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調教貞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七章 知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七章 知者

ps:謝謝1b讀者大大的月票!吼一句,還有沒有!!

“越王殿下”

趙統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眼前乃是武德年間就被李淵冊封為上柱國的衛王,貞觀二年,也就是今年,這位上柱國衛王改成越王。

不僅僅如此,就連封地同時也達到二十多個州,同時受封皇子李恪受封之地也不過八個州,相比之下,越王李泰,可謂是恩寵備至。

但越是如此,趙統心中就越感到不安。

封賞如此之重,朝臣該如何想?

試問,今後就算李承乾就算造反,也怨不得他,這一切都是李世民咎由自取,怨不得任何人。

既然太子立下,李世民又何必在這般寵溺李泰。

難道玄武門之變,還沒有讓他長足記性。

兄弟鬩牆,莫過於此。

聞言,李泰冷哼一聲,理都不曾理會趙統,即轉身離去,趙統有一種感覺,似乎這越王李泰不屑與自己交談。

李泰面對面的走過來,與趙統擦肩而過時,趙統聽到那聲細微的抱怨聲。

“無禮之徒,竟把衝遠先生給氣走了,真是無禮至極。”

聞言,趙統微微一愣,倒是有點!訝異,隨之換來苦笑,聳了聳肩膀後,目送越王李泰離去後,便向東宮而去。

然而,這一幕恰好落在也要前往東宮的李世民眼中,站在暗處的李世民眉頭一皺。

“王旭,你說朕是不是過於寵溺青雀了?”

第一次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寵溺發出質問,一個皇子,一個封地的越王竟然對一個堂堂的正四品上的軍器監正監這般無禮,完全沒有半點的皇室子孫應該有的氣度。

況且趙統之才,李世民今後已經有了打算,必定要委以重任。

可這樣一位要被委以重任的少年英才卻被自己的兒子給輕視了,這讓李世民心中有點不舒服。

“老奴不知。”

王旭低著頭笑眯眯的回應著。

一旦牽扯到皇家內部,朝堂之事,王旭一概都是打馬虎眼。

尤其還是李泰這種極其寵溺的皇子,他更是不敢妄加評論。

雖然他內心也覺得李世民過於寵溺李泰,要不是待在李世民身邊也有一些年頭,深知李世民的脾性,他還真的有點懷疑李世民是不是準備易儲了。

過於寵溺李泰,已經給人一種錯覺,似乎李泰才是真正的太子,而非李承乾。

他一個近臣尚且有這等想法,更不用說朝中的大臣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你這老奴……”

聞言,李世民無奈的一笑,隨之看向李泰離去的方向,眼睛中一抹寒芒閃過。

要是沒有今日所見到的事情,李世民也許還不會多想,但今日親眼所見,一向玲瓏乖巧的兒子竟然有著一方面的劣根,就由不得李世民多多考慮這些年來對於李泰是不是過於縱容了。

“兄弟相殘……”

李世民口中呢喃,幾日前,他大肆封賞次子李泰時,魏徵的話瞬間在耳邊回想,起初覺得不以為然,現在想想不無可能。

“魏玄成之言……”

“朕糊塗了。”

這位從屍山血海中爬上位置的帝王,不斷的反省著,最終醒悟。

“王旭,你命御膳房準備膳食,朕欲與太子共同用膳。”

“諾!”

王旭恭敬回應,隨之邁著小步子快速的離去。

這等重要的事情,就算身為大總管的他還是親自準備為妙。

不過離去時面帶著一種發自內心的笑容,總算李世民反應了過來。

有些事,他雖然看在眼裡,卻無法直言,也只能乾著急。

現在一切開始都朝著美好的方向走著。

國只能有一個帝君,一個儲君,一旦出現了兩個恐怕將會出現亂象。

這本來只是一個簡單明瞭,任何人都明白的道理,偏偏這位站在天下最高最巔峰的人看不清了,如今看懂了,也不算遲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走進東宮,四周的宮女太監侍衛等向趙統行禮,趙統一一回禮過去,也算是提前打好交到,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在關鍵的時候發揮出關鍵的作用了,就看使用者如何去發揮其功能。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還未靠近書房,就聽到陸德明沉穩有力的聲音,與此同時響起的還有那道略微稚嫩但卻洪亮透露著朝氣的讀書聲。

“陸公、太子。”

推開書房的門,趙統與陸德明、李承乾行禮,在陸德明帶著笑意的頷首中,趙統悄悄的入坐。

“文優來了,老夫剛才所念的出處,文優可否道其出處,解其意思?”

一來,陸德明就給趙統一個題目。

“陸公方才所言乃《論語行.為政》中的一段話。這句話乃是聖人孔子告誡賢人季路,告誡他做學問的態度要如何,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善。”

四平八穩的答案中規中矩,本來還想聽到什麼意外之論的陸德明有點小失望,但也沒有明確的指出來,依舊面帶著笑容繼續為太子李承乾授課,講解到一些點子上的時候,陸德明引經據典,甚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加以闡述了,讓李承乾更好的吸收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而不至於死讀書讀死書最終成為一個書呆子不知所云。

趙統在一旁面帶笑容的聽著課,陸德明一些親身經歷所得出來的結論,對於他而言是一個難得寶貴的經驗。

趙統很認真的在聽講的。

其實對於剛才的話,趙統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要想在朝堂上生存下去,就要做到這一點。

聰明的人睜一隻閉一隻眼,才能被群體給接納,至於魏徵魏玄成之流,朝堂之中,有這樣一個人就行了,多了反而沒有什麼好處,正直耿直的人,任何一個朝代,都需要這樣一個人來平衡朝堂,才不至於讓朝堂髒的一潭渾水一般,當然了,這樣的人一多,朝堂若是跟清水一般,恐怕朝廷旨令就無法完美的傳達下去。

知者,智者...

洞察人心,隨勢而走,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亂世中都能安讓無恙的儲存己身,這才是趙統眼中有智慧的人。

至於在亂世中激流勇進,在太平盛世中勇當清流,奉獻己身的人。

這種人恐怕就是英雄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