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人在監獄:為了出獄研發機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6章 做個大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16章 做個大的

第二天,機甲改造完成。

試驗場內,劉永川抓著劍柄,深吸一口氣,摁下了劍柄的開關。

瞬間,從劍柄前方噴射出兩米長的劍身。

“帥!”

王嵩文興奮的喊了一聲,渾身充滿了科幻氣息的機甲,配上鐳射劍,簡直帥到沒朋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其他人,也是一臉羨慕的表情。

眼前的機甲,符合男人對機甲的一切幻想。

一轉眼,五秒鐘過去。

共用機甲電量的鐳射劍,再也不是五秒真男人的樣子貨。

“別傻站著啊,動起來,試一試威力如何。”周揚大聲喊道。

劉永川點點頭,提著鐳射劍衝出。

試驗場內,擺滿了矽膠假人,機甲快速靠近一個矽膠假人,一劍劈下。

噗嗤一聲。

就好像熱刀切黃油一樣,鐳射劍從上而下,把矽膠假人劈成了兩半。

可以清晰的看到,矽膠假人被切割的邊緣一片焦黑,劍身掠過的位置,矽膠體被完全的蒸發。

鐳射劍的主要殺傷威力和激光槍一樣,是靠等離子體的超高溫度,可以讓接觸到的物體瞬間蒸發。

劉永川又衝向了一個木樁,一劍橫掃,木樁也好像豆腐做的一樣,被直接切割成兩半。

而且木樁瞬間燃燒起了大火。

接下來就是金屬。

試驗場內,擺放了一個鑄鐵錠,劉永川一劍劈下,跟之前一樣的效果,劍身掠過之處,金屬瞬間汽化蒸發。

而接觸的邊緣處,也是瞬間變得通紅,融化成了鐵水。

“不錯啊。”

陳喬易眼前一亮,道:“這要是面對一輛坦克,一劍下去就報廢了。”

眾人也紛紛點頭。

周揚也是暗暗點頭。

之前機甲使用冷兵器,一樣也可以劍劈坦克裝甲車什麼的,但是想要有那樣的威力,純粹靠機甲本身爆發出強大的力量,再加上冷兵器的鋒利。

而鐳射劍就不一樣了,根本不用機甲使用太多的力量,就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然後是混凝土牆。

劉永川一劍劈下,轟隆一聲,混凝土牆壁直接炸裂。

混凝土雖然防火阻燃,但是卻不耐高溫,高溫下會膨脹開裂。

之後,劉永川在試驗場內就好像開了無雙一樣,揮舞鐳射劍,所過之處一片狼藉。

劍鋒所指,沒有一合之敵。

不過爽的厲害,不到十分鐘,劉永川就慌忙停了下來,連忙關閉了鐳射劍。

沒電了!

眾人紛紛鼓掌。

而周揚則是忍不住嘆氣。

能源啊!

能源,真的就是科技的根本,一切科技,都是對能源的運用。

機甲這玩意兒,使用電池,終歸還是個大玩具,還是核能,無限的能源,才能讓機甲真正變成殺戮機器。

接下來,又試驗激光槍,不過機甲用的就不是之前周揚看的那種,普通人使用的鐳射步槍了,就是一門激光炮。

長約一米七,足有樹幹粗細,是專門為機甲設計的激光槍。

這玩意兒威力就大了,一炮轟過去,兩米多厚的鐵塊都能轟個對穿。

但關鍵還是電量。

以機甲自身的電量,哪怕是帶上電池倉,也無法滿足這激光炮的使用。

“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啊。”

周揚長嘆。

能量的限制,已經有些束縛科技的發展了。

如果現在就研製出方舟反應爐,那什麼激光炮,立馬就能研製出來,然後安裝在各種載具上。

但是小型化太過困難了,許晉東的團隊已經很努力了,前不久,已經成功的把燧人氏縮小到了直徑二十米。

縮小了接近一半兒。

但是距離周揚想要的小型化,還有巨大的差距。

周揚覺得,真要做到鋼鐵俠方舟反應爐那種地步,可能要一年的時間。

“先生,既然做小比較困難,為何不做個大的呢。”伏羲突然說道。

而後,伏羲一揮手,面前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機甲。

周揚一愣:“這個好像是電影環太平洋裡的危險流浪者吧。”

“沒錯!”

伏羲點頭,道:“我計算過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儲備,以核能為能源的人形機甲無法製造,但是像這種近百米的大家夥,反而可以製造出來。”

周揚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的確,科技產品,往往都是越小越困難。

就像手機,你要做成大哥大那麼大的,直接給你裝一排酷睿十代晶片,效能能夠秒殺所有手機。

想在極小的空間內,做出擁有超強效能的東西,難度才幾何級的提升。

東西大了,就不需要太過精密。

效能不夠,那就數量來湊。

伏羲道:“我分析過了,製造這麼大的機甲,難度有幾點,第一就是能源,需要足夠強大的能量才能驅動這麼大的機甲,而如果尋常的反應堆,輻射大,體積同樣大,一旦在戰鬥中洩露,會產生不可預料的可怕後果。”

“而這些缺陷,在可控核聚變上沒有任何問題,因為燧人氏採用的是冷聚變,聚變過程不產生核輻射,廢料也可以直接進行處理,並且能量輸出更大,安全還可靠。”

“然後就是材料,這麼大的機甲,自重就超過上千噸,如果沒有超強的金屬,連站立都無法做到,但是我們擁有高強度結晶鋼,這種材料,完全可以支撐這種級別的機甲。”

“第三,就是神經接入模式,電影裡,是神經同步方式,這種方式,我覺得和虛擬現實技術有共通之處,而且我們已經完成了腦電波接入,完全可以做到電影中的地步。”

“電影裡,還有一個概念,就是以人類的精神,驅動如此巨大的機甲,所需要承受的神經壓力將會非常大,這種理論我不知道是否正確,因為沒有做過實驗,但我的推測是,應該是錯誤的。”

“人類大腦的神經元數量多的驚人,而這種機甲運轉起來,雖然要驅動很多系統同時執行,但任何動作,其實都可以轉化成相對應的電子訊號,而後進行整合,變成一個相對簡單的訊號,方便人類來處理。”

“再者言,我們還有人工智慧,可以以人工智慧為中間體,負責把駕駛員簡單的訊號轉化為複雜的指令,驅動機甲的各個部分來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