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一章 炮臺試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零一章 炮臺試射

為了保證炮臺修築成功,李紹泉曾建議聘請外國技術人員來主持煙臺炮臺的修建工作,丁直璜卻不以為然,他仍然堅持由中土人負責修築。[ads:本站換新網址啦,速記方法:,com]9075年(光旭元年)年初,按照丁直璜的總體規劃,在張蔭桓的具體主持下,通伸岡工程開工建設。丁直璜隨後到煙臺校閱水師,視察了剛剛建設的通伸岡炮臺。丁直璜在給朝廷的奏摺中,詳細介紹了通伸岡炮臺的整體情況。

丁直璜在奏摺中說,圩子沿山而建,高一丈二尺,寬一丈六尺,底部厚為二丈一尺,周長為二百九十五丈,在上面又修建了護牆、槍牆,用於遮蔽。圩子南面設營門一座,門外又加了一層外圩。圩子東面建三座小護臺,以備接應聯絡。圩中建有6座炮臺:東北、東南方向各建一座雙層圓形炮臺;西南、西北方向各建一座露天炮臺;正西方向建護牆小炮臺2座。其中,東北的雙層圓形炮臺主要負責防守海口,東南、西南的2座炮臺主要負責防守後路,西北的炮臺則主要防守沙堤和芝罘陸路,“佈置可謂嚴密”。

東北、東南的兩座圓形炮臺,可以說是通伸岡炮臺的主炮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露天,用於安裝大炮。下層設有火炮射擊,還有彈藥庫房、士兵住所等,上面是一層蓋子,稱為“太平蓋”,鑲嵌有鐵板保護。丁直璜認為,這兩座炮臺的築造方法,“已與西法無異”。而其他工程,也都“講求新式,具合事機”,令他非常滿意。

通伸岡炮臺在建設過程中,“一切工程,悉用三合土築造”。只有在建造東北角的一座用於了望的望樓時,才“兼用磚石”。

丁直璜在視察了通伸岡後,感到炮臺整體還有需要進一步完備的地方。他認為應該在圩子北面二里許的垛山山腰,再建一座炮臺。以便與圩子形成犄角之勢;同時,還要在圩子東面土埂彎曲之處,另建一座碉堡式小炮臺。在進行了實地勘察後,丁直璜要求張蔭桓等抓緊時間購地。增修這兩座炮臺。

對於丁直璜一門心思撲在修炮臺上,李紹泉雖然表示了支援,但也曾多次提醒他,還應該注重對水師的建設。而為了加強京津門戶地區的防務,李紹泉曾向丁直璜建議統一事權。將山東水師和北洋水師“合軍一處”,設一統領,統一操練和指揮,遇到外敵入侵時可以“合力禦敵”,但卻遭到了丁直璜的堅決反對。

丁直璜之所以反對將山東水師和北洋水師合併,原因很簡單,他不打算失去對榮登水師的控制權,以及相應的海防經費調撥權。

由於山東是只設巡撫不設總督的省份,雖然李紹泉這個直隸總督名義上比山東巡撫高一級,實際上山東巡撫卻是和直隸總督平級的。關於海防建設問題,雙方只能商量著來,是以當時在丁直璜堅決反對之下,李紹泉也只能將合併水師的想法作罷。直到後來榮登水師因丁直璜為了省錢而不顧朝廷的“更換小火輪”的詔令配給舊式趕繒船而譁變,丁直璜因此被免去山東巡撫之職,降級調任四川,他的錯誤方針沒有堅持下去,榮登水師才得以充實到了北洋水師當中。

林逸青在從李紹泉處瞭解了當年的詳情之後,對於丁直璜主持修築的這些炮臺的質量心存疑慮,是以他在和李紹泉商量之後。第一個去的地方,便是登州。

林逸青質疑炮臺的質量,並不是他懷疑素有清名正聲的丁直璜貪墨,而是他懷疑丁直璜這樣的清官的辦事能力。

丁直璜之所以去職。除了因購趕繒船導致榮登水師譁變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主持修築的黃河大堤決口。

一個能把黃河大堤這樣的“利民工程”修成了“害民工程”的人,他主持修築的炮臺的質量,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以林逸青對丁直璜的瞭解,可比之大乾朝的“名臣”張博行。

無論從前還是現在。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總會有那麼一部分人,很有“做人”的本領。他們未必有突出的業績,卻能得到上級的賞識;未必有過人的才幹,卻能平步青雲。比如大名鼎鼎的張博行這個人,雖然寧煦皇帝對他讚賞有加,但林逸青透過對這個時代的歷史瞭解,還是能夠斷定,這是一位能“整景”(東北話,喜歡做表面文章)的主兒。

張博行是清河南儀封(也就是蘭考,這地方還出過一位類似的名人,因從所周知的原因,略過不表)人,字孝先,號敬庵,一號恕齋。寧煦朝的進士。曾歷任中書舍人、濟寧僉事道、江蘇按察使、福建巡撫、江蘇巡撫、倉場侍郎、戶部右侍郎、禮部尚書。他為官時,曾有《禁止饋送檄》名聞天下:“一黍一銖,盡民脂膏。寬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賜;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汙。雖曰交際之常,於禮不廢。試思儀文之具,此物何來?本都院既冰櫱盟心,各司道亦激揚同志,務期苞苴永杜,庶幾風化日隆。”張博行在清政廉潔上,確實做到了言行一致,有時甚至矯枉過正。寧煦四十八年他從福建調任江蘇巡撫時,整個路費僅花一兩銀子,讓人難以置信。在他當官期間,一切屬於私人的花銷包括米麥蔬菜、衣服穿戴,甚至是磨面的牛、石碾都是從河南老家運來。在他在離開江蘇任時,當地的老百姓沿途相送,並稱讚他:任官數年,“止飲江南一杯水”。在大乾朝的“寧榮盛世”時期,官俸極低,政府官員微薄的工資甚至難以養家餬口。因此,各級官員貪納成風。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朝廷還發行過“養廉銀”,企圖透過增加補貼的形式來提高各級公務員的待遇,但效果並不好,yankuai現象依然嚴重。因此,朝廷特別重視倡導清正廉潔問題,張博行能如此廉潔自守,正是皇帝要抓的典型。於是,寧煦皇帝不但標榜其為“天下第一清官”,還在幹部考核時。多次為其說好話,保護這個典型。

其實,張博行能做到如此清廉,主要還在於他出身於大地主家庭。本來衣食之憂,正好可以在這方面弄點動靜以引起皇帝的關注。當然,家庭的富有還不能構成張博行成為清官的充分條件,這位清官是一個學者,他是一名理學家。受程朱思想影響極深,他曾說過“若受人一錢,不惟不忠,且不孝”。家庭富有而無後顧之憂,理學思想根深蒂固,這是他成為一代清官的經濟思想基礎。

但是,在以廉潔著稱的同時,作為一名政府高級官員,省部級領導,張博行的政績卻令人難以恭維。他在福建、江蘇為官多年,雖能勤政恤民,卻沒有什麼政績。在任時最愛幹的事就是勤於上書,不是彙報,就是彈劾。他在擔任江蘇巡撫的那些年裡,江蘇省內,盜賊出沒,案件堆積如山,顯示出他對政務處理的平庸與無能。因此,江南老百姓一分為二地給他下的另一評語是“勤上本。懶結案,準謊詞,冤到底”。連寧煦皇帝都說“張博行操守雖清,為人糊塗。無辦事之才。”榮方皇帝乾脆直斥張博行為“木偶”。由張博行家鄉儀封知縣紀黃中、王績親自纂修,於大乾全隆二十九年刊行的《儀封縣誌》認為,作為本縣名人,張博行“其政績實有重新研究之必要”。

作為皇帝,寧煦皇帝以及其子榮方皇帝,雖然都不滿於張博行的政績。但對其從政時的廉潔還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榮方皇帝上臺的第一年,就任命73歲高齡的張博行出任禮部尚書,並賜與“禮樂名臣”榜,給予很高的讚譽。榮方三年2月16日,張博行病逝,榮方皇帝贈諡“清恪”,追贈太子太保銜。光旭四年,準張博行從祀文廟。大乾朝到現在以名臣從祀文廟的,僅張博行、湯彬、陸龍琪三人。張博行能把“景”整到這個份上,也算沒有白費一生的心思。

張博行的例子很好的說明了那些所謂“清官”的本質,而丁直璜,其行事和張博行可謂一般無二。

看到林逸青摸著由三合土築成的牆壁,臉色有些不對,炮臺守將的心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這炮臺修築得到底如何,其實他們這些人的心裡是十分清楚的。

可他們也沒有辦法,誰讓……那位丁大清官,撥給的修炮臺的錢,少得可憐呢?

“這炮臺四壁,都是用‘三合土’修築的,是嗎?”林逸青直起身來,拂了拂手,平靜的問道。

“回爵爺的話,確是用‘三合土’修築的。”炮臺守將趕緊答道。

所謂三合土,是一種俗稱,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有的說是沙土加上一定比例的石灰攪拌後,進行夯築,由一尺夯至二寸;也有的說是將石灰、糯米汁、蛤灰、牛毛等與土攪拌,然後夯築,由四寸夯至八分。時人稱,這種三合土堅硬程度超過鐵石,即使拿斧子用力砍鑿,也很難整塊砍下。所以這一時期修建的仿西式炮臺大都採用三合土。

林逸青沒有再問,而是取來早已準備好的斧子,對著牆壁砍了幾下,果然沒有砍動,饒是他力氣大,幾斧子下去,也只砍了一些碎片下來。

看到牆壁未裂,炮臺守將和陪同的幾位軍官全都松了一口氣。

林逸青拿起碎片看了看,又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似乎明白了什麼。

林逸青扔掉手中的碎片,轉身走向一處炮位,炮位上用紅色油布罩著一尊巨大的火炮,林逸青上前看了看,揮了揮手,兩名親隨上前隨即將油布掀開,將罩著的火炮現了出來。

這是一尊巨大的前膛火炮,炮身短粗圓滑,炮口粗大,一望之下甚是威武,但林逸青看到之後,卻禁不住在心裡嘆息了一聲。

對於近代武器十分瞭解的他,一眼便認出了,這是一門阿姆斯特朗式的前膛炮,在大乾國,可能算是新式的火炮了,但在它的產地,只怕已經找不到這樣的型號了。

林逸青上前撫了撫炮身,炮身表面很是光滑,烏黑鋥亮,上面還有油跡。說明保養得還是可以的,但是從下面架軸的摩擦痕跡來看,這門大炮應該是很久沒有放過了。

“能放一炮嗎?”林逸青看了看炮臺守將,指了指面前的大炮。

“這個……”炮臺守將面有難色。他轉頭看了看海上停著的“揚武”、“超勇”兩艘裝甲巡洋艦,說道,“末將……害怕……誤傷了……軍艦。”

林逸青北上巡視,船政大臣丁雨生擔心他“無官無職,為守將所輕”。特意安排他乘座最新式的“揚武”號裝甲巡洋艦,“以壯行色”,而北洋方面得知訊息後,也派出了最新入役的主力巡洋艦“超勇”號護航,是以林逸青所到之處,各地官員軍將無不凜然聽命。

聽到炮臺守將的回答,林逸青只是微微一笑,“不要緊,我正想看看軍艦能否抗住這樣的大炮轟擊,你們儘管放好了。”

炮臺守將的話其實只是託詞。他當然知道以這門大炮的射程,是根本打不到海中的軍艦的,但他沒想到林逸青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他知道林逸青已經看穿了這門大炮的虛實,不由得臉漲得通紅。

炮臺守將硬著頭皮,下達了放炮的命令,隨著軍官的傳令和指揮,炮臺上登時開始忙碌起來。

看到這麼多人在圍著這一門大炮忙活,林逸青不由得咧了咧嘴。

雖然許久沒有演習放炮了,炮手們的操作都顯得很是生疏。但指揮的幾個炮目還是相當有經驗的,在他們的指揮下,一個炮手拿著推彈器和炮刷站在大炮右邊,一個炮手站在大炮旁準備接應彈藥。兩名炮手清潔了大炮的炮膛和火門,一個炮手在彈藥筒上打孔,裝好彈藥筒後插入點火管。

炮長在接到發射命令後,立刻下達了裝填彈藥的命令,並指定所需彈藥的種類,說明炮彈抵達目標的射程。兩名炮手查閱了一張表格——這張表格詳細列有對應炮彈、裝藥和射程所需的射角。還詳細列有對應炮彈的飛行時間,炮手在查閱完表格後,將查到的所需射角大聲的報告給炮長。

林逸青看到炮長使用一種象限儀來確定射角,並用瞄準具進行調整,同時命令兩名炮手用炮位的手杆和搖臂來調整火炮,並根據風向做了適當的修正。

一顆巨大的長形炮彈由炮手費力的運送到了炮口,由另一名炮手塞進了炮膛,還有一名炮手護住火門,裝彈炮手很快從炮口抽出推彈器,和其他幾位炮手退後,接著一名炮手來到火門前裝好拉發點火管。

費了一番功夫,彈藥總算裝填完畢,炮長又對準備開火的大炮進行了一番檢查,以確保炮彈裝有引信、炮彈是否是所需要使用的炮彈、彈藥筒沒有洩漏火藥或沒有遭受其它損壞。之後,一名炮手拉起火繩,等待發射命令。

“爵爺,準備好了,可以放炮了。”炮臺守將看到手下們忙活得還算不錯,又有些得意,他看了看林逸青,有些示威似的請示道。

“放吧。”林逸青點了點頭,嘴巴微張,舉起雙手掩住了耳朵。

看到林逸青和他的手下都是這樣的動作,炮臺守將心中一凜,他知道這些人的動作看起來有些可笑,卻表明他們真正上過戰場,因為只有是經歷過炮火戰陣的人,才會有這樣的反應。

炮臺守將用一隻手掩住耳朵,一隻手向炮手們揮了揮,示意開炮,拿著火繩的炮手見狀,奮力拉動了火繩。

“轟!”隨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巨大的炮口噴出了大團的黑煙,瞬間將整個炮位籠罩了起來,接著便是炮彈破空飛出的刺耳呼嘯聲。

由於這一炮產生的黑煙過於濃密,炮彈落入海中時,大家都沒有能夠看清,好在林逸青沒有下令放第二炮,炮長自然也無須較準,好容易等到海風吹散了黑煙之後,大家才向海面上望去,看到遠處的海水湧動,大致知道了彈著點,離海面上兩艘軍艦的距離遠得不是一星半點。

“爵爺覺得如何?”看到一炮施放成功,炮臺守將不無得意的向林逸青問道。

林逸青似乎沒有聽到他在說什麼,他的目光,只是緊緊的盯著剛剛施放過的炮口還在冒著煙的大炮的基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炮臺守將正要再問,卻見林逸青面色一變,喝道:“所有人撤離炮位!”

“爵爺,您說什麼?”炮臺守將不解其意,又問道。

“叫所有人離開炮位,馬上到這邊來!快!”林逸青狠狠瞪了他一眼,厲聲喝道。

炮臺守將讓他這一聲給吼糊塗了,但炮手們卻聽出了端倪,立刻紛紛扔掉手中的傢什,快步跑到了林逸青一行人所在的周圍。(未完待續。)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求點選!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