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明清當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110 開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0 開放

新村漸漸的展起來,蕭遠也終於可以稍微的放鬆一下,至少女性的衛生用品不用他再從現代往這邊搬了,就連槍彈都完成了自產,雖然這產量無法與現代大工業相比,甚至啞彈率也高了一些,但是畢竟完成了自給自足,第一臺外部動力的縮殼機也完成了仿製,不得不配合這個時代的工匠們,所有的零件,在車床的幫助下,都與原機的零件一模一樣。

只是兩個時代材料上差異,使得新造出來的機器並不抗用,基本上造出幾萬子彈之後,一些衝壓、縮殼部的零件就需要更換了,可這也是相當大的進步,最主要的是透過仿製,使得機器的零部件達到了完全的瞭解,機器出了什麼問題,立刻就可以找出來進行修理。

第一臺複雜機器的仿製成功,是新村進入自給狀態的一個標誌,特別是更多的紡織機被複製出來,使得新村在紡織方面的原料嚴重不足。

這個時代的工業,還都停留在前面店鋪,後面手工作坊的狀態下,產量不高,價格不低,新村是第一個實行大工廠的地方,布料就像是流水一樣的被生產出來,多是一些白色的坯布。

蕭遠並沒有把染印技術也弄出來,無論是絲稠還是布匹,實行工業化,雖然是以牛馬為動力的工業化,產量都是極大了,自己吃肉,總要給人留湯喝,若是一下子就湧出大量的印染布匹出來,只怕大明的紡織業就在面臨著滅之災了,所有的一切都要慢慢的來才行。

當鄭家的商隊再來交易的時候,交易的物品就已經不再是槍械這些打打殺殺的東西了,而變成了大量的成布、絲稠、雪鹽等貨品交易,若是鄭家要把船隊裝滿的話,僅靠原料是不夠的,還需要再付出大量的真金白銀才行,而鄭三也樂得用金銀結帳,如此一來,使得新村從以物以物,過渡到了開始進行金銀儲存的行列。

很多商人都是靠著鄭家吃飯的,姓鄭的家大業大,大口吃肉的時候,總得給咱們留湯喝,於是很多商隊都併入到了鄭家的商隊當中,前來新村交易,使得新村獲得了大量的物資,可是產能卻變得嚴重不足,主要是人手不夠,新村現在才多少人?滿打滿算不過一萬餘,而且其中還有兩千是軍隊用於保護自身安全,還有近千人在海上漂著,隨著新船下水,這部分人手還要增加,剩下幹活的就沒什麼人了。

當新村的物資變得充足的時候,對人員的需求就變得急迫了起來,同時由於這些商人們的交易,使得沿海地帶的很多百姓都知道,在北邊,有個叫新村的地方,那地方正在招聘人手,給的工錢頗高。

大明實行戶制,管理嚴格,沒事的話都在自家呆著,想出門沒路引,直接當成罪犯抓起來。

但是隨著明末各種災害頻起,稅收加重,義軍頻起,滿清入侵,烽煙四起,幾乎明初定下的制度都變得名存實亡,流民才是大明軍方最頭疼的問題。

自古以來,除了一些野心家,普通百姓造起反來,都是為了混口飯吃,中國的百姓就是如此,只要有一口吃的,只要還能活著,就絕不會去造反。

就像毛太祖那時候,精神思想高度統一,可是餓死人那時候,思想再怎麼統一,也要吃飽肚子才行,在那時候都有大量的口北遷進行蘇國境內,何況是思想統一還沒那麼嚴重的明朝。

有一個能吃飽飯的地方,在這個時代可是人人嚮往,6地上亂戰頻起,雙方大軍對峙,普通老百姓根本就過不來,但是出海總可以,幾乎是傾家蕩產的就為了坐船出海,最後蕭遠拍板決定給那些商船一定的補貼,所有商品八折優惠,使得商隊攜帶著更多的沿海百姓前往新村。

人員大量的遷入,使得新村的房屋等一下子就變得不夠用起來,就連那套清潔裝置都不夠用了,不得不再次增加了兩套,保證每個來的人都可以痛痛快快的洗個澡。

這人一多,就雜了起來,畢竟他們是人,而不是木頭樁子,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思想,僅僅是剛剛入門的時候就出問題,比如男子剪女子放腳這一塊。

女人放腳絕對是強制性的,三十歲以下,必須要放腳,否則的話你根本就無法勝任新村的任何工作,女人的地位低下,雖然有些人些什麼,可是這並不影響什麼,放就放唄,反正這的人都這樣。

可是男子剪這塊卻不行,古人講究的是身體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毀,對於這種情況,蕭遠也沒有使用強制手段,多是採用自願,所以現在的新村有很多人還是盤著長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蕭遠心目聽新村,是一個包容性極強的極強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到新村來,任何人也可以隨意的離去,只要不危及新村的安全就行。

正是這種開放,使得新村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人口就急劇增加到了三萬人之多,由一個村,迅的膨脹為一個縣的規模,使得蕭遠不得不從臺灣、呂宋等地進口了一大批的糧食,才算是穩住了新村的糧食危機,這麼多人,打下來的那些糧食還不夠半年吃的。

人口的增多,使得新村原本很多預設的機構得已轉正,管人口的,管治安的等等構架都搭了起來,教育中班的那些學員們一下子就派上了用場。

只不過他們學習的時間還短,使得新村如今的行政管理上一踏糊塗,幸好暫進還處於半軍管狀態下,大部分的事情都由軍隊來做,倒也給了這些剛剛走出大教室的學員們一個適應的時間。

這麼多人湧進來,普及教育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蕭遠不可能一下子就從現代運來數百名老師,所以那些高班的學生們就充當了中低班的老師,倒也勝任。

這年月的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是極其強烈的,識文斷字,那可就是讀書人啦,不得還能做官哩,所以普及教育,沒有遇到任何的麻煩,只要時間一到,立刻就會趕往那種開放式的課堂去學習,據,學得好的,還有機會進入那些神秘的封閉大課堂,那地方,日夜燈火通紅,能進去,據都是舉人老爺,普通百姓最純樸的猜測,很搞笑,卻很實在。

人員的統計,特長的統計忙得那些中班學員們恨不得再多長上幾隻腳才好,也虧得從一開始新村就實行數字化教育數字化管理,倒也省下不少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