拿出FC-1梟龍那種價效比的戰術機出售給盟友!

要不是為了蘇聯軍工體系的顏面,蘇軍都有可能進口更廉價的中國軍火。

“猛虎01報告,紅外線探測器發現目標!在右側0度方向,距離000。是坦克級,數目超過00!”

T-80坦克組成的鋼鐵洪流,已經開始發現了目標。

“各連注意,按照戰鬥教典說的那樣進行後退射擊。準備開火,彈種使用榴彈!雖然我們是第一次用新武器進行實戰,不要慌張——走,去接待客人。”

命令一下,1只鋼鐵野獸——東德最強的主戰坦克T-80所配備的15MM滑膛炮開始咆哮。

隨後……

監控螢幕中現實的BETA的光點,一個個的消失了!

“怎麼樣,布萊梅少校?”蘇聯中央軍團的技術開發軍官,微笑的詢問道,“我想T-80的效能,應該能讓貴國滿意……吧?”

這名蘇聯軍官德語流利,但口音裡面卻是充滿了俄語味。

“實驗才剛剛開始,現在就下結論未免言之過早了。”布萊梅以標準的德語回答。

布萊梅並不是軍事上的菜鳥,至少她知道,蘇聯喜歡把惡評不斷的新裝備,推薦給盟友。然後,收集盟友的實戰資料,進行改進。

如果實戰中表現確實良好,那麼蘇軍有可能會裝備,並且加大生產規模。而實戰中表現比較差,吃虧的反正是盟友。

當然……這類事情,美國也做過不少。

反正,這類的“盟友”,對兩大軍火商而言,不過是要上交保護費的肥羊。軍火貿易,有時候未必單純是出手軍火本身,更多情況下的繳納保護費的一種方式。

比如,西德、日本大量的購買美國的裝備,即使西德和日本的工業能力,大多數武器有自己生產的能力,但是還是被迫從美國採購。這就是上繳昂貴的保護費的方式。

東德跟蘇聯的關係,以前也是這樣的關係。即使東德擁有不俗的工業實力,但是大量的武器裝備,卻被迫從蘇聯購買。

大量蘇聯有缺陷的新式武器,或者是蘇聯準備淘汰清倉甩賣的武器,都是大量的扔給東德,讓東德花費真金白銀購買。而在以前,蘇聯在東德駐軍,且領土是挨在一起時東德完全沒有拒絕的資格。

現在,東德有了拒絕的資格,其一,蘇聯的幾十萬大軍,已經從東德撤離。其二,蘇聯歐洲領土已經很少,人口不超過00萬,軍隊不超過50萬,而且,基本都處於跟BETA作戰一線,根本沒有能力干涉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內政。

正是因此,東德也沒有必要,繼續給蘇聯繳納昂貴的保護費,購買蘇聯的各種破爛。

“貴國在戰術機方面引進中國的FC-1梟龍,並不是什麼好的選擇。”蘇聯軍官說道,“至少,後勤方面會產生很多問題。原本,你們裝備MIG-1,擁有大量的備件,大量熟悉這種戰術機的整備人員。換了中國的全新戰術機之後,想要大規模普及,勢必要培訓數萬名整備人員,這需要很長時間!”

“我國整備人員在努力培訓,十倍的努力,加快FC-1普及的速度。”布萊梅少校一本正經的說道。

蘇聯軍官差點被氣壞了,但很快又忍住沒有發作。

現在,東德的戰術機,幾乎看不到蘇聯貨,少量的MIG-1戰術機,也僅是湊合著用,隨著舊式的蘇版戰術機損毀殆盡後,東德是不準備再購買這種武器了。

畢竟,FC-1梟龍遠遠超過蘇聯貨!

不僅僅東德國家人民軍的部隊,就是史塔西武裝警察軍,也全面採用中國授權生產的FC-1梟龍。

因為,FC-1梟龍的原因,蘇聯永遠失去了這個戰術機採購的大客戶。過去,蘇聯每年至少可以向東德銷售00~500架戰術機。

現在不僅僅失去了這個客戶,還擔心東德版FC-1梟龍量產後,甚至銷售給其他華約國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