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一覺醒來我成了小桂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風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零六章 天下風雲

盛夏時節,兩道身影在崇山峻嶺之中穿梭不定,便是奇山怪石,險峻山崖,兩人也如履平地,健步如飛。

際此盛夏時節,處處鮮花盛放,風光綺麗。

不同種類的樹木組成大片樹林,覆蓋山坡草原。梅花鹿、金絲猴、各種雀鳥等棲息繁衍,充滿自然的野趣和生氣。

這兩人,便是白行簡與冬青二人。

洛陽城中,白行簡先後奪取和氏璧和御盡萬法根源智經,又揭穿了李閥和慈航靜齋的暗中勾結,打亂了一灘渾水,本人則在和祝玉妍結盟之後,前往襄陽。

隨後,白行簡明面上藉助獨霸山莊留下的人馬,加上三大侍從配合七草六花,攻打襄陽錢獨關。

實際上,在祝玉妍的授意下,錢獨關半打半送將襄陽城交到了白行簡的手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經此一役,獨霸山莊的人手雖然死傷不少,但這場戰鬥本就是他和陰癸派聯手,清洗對白行簡不夠忠心或是對獨霸山莊還有留戀的人。

雖然人數變少了,剩下的卻堪稱心腹,白行簡對這批人馬的掌控力也提升了不止一籌。

不僅如此,襄陽雖然不是長安洛陽這樣的千古雄都,卻也是號稱華夏第一城,兵家必爭之地。

襄陽西接巴蜀,南控湘楚,北襟河洛,故每有戰事,必然烽火旌壘相望。

三國時,魏、蜀、吳三方便力爭此城,害得關羽都死於此地。其後西晉伐吳,東晉桓溫北伐,均以襄陽為基地。

襄陽雖非像洛陽那類通都大邑,可是因它位於漢水中游,乃鄂、豫、川、陝四省的交通要衝。若想從中原南下,或要從關中進入江漢平原,都不能不先取襄陽。

襄陽雖不是政治經濟的中心,但在戰略上卻關乎到整局的成敗。

白行簡拿下襄陽,對於日後宋閥攻打天下,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不僅如此,白行簡拿下襄陽的時機也是再好不過。

宋閥的強大,天下有目共睹,若是一般情況下,白行簡拿下襄陽,各方勢力必定聞風而動,有所動作。

可白行簡拿下襄陽的時機,卻是天下最為混亂的時刻。

北方,由於李閥和慈航靜齋的關係告破,劉武周竇建德對李閥的壓迫日盛,忌憚更上一層樓,李閥內部也是風起雲湧,無暇他顧。

中原地帶,李密和王世充因為洛陽之戰,各自到了雙方交手的關鍵時刻。

南方,林士弘和蕭統因為當初任少名之死交惡,加上外有杜伏威輔公佑,南邊還有嶺南宋閥的牽制,也是一團漿糊,不好對襄陽動手。

加上白行簡和飛馬牧場交好,手中人馬本就出身與飛馬牧場守望相助的獨霸山莊,在各方勢力沒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的時候,他拿下襄陽,與飛馬牧場形成犄角之勢,進可攻,退可守,根本無懼各方勢力的壓迫。

尤其是拿下襄陽之後,巴蜀的兵力便能順長江而下,隨時援助襄陽。

原本只在邊角地區的嶺南宋閥和巴蜀之地,因為襄陽一城,瞬間聯絡有序,也讓人終於感受到宋閥的可怕。

這就好死一隻長滿了尖刺的猛虎,不但不好下口,反而隨時能反咬人一口,讓整個天下局勢越發的撲朔迷離起來。

白行簡拿下襄陽之後,宋閥動作不斷,聯合巴蜀的獨尊堡、巴盟,成功拿下雲貴之地,將巴蜀

、雲貴、嶺南三地連成一線,物資交換絡繹不絕。

不過雲貴之地乃是中原人所不屑的蠻夷之地,唯一的價值就是令嶺南和巴蜀聯通,相反還沒有白行簡拿下襄陽的訊息來得震撼。

除了白行簡外,雙龍也沒有閒著,和原著中一樣,兩人在洛陽風生水起,聯合王世充以虛而實質,實而虛之的手段,擊敗從未一敗的李密,成功扭轉局勢,近乎覆滅瓦崗寨。

兩人一戰成名,成為繼白行簡之後最耀眼的兩顆星星。

隨後,兩人與王世充決裂,幾經周折殺出洛陽城,在梁都建立少帥國,以少勝多,擊破宇文化及的主力,成立自己的勢力,先後經過數次大戰,確立了自己爭奪天下霸主的實力。

天下風雲變化之際,白行簡接到石青璇的訊息,二十年之期將至,她要在邪帝廟收拾向雨田的四個弟子,白行簡便帶著冬青一路向東,向邪帝廟而來。

越過一座高山,抵達長江北岸物產富饒的大平原,舉目碩果盈枝,鮮花不敗。

南方不遠處有座奇山,巖色赤如硃砂,奇峰怪崖,層出不窮,極盡幽奇,半山處隱見廟宇,山腳處,一道河澗蜿蜒流過,有橋跨河,連線盤山而上的幽徑。

兩人行至腳下,忽然一陣清越的簫音,從山上遠處傳來。

簫音在大自然風拂葉動的優逸氣氛中緩緩起伏,音與音間的銜接沒有任何瑕疵,雖沒有強烈的變化或突起的轉折,但卻另有一股糾纏不已,至死方休的韻味。

空靈通透的清音似在娓娓地描述某一心靈深處無盡的美麗空間,無悲無喜,偏又能觸動聽者的感情。

吹奏者本身的情懷就像雲鎖的空山,若現欲隱,是那麼地難以捉摸和測度。柔而清澈的妙韻,若如一個局內人卻偏以旁觀者的冷漠去凝視揮之不去的宿命,令人感到沉重的生命也可以一種冷淡的態度去演繹詮釋。

白行簡輕笑一聲,“青璇大家的簫藝更進一步,看來是邪徒誅殺在即,大家心中歡喜無限,才有如此清雅的簫聲。”

簫音忽斂。

兩人往山上走去,窄路忽地開闊,在斜陽夕照下,一彎山溪在密密層層、挺拔粗壯的楠樹林中蜿蜒而來,潺潺流動。

最動人處是林木間有三條小巧又造型各異的小木橋,互為對襯,各倚一角,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小橋組合空間,罩在通往寺廟的唯一林間通路處。

山路一轉,前方赫然出現另一小亭,建於危崖邊緣處,面對山外廣闊無盡的空間和落日雄壯的美景,教人胸襟懷抱從幽深擴充套件至似與宇宙並行不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