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戰爭狂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四章 日本的戰爭狂熱

1882年的下半年,在豐沙裡地區,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開始在這裡定居。

根據中國與"猶太復國聯盟"的秘密協議,任何猶太人來到豐沙裡,只要在"猶太復國聯盟"的辦事處登記,就能被分到一塊土地,土地面積按人頭算。由於豐沙裡面積較大,而此時的猶太人總數也不過數千,因此與當地的土著佬族、佧族等,相處和睦,並沒有什麼衝突。

同時,猶太復國聯盟也正在組建政府機構,計劃將未來的首都放在南康河畔的豐沙裡城。在這裡,所有的猶太人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放鬆,再也不會被人當成過街的老鼠,每個人都對未來的猶太國無限憧憬。

他們絲毫不在意遠方暹羅人仇恨的目光,雖然他們是被厭棄的民族,但在這些來自歐美的猶太人眼裡,暹羅人和寮國人沒什麼區別,都是愚昧無知,特別低劣的生物。

他們不知道,暹羅正在為奪回這片土地而努力準備著。

1882年11月7日,由飛隼、飛龍、大阪、快風等4艘運輸艦,組成的日本船隊,抵達了曼谷灣,這已經是日本援助暹羅的第二批物質了。包括三千七百支村田步槍,四十萬發子彈,以及十二門青銅炮等各種軍用物質。根據<日暹同盟條約>,日本正在有計劃,有步驟的增強暹羅的軍力。

在曼谷的郊外,一個新組建的暹羅陸軍師,正在接受操練。這個師是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強軍計劃的核心,根據暹羅的軍事編制,一個師為六千多人。師長由軍務總長昭帕耶??素裡旺擔任,教官則清一色的日本軍官,武器裝備也完全是日式的。這些武器一部分是援助,一部分是用黃金交換的。

在北欖府,一條通往曼谷的短程鐵路,也正式開始修建。這個合同本來是屬於中國的,但暹羅在與日本結盟後,卻一再以各種理由拖延和耍賴,完全沒有誠意去執行。而現在乾脆直接讓日本公司來修建了。

事實上,暹羅政府的這個舉動,並不是情緒化的耍賴行為。在中國和暹羅簽署的協議中,不但有中國修建鐵路,還有暹羅割讓寮國北部三個邦的內容。暹羅既然拒絕執行鐵路合同,也就等於事實上推翻了與中國的協議,等於堅持寮國北部仍是暹羅領土,為將來的爭端埋下伏筆。

這也正是日本所希望看到的,自從朝鮮壬午兵變受挫以來,日本深感自己準備不足,所以進行了策略上的改變,提出了"南攻北守"。也就是在南部的暹羅,全力挑動其與中國的爭端。而在北部的朝鮮,則是政治上暫時退讓,經濟上加強滲透,收集情報,不斷擴大日本影響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出於這一考慮,日本開始爭奪朝鮮的輿論宣傳陣地。1882年9月底,在日本的暗中指使下,高宗的駙馬樸泳孝提出要創辦報紙,並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1882年10月31日,朝鮮第一份報紙<漢城旬報>正式創刊。三名編輯分別是日本人牛場卓造、高橋正信和井上角五郎,其中井上角五郎,正是日本著名學者福澤諭吉的學生。而印刷工真田謙藏、三輪廣藏、本多清太郎等,也都是日本人。

這個報社也迅速成為日本軍國主義團體玄洋社、紫冥會等,暗中在朝鮮進行活動的基地。

但不管怎麼樣,現在朝鮮臺面上的政治形勢已經被中國完全控制了,尤其是在簽訂<濟物浦條約>、日本撤軍之後。

雖然表面上執政的是閔妃集團,但真正在決定朝廷政務的,卻是事大黨三巨頭:金弘集、金允值、魚允中。

其中金弘集擔任議政府左議政,主管內政;

金允值擔任兵曹判書兼江華留守,主管外交,當然這裡所謂外交,單指與中國的。至於與第三國的交往,則由中方代表陳樹棠負責;

魚允中擔任戶曹判書,主管經濟。

三個人事實上控制了政府權力,被稱為"隱內閣",另外像趙寧夏、閔臺鎬、金炳始、閔泳翊、閔泳駿等成員,相繼加入事大黨,以三巨頭為核心,在朝廷上呼風喚雨。

但在他們背後的是袁世凱,在內政外交的重大問題上,事實上他們要接受中國的操縱。

他們對此也心知肚明,正是由於袁世凱的支援,閔妃才不得已將權力下放。因為閔妃知道自己是不得民心的,假如沒有袁世凱的扶持,誰敢保持壬午兵變不會再來一次。

同時大院君還好好的待在義州郡,這也給了閔妃很大的壓力。

而袁世凱震懾閔妃,控制事大黨,依靠的正是那兩個團的精銳陸軍。

丁雲桐閱讀歷史,前世由於袁世凱控制朝鮮的手段,過於簡單粗暴,過於直接明顯,使朝鮮的兩班貴族、朝廷上下都感到很受傷害,等於把這些人都推到敵對面,不是親日,就是親俄。

這一世丁雲桐決心要改變手法,首先不能什麼事都讓袁世凱自己說了算,重要情況要先彙報,重大決定要先申請,除非事情太緊急。

其次,原則上袁世凱要在幕後操作,在表面上要尊重朝鮮的內政自主。有什麼計劃和措施,儘量透過事大黨來執行,以這種低調的方式控制朝政,而不是粗暴的直接插手。至少在朝廷上,中國代表不會直接出來說話,這樣最多隻會引起閔妃的怨恨,而不會是整個官僚集團。

在這樣的掌控模式下,中國開始全面加強與朝鮮的經濟聯絡,並大規模的介入朝鮮的內政外交。

1882年9月21日,也就是<濟物浦條約>簽訂不到一個月,中國就與朝鮮簽訂了<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簡稱<中朝章程>。

章程明確宣告了,朝鮮乃是中國的屬邦,並賦予了中國在朝鮮的大量特權。

從9月底到11月初,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中朝就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

在經濟方面,馬建常擔任了海關的商務道員,成為實際上的海關關長,透過控制朝鮮海關的稅收,部分的控制了朝鮮的財政。

在外交方面,朝鮮與第三國的交往,將由陳樹棠"代為處置",事實上控制了朝鮮的外交。

在軍事方面,將由中方幫助朝鮮訓練新軍四個營,一共兩千兵力。四營的指揮官分別是閔泳翊、李祖淵、韓圭稷和尹泰駿,而訓練教官則是中方派來的兩名上尉,朱先民和何增珠。透過訓練親華的新軍,藉以掌控朝鮮的武裝力量。

11月13日,在袁世凱的操縱下,中朝雙方簽署了一項最關鍵的協議,<京義鐵路建設綱要>。根據這項協議,中國將立刻開始鋪設一條鐵路,從鴨綠江畔的義州郡,一直通到漢城。而且鐵路建成後十年內,其管理權都將屬於中國。同時以詹天佑為首的專家團也已經抵達了義州郡。

這條鐵路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它將和中國東北快要完工的奉安鐵路(奉天至安東)連成一線。這樣,一旦朝鮮有事,中國軍隊不需要冒著被日本海軍攔截的危險,透過陸地,幾天之內就能直逼漢城。

鐵路協議一公佈,立刻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事實上閔妃和高宗並不願意簽署協議,就如同他們當初拒絕日本的京釜鐵路計劃一樣,他們很擔心這樣的鐵路,會導致他們未來永遠無法擺脫中國。但在袁世凱的壓力下,他們不得不批准了計劃。

由此,高宗和閔妃集團對中國的不滿和怨恨猛增,他們開始有意識的靠近開化黨,希望能透過日本,來制衡中國。

在這種心態下,12月底閔妃同意由開化黨出面,向日本提出請求訓練另外一部分新軍。

與此同時,中國將在朝鮮修鐵路的訊息,也讓日本政府和人民一片譁然。他們認為,正是由於中國的阻撓,京釜鐵路才沒有成功,而現在中國自己卻要修鐵路了,這讓日本朝野感受到了極大的刺激。

福澤諭吉在報紙上寫道:"京義鐵路完全是一條要勒死日本的絞索,這條鐵路每向前修一天,日本帝國的性命就少一天。等到鐵路修到漢城,日本帝國的性命也就到了終點!"

另一方面,日本社會上下也注意到了中國正在進行的工業化浪潮,這極大增加了日本的緊迫感,尤其是知識分子們更充滿了憂患意識,他們擔心,如果再過數年,中國的工業水平提升之後,日本的前景將更加黯淡了,由此更加積極主戰。

12月21日,以德富蘇峰、伊藤之雄、小松裕、陸羯南、福澤諭吉、今泉一瓢,小室重弘七名學者,組成的"七君子團",正式向外務卿井上馨遞交了請願書,要求"適時對支那採取強硬政策"。

這時兩個事情也讓主戰派的信心大增,一個是在遠航的筑波號上,飲食改良的實驗獲得了巨大成功。在數月的航程中,以麵粉和牛肉為主食的艦上官兵,幾乎沒有人再患上腳氣病。

這消除了日本海軍長久以來的心頭大患。

另一個事情,是透過智利在英國秘密訂購的三艘軍艦,已經回國加入了聯合艦隊。這三艘東亞地區最新式,最快速的巡洋艦,被分別命名為"築紫號"、"大和號"、"武藏號",讓日本海軍信心暴增。川村純義明確稟報天皇,帝國海軍目前的實力,已經壓過支那,等到明年向英法訂購的軍艦就位,那麼就更是穩操勝券了。

整個日本上下的戰爭狂熱正在急劇升溫,日軍參謀本部也加強了對中國的情報收集,參謀次長川上操六甚至決定,要親自去中國,近距離觀察一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