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美食之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三章 論吃貨的誕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零三章 論吃貨的誕生

第二天下午五點鐘,鹿鶴齡興沖沖的來到劉芒的小店,可一來到店面前,她揉了揉眼睛,傻了。

現在店門緊閉,門上貼著一張A4紙,紙上寫著——店主有事外出,暫停營業一天。

“混蛋啊!”看到這張紙,鹿鶴齡頓時氣得火冒三丈,她可是取消了去義大利的班機,特意休息來品嚐美食的啊!結果這家店的老闆居然毫無徵兆的歇業!

“咚咚咚!”等了一會,鹿鶴齡不死心,上去用手砸起門來。

四周一片寂靜,根本無人應答,看來老闆紙張上寫的是真的,真的歇業了!

“毫無職業道德!毫無無個人素養!”鹿鶴齡在地上狠狠跺了兩腳,飽含怨氣的走了。

而此時,離鳳城四五十公里的小山村裡,正拿著湯勺舀湯的劉芒連打了好幾個噴嚏,他錯愕的摸了摸鼻子:“誰在念我?”

“叔叔,給。”譚剩兒將一雙筷子遞過劉芒。

空間懸賞的菜品雖然食材並不是很稀罕,但劉芒卻想要精益求精,以免做出來後,出現得不到獎勵的情況發生。

這些食材有很多劉芒手頭和空間中並沒有,比如‘無骨蛇筒’所用的烏鞘蛇,‘玉簪田雞腿’所用的田雞。

上次來譚剩兒家中採摘竹果的時候,劉芒發現離山村不遠處的集市上有不少好的食材,於是今天一大早就趕過來了,順便看一下譚剩兒和他奶奶。

“奶奶,您坐,先喝口湯吧。”劉芒將舀好的一碗雞湯送到老太太的面前。

小小的方桌上放著四個菜,一罐‘清燉雞湯’、一碗‘紅燒排骨’,一小碟‘涼拌折耳根’和一碟‘辣椒炒肉’。

今天做飯用的食材,都是劉芒從山下不遠處的集市買的。並且這次他來,也給譚剩兒兩孫婆帶來了不少佐料和一些不好買的日用品。

“小劉,你喝,我自己舀。”老太太有些不好意思道。

“您喝吧,我再舀。”

今天的雞是劉芒從集市上買來的正宗土雞,農家飼養的土雞就是有這點好,放火上燉上兩三個小時,金黃的油星便浮滿湯麵,只需一點鹽和胡椒調味,便能保證湯鮮味美,一直潤到人心裡。

“好喝嗎?”

“嗯,好喝。”譚剩兒抬起頭,嘴邊是一圈金黃的雞油。

“來,把這吃了。”劉芒用盆中舀起一隻雞腿,送到譚剩兒碗裡。

“又給他吃,剛才他在灶間已經偷吃過一隻了。”老太太瞪了譚剩兒一眼,說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小孩能吃是好事,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嘛。”劉芒笑了笑,自己夾起一筷子辣椒炒肉送到嘴裡。

“奶奶,這辣椒是您自己種的吧。”

“是啊。”

“難怪,味道硬是比城裡菜場裡賣的辣椒要好吃多了。”劉芒讚道。

今天炒菜用的辣椒形狀並不好看,長得歪七扭八的,可是味道卻又辛又辣,兼具一股甘甜味,伴上切好的五花肉片一炒,讓人不由自主的多扒兩碗飯。

劉芒上午的收穫不錯,在山村不遠的集市上買齊了他需要的食材。這些食材在市裡的菜場可買不到。比如說菜場裡一般只有牛蛙買,就算有田雞也是人工養殖的,而‘玉簪田雞腿’則必須要用到野生的田雞不可。

在中國菜裡,田雞並不是青蛙,雖然他們的樣子差不多。青蛙是黑斑蛙,田雞是虎紋蛙,為兩種不同的蛙類。

由於黑斑蛙(青蛙)和虎紋蛙如果不仔細區分很難觀察清楚,同時二者也有些相仿,於是田雞在南方人中也就成了對青蛙的稱呼,就好比東北人把玉米稱為苞米一樣,其實玉米也有很多種類的。

一般來說,田雞的個頭遠比青蛙要大,顏色呈土黃色,身上的花紋為灰色帶黑紋,生活的區域也不限於池塘河流,山間溼潤的林間和窪地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今天劉芒在一個農民老伯手裡收了七八斤左右的田雞,全部放養在空間中,另外還收購到了四五條烏鞘蛇。

烏鞘蛇,俗稱烏蛇、烏風蛇,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無毒蛇類。身體背部褐色或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條黃色的縱紋,體側各有兩條黑色縱紋,至體後部消失。

‘無骨蛇筒’的菜譜,在不語給予劉芒的《調鼎集》上有記載,並且點明了必須要用烏鞘蛇不可,一般常上飯桌的菜花蛇或灰鼠蛇都不能用。

劉芒想了下也就明白了,‘無骨蛇筒’的大概做法是將蛇用‘整魚去骨’的刀法剔去骨頭,只留蛇皮和蛇肉,然後將特製的肉餡填進去再烹製。

但蛇不比雞或魚,它的肉本身就比較少,味道全部來自蛇皮的嚼頭,烏鞘蛇的鱗片比較密集,自古以來便是一味中藥材,有祛風除溼,通絡止痙的功效,它的皮也比其它蛇要堅韌一些,更適合做這道菜。

若論起食物之精,口味之雜,中國人肯定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獨孤求敗。

蛇、田雞、烏龜、王八、蠶蛹……地上跑的、走的、爬的、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實際上幾乎所有可以吃的東西,不管是海里的、還是土裡的,很多老外連想都沒想過的食材,中國廚師都能將其烹飪成一道道美味。

以前李若男和國外友人傑巴同志,還曾很認真的和劉芒討論過這個問題。

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地大物博,造成了食材的多樣性。史上又有災害造成的人口遷徙和饑荒,加之中國人受宗教的影響小,歷來是人口大國,膽兒肥的人因此基數很大。什麼神農嚐遍百草,李時珍上山嗑藥,自然就將吃貨的基因銘刻於骨子中,祖祖輩輩傳承下來。

“叔叔,你多住幾天好不好?”正在劉芒拈著筷子,端著碗想得入神的時候,譚剩兒說道。

“叔叔也很想多待幾天,但叔叔這段時間還有事,明天必須要趕回去。”

“小劉,上次自從你走後,他就天天盼你來呢。”老太太笑道。

“啊?為什麼?”

“嫌我做的菜不好吃啊。”

“你奶奶以前做菜是因為缺佐料,我留了不少佐料在這。你想吃什麼,要奶奶做給你吃好了。”

“好吧。”譚剩兒點點頭,大口大口的扒起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