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備前宰相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七章 壬辰倭亂(20)5萬天兵入朝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七章 壬辰倭亂(20)5萬天兵入朝鮮

努爾哈赤果然還是選擇了將倭寇入境建州的事情隱瞞不報。

畢竟在這樣舉國的大戰中,一旦上報倭軍入境明土,明軍一定優先來建州擊退侵犯鴨綠江部的倭寇在入朝鮮。

然而一旦明軍進入建州,那麼自己私底下攻伐建州各部落,整合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的事兒就瞞不住了,在大明眼中,自己和倭寇誰更像那個危險份子還不一定呢。

秀家並不認為眼下是對建州女真大舉用兵的好時機,因此也只是讓花房正幸建議加藤清正,對鴨綠江部以騷擾和劫掠為主。

秀家認為真正對建州女者大舉用兵的時候,是在1593年下半年,彼時明日之間作戰陷入焦灼,根本沒有明軍主力願意投入到咸鏡道這塊偏僻之地上來。

而努爾哈赤在這個時候,正好在與以葉赫貝勒布寨、納林布祿為盟主,聯合哈達貝勒孟格布祿、烏拉貝勒滿泰以及其弟布佔泰、輝發貝勒拜音達裡、蒙古科爾沁部貝勒明安以及錫伯、卦爾察、長白山女真朱舍裡、訥殷共九部聯軍作戰。

彼時海西及蒙古諸部聯軍足有3萬餘人,是建州女真的3倍,為了應對海西諸部進攻,努爾哈赤抽走了絕大部分的旗丁,使得後方及其空虛。而這正是己方攻打佛阿拉城的絕佳時機。

海西女真諸部,因為自認為是完顏阿骨打的後人,對於建州女真極為蔑視。

在開戰之初並不覺得自己會戰敗,就算秀家現在去與他們聯合,他們也瞧不上秀家,甚至會讓秀家不要介入女真部落之間的戰鬥。

但是在經歷了6月、9月兩次決戰失敗之後,海西諸部聯盟開始瓦解,努爾哈赤一戰成名,“軍威大震,遠邇懾服”。

由於當時大明正在應對朝鮮的倭寇,無暇應對女真部落的進攻,努爾哈赤憑藉“自己部落”的力量擊退了海西蠻部的進攻,大明朝廷便將其晉升其為左都督、龍虎將軍,而努爾哈赤則自稱“女真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

同年十月,努爾哈赤以古勒山大勝之餘威消滅了參與了九部聯軍的珠舍裡部。

十一月,他命額亦都、噶蓋、安費揚古三將率兵攻打訥殷駐地佛多和山城,連攻三月,於次年(1594年)正月斬路長搜穩和塞克什。

再加上早前已經征服的鴨綠江部,努爾哈赤又完全將長白山女真納入了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至此,努爾哈赤起兵十年,“各部環滿洲而居者,皆為削平”

秀家在入朝之初只想混混日子,甚至都打算在海參崴野人女真部開發第二個的殖民開拓點了。

但是等控制了咸鏡道之後,才發現這裡比海參崴更適合開拓。

因為這裡有一定的人口基礎,關鍵是這裡的朝鮮人對朝鮮朝廷非常不滿,女真人又大多是從建州逃進來的,對於外來日本民族的統治非常歡迎。

相比較要在海參崴開拓的從0開始,以咸鏡道為基礎作為第二兵員基地,事半功倍很多。

而且咸鏡道西部、北部有山川河道之險峻,非常容易割道而治,外人想要從這兩個方向進攻,就要走狹窄的穀道,秀家只要受到幾個關隘,就是一個獨立王國。

秀家的底線目標是維持咸鏡道對朝鮮和大明的相對獨立,作為之後介入朝鮮和女真戰爭的支點。

當然為了保證咸鏡道統治的順利,秀家是絕對不會允許北邊有一個完整的女真王國存在的。

加藤清正不是閒得住的主,自從10月自名護屋返回咸鏡道之後,就開始整軍備武,想要對外面都動兵。

不過他不願意去王京湊明軍的熱鬧,一來在咸鏡道自己的總大將之一,到了王京就要聽豐臣秀次指揮,二來明軍的戰鬥力他已經從松浦鎮信那裡有所耳聞,自然不願意去做炮灰。

在咸鏡道練練兵,收收麥子,打打義兵,時不時的外出打一下江北的女真部落,又或者出咸鏡道對平安道的朝鮮領劫掠一番不要太愜意啊。

當然在大同江北岸吃了虧的加藤清正,也不敢深入建州,也就是沿著鴨綠江對女真部落進行騷擾和劫掠,儘可能的擄掠人口從花房正幸這裡換錢財和武備。

這些武備自然是此前秀家低價從各大名手中收購的淘汰下來的腹卷和胴丸,由於當世胴的大規模裝備,這些不能抵擋鐵炮的甲胃在徵朝之前開始被各大名大規模淘汰。

現如今這些甲胃被秀家用來裝備朝鮮僕從軍、出賣給女真部落獲取利潤。

加藤清正、小西行長等大名看到了秀家這裡僕從軍的戰鬥力,自己造甲胃又太慢,不得不反過來花幾倍的價錢,從秀家這裡買回這些淘汰的甲胃以裝備自己的朝臣僕從軍。

沒有錢怎麼辦?那就用人口和棉甲來和秀家換,畢竟這些東西徵朝大名自己都用不到,特別是棉甲,不符合日軍大名的審美。

棉甲內部鐵片甲胃完整的1:3兌換,沒有鐵片的棉甲3:2兌換卷腹和胴丸。

高昂的價格讓有些大名忍不住私底下罵秀家黑,明明前不久才花買垃圾的價格買走這些卷腹,轉頭就用幾倍的從自己身上賺回來。

不知道是從哪裡得來的情報,秀吉給前線的各軍團指揮官都寫了一封信,要求各軍團嚴守本道,不準再對外肆意進攻。

很明顯秀吉有自己的情報來源,知道了明軍已經開始準備入朝訊息。

不過,從信件的語氣和內容可以看出,經過前面小西行長與祖承訓的戰鬥讓他暫熄了入明的幻想。

除此之外他終於正式向小西行長行文,讓他主動與大明談判。

儘管在所有人看來,豐臣秀吉對明作戰的勝利已經不可能,但是他依舊對議和的條件提出了非常嚴苛的三個條件。

一、朝鮮每年要回應日本的要求,派遣使者道日本,聽候秀吉的處置。

二、日本可以向朝鮮歸還咸鏡、黃海兩道,但是剩下的5道必須割讓給日本。

三、大明和朝鮮交出人質,以作為和平的保證。

這三個條件苛刻到小西行長都看不到和談的希望。

眼下在內黃海、京畿、全羅三島的義兵讓各軍團長疲於奔命,在外有明軍即將入朝,在這個時候提出這樣的條件,怎麼都看不出秀吉的誠意。

關鍵是眼下朝鮮八道之中,最順從日本的反而是第四軍團和第二軍團治理下的咸鏡道和江原道,若是按照這樣的條件,要將順從自己的江原道交還給朝鮮,反而要獲取不順從的京畿道和全羅道,怎麼看都有些難以理解。

經過3個多月的掃蕩,就算的此前叫嚷著要血戰朝鮮的豐臣秀勝都累的不再呱噪了,黃海道內的義兵反而越掃越多,讓其疲於奔命,最後無奈的放棄了所有的支城,嚴守黃州、瑞興、開城一線主要城池。

京畿道由於駐守著兩隻日軍兵團近4萬人,再加上為了修築堡壘距離了京畿道大部分的壯丁,義兵的補員能力大幅減弱,因此日軍對京畿道的掌控較為徹底。

不過時不時會有義兵攻破一處兵營,解放在這裡被逼勞作築城的民夫,既對日軍進行了打擊,又解救了自己的同胞,補充了兵員。

忠清道的問題與黃海道一樣嚴重,福島正則不信任朝鮮人,沒有僕從軍的幫助他根本控制不住忠清道,無奈只能保證與全羅道、慶尚道與京畿道之間的聯絡,西部沿海諸城全部放棄。

全羅道作為朝鮮掌控最深的幾個州道之一,經過6個月的戰鬥,小早川隆景終於掃滅了大部分義兵。

他參考秀家在咸鏡道的操作張榜安民,若是給他1~2年的緩衝期,或許這裡的朝鮮民眾會發現日本大名的統治要比朝鮮朝鮮好上很多,漸漸地也就忘了國仇家恨。

不過眼下明軍入朝在即,他不得不留下島津義弘所部繼續駐守全羅道,自己帶著第七兵團北上京畿道,幫助豐臣秀次防備明軍。

而等到兵力雄厚的第七兵團撤走,新編第五兵團除了島津義弘,都是一些小大名組成的,島津義弘又沒有足夠的威望統合他們,紛紛陷入各自為戰之中。

好在眼下全羅道的義兵大部分剛剛被鎮壓,少部分倖存下來的在重新發展蓄力,在加上這裡有小早川隆景組織的8000僕從軍協助島津義弘鎮守,眼下還沒有生出變亂來。

但是等到明軍打到京畿道的訊息傳到全羅道,失去絕對統治力統帥的第五兵團,不得不再次面對如潮水一般的義兵,最後不得不放棄了東南大部分城池,保證全州一線的控制。

其實聰明如小早川隆景,他早就已經意識到了,眼下日軍分的太散,被各道義兵拖住,反而容易被各個擊破。

他再次向豐臣秀次建議收攏兵力再次劃分防線,但是被豐臣秀次和花房正幸、加藤清正拒絕。

花房正幸和加藤清正拒絕的理由很簡單,咸鏡道如今已服王化,江原道也相對順從,你現在嘴巴一張一閉就要我們放棄已經順從統治的一道半熟土,這怎麼可能接受的了,更別說花房正幸是接到了秀家私底下任務的。

加藤清正其實是一個智勇之將,他主動提出若是放棄咸鏡道和江原道北部,那麼我方將會與明軍在東西上千里的防線上交戰,兵力分散容易被分割擊破。

但是若是保留咸鏡道,那麼在明軍主力南下京畿道的時候,咸鏡道之兵可以入平安道、黃海道對明軍後路進行截斷。

而且這兩道兵力也不怕被明軍截斷退路,畢竟兩道臨近北海,一旦被明軍包圍可以從海上經水路退走。

原本豐臣秀次還在猶豫,他是不願意退兵的,因為這是他九州之戰之後第一次以總大將的身份在外作戰,麾下的都是各國大名,他想要作出一番成績。

不過小早川隆景的建議讓他有了猶豫,是不是真的要撤退,但是見加藤清正、花房正幸兩個兵力儲存較為完整的軍團長都拒絕,他也就有了底氣。

因此僅僅是交代了小西行長和豐臣秀勝且戰且退,讓加藤清正和花房正幸伺機而動。

其實豐臣秀次在等,他在等小西行長談判的結果,他也已經看出了日軍開始由盛轉衰,若是小西行長可以藉著眼下優勢在己方的時候把和談談下來,那麼自己這一次徵朝也算是完美收官了。

但是,豐臣秀次最終等來的並不是和談成功的訊息。相反,等到十二月20日,他從北方的探子那裡得到了3萬明軍渡過鴨綠江的訊息。

明軍是在鎮壓下寧夏之亂之後來到的遼東,由於秀家書信的作用,在萬曆的催促下,明軍提前1個月拿下寧夏城,斬殺了2000餘被俘的降兵之後,火速帶著主力東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著寧夏叛亂評定,明朝免於寧夏、朝鮮兩處作戰的隱患,可以傾盡全力對付入朝的日軍。

而在寧夏之戰和朝鮮之戰中,如李如松、麻貴等明末名將都將陸續登上歷史的舞臺。

————————————————

萬曆二十年,十二月10日,日文祿元年十一月14日。

因為評定寧夏之功,被再次任命為東征提督奉命帥軍入朝擊退倭寇的李成梁之子李如松,站在鴨綠江邊,看著麾下5萬餘人浩浩蕩蕩的渡過鴨綠江。

至此,明示記載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朝鮮稱壬辰倭亂,日本稱文祿之役終於進入到第二階段。

由於這個時空日軍表現出更強的戰力,以及秀家的情報,入朝明軍比歷史上要多出1萬多人,而李如松將東征大軍分為五協。

前協由楊元統兵,麾下有原任參將楊紹先、標下都司王承恩、遼鎮遊擊葛逢夏、保定遊擊梁心、大同副總兵任自強等10639人。

左協由其弟李如柏統兵,麾下有原任副總兵李寧、宣府遊擊張應種、薊鎮參將李芳春、薊鎮都司方時輝等10632人。

右協由張世爵統兵,麾下有遊擊劉崇正、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真定遊擊趙文眀、薊鎮遊擊吳惟忠、副總兵查大受等10072人。

至於他自己,欽差提督薊遼、保定、山東等處海防防禦使,軍務總兵官,中軍都督府同知李如松則帶著遼東、保定、薊鎮、浙江、南直隸、山西、宣大、神機營等10000餘人為中標。

其他如義州衛鎮守李如梅、南兵遊擊王必敵、嘉湖蘇松調兵遊擊戚金、宣府營兵周弘謨、建昌遊擊王問等7000餘人為後協押後。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萬曆對日軍非常重視,薊遼、宣大、山西、遼東、浙兵、南直隸、都是眼下明軍最精銳的部隊。

宣大、山西、遼東自不必說,這本就是邊鎮精銳,薊遼軍是戚繼光在北直隸以南兵精銳為骨幹,加之南兵訓練之法訓練出來的精銳,是明王朝後期守衛京師的最重要力量。

至於南兵、浙兵都是當年戚繼光留在南直隸、浙將的戚家軍老底子,而建昌軍麾下有部分四川石柱土司秦良玉麾下白桿兵精銳。

為了應對此次日軍,萬曆提前數月不遠萬里將這兩隻精銳從東南和西北調至遼東,足以見得萬曆是希望能夠畢其功於一役的。

(沒有錯,白桿兵是從西北寧夏之役提前退場來的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