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丁酉開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丁酉開戰

東京《時事新報》3月4日報道:“日乾兩國於是開戰,乾艦首先發炮,我艦應戰”,“昨晨自釜山到達之電報,所傳一大快報稱:三月一日上午七時於豐島附近,由於乾國軍艦向我發炮挑戰,我軍艦還擊應戰,力不能支,被乾艦野蠻擊沉軍艦二艘,即‘築紫’,‘高雄’兩艦,官兵五百餘人罹難,‘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艦英勇作戰,中彈多處,官兵死傷累累……乾國野蠻踐踏國際公法,恃強凌弱如此……”

光旭二十三年三月五日軍機處電寄諭旨:“奉旨:……倭人於牙山口外暗襲我舟師,我護航各艦奮勇接仗,鏖戰甚久,擊沉倭兵輪二只,頗為得力,著慶郡王傳旨嘉獎……”

光旭二十三年三月十日對日宣戰上諭:

“朝鮮為我大乾藩屬二百餘年,歲修職貢,為中外所知。近十數年來,該國時有內亂,朝廷字小為懷,迭次派兵前往勘定,並派員駐紮該國都城,隨時保護。去歲朝鮮又有土匪變亂,該國王請兵援剿,情詞迫切。當即諭令李紹泉撥兵赴援,甫抵牙山,匪徒星散。乃倭人無故派海軍兵船至朝鮮,嗣又增陸兵萬餘,迫令朝鮮更改國政,種種要挾,難以理喻。我朝撫綏藩服,其國內政事向令自理。日本與朝鮮立約,系屬與國,更無以重兵欺壓強令革政之理。各國公論,皆以日本師出無名,不合情理,勸令撤兵,和平商辦。乃竟悍然不顧,迄無成說,反更陸續添兵。朝鮮百姓及乾國商民,日加驚擾,是以添兵前往保護。詎行至中途,突有倭船多隻,趁我不備,在牙山口外海面,開炮轟擊,幸為我護航隊擊退。其變詐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該國不遵公約,不守公法,任意鴟張,專行詭計,釁開由彼,公理昭然。用特佈告天下,俾曉然於朝廷辦理此事,實已仁盡義至,而倭人渝盟肇釁,無理已極,勢難再予寬容。著慶郡王宜鄺、直督李紹泉嚴飭派出各軍,迅速進剿,厚集雄師,陸續進發,以拯韓民於塗炭。並著沿江沿海各將軍督撫及統兵大臣,整飭戎行,遇有倭人輪船駛入各口,即迎頭痛擊,悉數殲除,毋得稍有退縮,致幹罪戾。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對乾宣戰詔書:

“保全天佑踐萬世一系之大日本帝國皇帝示汝忠實武勇之有眾:朕茲對乾國宣戰,百僚有司宜體朕意,海陸對乾交戰,努力以達國家之目的。苟不違反國際公法,即宜各本權能,盡一切之手段,必期萬無遺漏。惟朕即位以來,於茲有三十年,求文明之化於平和之治,知交鄰失和之不可,努力使各有司常篤友邦之誼。幸列國之交際,逐年益加親善。詎料乾國之於朝鮮事件,對我出於殊違鄰交有失信義之舉。朝鮮乃帝國首先啟發使就與列國為伍之獨立國,而乾國每稱朝鮮為屬邦,干涉其內政。於其內亂,藉口於拯救屬邦而出兵於朝鮮。朕依國際公約,出兵備變,更使朝鮮永免禍亂,得保將來治安,欲以維持東洋全域性之平和,先告乾國,以協同從事,乾國又設詞拒絕。帝國於是勸朝鮮以釐革其秕政,內堅治安之基,外全獨立之權義。朝鮮雖已允諾,乾國始終暗中百計妨礙,種種託詞,緩其時機,以整飭其水陸之兵備。一旦告成,即欲以武力達其慾望。更派大軍於韓土,要擊我艦於韓海,狂妄已極。乾國之計惟在使朝鮮治安之基無所歸,帝國與朝鮮所籤之約均置諸不顧,以損害帝國之權利利益,使東洋平和永無保障。就其所為而熟揣之,其計謀所在,實可謂自始即犧牲平和以遂其非望。事即至此,朕雖始終與平和相終始,以宣揚帝國之榮光於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戰,賴汝有眾之忠實武勇,而期速克平和於永遠,以全帝國之光榮。”

明治天皇看著報紙上刊載的以自己名義發表的對乾宣戰詔書,嘆息了一聲。

這份詔書當然不是他做的,而是由宮內省的人代為起草,他本人只是謄抄了一遍而已。

從心裡講,他是不願意寫這樣一份詔書的。

但是,他不能不寫。

伊藤博文那天和他說的話,已經講得很明白了。

如果日本不趁現在這個時候和乾國開戰,打敗乾國成為東亞霸主,以後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但日本真的能夠打敗乾國嗎?

豐島海戰的結果,他已經知道了。

日本海軍這個頭開的不好,本來是去偷襲運兵船的,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損失了“築紫”和“高雄”兩艘老艦。

雖然這兩艘軍艦的損失對日本海軍的整體實力影響很小,但對日本軍民的士氣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從他手上的這張報紙就能看出來。

就在頭版的“宣戰詔書”後面,便是一幅名為“乾艦‘寧遠’作戰圖”的日本式小畫,作為“乾艦能戰”警示。

雖然日本民眾對政府發動對乾戰爭表現出了極為狂熱的支援,但他們並不是完全相信能夠戰勝乾國。

這一次,日本真的能戰勝乾國嗎?明治天皇不止一次的在心裡問自己。

一旦要是失敗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

“陛下。”伊藤博文的聲音將明治天皇的思緒拉了回來。

“噢,是伊藤卿啊。”明治天皇看了看應召前來的伊藤博文,點了點頭,在一張椅子上坐了下來,並指了指對面的另一張椅子。

伊藤博文向明治天皇又鞠了一躬,在椅子上坐了下來。

“伊藤卿,你去見過伊東海軍大臣了,他還是要引咎辭職麼?”明治天皇問道。

在豐島海戰失敗後,日本海軍大臣伊東佑磨中將深切自責,當天便向媒體表示要引咎辭職,明治天皇聞訊後讓伊藤博文前去勸說,現在他正等著伊藤博文的回答。

伊東佑磨和伊東佑亨兄弟都參加過苔灣之戰,是日本海軍資深的將領,為日本海軍的發展出力不少,目前兄弟二人一個是海軍大臣,一個是聯合艦隊司令,但在不久前接替夏本武揚出任海軍大臣的伊東佑磨卻因為一場小小的失利就要辭職,這仗還怎麼打下去?

“伊東中將去意已決,無法挽留,臣以為,陛下是時候考慮接替他的人選了。”伊藤博文平靜的回答道。

聽了伊藤博文的回答,明治天皇發出了沉重的嘆息聲。

伊藤博文當然明白天皇在擔憂什麼,但他現在,是無法將實情告訴天皇的。

他曾就戰爭前景徵求過在日本頗孚人望的勝海舟,請求勝海舟能夠擔任日本海軍大臣這一要職,但勝海舟明確的告訴他,日本海軍戰勝不了乾國海軍,同時也堅決拒絕出任海軍大臣。

而原來的海軍大臣夏本武揚則在戰前便以身體原因為由辭職,伊藤博文曾設法挽留,但夏本武揚堅辭而去,並且也對他說了和勝海舟類似的話。

這兩位日本海軍名宿竟然不約而同的都認為,日本無法戰勝乾國!

可能是對伊藤博文心懷歉疚,勝海舟隨後指示自己的學生伊東佑磨海軍中將代他出任海軍大臣,算是給了伊藤博文一個交待。

伊東佑磨出任海軍大臣後,為日本海軍的發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儘管如此,他還是和他的老師勝海舟一樣,也對戰爭的前景感到悲觀,不主張對乾國開戰,是以豐島海戰失利後,他便第一時間表示要承擔責任,辭去海軍大臣職務。

在苦勸無果之後,伊藤博文明白,必須要換上一個對戰爭勝利有信心的人來擔任海軍大臣。

伊藤博文的海軍大臣人選是海軍中將中牟田倉之助、仁禮景範和海軍少將山本權兵衛,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