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綜藝至尊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四章 慎點(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六十四章 慎點(六)

《華夏好聲音》,這是一檔真正純碎意義上的歌手選秀節目。

在這個舞臺上,只聽聲音,並不注重外貌。

這是無數音樂人,能夠證明自己的舞臺。

在前世,《華夏好聲音》一經播出,在業內,評價可謂是十分之高。

在那個世界, 01年夏天不能不提的一檔綜藝節目便是《華夏好聲音》。

《華夏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是由深藍衛視聯合星空傳媒旗下燦星製作強力打造的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其源於荷蘭節目《The Voice of Holland》,於01年7月1日正式在深藍衛視播出。

該節目一經播出便在一夜之間紅遍大街小巷,用爆紅來形容也毫不為過,深藍衛視也憑藉這檔節目一舉翻身,成為各大衛視之翹楚,連曾經的老大青芒衛視的王牌節目《快樂家族》也黯然失色。

一檔音樂選秀節目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獲得成功,我們不得不佩服製作團隊的智慧,在以“成敗論英雄”的電視市場競爭評價體系下,我們必須正確面對《華夏好聲音》現象。當然,在觀眾期盼電視節目不斷出新的今天,我麼也應該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任何一檔節目的兩方面。這檔節目為什麼這樣紅呢?其中有著很多的原因。

首先,就是節目組擁有先進的製作理念。

好聲音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引進外方版權,力推正版、絕不山寨,引進了生產線,還要對方的智慧財產權和技術轉讓。這些都為好聲音的高製作水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收視率成為娛樂界成敗的重要標杆,引進已近在外國受到廣泛好評,製作水平成熟的優秀外國節目並加以合理地本土化改造,已近成為研發一檔新節目的重要方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種方法很早就已近在華夏產生,清朝時在華外報為我國帶來了先進的辦報技術,印刷技術,培養了華夏第一批先進的報人,為我國報業發展開闢了一條捷徑,就很好的說明了這點。引進歐美優秀節目,同時就引進了他們先進的製作理念,從而提高了中國電視節目工作者的綜合水平。這種模式是值得發揚和提倡的。

第二個方面,就在於節目本身的豪華的陣容和頂尖的製作水準。

可以說深藍衛視為《華夏好聲音》也是下了血本的。據說現場四把導師座椅直接從英格蘭國空運過來,總價高達0萬元。

而現場頂級的音控裝置、錄音裝置、環繞全場的巨型LED屏等等也都造價不菲。

除了頂級的裝置,“好聲音”還有豪華的陣容。作為目前國內一線歌手的幾人能出現在評審席上,讓人感到節目組的大手筆,因為,當評審的收入無論多高,也比不上一場演唱會的收入,加之剩下兩人,組成四人組合的搭檔模式,改變和顛覆了之前一些選秀節目三人組合“毒舌+煽情+專業”的三足鼎立形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評委放下“身段”,像劉歡、那英兩位之前從未在類似節目中擔任過評委的大腕級人物,如今竟然會為某一個選手手舞足蹈、興奮不已,會為爭奪某一位學員而鬥嘴或“爭風吃醋”,甚至在學員離場時,會為某一個選手流下遺憾的淚水,這種平民草根的感情,在以往其他節目中是沒有過的,這些都真實的展現了明星們有血有肉的一面,無形中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而在之前的一些音樂類選秀節目中,“藝術家”也好、“明星”也罷,給人的感覺都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大都以單純專家、評論者的身份出現,與普通觀眾的距離感要遠得多。同時,《華夏好聲音》四位明星導師選擇學生、選手選擇導師的雙向選擇形式,也增加了節目的吸引力,更加精彩刺激。

可以說,明星身份的顛覆是《中國好聲音》的核心魅力和一大看點。同時,“好聲音”的眾多學員們也實力驚人,並且擔任”好聲音“音效總監的是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的音響總監金少剛,錄音由給王菲錄專輯的李軍負責,伴奏方面也是專門給一線明星伴奏的樂隊。這些頂級陣容聯袂貢獻了”上佳“的節目品質,《華夏好聲音》的成功自然也水到渠成。

第三點的話,就是新穎的節目形式、優秀的創意了。

選秀節目一直是近年來的收視熱點,自從超女之後雖然也一直有新的節目推出並取得成功,但是節目形式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革命性的創新,但是”好聲音“的出現改變了這些,導師興奮的拍下按鈕轉過椅子的鏡頭深深印入了觀眾們的腦海裡“好聲音”的節目形式創新。有媒體人發出這樣的感慨:現在全世界的綜藝節目都在轉椅子!

“發現華夏好聲音”是《華夏好聲音》推出的響亮口號,因此,這個訴求使比賽尋找好聲音成為第一要素。

對於歌唱來說,好的、動聽的聲音肯定是評選的先決條件,《華夏好聲音》將選手的聲音作為第一評判標準,評委採用“盲聽”方式,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無論美醜、高矮、胖瘦、城裡鄉下,甚至殘疾也罷,只要有一個能打動人的好聲音,都可以來到這個舞臺,所以,才有了如此多的“好聲音”。

當然,作為專業評委,是否盲聽其實並不重要,無論是看著選手演唱還是盲聽,區別並不大,真正吸引評委的首先是選手的演唱水準,其次才是舞臺的表現力、形象和服裝等,但“盲聽”可以打消評委對一些選手形象上先入為主的誤判。其實《華夏好聲音》的“盲聽”也只不過是一個由頭而已,之前央視和其他電視臺的一些節目,甚至高水平的國際音樂大賽,都採用過類似的盲聽方式,但《華夏好聲音》中評委誇張的、別具一格的表現形式,讓大眾真正接受了“盲聽”這一評選方式,這也成了《華夏好聲音》成功的亮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