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 糧食問題好解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八章 糧食問題好解決

在眾人的熱切期盼下,朱拉隆功終於做出了決定,但這個決定卻讓所有大臣瞠目結舌,呆若木雞。

朱拉隆功宣佈:他將立即動身前往歐洲和美國,對西方先進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進行一番仔細的考察。而他的兒子,尖竹汶親王吉滴耶功,將被尊為太子,同時擔任攝政之職,暫時接管一切軍國大政,一切政策的核心,將是四個字"睦鄰友好"。

這樣的決定讓那些求戰心切的大臣們難以理解,但有人卻理解了,那就是萬里之外的丁雲桐。

兩天後,在北京的皇宮裡,丁雲桐收到了報告,當看到朱拉隆功異乎尋常的決定後,他不禁笑了。

朱拉隆功號稱暹羅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真不是浪得虛名。他眼看中日交戰,不但能忍耐不出手,乾脆還遠渡重洋,一走了之,演戲的本領真是非同一般。

這樣做首先可以麻痺中國,讓人覺得他沒有趁火打劫的計劃。

其次,等到時機成熟,暹羅出兵攻打,假如最後形勢不利,進攻失敗。他再回來收拾殘局,假稱自己不在國內,把責任都推到太子身上,為外交求和留一條退路。

由此可見此人陰險歹毒,兇狠狡詐,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要犧牲自己的兒子。

丁雲桐心中暗暗冷笑:"不著急,慢慢對付你,跑了也沒用。你既然做了犧牲太子的準備,這個太子只要不是太蠢,怨恨他的父王就是難免的,那中國將來就能好好利用他了。"

正在考慮暹羅的事,9月26日,軍統的密報來了,內容讓丁雲桐很吃驚,漢城戰事不利,軍資重地惠吉倉被燒掉了,日軍騎兵從東門入,北門出,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云云。

他現在手上有三方面的情報來源:常規的通訊系統,總參謀部軍法處的密探系統(簡稱軍統),中央內務部的諜報系統(簡稱中統)。這三者工作時常重疊,但重心還是有不同之處,軍統主要集中在軍隊,側重於對軍隊的掌控,而中統主要負責對內的統治。

隨後袁世凱的電報來了,上來第一條就是請罪,自請處罰。

電報裡詳細地描繪了25日一天的戰鬥情況,內容與軍統報告大致相仿。將領們知道部隊裡有許多的密探,有的是普通參謀,有的是後勤人員,有的甚至只是普通一兵,絕對是無孔不入,因此都不敢謊報軍情。

據袁世凱稱,上校張光前失職無能,讓日軍一支騎兵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突然衝入了漢城。而自己受日軍所惑,未能圍住敵人。等援軍趕到時,日軍已經燒燬了惠吉倉,從北門揚長而去了。東門外峨嵯山的近衛軍激戰一番,雖然逼退了敵人,但人員損失將近一半,同時有兩個朝鮮營被擊潰了。根據幾個受傷而被俘虜的日軍介紹,日軍的指揮官名為秋山好古。

丁雲桐看到這裡,心裡一激靈,這個秋山好古他很熟悉啊。前世甲午戰爭中,旅順大屠殺的罪魁禍首。後來在日俄戰爭中大放異彩,甚至還擊敗了赫赫有名的哥薩克騎兵,被稱為日本近代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騎兵名將。直到二十一世紀,日本右翼還出版漫畫<進擊的巨人>來歌頌秋山好古。

此番戰鬥,損失重大,一則數千石糧食被燒燬大半,剩餘十中無一;二則日軍在漢城中大搖大擺,來去自由,對部隊士氣也有影響。

但也不是沒有收穫,首先是峨嵯山的部隊在極度不利的情況,仍然能擊退日軍,充分體現了近衛軍的戰鬥力。其次也是瞭解了對手,像秋山好古這種人,擅於兵行險招,見縫插針,是個難纏的對手。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社會動亂,思潮激盪,所謂亂世出英雄,自然也會有大量的人才湧現,因此對日作戰必須時刻小心謹慎,對整個軍隊都是警醒。

袁世凱也在電文中坦承,原來的戰略是準備穩守反擊,畢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嘛。但現在糧食被燒掉大半,更重要敵人有速度優勢,隨時可以偷襲後方,這樣也就無法從外面運進糧食了,城中還有數十萬百姓,時間一長,人心必亂啊。

仔細想了很久,丁雲桐回電袁世凱,首先不是斥責,而是勉勵,表揚各個部隊能遇變不亂,雖然頗為狼狽,但好好算算,兵力損失並不大。

畢竟是面對秋山這樣的未來名將,被動一些也是自然,因此丁雲桐並沒有處分袁世凱,所謂勝敗乃兵家常事,將領打敗仗是要看前因後果的,尤其是在面對強勁對手時,不能光看結果,更要看其是否努力。

而對於不努力的,自然要嚴懲不貸了,所以丁雲桐又在電文中命令,近衛軍上校張光前,一向自由散漫,指揮不力,而今又玩忽職守,嚴重違反軍紀,著立即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至於說到糧食,這倒是一個問題,不過丁雲桐也已經想到解決辦法了。前世1948年,國.共內戰時的長春圍困戰,為了節約糧食,被包圍的國.軍故意開城放出大量百姓,而共.軍指揮官林.彪下令:禁止城內百姓出城,要讓長春變成一座死城。結果導致六十萬人被餓死,其後果甚於南.京大屠.殺,國.共雙方互指對方是戰爭罪犯。

前世賢良的智慧,後人大可仿而效之也。

9月28日,根據皇帝的旨意,張光前被正式處決了。

袁世凱認為秋山好古的戰術神出鬼沒,而敵軍大隊也已經從側面渡過了漢江,在這種情況下,部隊需要改變佈防,把分散駐紮的部隊都調回來,不給敵人以穿插截斷,各個擊破的機會。在和吳兆有商量後,袁世凱下令放棄東門外峨嵯山,以及西門外的陣地,把部隊集結於漢城和漢江北岸。

吳兆有帶領兩個營千餘兵力,再加上朝鮮李祖淵部隊守在漢江北岸;傅殿魁,朱先民,何增珠三人各指揮一個營,原先張光前營的殘部兩百多人則由袁世凱親自指揮,各個部隊集結於漢城,與漢江防軍成犄角之勢。

兩名朝鮮將領,韓圭稷已經被殺死,尹泰駿卻還活著,袁世凱命他集合那些被打散的部隊,打仗雖然不行,但可以去維持城內的治安,搜查日本間諜等。

他認為既然沒有日軍靈活突變,就必須以靜制動,先穩固自身,等對方出招,再尋找機會給予一擊。

至於糧食短缺問題,皇帝已經給出了解決辦法,慘是慘點,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9月30日,在峨嵯山上,日軍大部隊已經趕到此地,高島鞆之助和秋山好古站在山頂眺望漢城。對於下一步行動,秋山好古給出了上中下三策。

下策是大軍南撤,等待後援,高島搖頭拒絕,這個太緩;

中策是全軍撲擊,猛攻漢城,高島又搖頭,這個太急,對方防守穩固,只怕傷亡巨大而無所獲;

上策是大部隊蓄勢不動,秋山率靈活的騎兵部隊,四處襲擊對方運輸線,使城內得不到補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高島大為贊成,此計大妙,城內數十萬百姓,時間一長,不戰自亂,到時候再伺機而動。

兩人覺得勝利大有希望了,正在此時,手下來報告,漢城今日突然大開東門,大批百姓蜂擁而出,扶老攜幼,密密麻麻,人山人海,直往峨嵯山而來。

高島和秋山兩人頓時面面相覷,中國人這是玩得哪一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