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明末有套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六四章崇禎的自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六四章崇禎的自救

第四六四章崇禎的自救

國家財政出了問題,說穿了就是國家信用破產。這種根子,其實怪不到崇禎皇帝的頭上,而是那個五徵漠北,七下南洋的成祖。

雖然說明成祖朱棣戰功赫赫,北征蒙古,南征安南,而且經濟空前繁榮,不過這一切卻埋下了一個根子,那就是大明寶鈔,幾乎成了擦屁股的廢紙,老百姓不認,商賈不敢用,官員拿著強買……

如果大明在這個方面的信用沒有破產,大可像後世的美國一樣,朝廷沒錢,就可印錢,全世界買單。

當時的大明國力強盛,藩屬國就多達四十多個,多朝鮮半島,日本到再呂宋,蘇門達臘,最遠可以渤泥,就是後世的世界第一大島加里曼丹。這些藩屬國大部門使用明朝的銅錢、當然,爛到家的寶鈔,是沒有人敢收的。

也可以說是成祖的短視,濫發寶鈔,讓寶鈔失去了本身的信用,到了崇禎朝,寶鈔基本上就是廢紙一張,如果不是代替一部分官員的俸祿放下去,連成本都收不回來。

凡事是兩面看,明朝的官員貪汙腐敗,也是政策原因,他們連溫飽都保證不了,如何去保證民生?

全旭在遼東,不僅鑄造了全記銀幣,因為銀足、成色好、份量足,深受百姓和商賈的好評,加上全記的信用,現在的不記名存單,已經有了一部分紙幣功能。不過這種紙幣暫時沒有留下民間,以大宗貿易為主。

這主要是全旭的勢力現在只集中在遼南,根本就沒有蔓延全國。

全旭給崇禎的計策,其實也不能說是謊言,關鍵是執行力度,隨著朝廷信譽的破產,崇禎的政令已經大打折扣了。

就像遼餉他規定的每畝地加徵一分二釐銀子,相當於十二文銅錢,這十二文銅錢,在明朝可以買一斤鹽,或者半隻雞,半斤羊肉,再或者半斤多點的豬肉。憑良心說,這筆錢不多,也不至於逼得百姓家破人亡。

可關鍵是,再好的政策,要有人執行,朝廷規定每畝加徵一分兩釐銀子,知府敢每畝收三分甚至四分銀子,下面的縣令和胥吏敢收七分或八分,甚至一錢。

那麼這樣以來,百姓交不起稅,要麼借貸,要麼逃亡,他們扔掉自己的土地,成為流民,然後跟著李自成、張獻忠、高迎祥等反賊,正式造大明的反。

這些叛軍衝州撞府,那麼朝廷肯定要出兵鎮壓,可鎮壓叛軍需要花錢,需要糧草和銀子,再加上關外的建奴,朝廷的財政問題就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雖然在這個時空,全家軍的戰鬥力強,可以力壓建奴,就算全家軍能打,天雄軍也能打,能解決問題嗎?

答案是肯定不能,全旭在遼東有幾百萬石的存糧,減少給他一百萬人口,他可以輕易養活,但是,讓他進入中原腹地平定叛亂,他可以戰勝那些叛軍,可以毫不費力,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叛軍戰鬥意志不強,遇到挫折就會主動投降,全家軍的後勤本來就有限,十萬人可以養活,那麼一百萬人呢?

就會活活吃跨全家軍。

事實上,盧象升也沒有喝醉,他只是裝醉。

全旭所說的話,他也在反思。

事實上,盧象升也認同全旭的觀點,大明養士出了問題,三十年間,耕地不可能減少六百多萬傾,減少的土地都被隱瞞起來了,朝廷的稅越收越少,自耕農越來越少,朝廷的財政越來越虧空。

在成祖時期,一年朝廷的稅收是三千一百萬石糧食以上,而且衛所兵給朝廷上交了二百三十四萬石糧食,這樣以來,朝廷的收入就多達三千四百餘萬石。

現在崇禎朝,憑良心說,地盤遠沒有成祖時期更大,也丟了哈密,遼東,不過問題是,現在的財政收入折算成糧食,差不多只有成祖時期的四分之一。

衛所兵不僅僅不能反哺朝廷,朝廷想用他們,還要提供糧草,這就更加坑了。

崇禎皇帝沒錢,要不然不會給他一個中寧侯,也不會給全旭一個武威侯,作為文臣,他是僅此於孫承宗的第二位侯爵,而且是開國二百多年以來,文臣最高的爵位。

崇禎用爵位來彌補他和全旭,其實這非常不公平的。

盧象升下面的天雄軍將士也需要他去賞啊,他要是不賞,一次兩次沒事,第三、第四次誰會賣命?

盧象升躺在床上,眼睛睜大,盯著漆黑的天花板,他失眠了。

同樣睡不著的還有崇禎皇帝,他一直考慮全旭的提議。

皇親國戚他真沒有辦法動,他也知道這些人有錢,比如福王,朝有記錄的就有黃金兩萬兩,銀子十萬兩,再加上他多年的經營。家產幾百萬兩銀子就輕鬆有的,可是他若是動了這些藩王,這些藩王還不能鬧翻天?

至於士紳,這一塊也沒法弄。

一動,恐怕他就不明不白的駕崩了。

不要以為崇禎就是傻子,天啟皇帝暴斃,往事歷歷在目,全旭可以看出問題,曹化淳也反應過來,沒有理由他看不出來。

崇禎要自救也不見得就一定不行,全面軍閥化和藩鎮化,利用軍閥壓制文官,就像現在全旭這樣。

但是,明朝客觀的輿論環境,他什麼都不能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等死了。

崇禎思來想去,看著身邊躺著的周皇後,長長的嘆了口氣。

周皇後其實也沒有睡著,別看今天晚上全旭酒話連篇,可是在場的人都是人精,誰會相信全旭是醉話,還是藉著醉話勸諫?

“陛下?還沒睡?”

“朕睡不著啊!”

崇禎長長嘆了口氣道:“朕不知道該怎麼做了,全卿所言,讓朕給他一百萬民,可是這樣做,遼東只怕去了建奴,又起藩鎮!”

確實是,如果全旭反了,誰能制住他?

光施恩,有用嗎?

李隆基對安祿山難道不好?要權給權,要錢給錢,結果還不是一樣反了?

現在的全旭,會不會以後的安祿山?

崇禎思來想去,決定賭了。

全旭要一百萬人,他給了。

至於遼餉以後不收了,百姓的日子會好過一些,總不會再造反了吧?

崇禎五年五月十六日,朝廷按照原計劃,開始大開大明門,舉行獻捷大典。

這也是崇禎登基五年多以來,第一次舉行獻捷大典。雖然這兩年日子更加難過,情況越來越糟糕,但他們都沒有灰心,因為他們知道,還有這麼一批將士在守護著這個國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果然,廣寧一戰,明軍血衣為鎧,血肉為盾,駢足抵肩,死不旋踵,終於大破後金,斬首多達驚人的一萬六千餘級,俘虜三四萬人,還招降了七八千蒙古騎兵,實為成祖七徵大漠後的第一功!

這次戰功如此顯赫,要接受檢閱的部隊也更多,老百姓當然不能錯過,打老遠就趕過來了。天安門一帶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最要命的是,人還不停的湧進來。

這還是自唐朝滅亡之後,漫長的一千多年裡,中國的老百姓再一次為軍隊打勝仗而爆發出如此的狂熱。

特別是官府透露的口風,遼東半島的局勢已經趨於穩定,無地的百姓可以自行北上,到遼東半島開荒,所開墾的田地悉數歸其所有,官府每年兩成利息,向百姓提供農具和種子!

這是天大的好事,這些年陝西、北直隸沒有一年不旱的,破產的農民越來越多,可開墾的荒地越來越少,他們都快活不下去了。

聽說遼東那邊的地肥得很,人又少,到那裡開荒沒準是一條活路呢。

這樣一來,明軍的勝利就跟老百姓的利益直接掛鉤了,軍隊打的勝仗越多,他們獲得的利益就越多,這叫他們如何能不狂熱?

這段時間,全旭是最開心的人,因為天津港、登州港口一樣是人山人海,百姓只要往遼東移民,免費船票,船上免費吃喝。

這些人抵達旅順口,就會在旅順港口進行一次大規模消毒、隔離觀察,同時也是在調養身體,半個月,再開始分批北上。

按照全家軍的規矩,十戶或十人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十保為一鎮。集齊一個鎮的百姓,開始按照人頭,向全記借貸,購買自己的種子、糧食、耕具、以及牛、馬、驢子等牲口。

這些人口,優先佔據原明軍在遼東的屯衛,這些屯衛或百戶所、千戶所,都是一座座小城,經過多年雨水腐蝕,房子肯定是毀了,城牆也破爛不堪,但是,比原地從無修建要好得多。

百姓第一次感覺到了打勝仗的好處。

為了舉行這次盛典,崇禎基本上是砸鍋賣鐵了,但是登上天安門城樓看著下面人山人海,歡聲雷動的盛況,他便覺得這錢花得值,這等盛事再窮也得辦,而且還得大辦特辦,好振奮一下民心士氣,不然老是沒完沒了的壞消息,老百姓不瘋他都該瘋了。

流民在官府的誘導下,開始紛紛啟程前往遼東,沒有流民在各地鬧騰,官府也安心了,崇禎也感覺清淨了。

關鍵是,全旭的承諾是一百萬石糧食,而且是運到北京城的糧食,免掉遼餉,增加一百萬石的財政收入,這個生意非常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