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人垂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人垂青

“林文襄在世時,我與他僅有一面之緣,惜乎因公事繁忙,未能深談。\|頂\|點\|小\|說\|2|3|u|s||c|c|現在想起來,可為至憾。”伊藤博文的話中飽含著深深的遺憾之意,“而今只能從他留下的文章當中尋得慰藉了。”

“乾國幸有林文襄,然其英年早逝,又為乾國之大不幸。”林逸青看著伊藤博文的眼睛,正色道,“林文襄之主張,乾國用之,可興乾國,日本用之,可興日本,而日本現在有春畝先生等一干維新志士,乾國再無林文襄其人,是以日本振興富強之希望,遠大於乾國。”

“林君過譽了,呵呵。”聽了林逸青的話,伊藤博文只是在笑,“我只是個小小的工部卿,哪裡有林文襄的本事,出可為將,入可為相。只不過是跟著別人,做些實際的工作而已。”他說著,目光轉向了兩位少女,笑道,“怎麼樣?我實踐了諾言,你們今天如願以償,見到了林君,要怎麼感謝我?”

“多謝春畝先生成全我們姐妹的心願。”如月詩織說著,向伊藤博文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春畝先生的大恩大德,我們姐妹永銘在心,不會忘記。”

“盼日後能為春畝先生略效微勞,以酬今日高義。”如月香織也向伊藤博文鄭重鞠躬,語氣真摯的說道。

“我不是林文襄,也沒有他的才學和人品,你們姐妹倆把我當成他,可是要吃大虧的。”林逸青笑著對她們說道。

“林君的才學,不見得比林文襄差,只是未到鋒芒顯露之時。”如月詩織伸出纖纖柔荑,握住了林逸青的手,柔聲說道,“林君切不可妄自菲薄,其實我們姐妹心儀林君很久了,一直沒有機會接近林君而已。”

林逸青感覺到她的手甚是溫暖柔軟,但手指細長而有力,心中暗自冷笑。

這樣的女人的手,是非常適合使用刀劍的手!

他現在已經基本可以確定她們的身份了!

“只是林君的心思,都在桐野將軍的女兒身上,沒有注意到我們。”如月香織似有幽怨之意的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香織不要這麼說話,我們今天能夠見到林君,已經是非常高興了。”如月詩織轉頭看了妹妹一眼,回頭又對林逸青說道,“我們希望林君以後能多多光顧,互相慰藉,就滿足了。”

“是啊,林君,你一定要常來哦。”如月香織也看著林逸青,脈脈含情的說道,“只要是林君來,我們就不會接待別的客人了,只招待林君一個人。”

“哈哈,據我所知,林君在海兵學校擔任教官,薪水可是很微薄的,只怕沒有錢經常到你們這裡來。”伊藤博文拿林逸青和兩姐妹開起玩笑來。

“林君到我們這裡來,是不需要任何花費的。”如月詩織看了看伊藤博文,嗔道,“不過春畝先生以後要是來的話,我們可以只收一半的費用。”

看到這一對美人姐妹對自己和伊藤博文如此“區別對待”,林逸青在心中暗笑不已。

“你們這是過河拆橋,達到了結識林君的目的,便不認我這個引薦人了。真是太不象話了!”伊藤博文笑道。

“春畝先生可不要這麼說,否則只怕那一半的費用就不能免掉了。”如月香織笑道。

“好好好,那我不說了。”伊藤博文大笑起來。

“春畝先生和林君有事要談的話,就請隨便,待我們姐妹為二位演奏一曲。”如月詩織看著林逸青,戀戀不捨的放開了林逸青的手,和如月香織起身向林逸青和伊藤博文深施一禮,然後轉身各自取過樂器,彈唱起來。

在悅耳的歌聲和音樂聲中,林逸青和伊藤博文又聊起了國事來。

此時的林逸青,回想起剛才如月詩織背誦的林義哲寫給乾國皇太后的《請興海軍護海商經略大洋折》的情景,在佩服如月詩織的超強記憶力的同時,對大乾朝的官員們的沒有保密意識在心裡狠狠的吐嘈了一番。

連海軍大臣給最高統治者皇太后的摺子的內容都讓日本人弄得一清二楚,這大乾朝對日本,還特麼有什麼秘密可言?

在這樣的情況下,林義哲能打贏臺灣保衛戰,這當中所付出的艱辛,簡直難以想象!

別的不說,單就情報工作這一塊,就夠林義哲喝一壺的。

以鹿兒島武士和自己的嚴加防範,伊藤博文仍然能夠派出情報人員在鹿兒島展開卓越而富有成效的工作,而對此毫無防範的乾國,會有多少日本人的間諜,就可想而知了。

此時的林逸青並不知道,就在他對此憂心忡忡之際,另外一個人,在得知了他的去向之後,也做著同樣的擔心。

※※※※※※※※※※※※※※※※※※※※※

附:大乾帝國光旭元年《定國是詔》:

“數年以採,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師西法以自強,邇來詔書數下,如開礦業、造輪船、練新兵,創電報,修鐵路,立水師學堂,皆經一再審定,籌之至熟,妥議施行。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狃於老成憂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試問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梃以撻堅甲利兵乎?”

“朕惟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時政亳無裨益。即以中國大經**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譬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襲其皮毛,毋竟騰其口說,總期化有用為無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

“船政水師學堂為各行省之首倡,舉辦多年,成效多顯,唯生源不廣。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會同妥速誶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院司員、各門侍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各官、大員子弟、八旗世職、各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準入學肄習,以期人才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意。將此通諭之。”

————分割線————

求收藏!求推薦!求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