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洪荒證道系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六十九章 五帝時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六十九章 五帝時代

有人可能要說了,我覺得這無當聖母好像也挺差勁的,沒聽說有什麼大本事,大事蹟或厲害法寶啊!

哎,你要是這樣想那可就錯了!封神之戰中,通天教主四大親傳弟子,金靈聖母上了封神榜,鬼靈聖母死在了蚊道人手中,死得老慘了,多寶先是被老子用風火蒲團弄去了八景宮,後來由被老子利用做了釋迦摩尼佛去分西方佛門的氣運,可卻只有無當聖母僥倖逃脫。為什麼?只是運氣好嗎?運氣反過來就是氣運,想要運氣好,得有好氣運啊!

其實我倒是覺得,看似名聲不顯,顯得很是低調的無當聖母,才是通天教主四大親傳弟子中最出色的。

言歸正傳,再說這赤精子是玉虛門下,受元始天尊影響,很重門戶。顓頊身為他的弟子,同樣也是在這方面挺較真的。他一上位,便開始進行了重要的宗教改革。

這被軒轅黃帝收服的九黎族,雖然歸降了,但大多為巫人,仍然信奉巫族祖巫,並雜拜鬼神。於是,顓頊便強令他們順從人族教化,促進了各族之間的文化融合和發展。自然,闡教在顓頊的傳揚下,在人族聲望大漲。

同時,顓頊很重視人事治理,並努力發展農業。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導力量,女人的地位漸漸降低。自此男女有別,長幼有序。顓頊還改革甲歷,定下了四季以及二十四節氣。

顓頊當政期間,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屋舍。顓頊遂向老師赤精子請教道法,蒙赤精子傳下仙劍法寶,將那黃水怪收服,為人族稱頌。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後,功德圓滿,天降功德,成就人皇道果,但修為卻是比三皇弱了不少,只有堪比普通準聖層次的修為。身為顓頊的老師,赤精子自然也是跟著沾光得到了些功德。

顓頊證道之後,人族共主之位便傳給了帝嚳。

傳說帝嚳生來就很有靈性,剛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被通天教主門下的無當聖母收為了弟子。

帝嚳繼位後,廣施恩澤於眾人,卻不及其自身。他耳聰目明,可以瞭解遠處的情況,洞察細微的事理,順天應民,瞭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威嚴,溫和而守信,修養自身,令天下歸服。

帝嚳治民,就像是雨水澆灌農田一樣不偏不倚,遍及天下。他收取土地上的物產,節儉的使用;他教化萬民,把各種有益的事教給他們;他推算日月的執行以定歲時節氣,恭敬的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識鬼神,慎重的加以事奉;他儀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動合乎時宜,服用如同士人。

值得一說的是,帝嚳的幾個兒子,后稷乃是周朝的先祖,契乃是商朝的先祖,還有堯和摯,都繼承了王位,做了帝王。由此可見,軒轅一脈開枝散葉,自軒轅過後經歷五帝、商周時代都是他的骨血後裔掌控天下,因此後世不少人尊軒轅為炎黃始祖。

帝嚳在位期間,深受無當聖母溫和性情的影響,廣施仁政,於民休息,對外停止征戰,使得許多蠻荒族受其感召接受和平,使得人族進入了一個平靜而又蓬勃發展的時代。

帝嚳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帝嚳也是功德圓滿,證得人皇道果。

然而,帝嚳也有私心,他喜愛自己的三兒子摯,退位之後傳位於摯。只是摯志大才疏,性情暴虐,曾治理天下九年,為政不善,民怨沸騰,縱然他的老師金靈聖母面對這樣一個弟子,也很是無奈。畢竟,一個人的性情能力,是很難改變的。

迫於壓力,摯只能退位讓賢給了多寶道人的弟子,也就是他的弟弟堯。

堯在十五歲時便被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不但受到百姓的愛戴,而且得到了不少部族首領的讚許。

堯繼承帝位,因初封於唐,故而給稱為唐堯。相傳堯仁德如天,智慧如神,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能尊重有德行的人,又去考察百官,甚至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中巡查細訪,求仙問道,察訪政治得失,選用賢才,使得手下功臣眾多,人才濟濟。

堯在位時,還命人完善了天文曆法,以月亮週期為一月,太陽的週期為一年,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唐堯在位七十餘年,自感功德圓滿,欲要尋找一位大賢來接替人族共主之位。

群臣議論之後,認為共主之子丹朱可以接任人皇之位。但唐堯如何不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是什麼德行呢?說這話的人,不過是為了討好自己罷了。

也有人推薦鯀,也就是大禹的父親。又有人推薦虞舜,認為他德行很好。

唐堯聽說了虞舜的一些話,覺得這人不錯,有心試他一番,就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他,欲要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看他能否治好家政。

舜製作陶器,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所居成村,兩年成邑,三年成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是高興,暗道自己果然眼光不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試了德行之後,唐堯又讓舜去接觸政務。唐堯讓舜試任司徒之職,負責推行德教,舜便教導臣民以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美德指導自己的行為,臣民都樂意聽從他的教誨,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唐堯又讓舜去總管百官,處理政務,百官都服從舜的指揮,百事振興,無一荒廢,並且顯得井井有條,毫不紊亂。

唐堯讓舜在明堂的四門負責接待四方前來朝見的諸侯,舜和諸侯們相處得很好,也使諸侯們都和睦友好,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很敬重他。

最後,唐堯讓舜獨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經受大自然的考驗。舜在暴風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顯示出很強的生存能力。

經過多方考核,唐堯見識到了舜不凡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舜終於得到了唐堯的認可。於是,唐堯正式準備,禪位於舜。

舜乃是西方藥師的弟子,他在藥師的指點下祭告諸聖,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的祭祀了各路神祗。他召集各方諸侯,協調校正四時節氣、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統一音律和長度、容量、重量的標準,修明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舜還將天下重新劃分為十二州,疏浚河川,規定刑罰等。

當時的人族時有大水發生,尤其是在舜執政的後期,洪荒之中更是爆發了暴雨水災,影響很重。

舜對治水一道並不精通,不得已將治水的重任交給了鯀。然而,鯀的攔阻之法,卻是並未能治得了水患,反而他自己因為治水不利,被舜給治理了,直接斬首示眾。(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