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備前宰相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二章 政治困局與破局之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二章 政治困局與破局之策

看完自己的孩子們,秀家終於可以和以心崇傳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了。

秀家沒有講關於天海的故事,單純的向以心崇傳詢問,而是向其丟擲了一樣的問題,詢問在自己的這個位置應該怎麼去做。

“當初我曾與殿下會談,殿下有安定天下的志向。”以心崇傳沒有第一時間回答秀家的問題,反而向其丟擲了反問“前不久殿下又憑藉一己之力維護天下安寧,殿下還有什麼沒有完成的志向嗎?”

“崇傳師傅何故明知故問?彼時彼刻與此時此刻能一樣嗎?正是因為感受到了人心之變,我才發覺想要將眾人強行擰回豐臣帳下之事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啊。”

“關白身死,主少國疑。其母澱姬與岐阜大納言本來就多有齷齪,其他五大老又各懷鬼胎,人心思變讓殿下心神俱疲了嗎?”

以心崇傳沒有直接回答秀家的問題繼續問道“還是說,現如今的殿下也如他們一樣,有了別樣的心思?”

秀家與以心崇傳的眼神對視,但是又很快閃躲。畢竟自己當初和以心崇傳說的話都是忽悠人家的,自己其實從那個時候就打定了主意要在秀吉死後下克上了。

從秀家眼神的躲閃上,以心崇傳已經明白了秀家的意思“殿下想要做那個天下人?那為何當日還要號召大名議和?坐視岐阜與澱姬將這豐臣天下葬送不好嗎?”

如果是對別人,秀家或許會說“

在大坂2月我已對那些大名失去了信心,和平解決眾人爭端,維護豐臣家和平之事在當下的情況下並不現實。

我也已經想明白了,想要維護天下之穩定,還得有定鼎之君出現,掃滅那些野心之輩才行啊。”之類的話。

但是現在,秀家面對以心崇傳的詢問,卻是將內心最深處的想法向其袒露。“彼時天下大勢不再我這裡,我若參與進去天下三分,大名互相攻伐又現應仁之亂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縱使想要做天下人,我也未曾忘記當初與大師所許下的承諾,我做天下人的目的是為了安定這個天下啊!”

“我始終堅信殿下可以實現當初的諾言。”以心崇傳對著秀家鼓勵道“以殿下如今冠絕大名的勢力,只需要休養生息幾年,屆時呼朋引類帶著那些大名一齊上洛,天下誰人可以擋殿下乎?”

“岐阜、澱姬、五大老,哪個不是可以其他大名的存在?大師今日這番結論未免下的太早了。”

“這有何難?殿下當初怎麼壓制宇喜多家那些驕兵悍將的,今日就如何壓制他們好了。不外乎拉親善一批和處置一批罷了。”

這些道理秀家自然是明白的,可是秀家現在糾結的點在於他對今後政治生態有了新的想法。

他想要使得今後自己統治下的政治圈中沒有極端龐大的大大名在,這些大大名將會是秀家中央集權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其實一秀家現在的體量和歷史上的秀吉幾乎相當,真的要強行坐上天下人的位置,稍稍運作一番現在就可以坐上去。

至於代價不外乎參考歷史上秀吉給德川家康作出的許諾,只是這樣一來又會出現一個有一個尾大不掉的大大名。

聽完秀家的顧慮之後以心崇傳沉默了片刻之後搖了搖頭表示道“若要實行霸道,以兵勢步武天下,如今並不合適。

如今已非當初織田右府時期,大名們名義上都還在豐臣家轄制之下。殿下若是真的想要藉機消減大大名的勢力,唯有待天下亂局再現了。”

說道這裡他又欲言又止道“可是殿下剛剛親手斷送了這樣一個好機會。”

“我不覺得我當時撮合議和是錯誤的,東西兩軍交戰與播磨、攝津,別看西軍前期強勢,實則他們馬上就要被東軍消滅於高岡城內了。

若不是我及時插手,憑藉消滅亂賊的權威,豐臣家的權威將無可撼動。到時候我這個260萬石的超級大名就會顯得格外礙眼!

救西軍大名一命,本質上也是在救我自己一命。”秀家並不同意以心崇傳自己放棄機會的看法,但是現在的局勢確實就這麼僵持在了那裡,這或許就算議和的後遺症吧。

“那以大師之間,這天下亂局是否還會再現呢?”

“其他大名我不甚了解,我只知道以岐阜殿下與殿下您的脾氣,想要和和氣氣的維護豐臣家二元統治這是不可能的。”

以心崇傳對於當下的僵局也有些頭疼,但是他比很多人看得都要透徹:“殿下您與岐阜殿下,可都不是輕易向別人服軟的人。這個天下恐怕遲早還要東西對立。”

關於他的看法秀家是贊同的,可是這樣一來自己就成了下場的棋手了,這是秀家不願意的。

於是他再向崇傳問道“可我不想這麼早與岐阜殿下鬥的兩敗俱傷,我想要做那漁夫。”

“殿下向左漁夫?”崇傳思考了片刻搖了搖頭說道“以殿下之體量,不論是澱姬還是岐阜殿下都不會對您輕易放鬆警惕,除非殿下不在了,不然他們恐怕不會輕易動手啊。”

經過幾輪外圍的試探,兩人的對話終於切入了主體。

秀家向他詢問起關於在內還是在外的看法:“那依你看來我是應該遠離廟堂安心發展我的小關東了咯?”

“殿下誤會我的意思了。”以心崇傳搖了搖頭表示道“這份忌憚並不是殿下回到關東不問世事就可以讓他們放鬆警惕的。”

“況且殿下本就是天下聞名的戰將,歷戰多年鮮有敗績,正是威名赫赫於天下的存在。如今又得封豐臣家若年寄,擁有替幼主掌管天下武家之權柄。

像殿下這樣擁有實力、擁有名望、擁有大義名分之人,沒有什麼道理的就返回關東去,大家都會覺得殿下您是在積蓄力量,又有誰會這麼愚蠢的把頭送上來給您砍呢?”

對於以心崇傳的回答,儘管秀家有部分贊同,但是依舊打心底裡不服氣。

他對著崇傳控訴道:“你在大坂他們不敢動,我退回關東他們還是不敢動。那就這麼僵持著了?這天下就由這群跳樑小醜在臺前搔首弄姿了?難道我我只有以勢壓服,以政治妥協這一條路了嗎?”

“那便要找一個合適的藉口,好讓殿下不得不離開中樞,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放開了手腳去作弄。”

以心崇傳思考了片刻,給出了秀家一個方案“我曾聽殿下提及東北以北有蝦夷族,過去東北9國不就是在蝦夷人手上拿下來的嗎?殿下若是可以出陣蝦夷......”

但是他的話沒有說完又自己搖了搖頭給予了否定“關白殿下發起的朝鮮之役讓眾大名精神疲敝不堪,但是據說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處,這個時候若是想要號召諸大名對蝦夷發動攻勢著實有些困難。”

秀家從以心崇傳這裡得不到破局的答桉,索性將問題縮小,向他詢問道:“那依你的意見,我是應該坐鎮中樞,勾連天下大名最終以勢壓制。還是應該遠遁江湖靜待他們最後耐不住性子以至天下之便呢?”

出乎秀家預料的是,以心崇傳給出的答桉居然是想要秀家回中樞去。

他的理由是“遠遁江湖他們也不一定會鬧,反而將主動權全權讓給了別人,倒不如以中樞之權利壓制反對的意見。”

這麼看起來以心崇傳的看法倒是和天海在大方向不謀而合了。

畢竟你就算出去了,把舞臺讓給他們,他們也會忌憚你這個既是棋手又是裁判的傢伙。倒不如就在大坂中樞這灘渾水裡和他們拼刺刀。

秀家和以心崇傳都知道,在大坂城拼刺刀是下策。崇傳更是向秀家說出了秀家在大坂城城的弊端。

最大的問題莫過於秀家的本領遠在關東,而此刻豐春家也是主少國疑的時候,萬一秀家在大坂出了什麼岔子,豐春家很可能馬上就散了。

即便秀家在大坂城政治鬥爭沒出意外,秀家長時間不再本領,對於關東的掌控力肯定減弱。

三五年也就罷了,十年、二十年的遠離本領,戰國守護代下克上以及細川、山名是怎麼失國的故事還要再重複一遍嗎?

但是想要獲取政治收益就必須要承擔政治鬥爭帶來的風險,就算這口飯再臭再硬秀家都得吃下去。

除非秀家表示自己真的不在意天下人的位置了,主動退回關東去養老,將主動權全部交出去,真的靠等去等來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的機會。

聽完崇傳的分析秀家其實是比較絕望的,但是在崇傳看來身居中樞亂局雖然是下策,但是只要運作得利,5~10年取而代之也未嘗不可能。

不過因為秀家人在中樞,而他人在鐮倉,今後很難及時替秀家分析並出謀劃策,這條路主要還是得秀家自己去走。

從建長寺鬱悶的離開了,回到藤沢城又與氏姬纏綿了一晚之後,秀家繼續踏上了返回豐春城的道路。

只是與當初剛踏進關東時候的意氣風發不同,以心崇傳的話讓秀家感到了無比的壓抑,連帶著整個隊伍都出於低氣壓的狀態。

原本被寄養在建長寺的幾個孩子,本來以為父親的返回可以給他們帶來一段時間的假期。

但是看著秀家那嚴肅的表情,即便是不論是年紀稍長的旭千代還是身為嫡子的小八郎,都不得不謹小慎微的跟著秀家返回。

這條路到底要怎麼走,秀家還是拿不定主意。

秀家這樣的表現一直帶到了豐春城內,連歡天喜地迎接秀家的菊姬和藤堂高虎等人都感受到了秀家的異樣。

由於秀家剛剛返回,秀吉在豐春城內擺下家宴,除了秀家和幾個妻妾和孩子之外沒有外人。

起初菊姬以為是飯菜不和秀家的胃口,又或是旅途舟車勞頓讓秀家感到不適。

但是在晚上詢問了小八郎之後才知道,秀家這番表現居然是見了以心崇傳之後發生的改變。

身為武家女子的菊姬自然知道自己丈夫肩膀上的擔子有多重,關於武家外面的事兒她不好隨意插手,只能派人找來了藤堂高虎,拜託他代為向秀家談一談口風。

藤堂高虎本來就要和秀家回報這段時間他提前返回關東作出的安排,現在菊姬既然有事相拖他也不願意在秀家鬱悶的時候去煩秀家,索性將之前的計劃延後,向像秀家詢問起煩悶的原因起來。

從秀家的口中他聽到了在自己離開之後的變化,特別是關於天海的情報,以及自己回到關東之後詢問以心崇傳的答覆。

稍稍整理了一番資訊之後,藤堂高虎精煉道“所以,殿下是煩悶天下大局難以破局,且那個天海師傅和崇傳師傅的建議又大致雷同,讓你不知如何斟酌是嗎?

殿下覺得崇傳師傅說的雖然無奈但是是眼下最好的結果,您不想將主動權讓與別人守,但是又怕回去之後會陷入到天海師傅的陷阱之中?”

“是這個道理”秀家無奈的笑了笑。

藤堂高虎作出一番思考的模樣,秀家所考慮的問題確實太過難以取捨了。

關鍵是秀家表示他憂慮自己在大坂萬一除了意外,關東的兒子可能會重現現在如今大坂的局面,這讓他這個筆頭家老如何回答秀家?

除了不停的表示自己一定會盡忠侍奉小八郎少主,自能以沉默作為回應。

秀家見藤堂高虎聽完自己的煩惱也遲遲給不出自己的建議,正想要將這些煩悶的事兒拋之腦後,先聽一聽藤堂高虎關於近期的彙報。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藤堂高虎好似靈光一閃,雙手勐地合適擊掌叫到“有了!”

“什麼有了?”秀家奇怪的問道。

“破局之法有了”藤堂高虎的臉上重新出現了笑容,對著秀家解釋道“殿下可曾記得您當日在大坂城內與我交代,讓我返回關東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將之前動員的蝦夷軍團調回蝦夷嗎?”

秀家回憶了片刻之後點了點頭:“是有這麼一回事。我還讓你留一半在陸北待命。”

“是了!正是這樣。”在片刻欣喜之後,藤堂高虎刻意靠近秀家在他耳邊輕聲低語道“各大名不願意遠征蝦夷是一回事,但是蝦夷人若是打了回來,在陸奧攻城略地,豐臣家總要作出反應啊。”

“你是說......”儘管藤堂高虎沒有把話說明,但是秀家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讓李鬼來扮李逵?”

藤堂高虎沒有看過水滸傳,自然不知道李鬼與李逵的典故,秀家突如其來的比喻讓藤堂高虎無所適從。

他以為秀家沒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只能徹底點明說的“讓那只留在陸北的蝦夷兵團在南部、蠣崎等大名領內引起騷亂,殿下受命攜天下之兵遠征蝦夷,還有比這更正經的藉口嘛!

殿下人不僅遠離了日本,關東豐春家的軍勢、關東大名及東北大名的軍勢都要遠離近畿,您害怕他們不鬧嘛!

殿下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好好辨一下東北和關東的這些大名,誰是忠、誰是奸.....”

秀家理解藤堂高虎說的意思,不過從他口中聽完全部的計劃,還是有別樣的欣喜的。

過去一直是秀家自己一個人思考想辦法,現在藤堂高虎的表現證明了他已經有能力獨立處理事務了,完全可以外放出去鎮守一方,甚至在特殊的情況下替秀家作出決斷。

這不正是秀家這麼多年來一直渴求的統治性人才嗎?

高虎的想法和自己如此契合,將來即便將大軍一分為二,高虎作出的決斷也能和自己八九不離十了。

“你的意思我懂,只是如今大名們剛剛安頓下來,許多大名都才剛開始轉封的事宜,是不是稍微緩一緩?”

秀家有秀家的擔憂,高虎的計劃無疑是自己之前兩難選擇破題的關鍵。

但是自己的加封和轉封還沒有吃下,在這個時候又要動員軍勢對外用兵,自己都有些力有不逮,更別說那些關東和東北的大名了,他們在此次封賞中被轉封的情況更多,讓他們去打蝦夷會不會太吃力了?

但是藤堂高虎有自己的看法:“要的就是各大名們無暇顧及的事實鬧出動靜,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加依賴殿下您啊!”

不知道為什麼,秀家突然覺得藤堂高虎在政治鬥爭上似乎比秀家自己更加青出於藍,但是不得不承認他這麼做得到的利益確實更大。

思考之後秀家贊同了他的想法,並作出了如下的安排“得派信得過的人去,得兩邊能穩定的聯絡,弄出動靜就好,別到時候自己人真的打起來了。”

“出不了岔子”藤堂高虎安慰秀家說的“當初流放到蝦夷去那些陸奧武士不久可以廢物利用嗎?

況且我做蝦夷總督的時候,一直苦於沒有足夠的士兵能將蝦夷整個征服下來,眼下不正是一個好機會嗎?殿下帶著大名們的軍勢親征拿下蝦夷全境!”

而秀家則笑著順著他的話繼續往下說道“你說的都是道理。要我說啊,這一仗打的越久越好。打的越久,越有利我整合東國大名,也才能讓大坂那群人放開了手腳去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