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明末有套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七零章新生活新氣象(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七零章新生活新氣象(中)

第四七零章新生活新氣象(中)

遼南的水泥路,除了寬度,施工質量甚至比不上後世的鄉村級公路,也就是隨時崇禎四年水泥產量增高,但是,百姓建房對水泥需要不高。

這主要是水泥的成本無法降下來,生產水泥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全旭為了發展遼東,自然不可能像殺雞取卵,所有人工成本,制約著水泥的成本。

直到荷蘭人送來的上萬名奴隸,這樣以來,免費的奴隸,只要管飯就成,一下子把水泥的成本給降了下來,同時一條超前三百多年的水泥開始在遼南出現。

因為水泥路的好處太顯而易見了,路面平整堅硬,因為路面堅硬,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超載。

就像四輪馬車,在三合土硬化的路面上,可以裝載四千多斤,在這種的路面上,可以裝載六七千斤。下再大的雨也不會泥濘,別說馬車,就連笨重的太平車也能在上面跑得飛快,最妙的是它幾乎是幾十不壞的,修好了,幾乎就再也用不著為修路犯愁了。

水泥路最直觀的便利,就是運輸成本直接下降了。而且一個約定俗成直接被打破了,就像在《史記貨殖列傳》是記載:“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這句話的意思是,出了百里,就不用販柴火了,商品的運輸成本就大於實際價值。

可是,這條水泥路的出現,這個運輸成本就完全顛覆了,原本的那種質量的官道,一輛大車需要兩個人,一頭牛或馬,免費運輸十石糧食,現在的情況是,一輛大車可以運輸四十多石糧食,原本需要七八個人,現在就需要一個人。

儘管增加了一匹馬,但是卻不用增加人工,而且速度增加了三四倍,原本一輛大車一天走五十裡,路況好的時候,勉強可以行六十裡,在路況不好的時候,一天走三四十裡,或者二三十裡屬於正常。

這樣以來,現在的運輸成本降到了差不多十倍,也就是說用原本三分之一的成本,就可以完成原本的運輸量。

在這種情況下,遼南議會就對增加道路施工的呼聲非常高,特別是全旭在被朝廷任命為遼東經略安撫使之後,遼南議會立即推動快速透過了水泥路議案。

至於工程的困難,也非常簡單的解決掉了,外地來的客商、工廠股東、以及全記,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於是,在遼東發展綱要中,明確計劃,預計投入三百五十萬兩銀子,建造遼東的水泥路工程,水泥路分為甲級、乙級、丙路三種規模,分段施工,準備形成涵蓋遼東的公路網路。

在計劃中,甲級公路則屬於戰略級公路,總寬度就是二十丈,約合六十三米,當然這肯定不是路面的整體寬度,分別包括中間綠化帶一丈,左右兩側綠化帶各八尺,兩側草圃各一丈三尺,這樣以來,整個路面就是十丈,相當後世於雙向八車道,外加兩側人行道各兩丈四。

乙級公路,則屬於路面寬度為兩向四車道,當然,在這個時代的馬車普遍比後世的機動車輛窄,基本可以滿足日常通行。

至於丙級公路則屬於兩向兩車道,而且沒有中間隔離帶,這樣的路面則更窄。主要施工以甲級公路為主。

當移民大軍的車隊抵達廣寧城北的時候,水泥路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巨大的工地。

幾百名勞力為一個施工工段,拿著鋤頭平整路基,夯實路面,幹得是熱火朝天。

黃富春好奇望著車伕的問道:“遼東這地方徭役這麼重嗎?”

黃富春看到這個工地上,不僅有十六七歲的少年,還有四五十歲的老人,沒錯在這個時代,四五十歲已經算是老人了。

車伕拿著葫蘆喝著水,一邊笑道:“遼東沒有徭役,像他們幹活,那都是掙錢的!”

“給錢?”

“是啊!”

車伕一本正經的道:“不給錢誰來幹活?有把子力量,幹上一天,可以掙五十個大子(文錢),不想要錢,可以要糧食,你們這些人來得都晚了,錯過了今天的春耕,只能等明年開春了,才墾荒,不過來幹活,就算有錢,那豈不是坐吃山空?”

“給這麼多錢?”

黃富春大吃一驚,他雖然是一個小地主,遇到農忙的時候,如果天氣不好,那也要請短工,他基本上都是隨便給三五個銅板,遇到豐收,了不起給七八個錢,就算那樣,想當短工的人還排著隊呢。

黃富春現如今已經一文錢都沒有了,他們就算到了地方,總不能靠借貸過日子。

終於,黃富春抵達到了他們所在的鎮子,聽著車伕說,這個地方叫郭喬鎮,事實上車伕並不清楚這裡其實是義州衛的復興堡。

這裡是在天啟元年失陷,隨後荒廢。崇禎三年,盧象升帶著天雄軍收復義州衛,只不過,天雄軍人數少,並沒有在義州衛墾荒置田。

這個郭喬就是在原來的復興堡的基礎上建立的,復興堡,其實就像一個小城,不過以軍事為主,裡面設立水井、糧倉、馬廄、武器庫、校場、守備所等。

不過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復原來的樣子,取而代之的是,兩座小型的城門,一座龐大的烽火臺。

黃富春等幾百人來到這個郭喬鎮,郭喬鎮,其實就是最先,也就是十幾天前抵達這裡的人,以郭氏和喬氏為主。

為了避免宗族勢力過大,遼東在安置移民的時候,有意進行了分割,一個同村和同族的人,不會超過五十人,一旦超過這個數字,就是分割到其他鎮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黃富春拿著自己的身份牌,上面寫著郭喬鎮六保五十三戶。

在保長的帶領下,黃富春和妻子、兒子來到了他們的新家。

這座院子不大,主房三間房,兩間配房,兩間配房一間是廚房,一間則是柴房,門窗都刷了桐油,屋頂上也新上了一層新瓦,不過看著牆體的顏色,屬於有些年頭,這是一棟老房子翻親的。

門,是用木板新做的,還帶著桐油的味道,院牆則是齊胸高的籬笆牆,典型的防君子不防小人。

黃富春伸著腦袋看到隔壁的院子裡,隔壁的院子幾乎與這裡一模一樣,一個婦人端著簸箕撿黃豆,看著保長過來,走到竹籬邊跟保長打招呼,兩個三四歲大的男娃穿著開襠褲,在光著屁股瞎跑。

保長笑眯眯的道:“黃富春,黃田氏,這裡就是你們的新家,這三排,都是咱們六保的人,有啥事,就吱聲!”

黃富春躬身道:“多謝保長老爺!”

“哎,你可別害我,我和你一樣,都是平頭百姓,沒有一官半職,誰也不是爺”!保長擺擺手:“先收拾家裡吧,我還要忙!”

說完,保長將一副鎖頭,兩把鑰匙遞給黃富春,就帶著其他人,走向其他的房子。

黃富春接過這把怪模怪樣的鎖,推開自己的家門。

進門,就是一張厚實的案子,靠在北牆根上,案上有一個燭臺,一張茶几,四張椅子,別的空無一物。

堂屋左側間房子,是一張火炕。從牆西頭一直壘到了牆東頭,幾個大箱子,都帶著原木色,做工有些粗糙,還帶著毛邊和飛刺,其他的傢什不多,有盆架、水桶、盆、兩個實木大櫃子,同樣帶著實木色,不過刷了一層桐油,桐水的味道非常濃。

由於被褥,早在他們過來的路上已經分發了,被褥是按人頭髮的,一對夫妻就是一張被和褥子,有孩子的多給一床被子,床單一張。

黃富春激動的抱住田氏的肩膀:“咱們有家了!”

“有家了!”

對於普通的中國老百姓而言,家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有房子才算有家。

黃宏遠則識趣的走向其他房間,他第一時間來到了廚房,廚房的灶臺與他常見的不一樣,這裡做飯,可以用火直通火坑,而且燒的不是柴火,而是煤炭。

當然,夏天的時候,聯通火坑的煙囪會被堵住,從另外一個煙囪抽菸,不影響做飯和燒水。

爐子上有兩口鐵鍋,都是嶄新的鐵鍋,泛著湛藍色的光芒,廚房裡有一口水缸,一個案板,一個米缸,裡面有一些糧食。

還有幾個不鏽鋼的盆,盆裡裝著鹽、水,每家五斤油、十斤鹽,二十斤麥子、二十斤豆子,以及一些幹海帶。

黃宏遠興奮的叫道:“爹,娘,這裡有糧食!”

黃富春興奮的跑過來,田氏紅著臉道:“宏兒餓了吧,娘給你做飯吃!”

黃宏遠道:“我找柴火,去燒火!”

黃富春看著這裡的糧食,不僅有些發愁,這些糧食可吃不了幾頓。

事實上,遼東不養閒人,發的糧食少,就是讓這些新移民投入到官府組織的工作中去,這叫以工代賑。

不用黃富春發愁,也僅僅過了兩個時辰,外面的銅鑼響起,保長一邊敲鑼,一邊大喊:“老少爺們們,都到村口開會,有好事!”

黃富春很快來到村口,他發現各個保長都在組織自己的人,每一個保為單位,正在召開露出會議。

保長的聲音抬高八度:“咱們身上穿的衣服、住的房、蓋的被褥,還有你們家裡的所有東西,都是武威侯賞的,沒有武威侯爺他老人家,就沒有咱們這些人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