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田園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外十六章 建築專案可以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外十六章 建築專案可以上

張小寶和王鵑就知道了,畢老頭把自己二人找過來是為了告訴自己倆魚雷研究出來了,同時研究出來的還有聲納。

說句實在的話,用這東西去打別國的船實在是太欺負人了。

別的國家和地方連門炮都沒有,在水上打仗還需要使用投石車、弓箭、長矛,接著是靠近了接舷戰。

對付他們這種船的時候有炮艦就足夠了,動用潛水艇和魚雷的話,當真是殺雞用宰牛刀。

不過這東西還得繼續研究,天下間的聰明人多了,自己一方的炮彈落到敵人的陣地上後,遇到沒有爆炸的,敵人必然會撿回去研究。

當他們比照出裡面的東西時,將逐步進入熱武器時代,然後一點點的大家都有槍炮可用。

尤其是大唐的民眾工業技術保密不了多長時間,掌握的人太多,或者是有人被利益驅使著主動洩露出去,也或許是不小心就讓別人知道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要研究新的東西,不能等著對方追上來。

李隆基豪情萬丈,把手一揮說道:“我要一統天下,我要讓天下的人皆成為我大唐的一份子,我要讓月亮圓,月亮就圓,我要讓太陽快轉,太陽就……”

張小寶和王鵑聽著李隆基的話都嚇壞了,不會是剛才的魚雷爆炸把皇上給震到了吧?照這話中的意思來看,分明是要征服銀河系的節奏,好嚇人。

“皇上,皇上你喝酒,壓壓。”張小寶倒了忠熱酒遞給李隆基。

王鵑跟著說道:“繼續吃吧,剛才還沒有吃幾口呢。”

李隆基擺擺手說道:“沒事兒,我沒事兒,小寶、鵑鵑,你兩個說說這東西要造多少個?還有那個叫魚雷的,轟一下子就能炸沉一艘船。”

兩個人互相了一眼,由張小寶說道:“陛下,潛水艇造上個十艘就足夠了,不是用來跟敵人全面開戰的,而是我們拿著它訓練戰士,魚雷也不用造太多,夠平時的訓練用即可。”

“為何?”李隆基腦海裡還有著一個敵人艦隊周圍突然出現無數潛水艇,然後上萬發魚雷帶起一片水線衝過去的情景呢,眨眼間怎麼就沒了?

王鵑跟著出聲解釋:“陛下,這潛水艇和魚雷,還有聲納是屬於技術儲備,邊訓練一批戰士邊以此為基礎研究,但是不大量製造,因為費錢,我們需要把掠奪,哦不是,是把從別人那裡公平交易來的物資換成社會經濟發展基礎。”

“啊~~~”李隆基呼出口氣冷靜下來了,他剛才看到了個潛水艇攻擊小船的時候實在是太激動了。

緩過氣兒,李隆基說道:“不錯,朕差點就想著把所有的錢全用來裝備軍隊,那是不行的,朕的百姓要過好日子,要過比以前所有皇帝下面的百姓過的日子更好的日子。”

說著話他夾起來一片生魚片咀嚼,又接著說道:“戰爭從來都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如今我大唐還有很多地方的百姓無法隨便吃肉,只是在京城裡我看不見罷了。”

“是的陛下。”張小寶接過話,說道:“這需要我們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民用生產力上面,潛水艇的螺旋槳等技術轉成民用,讓有錢的人去買,我們再拿著這個錢去搞基礎建設。”

李隆基頷首,然後端著酒盅沉思,他發現比較起來的話,他比以前的所有皇帝做得都好,不但是想打誰就打誰,而且百姓不再成群結隊地跑到很遠的地方逃災。

哪怕是遇到大旱也不怕,有別處的糧食會及時送過去,還有打井隊到旱區打井。

而大水呢,看著堤壩守不住,就全部遷徙,等大水過去繼續回家重建,不像以前那樣不回去,一路逃荒著還要賣兒鬻女,甚至是易子而食。

變了,一切都變了。

可是不夠,還遠遠不夠,還能做得更好,所有的百姓出們都應該有柴油機和汽油機的車乘坐。

所有的百姓都能用上電話,無論距離多遠,想跟誰說話就能跟誰說上話。

所有的百姓夏天時都能吃上冰棒。

所有的百姓去遠地方時都能用飛機過去。

所有的百姓生病了都能及時得到治療。

所有的百姓到了外面的地方時都要受到當地人的小心保護。

所有的百姓……

所有的百姓……

李隆基的思緒飄得很遠很遠,遠到他自己都害怕的地步,因為那實在是太難了。

然後他的眼中出現了兩個身影,那兩個身影揮揮手就把一切都邊成事實,揮揮手就讓整個天空充滿了光明,揮揮手……

張小寶和王鵑確實在李隆基眼前揮手:“陛下,陛下你怎麼了?”

“啊?哦,沒什麼。”李隆基被喚回來,說道:“突然想起了飛機,那飛機是不是也不用多造,造出來用以訓練就足夠了?”

張小寶搖頭:“不不不,飛機只要有能力造就使勁造,然後在各個地方修飛機場,除了訓練之外還能幫忙運輸貨物,尤其是信件,給有錢人用,收費很高,但相信他們會高興使用的,因為能體現出身份。”

李隆基笑了:“對對對,必須要讓有錢的人去享受,去購買和使用奢侈品,不然他們的錢太多了,花不出去的情況下就會搶普通百姓的買賣。”

在這點上張小寶和王鵑一直堅持觀點,以平衡社會矛盾。

李隆基說起這個,又想到個事情,對二人說道:“最近朝堂上又有官員提議遷都,遷到洛陽去,還有的提議築高臺,像……銅雀臺那種。”

王鵑眨眨眼睛,就第一個事情說道:“遷都就不必了,東西太多,折騰來折騰去的沒什麼意義,何況京城旁邊還有我們的重工業研究基地,要遷也是等以後有了更多的錢時往北或東北方向遷,南邊環境倒是好,總不能讓一群人到那裡享福。”

“那……高臺呢?”李隆基問起第二件事情,他其實也想要建一個,但怕兩個人說他勞民傷財。

結果張小寶肯定地說道:“建,銅雀臺不夠高,也不夠大,我們要建個更高更大的,但不能建在京城周圍,也不能建到洛陽。”

“建在哪?”李隆基擔心的事情沒出現,反而更被人支援了。

“幽州,原來的安東都護府,在那建,讓人去那邊建,在周圍找適合的石頭,咱堆出來一個幾百米高的大建築。”

張小寶給出地方,其實就是北京那裡,那裡人口現在太少,建一個大的建築,用上一兩年時間,很多人就得在那裡住,人口自然就增加了。

而且那裡確實不錯,否則也就不會有很多朝代在那裡定都,稍微偏一偏,距離天津港近點,就挺好,反正那裡還有很多地是自己家的,因為那旁邊是平原,就是河北。

李隆基不管建在什麼地方,讓建就行,他相信張小寶不會騙自己,他問出關鍵的問題:“錢是從財政出,還是用我的內帑?”

“都不用,讓有錢的人捐,告訴他們,捐的數目夠的話就可以在石頭上刻他們的名字,捐的錢少就在最底下,捐的多就往上排,然後等以後維護時,他們還得出錢。”

張小寶給出了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