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顛覆了這是皇帝聊天群最新章節列表 > 591.你可能不信,劉邦就是在照搬秦朝的律法。(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91.你可能不信,劉邦就是在照搬秦朝的律法。(求訂閱)

聊天群中,大家都承認了劉邦在勤政愛民和國富民強上的表現。

接下來,陳通很快就說到了下一個維度。

陳通:

“我們再來看吏治清明。

劉邦在這個維度,那絕對算是歷史上的第一梯隊。

劉邦的吏治清明,那完全依靠的就是律法,而且還是秦朝律法。

劉邦治理國家,那是採用的法家為主,黃老之學為輔。

很多人也許並不清楚,劉邦根本就是在照搬秦法,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改變,所以,沒有人敢觸犯律法的威嚴。

吏治清明的讓你咋舌。”

……………………

什麼!?

朱棣此刻都懵了。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你是說劉邦沒有廢除秦朝律法嗎?”

“這怎麼可能?”

“那劉邦的約法三章是幹什麼?”

……………………

李隆基,李世民等人都是一臉的懵逼。

在他們的印象中,漢朝不應該大量修改了秦朝的律法嗎?

怎麼陳通卻說劉邦基本上沒有改變秦朝法律,而一直是在沿用呢?

這跟他們理解的完全不同。

此刻就連秦始皇也愣了。

這劉邦有意思啊!

………………

陳通笑了。

陳通:

“有一句話叫做漢承秦制,意思就是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

而這個制度不單單是秦朝的郡縣制。

還有就是秦朝依法治國的理念。

只不過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之上,劉邦又採用了黃老之學,綜合了秦法治國的霸烈之氣。

但實際上,劉邦基本上沒有動秦朝的律法,一方面是劉邦自己這個時候還在忙於內外戰爭,根本沒有精力。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秦朝的律法非常完善,更改秦朝律法,那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普法又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乾脆就直接採用秦法。

這樣還比較簡單。

很多人以為漢朝的法律就是約法三章,其實這就是誤解!

約法三章就三條法律,殺人者死,盜竊和搶劫就要治罪。

這樣簡單的律法怎麼能治國呢?

它只是戰爭時期劉邦喊出的一個口號而已,這是用來收攏人心,用來立人設的!

真正到了治國層面,那絕對是要用一套非常完備,能夠約束所有人,約束更多行為的法律體系。

那就是秦法!

劉邦基本上都是在照搬,因為秦法實在是太嚴謹了,治國不用秦法,那用什麼呢?

要是沒有法律,那豈不是天下大亂!

而從劉邦之後,那才開始逐步對秦朝曆法做出修改,讓它更適應漢朝的發展,刪掉一些不適合漢朝的條文,再增加一些適合當時經濟民生的律法。

但漢朝的整個律法框架,那就是照搬秦法!

所以別扯什麼秦法殘酷,漢法就是在抄秦法的作業。”

………………

眾人是倒吸一口涼氣,這完全顛覆了他們對於漢朝的認知。

李隆基此刻更鬱悶。

他還想在吏治清明這個維度好好的懟一懟劉邦呢,結果卻發現,無懈可擊!

他心裡暗罵,誰給他說的漢朝時總結了秦朝滅亡的經驗,這總結了嗎?

法律一點都沒改,這還總結個毛線呢!

難道,秦朝法律並不嚴苛嗎?

難道秦朝法律有它存在的價值嗎?

李隆基此刻都要懷疑人生了。

不過很快他就又進入了戰鬥狀態。

長生殿主李三郎:

“那麼接下來就該是威壓外敵了,這個我就給你說一說。”

“劉邦一生之中也就只打了一次仗,然後就被人圍困在白登山。”

“之後,更是與匈奴和親。”

“我去,這簡直就是恥辱啊!”

“我看你怎麼洗?”

………………

劉邦本來還得意洋洋正在看著別人誇他,冷不丁來這一下,當時就怒了。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

“你他娘的,就知道打嘴炮!”

“你知道劉邦被困白登山是什麼造成的嗎?”

“這就是國力不行!”

“你大爺的,你就不能認真的讀一讀史書,瞭解一下當時的情況嗎?”

………………

陳通此刻也是眉頭一皺,很多人在談論劉邦的時候,總是不考慮當時的情況,想當然的就以為劉邦的軍事能力太差。

覺得白登之圍,那是劉邦不行。

這是完全站著說話不腰疼。

陳通:

“劉邦在威壓外敵這個維度,那基本就是零分。

但是,我們也要看清楚,到底是劉邦自身能力的問題,還是當時的歷史環境造成的。

你不能因為劉邦打不過匈奴,就以為這是劉邦太菜。

你把歷史上任何一個將領換到劉邦的位置上,他都會跟劉邦一樣,束手無策!

當時漢朝和匈奴的差距,大到令所有人都會崩潰。

我們來看一看史書對白登山之圍兵力的敘述。

劉邦帶領的軍隊是32萬,而匈奴出動的人數是40萬,你乍一聽,32萬跟40萬好像沒有差多少。

但你要明白,劉邦的可全是步兵,匈奴的全都是騎兵。

這可是在草原,騎兵對步兵,那可是碾壓性的。

而且,匈奴的騎兵,兵強馬壯到了什麼程度?

史書上的記載,匈奴圍困白登山,分為東南西北4個方陣,每一個方陣10萬騎兵,劉邦站在山頂這麼一看,那是倒吸一口涼氣。

因為這東南西北4個方陣,每一個方陣裡面的10萬戰馬,那毛色竟然都是一樣的!

這一眼看去,氣勢恢宏!

再說一下劉邦當時戰馬的情況,史書上的記載,那簡直是慘不忍睹!

劉邦慘到了什麼程度?

劉邦有4匹拉車的戰馬,這四匹馬的毛色竟然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劉邦傾全國之力,竟然找不到4匹毛色相同的戰馬來拉他的車。

你就可想而知,經過了楚漢戰爭以後,整個大漢王朝的戰馬資源已經空虛到了什麼程度!

雖然史書上肯定有誇大其詞的部分,匈奴的40萬騎兵,不可能10萬騎兵全都是一個顏色的戰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劉邦也不可能慘到連4匹相同毛色的戰馬都找不到!

但是!

這充分說明了一個現實,楚漢大戰,把整個中原的家底都給打光了,戰馬大批量的死亡,劉邦都沒有一隻成建制的騎兵軍團。

我就問,你在草原上打匈奴,你連戰馬都沒有,你還怎麼打?

不是說劉邦太菜,才被匈奴打的這麼慘,這真是巧婦難無米之炊!

所以漢初跟匈奴之戰,才會出現三個嚴重的問題:找不到,追不上,打不過!

這是國力的體現,這是現實情況的制約,這不是軍事才能可以彌補的。”

………………

此刻的漢武帝已經在馬邑城開始佈置,準備給匈奴單于設套。

他此刻也不得不站出來,為自己的老祖宗說句公道話。

雖遠必誅(千古聖君):

“不要拿後世的眼光去看待前朝,隋唐時期,因為魏晉南北朝大量胡人入侵中原,養馬技術已經逐漸成熟。”

“所以,唐朝可以有用之不完的戰馬,可以隨時對北方的遊牧文明發起進攻。”

“但在秦漢兩朝,尤其是漢武帝之前,中原缺馬缺到了什麼程度?”

“很多大臣他都沒有馬去拉車,很多大臣拉車的那都用牛。”

“養牛多實在,既能拉車,又能耕地,死了還能吃肉。可養馬呢?除了裝逼就剩下打仗,太不實用了。”

“要不是文景兩帝出臺政策鼓勵養馬,漢武帝根本就不可能滅匈奴。”

“沒有馬,你怎麼能跟遊牧文明對戰呢?”

“項羽的3萬騎兵都可以縱橫楚漢戰場,你要想想,匈奴的40多萬騎兵,那是什麼概念?”

“你連人家追都追不上,你還怎麼打?”

…………

楊廣,李淵,李世民都是紛紛點頭。

可不能用隋唐時期的情況,對標秦漢,秦朝時期,那個時候戰馬極度稀缺,大臣都是做牛車。

你指望騎著牛去打仗嗎?

這不現實。

這就是兵種的差距,不是錘吹牛逼,當個網路噴子就可以彌補的。

李隆基卻哼了一聲,他就是那個噴子。

長生殿主李三郎:

“別扯什麼步兵對騎兵不行。”

“那你說隴西李氏的李凌,怎麼憑藉步兵殺死了1萬多的匈奴騎兵啊?”

“就這樣的將軍,還被漢武帝抄家滅族!”

“簡直人神共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