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星艦文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六章 亨利斯多夫報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六章 亨利斯多夫報告

第五百一十六章 亨利斯多夫報告

“親愛的陳佩林同志,諸葛無雙同志以及軍事委員會的諸位同仁:

在你們收到這篇由返回的沃姆三號攜帶的報告時,我們已經抵達了這個自稱為博多格人的人類支族的母星,一顆荒涼的星球。當然,關於這顆母星的情況請允許我在下一次報告中進行詳細描述。

三天前,我們終於離開的巨人星系周圍的扭曲空間,進入了星系核心的那片星團。物理學院的那幫天文物理學家的推測無疑是正確的,這裡面真的有一片十分穩定的空間,而且初步觀測發現,這裡的時間曲率和外界也是同步的。這片空間位於一條被我們稱為絲巾星雲的星雲附近,關於星雲的具體情況在全息投影中有影像資料作為說明。

我們以5倍曲率穿過這片不大的空間進入星團,上帝保佑,雖然來自黑洞集團的撕扯力無時無刻的不在破壞著這片星團,但是我們抵達時還有一小部分星團呈鬆散的狀態勉力維持著。

感謝上帝,在星團深處的一個十分普通的恆星系中我們有了很大的發現,那是一則間歇性發出的無線電訊號。這種訊號在平時我們甚至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但是在這個時候簡直就是我們的福音。

訊號來自於恆星系奧爾特星雲邊緣的一顆小行星,很普通的行星,看起來就像是冰塊和岩石組成的髒雪球。不過質量還算不錯,勉強達到了星體的流體靜力學平衡,不是標準的球形,看起來像個鵪鶉蛋,我們稱為鵪鶉星。

信號源來自鵪鶉星表面的一處幽深的裂谷中,為了儘快得到想要的資訊,我們派出了經驗最豐富的艦載突擊兵中隊實施登陸。結果十分的喜人,他們在裂谷的深處發現了一艘墜毀的內恆星系探測器,就像我們曾經發射的旅行者號一樣。關於探測器的詳細信息我們的科研組已經在報告的附件中給予說明,我要說的是探測器中那令人難以置信的部分。

每一次想到這樣瘋狂的行為我都感覺世界觀發生了崩塌,上帝,你們根本難以想象,他們居然將活人塞進不足二十米的探測器,並在整個恆星系內漂流了超過八十年的時間。要知道即便是星球大戰那樣瘋狂的年代,我們透過衛星送一隻流浪狗上太空都被動物保護組織譴責了幾十年。

更可怕的是,這個被發現的自稱九又六分之三的博多格人並不是以完整的身體發射出去的。被發射出來的僅僅只是他的大腦,被泡在充滿液氮的罐子裡,外面包裹上厚厚的硼鉛合金以及金箔。他的作用應該是類似於一臺生物計算機,主要調整探測器的航線以及研究被他們稱為死亡射線爆(我猜測是黑洞發出的伽馬輻射)問題。

九又六分之三在太空中連續工作了六十年,直到維持生存的培養基消耗殆盡才控制冷凍倉進入強制休眠。在我們的登陸隊員抵達探測器附近時,預設程式便開始了甦醒程式。我們加快了這一過程,並在這之後從九又六分之三那裡得到了不少關於博多格人的資訊。

總的來說,博多格人的歷史就是一部挑戰極限生存的歷史。巨人星系周圍的流浪黑洞經常吞噬星團邊緣的恆星發射出致死性的伽馬射線流,高速的射線流每隔數百年的時間就會衝擊一次博多格人的母星,殺死絕大部分碳基生命,即便是最耐輻射的古細菌也難以倖存。

感謝仁慈的上帝,在博多格星球的最高山脈斯坦丁山脈底下有一片十分巨大的地下空洞,博多格人不知道它們形成的原因,對於其形成的年代也不是很瞭解,不過這條山脈含有濃度很高的鉛以及其他的重金屬。每當災難發生期間,博多格人都會躲進這些山洞裡,直到射線暴結束。

從脆弱的農業到工業社會再到資訊社會,這個過程地球人走了不到三百年,而博多格人則艱難的爬行了很多次。從一無所有到發展起來,然後在下一次的射線暴中被摧毀,隨後倖存下來的人重頭再來。這一過程直到博多格人的母星上亮起了核聚變的閃光才勉強結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隨後便是無數的閃光在博多格星球上亮起。博多格人在發明氫彈後不久便將整個母星的表面炸了一遍。

核爆產生的塵埃雲將天空遮蔽的密不透風,地面因為陽光被阻斷而陷入冰冷的核冬天。提前灑在海水及地面上的防輻射材料因為海水和地面的凍結而在地表形成了一層數十米甚至上百米厚的防輻射金屬層。整個母星都被這樣一層防輻射人造地殼包裹了起來。所有的博格人全部轉移到了靠近地幔的地下城市中生存,從星球地下輻射出來的熱量為博多格人提供了能源。

在這種近乎於自殘的方式下,博多格文明終於進入了正常的發展路徑,科技飛速發展,人口快速的增加。就在這一時期,關於發生了無數次的死亡風暴也有了科學的解釋,甚至有博多格科學家推測他們生活在黑洞中,至少也是在靠近黑洞的地方。

這種結論一經出現便在博多格人的社會中產生了爭議,結果真理越辯越明,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博多格人生存的這篇星域正在死亡線上徘徊,而且這種危機到來的越來越快。剛剛放鬆下來的博多格人再次繃緊了神經,開始設計建造理想中的宇宙移民船,打算逃離這個地方。在這期間,成百上千的探測器被發射了出去,變成了一組組詳細的資料傳了回來。

但是這些資料反應的結果卻越來越悲觀,按照這些資料還原出的宇宙環境,之前設計建造的那些移民船根本就沒有逃出去的可能。於是,之前的設計方案被一次次推翻,新一輪的方案再次開啟,博多格人開始了新一輪的建造熱潮。

就在所有的一切都走向正軌時,一顆小型黑洞被黑洞群吞噬,由此產生了遠超以往的伽馬射線暴。博多格人在星球表面拋灑的防護盾像一層舊報紙一般被捅破了,高速粒子流不僅擊穿了防護層,甚至一部分還穿透了星球的地核,從另一邊飛了出去,離開前還吹飛了星球上的大氣層。

博多格人再次進入了危機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下城市被摧毀,地下城市所有人都被殺死。不僅僅是人,一切具有生命的東西都不存在了。只有最近建造的位於地幔深處的幾座地下城倖存了下來,但是這些人也大多得了輕微的輻射病,生存狀況堪憂。

人口銳減、食物不足、生態環境惡化、新生兒畸形……困難的情況迫使博多格人再次發生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嘗試了生物技術,結果導致了生化危機。他們嘗試了資訊科技,結果導致了智慧叛變。剿滅智慧叛變的戰爭摧毀了幾座尚且完好的地下城,等到叛亂被鎮壓後,整個博多格星球只有一座地下城倖存。

剩下的博多格人開始反思,最後他們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將人機器化。一方面博多格人需要不斷的擴增人口,但是地下城的生態環境無法承載這樣多的人口生存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又需要不會叛變的人工智慧代替博多格人到充滿輻射與危險的外太空去尋找出路,而生物計算機——人腦剛好滿足這一需求。

於是,博多格人的社會形態開始改變了,向著一種類似於母系氏族社會的方向靠攏。在這樣的社會中,社會中的絕大部分生存資源向女性以及新生兒傾斜。新生兒生長到十六歲開始性成熟之後,由社會指派兩名年輕男女交配繁衍下一代。

女性成功懷孕之後,男性便自願進入蛋白質回收工廠,將除了大腦以外的身體貢獻出來,重新變成適合博多格人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資用於哺育繁衍下一代。至於取出來的大腦則被安裝進各種機器中驅動這些機器運行,維持整個博多格社會的運轉。

為了生存,博多格人幾乎拋棄了一切。他們將有限的資源全部利用起來,拼盡全力想要逃出這個牢籠。據九又六分之三說,在博多格社會中存在一個科學研究院,裡面研究的科技超過博多格人如今掌握的科技數百年。其中有的科技居然能夠使人在短時間內越過數十上百光年的距離,不過限於能源問題,這些技術在理論轉向實用的過程中陷入了困境。

而那種技術顯然就是臨時蟲洞技術或者星門技術。至於他們所說的能源困境應該是能量晶石的匱乏。博多格人所在的星系屬於那種很老的恆星系,周圍的黑洞不斷地吞噬著星團的質量導致星團造星能力不足,因而也就沒有大量的能量晶石出現。

在能源匱乏的情況下,博多格人大力發展純機械技術,他們的技術十分的巧妙,有些機械甚至僅僅只需要一點點能源就能夠持續執行很久,有點像傳說中的永動機。而且,為了解決燃料的困境,博多格人的飛船以及其他機器使用的燃料是鐵粉、鋁粉以及其他的金屬單質粉末。

沒錯,就是金屬單質鐵等的粉末。他們將鐵粉混入純氧或者是氯氣等氣體中燃燒,再加入一些特有的催化劑產生一種爆炸性的結果,從而推動機器的持續性運轉。燃鐵引擎的樣本我已經拜託沃姆三號返回時一併帶了樣本回去,就是探測器殘害上面的那一臺,或許對你們的研究有用。

很抱歉,沃姆三號離開的時間到了,我不得不終止此次的彙報,更進一步的訊息我將在下一次彙報中提出。

報告人 六十七艦隊司令官 亨利斯多夫

六十七艦隊人工智慧 娜塔莎

六十七艦隊機要秘書 季申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