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模擬公司從科技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0章 研究中心人才招募計劃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0章 研究中心人才招募計劃書

按照目前工程的進度,明年星源科技正式搬入這座高科技園區是不成問題的,到時候星菱有了效能更強的超級計算機以及數據中心作為支撐,所能發揮出來的能力也將更強。

可以運用在更多的行業和領域。

想到這裡。

牛庚不由得越發期待這座高科技園區投入使用的那天。

停下腳步扭頭看向身旁的林海山,嘴角掛著一抹笑容:“林工,目前工程進度完成的確實不錯,看來你沒少在上面費心,只是不知道現階段還有沒有可能在快一些?”

這個……

林海山面對牛庚提出來的這個問題,眉頭頓時微皺,臉上閃過些許難色。

為了能讓這個專案儘快竣工,成為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驚的存在,他確實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但最重要的還是京州市官方給予的綠色通道,以及星源科技充足的資金支援,可以說整個工程進度都已經開到了最大馬力,在想有所提升確實比較困難。

畢竟對於一個偉大專案來說,質量才是檢驗它的唯一標準。

不過林海山並沒有直接回絕牛庚,在稍微遲疑了數秒後,咬著牙說道:“牛總,如果在增加一部分預算的話,我倒是有信心讓工程進度提提速。”

林海山這句話從語氣上聽起來似乎很有信心,可勉強兩個字就差寫在臉上了,牛庚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工程進度加快無疑是錦上添花,但維持現狀照樣沒什麼。

他也就是那麼順口一提。

“資金有問題的話直接說就行,不用特意趕進度,我就是隨便問問。”

“放心吧牛總,我知道該怎麼做。”

耳旁傳來林海山的回答,牛庚滿意的點點頭,繼續朝前面走去。

林海山秦小曼何光等人則緊隨其後。

路上還不忘閒聊幾句。

……

“對了牛總。”

“關於富島核電站把核廢料排進海洋的事情,就沒有辦法解決了嗎,認真講我都已經快三個月沒吃過海鮮了。”

林海山雖然是主動丟擲的問題,可說到最後臉上卻流露出些許不好意思。

擔心會給別人一種謹慎過頭的感覺。

自從島國偷偷把核廢水排放進海洋中,國內雖然有不少人表示再也不吃海鮮,但都是嘴上的勁。

實際上該吃還是吃。

除了難以抗拒海鮮的美味外,主要還是抱著一絲僥幸心理,認為就算真有問題也不會發生在自己頭上,使得國內海鮮市場並未受到多少影響。

當然。

也有人比較惜命,說什麼都不願意冒風險。

只能選擇把海鮮徹底從食譜上去掉。

而林海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在沒有發生這次事件之前,他雖說不是多麼喜歡吃海鮮,可正常情況下和朋友出去吃飯都會點個幾樣。

哪像現在……

簡直就是談鮮色變,生怕會提升自己患癌的機率。

聞聲牛庚一陣沉默。

好一會才算張了張嘴:“目前沒有任何辦法解決海洋中核廢水的危害,不過上面正考慮禁止島國海鮮產品的進口,國內市場還是比較安全的。”

說話的同時眼神難掩遺憾之色。

星源微生物汙水處理廠生產的最佳化型菌液,確實可以起到處理核廢水的效果。

但也存在一個很致命的問題……

菌種無法在海水中存活。

這就導致面對被排放進海洋中的核廢水,星源科技和外界一樣,只能眼睜睜看著沒有任何解決辦法。

儘管牛庚可以選擇對微生物技術繼續最佳化,讓其適應海洋環境。

可要收拾這樣一個爛攤子,絕對沒有那麼簡單,並且還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要他給島國擦屁股?

想多了。

何況以眼下的個人資金,根本無法支撐起新一輪最佳化。

“唉,都怪巖野和真那個老家夥,現在我對海鮮都逐漸產生心理上的抗拒了。”

“誰說不是,他這種毫無公德心的人就不配待在那個位置上。”

或許是對林海山的吐槽比較認同,向來喜歡保持沉默的秦小曼,也當即附和一句,足可見這件事是讓人多麼無語。

牛庚很明白大家的感受,因為他也是這種想法。

不過就算心裡不爽又如何,還能衝去東景把巖野和真捶死不成,反正對方已然開始承受這件事所帶來的惡劣影響,遲早會為此付出代價。

毫不誇張的講,這件事才是一個開始。

“好了!”

“今天心情這麼好就不要提其它不開心的事了,中午我請大家吃火鍋。”

牛庚一臉淡然的將話題轉移,然後抬起視線對何光吩咐道:“阿光,先去把車開過來吧,我們在稍微轉轉。”

“是老闆。”

何光點頭回應一聲,繼而轉身朝著車子所停的位置走去。

對於林海山秦小曼來說,也只是單純吐槽兩句,聽到牛庚這番話,自然便不再多言。

隨後幾人一起乘車前往京州市比較常去的火鍋店。

……

……

12月7日,週一。

京州市。

星源科技總裁辦公室內。

牛庚坐在自己的辦公位上,雖然桌子上的電腦處於開啟狀態,但其目光卻不在此。

因為在旁人無法觸及的視野中,一面長方形光幕正浮現在牛庚面前,隨著一道柔和的光芒閃過,上面所標註的各項數字,均發生了變化。

沒錯。

今天正是資金重新結算的日子。

這個週期內,星源科技憑藉繁星系統和星耀推出的手機以及電腦品牌,成功為公司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雖說遠遠不如後面的微生物汙水處理技術,但起碼徹底在國內建立了完整的生態環境。

幾乎擁有市場近半數份額。

更值得一提的是。

之前華威小蜜等國內品牌和星耀打價格戰,雖然鬧出不小的風波,卻也保住了自身原本的市場份額,反倒是水果品牌在這場鬥爭中成了最大犧牲品。

基本上被迫退出國內電腦及手機市場。

到今天為止,公司賬上的流動資金早已達到一千多億,也就是說會轉換過來十幾億個人資金。

堪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

所以早上到達公司後,牛庚連每週的會議都給取消了。

注意力始終在光幕上面,待看到資金終於進行結算後,當即仔細檢視起來。

【公司模擬遊戲】

【宿主:牛庚】

【公司資金:1358.3億】

【個人資金:20.7億】

【資金轉換比100:1】

【資金結算時間:239天23時59分51秒】

【最佳化點:0】

“個人資金總算破十億了,真是不容易啊!”

注視著光幕上個人資金那一欄,牛庚心裡可謂是相當感慨。

儘管以他現在的身份,幾乎沒什麼能用的上個人資金的地方,數額多少對他影響不大。

但個人資金卻關乎著能購買到多少最佳化點,這一點極為重要。

就拿目前來說,無論達到智腦程度的星菱還是能夠處理核廢水的微生物技術,都已經砸進去了十萬最佳化點。

如果在想進行新一輪最佳化,起碼要一百萬最佳化點才行。

在資金沒有結算之前,是無法做到的。

當然現在已經是今非昔比。

只要他願意可以直接砸個百萬最佳化點下去,讓星菱或者微生物技術再次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這種操作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畢竟星菱和微生物技術都領先了全球,處在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位置,能夠滿足星源科技的需求。

在人類文明等級沒有達到相應程度的情況下,貿然最佳化出遠遠高出人類認知的東西,也並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科學的發展是需要循循漸進,不能一蹴而就的。

何況。

最佳化點的使用,越到後面失敗的機率也會越大,一個運氣不好就有可能損失百萬最佳化點。

近十億個人資金。

說句實話,就算現在讓他使用最佳化點對星菱進行新一輪最佳化,他都不會願意。

至於結算週期的增加,倒是在牛庚的預料範圍內,基本上每次資金結算後,都會在原有的時間上增加三十天。

可以預料的是,在幾次之後這個資金結算的週期將長達一年多之久。

好在以公司目前的賺錢速度,每次結算後的個人資金都足夠使用。

緊接著。

牛庚在關掉光幕後,沒有任何猶豫又拿起了桌子上的內部電話,開口講道:“讓秦助理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好的牛總。”

電話結束通話沒多久,便聽見一道敲門聲從外面傳來。

“進來。”

秦小曼推門而入,徑直走到辦公桌面前,接著詢問道:“牛總,您找我?”

“嗯,我這裡有份計劃書,接下來你就專門負責這件事,儘快開始執行。”

牛庚從旁邊一摞資料夾中抽出一份檔案,說話的同時朝秦小曼遞去。

“這是……”

秦小曼目光中流露出些許疑惑,伸手將其接過後,立刻低頭檢視起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專案標題。

“關於星源科技研究中心人才招募計劃書。”

在牛庚的規劃中,即將建成的高科技園區裡,主要建築除了辦公大樓數據中心以及超級計算機外,還包括一個研究中心,旨在利用星菱幫助公司研發各項先進技術。

眼下星菱的能力一直被華科院和軍方使用,且還是初級許可權,這對於星菱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浪費。

而研究中心則能夠彌補這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

牛庚這也是在為公司未來的發展提前做鋪墊。

要知道依照當下的科技水平,有很多技術人類僅是有著一個粗略認知,別說想要將其研發出來,能不能上的了檯面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越是複雜高深的技術,需要投入的最佳化點也就越多。

這就必須要提前保證技術的完整性,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減少最佳化點的浪費。

即研究中心利用星菱演算開發先進技術,待達到一定程度後再使用最佳化點,既能最大限度利用最佳化點,又可以按照想要的方向最佳化。

不過現在公司內部並沒有像華科院那種專業性較強的科研人員,若是讓普通人進入研究中心的話,只會導致事情變得麻煩棘手。

畢竟作為自家的研究中心,某些人可是能夠獲得星菱的中級許可權。

自然需要層層選拔。

至於這份計劃書,也正是牛庚這段時間里弄出來的。

裡面詳細包括了研究中心人員的選取標準,以及福利待遇等。

並且由於目前園區還沒有正式竣工入駐,被星源科技錄取的科研人才雖然不會立刻開始工作,卻能提前享受到各種福利待遇。

說成是全球最好的科研行業待遇都不為過。

反正公司不差錢。

“牛總,咱們的研究中心正式執行的話恐怕還需要不短的時間,現在就需要招攬科研人才嗎?”

秦小曼明白了牛庚的意思後,想到園區還未正式竣工,便下意識詢問了一句。

“科研行業的人才不比其他,想找到一位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沒那麼容易,我們哪怕提前招攬,恐怕最後也很難完成研究中心的需求。”

牛庚站起身來隨意伸著懶腰,耐心為秦小曼解釋。

放眼全球。

科研機構的數量不在少數,幾乎包攬了所有優秀人才,星源科技想要招收,無異於挖別人牆角,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牛庚在這份計劃書中,還寫了不少限制。

秦小曼沒有即刻退出辦公室,在聽完牛庚這番話後,緩緩開啟了這份計劃書。

看到內容的第一眼,頓時目光收縮,臉上充斥著些許意外。

“進入研究中心的人員只能是華國人……”

“牛總,這項要求會不會被海外的媒體故意曲解,給我們強行扣上歧視的帽子?”

如果說秦小曼剛才只是疑惑的話,那麼現在就是擔憂。

以星源科技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宣佈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且對外界招收優秀人才,肯定會成為全球科研行業談論的焦點話題。

這個時候出現一條對國籍的限制,難免會讓海外人士不滿。

不過對於秦小曼的擔心,牛庚卻搖了搖頭:“我們本來就是針對國內科研人員招募。”

正所謂科學無邊界,但科學家卻有,進入研究中心的人員將會獲得星菱的初級甚至中級許可權,海外人員如何能放心。

哪怕是國內的優秀人才,也照樣會經過各種調查選拔。

牛庚正是知道各種條件的嚴格,才會選擇提前釋出這項計劃書,省的到時候研究中心因為缺少人員而無法正常執行。

甚至說不定屆時還要找楊溫茂丁兆同他們幫忙。

話音剛落,牛庚又吩咐道:“就按照計劃書的內容儘快施行下去吧。”

“是,牛總。”

秦小曼猛地點頭以示回應,隨即退出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