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天才狂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七十二章 醫道同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七十二章 醫道同源

林楓的父親問他,怎麼樣修行啊?

爺爺回答,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

聽起來很敷衍,爺爺說,其實這就是修行的真訣。

這一個該字,不是那麼好做的。

有多少人能堅持十年以上每天都在恰當的時間吃飯,恰當的時間喝水,恰當的時間睡覺,恰當的時間醒來呢?

十年之內一天都不脫離正常軌道的有沒有?

不用想,肯定沒有。

人們生活在俗世之間,為何難養全生?

是因為一半是生活不合乎自然規律,得了身病。

另一半是腦子裡想的事不合乎宇宙天道,患了心病。

能讓自己的心完全不受外界影響,自然也就不會得心病。很多心靈雞湯的書籍,總喜歡說看開,喜歡說放下。

其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不過心靈雞湯只給雞湯不給勺讓你喝而已。

當時,爺爺拿出了一大摞書,丟給了林楓的父親,讓他看完,自己領會。

結果,他父親沒能領會出來,所以,到了俗世,經營家族產業,為林家的核心子弟服務,而他林楓卻是能夠看懂,按爺爺的說法,就是老天讓他吃這碗飯,於是,他也被爺爺趕了出來。

於紅塵之中,從醫入道。

林家祖訓,培養後代核心,必須物競天擇。

他有資格回到林家之日,便是他被確定家族核心弟子身份之日!

也是他父母能夠住進林家祖宅之日!

林楓靜靜聽著幾人聊天,思緒卻被老楊話中的精氣神給勾到了當初爺爺在自己家後山的苦楝子樹上,給他上課的時候,爺爺給他講一些關於精、氣、神的知識。

在林楓眼裡,爺爺是個人中之仙,山、醫、命、相、卜,五術他都能信手拈來。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

一晃眼,十來年了。

家,林楓心中苦笑,自己何時能重返家園,爺爺的音容笑貌卻在眼前閃現。

“黃庭經裡打過一個比方:精是一盞油燈的油,氣是這盞油燈的火焰,神則是這盞油燈的光芒。

經常說一個人氣弱,典型表現就是人體各項功能變弱。

而精的匱乏會發現這個人看起來虛弱了,有氣無力的,面色晃白。

因為汗液,有人說汗為心之液,也有說法,汗血同源,還有人說汗是陰陽交的產物。

這些說法都對。

這個東西沒什麼好爭論的,看怎麼理解了。

可以肯定的是:汗和身體的能量有關。

不管是使用汗解法,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養生的一個原則——汗不可出多。

如果汗出多了,就會損傷人體的元氣,需要補氣。

在胡希恕講解的《傷寒論》裡,認為“元氣就是胃裡**”,但凡人大渴,需要補充元氣的時候,就要用到人參。這個其實還不全對,人們應該有這麼個常識,在影視小說作品中也有描述,人身體太虛的時候,經常會用到參湯。

這個參湯就是補充人體元氣的,人參是補充胃中**的,再具體一步,人參補充的是胃中之“精”,而且是高濃度的“精”,這個精可以生“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人參又是典型的補氣藥。

不過,任何藥物都不能直接補充氣,能補的最多到精這一步,然後“精”是氣的前身,精可以化氣。

同時呢,氣可以固精。

但凡氣不足的,固攝力肯定弱:例子很多,有的人腎氣弱,月經量很多;

男的呢是遺—精、早洩,有的人大氣弱,餵奶的時候一邊喂一邊流,都不需要小孩用力,小孩還沒吃飽呢,奶流沒了;有的人呢表氣不足,固不住體表,動不動就流汗。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越是氣弱需要精來生氣,越是固攝不住精,但凡遇到這種情況,就必須要補了。

但是,很多人氣弱,吃補藥又克化不動,動不動上火,胸悶,沒胃口。

其實這並不是治療的大方向錯了,而是沒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大凡補藥,多是有一些滋膩的東西,如果病人本身體內有痰溼的,或者本身氣弱不足以克化這些補藥的,一堆補藥吃下去,東西是好東西,可是消化不了啊。

人參補氣,可人參是會滯住的,很多人吃人參胸悶,沒胃口,那就得配上陳皮。

同樣,很多人吃阿膠,這是滋陰的貨。

不要以為滋陰的東西吃下去就不會上火,阿膠雖然滋陰,但藥性又非常滋膩,如果再和滋膩的大棗、核桃等等配成固元膏,遇到克化力弱的不滯住才怪。

所以,阿膠、固元膏要配上行氣養血的當歸才不會上火,阿膠和當歸又是絕配,同理熟地這個滋膩的傢伙和當歸也是絕配。

還有一味“羊肉”,羊肉性熱,同樣性滯,本身熱又滯,所以“當歸羊肉煲”這個名菜市場上很受歡迎。

但凡滯的,滋膩的要和克化的,行氣的同服。

如果本身痰溼呢,痰溼這個東西是體內最溼滯的一種東西。

有的人吃歸脾丸都會上火,胸悶。

歸脾丸可是裡面加過陳皮的,藥配的沒有問題的話,吃這種藥還能滯住的人,體內必然有痰溼。

這種人想吃補藥,必須先把體內痰溼祛除,二陳丸也好,五苓散也好,根據個人體質不同,總之,體內痰溼不去,吃什麼補藥也是枉然。

甚至,補藥,會成為毒藥。”

爺爺的影像漸漸散去,林楓淡淡一笑,長吁了口氣。

至於神。如果說氣是可以養的,神這個東西則完全沒有辦法用藥力下手了。

連補氣的藥都是透過補充體內“精”再進一步轉化為“氣”。

而神,除非是因為生病傷到了神,可以透過病體好轉,看起來“神”變好了。

剩下的,正常人想透過補藥補“神”全是枉然。

人們常說補血補氣,連填精益髓這種東西,人們也經常聽說,但是翻遍各種書籍,華夏人從來都是說“養神”、“調神”而從來沒有“補神”。

神作為一種意識,一種生物場,是不能補的。

可以在一個生病的人臉上、一個營養不良的人臉上、一個暮年的人臉上看到神的體現,只要是發自內心的喜悅、歡慶、都樂意看到人臉上的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