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七十五章 暗探局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七十五章 暗探局長

天花板上的響動停止了,接著傳來了兩聲“喵喵”的叫聲,曾伯恆意識到那是一隻路過房頂的貓,松了一口氣,將手槍縮了回來。

“老爺,您這是……啊!老爺饒命!”一名美姬醒了過來,看到曾伯恆手中的槍,先是瞪大了眼睛,接著便發出了一聲刺耳的尖叫。

曾伯恆嚇了一跳,手不自覺的扣動了扳機,槍一下子響了,“砰”的一聲,子彈脫膛而出,射中了多寶架上的一個花瓶,將花瓶一下子打得粉碎。

槍聲將另一名美姬驚醒,看到還在冒煙的槍口,她也嚇得尖叫起來。

“都給老子閉嘴!”曾伯恆滿臉挫敗之色的吼了一聲,兩名美姬的尖叫聲嘎然而止。

外面的僕人和護衛聞聲而來,看到曾伯恆拿著手槍坐在那裡,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老爺,您……”管家吃驚的問道。

“沒見著槍走火了嗎!把這收拾收拾,都下去吧!”曾伯恆惱火的擺了擺手。

管家不敢問他深更半夜的為啥要坐在床上擺弄槍,而是揮了揮手,幾名僕人快步上前,火速將打碎的花瓶拾掇乾淨,然後便退出了房間,關上了門。

曾伯恆將手槍丟在了架子床旁邊的几案上,發出“咣噹”的一聲響,又嚇了兩名美姬一陣哆嗦。

“沒事了沒事了!睡覺睡覺!”曾伯恆煩躁的吼了一句,便倒頭躺下了,兩名美姬不敢多言,只能小心的依偎在了他的身邊,用手輕撫著他的胸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經歷了這一場風波,這一次曾伯恆總算是睡著了。

睡夢中,他又回到了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遇到了李秀成……

不知怎麼,李秀成的面孔,變成了林逸青的……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皇村。

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此刻正在訓斥著“暗探局”的局長彼得洛維奇?拉奇科夫斯基。

“你知道這件事的影響有多麼惡劣嗎?在英國的土地上暗殺乾國皇帝的特使,真是一個好主意!對,如果成功的話,俄羅斯帝國最可怕的敵人是消失了,可如果失敗了呢?你們就沒考慮過,嫁禍給愛爾蘭人的計謀給揭穿了該怎麼辦嗎?”

“陛下,這件事我的確不清楚,我也從來沒有批准過這樣的行動。”拉奇科夫斯基努力的用誠懇的語調說道,讓自己的辯解聽起來可信。

“你竟然說你不知道這件事?也沒的批准?那你可以不可以告訴我,是誰擅自進行了這樣的活動?”亞歷山大三世怒道。

“陛下,根據各方面的調查和信息反饋,我相信是巴黎的分部負責人瓦西裡耶夫策劃的這次行動。”拉奇科夫斯基答道。

“派他們去巴黎的目的,是為了監視可惡的猶太人!不是讓他們去盯著乾國人的!”亞歷山大三世怒吼了起來。

在沙皇俄國,受迫害最深重的是猶太人。普遍的反猶主義、由國家縱容的大屠殺、限制性的法律和各種形式的歧視,在亞歷山大三世執政時期達到*,結果使得幾百萬俄國的猶太人被迫流亡國外,主要是流亡美國。

迫害猶太人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將猶太人作為替罪羊,以轉移人民對統治者的不滿,可以說是沙皇政府維持統治的一項重要政策。就在今年,近三萬猶太人被一次性逐出莫斯科,成了亞歷山大三世執政時期更大規模驅逐少數民族的先例。雖然“暗探局”並非國家排猶主義的倡導人,但它對這一政策的實施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暗探局”的一個工作人員,因其在警察廳印刷的抨擊性小冊子引發了反猶運動而被獎勵一萬盧布,他故作氣憤地稱西方報紙上指責沙皇政府和“暗探局”姿意屠殺的“激憤性的文章”是“卑鄙的誹謗”。他在日記中寫道,“罪惡的根源”在於,“猶太人他們連正常的生產勞動也勝任不了。……若不是出於保護俄羅斯人,尤其是保護農民的需要,政府是沒有理由採取反猶措施的……。在俄羅斯存在著對猶太人的某種形式的壓制,但遺憾的是,這種形式並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政府的確想保護農民免受猶太人的殘酷壓迫,但這些努力收效甚微”。

國家的排猶主義政策也使得革命思想在猶太人中比在俄羅斯帝國領土上居住的其他民族中傳播得更快。反過來猶太民族的精英們對革命運動的積極參預,助長了“暗探局”的反猶情緒。

“暗探局”尤其重視對外情報工作。它在國外的間諜的主要任務是監視俄羅斯僑民。如今這些任務由暗探局各駐外情報站設立的反間諜機構來執行。不同政見者流亡國外始於9047年,到亞歷山大三世登基之時,已有5000名革命者流亡國外。他們採取各種方法,從投擲自制炸彈到在英國博物館閱覽室搞研究,來準備推翻沙皇制度。“暗探局”在國外監視這些流亡者的辦事處大本營,設在俄國駐巴黎的使館裡,因為巴黎是流亡者的中心。這個國外辦事處是9082年開始涉足巴黎的。到9084年,在拉奇科夫斯基的領導下,其活動範圍大為擴充套件,很快在歐洲各主要強國都建立了強大的情報網。

但拉奇科夫斯基做夢都沒有想到,設在倫敦的情報網會有一天被英國人連根拔起。

“你知道嗎?彼得洛維奇,皇后那美麗的姐姐,英國王太子妃給她寫了一封信。”亞歷山大三世說著,從口袋裡取出了一張紙,紙上面是一封信的抄件,“你看看她都寫了什麼!”

拉奇科夫斯基小心的接過了紙,看了起來。

“……親愛的瑪麗亞,去看看你的丈夫都做了什麼吧!去問問他,想要把歐洲最偉大的兩個國家帶往何地?我親愛的瑪麗亞妹妹,請不要忘記我們離開我們的母國丹麥遠嫁異鄉所肩負的使命,英國和俄國若因此關系緊張甚至發生摩擦對歐洲意味著什麼你知道麼?……在得知是俄國人主使愛爾蘭人行刺乾國特使後,你知道我那親愛的婆婆,偉大的維多利亞女王陛下對我說了什麼嗎?‘噢,我親愛的亞歷山德拉,你的妹妹瑪麗亞真是嫁了一個好妹夫啊!’她那尖酸的語氣和譏諷的表情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看完了信,拉奇科夫斯基明白為什麼沙皇會如此的震怒了。

“你最好馬上想辦法解決這件事!不要讓我再看到同樣的東西!”沙皇用力捶著桌面,“明白嗎?我不想再看到這些!”

“是,陛下,您的願望就是命令。”拉奇科夫斯基以一種極為謙卑的語氣答道,他希望這樣的話能減少沙皇的憤怒。

“你現在就告訴我,有什麼解決辦法!”沙皇怒喝道。

“陛下,我們可以宣告,這件事是那些可惡的革命者所為,他們收買了我們的人,意圖以此造成兩個國家的摩擦甚至戰爭,好實現他們的陰謀。”拉奇科夫斯基略一思索,馬上回答道。

“那就趕快採取行動!”

“是!”

回到自己辦公室的時候,拉奇科夫斯基發現自己的襯衫已經溼透了。

這讓他感覺彷彿又回到了最初來到暗探局的時代。

在“民粹派”活動時期,當時尚為小小公務員的拉奇科夫斯基還對革命思想頗為同情。9079年他落入警察之手,那裡有兩條路讓他選擇:或是被流放西伯利亞,或是為政治警察局效力。在作出選擇以後,拉奇科夫斯基成了沙皇俄國情報史上最有影響的一名軍官。和後來暗探局派到巴黎的情報頭子不同的是,他在彼得堡的最高階層中有顯赫的地位,在巴黎股票交易所又賺了一大筆錢,因而他常在自己的別墅裡舉辦豪華的招待會,並和許多上層人物關係甚密。《巴黎回聲報》曾對他的情況有所描述:“如果您在公開場合見到他,我相信,你對他是絕不會有任何懷疑的,因為從他的外表絲毫也看不出他負有如此兇險的使命。胖胖的,不耐寂寞,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他看起來是一個善良。快樂的小夥子,大夥兒的中心人物……他有個很大的弱點一見我們嬌小的巴黎女人就神魂顛倒。而事實上他卻是在歐洲十個國家的首都工作的人員中最有本事的一個”。

擔任國外辦事機構頭目的人有著與聖彼得堡“暗探局”局長同樣的地位和同樣的行動自由。就像“暗探局”在俄國國內的活動一樣,國外辦事機構的工作人員對俄國流亡者既進行“外部”監視(穿便服的特務、看門人等),也進行“內部”滲透(間諜警察,其中一些人還曾是革命者),而各國的安全機構均未能對這個辦事機構在本國的活動加以阻撓。

暗探局駐巴黎的國外辦事機構控制著在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監視俄國流亡者的那些工作人員。在瑞士這個越來越重要的革命者流亡中心,國外辦事機構下轄著三個間諜組織。對在比利時和斯堪的那維亞國家的流亡者的監視工作由當地的間諜組織負責,巴黎派來的負責特殊使命的“暗探局”間諜也參與此項工作。

由於俄國間諜的活動日益猖獗,“暗探局”的國外辦事機構總是因其在外國的行動而不斷受到社會黨人和激進的外國議員的攻擊。但國外辦事機構的活動從未停止過,只不過是更加小心謹慎罷了。

國外辦事機構的活動並不只限於搜集情報,它還要制定被暗探局稱為“積極活動”和“特別措施”的各種行動方案,以便對外國政府及公眾輿論施加壓力,並實施各種形式的暴力手段。就在去年,拉奇科夫斯基手下的人炸燬了“民意黨”在日內瓦的出版社,並將事情辦得很巧妙,使得一切看起來都好像是失望的革命者幹的。同年拉奇科夫斯基又“揭露”了一夥在巴黎製造炸彈的俄國流亡者。經過一場喧囂之後,許多密謀者被判監禁,其中一個叫蘭德贊的人逃到了國外,被缺席審判,而其餘的則被驅逐出境。在法國,警察逮捕了63名似乎與這件事有牽連的革命者。事實上這個陰謀是在拉奇科夫斯基領導下由那個叫蘭德贊的人策劃並實施的。此人專門為“暗探局”國外處安插的奸細,表面上他出資建造了軍火工廠(製造炸彈),而這些錢則是國外處工作人員交給他的。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