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赤色黎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5章 悄然的變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5章 悄然的變化

181年,大漢和以前一樣,天災人禍不斷。

農曆四月,交州樑龍再次反叛,但迅速被新任命的交州刺史朱儁平定,之後朱儁被調入中樞,任諫議大夫;農曆六月,天降雨夾雹,冰雹有雞蛋大,今年的糧食也因此減產。

好在從179年就反叛的板楯蠻,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就迅速被朝廷大軍壓制在巴郡。原本隱隱已經有糜爛益州的叛亂,已經開始進入尾聲。

劉宏的善意還是得到了世家的原諒,或者說世家們也認為讓板楯蠻反叛下去,對他們已經沒什麼好處了。

到了秋季,自治區第二次豐收。雨夾雹並未影響到吳越之地,也未對糧食造成減產。

水稻獲得了大豐收,只可惜裡面養著的魚苗還沒有完全長成,也不是說不能吃,但還沒有必要。按照新的辦法管理之後,或許是種子的品質不錯,熟田畝產五石以上;那些剛開闢出來的新田,也有三石以上,更別說明年這些魚苗長成,又將有一筆額外收入。

高產作物自不必說,今年收穫的三種高產作物,若純粹拿來吃的話,甚至足夠自治區所有百姓吃上兩年。不過為了做到利益最大化,番薯最終想辦法製作成粉絲,而馬鈴薯也作為菜餚開始分散出售,玉米更是用來磨成玉米麵,或者和番薯一樣,用來釀酒。

番薯酒的口感很不錯,採用的是比較先進的技術,也進行初步蒸餾,不過卻是入口綿柔甘甜,度數也不高,是故男女皆宜。

玉米酒則不同,適當蒸餾之後把度數控制在25-40度之間。釀造出來的玉米酒甘甜濃烈,酒味醇香,是真正的男兒酒。

第一批極品玉米酒釀造出來後,李煜作為福利,難得給軍中將士每人一罈。只是表示他們只能輪流喝,免得一起喝了之後醉酒誤事。

典韋當時就反駁了:“些許酒水哪能誤事?就算喝上十壇也不會會醉!”

他的觀點也得到了黃蓋、關羽、黃忠和李文等人的贊成,楊浪這個不喝酒的傢伙姑且不說,祖茂和祖郎雖然沒說什麼,似乎也是很認可典韋的話。

結果李煜就讓典韋先喝了再說,後者自然無所謂,拍開封泥揭開紅布,頓時一股濃烈的酒香瀰漫開來,周圍這群酒鬼,頓時都下意識的咽了口唾沫,就連楊浪也不例外。

“好酒!”典韋護犢子一樣把酒壇子抱在就懷裡,大笑一聲,直接就抬起來開灌。結果喝了兩口頓時是被辣的有點措手不及,嗆了半天才緩過氣來。

“主公,這酒好辣,但卻是好酒,極品好酒!”典韋大笑,或許是酒氣上來了,此刻的他一張黑臉上,居然也透出了點紅色來。

“這酒醇,也正因為這樣容易喝醉。一罈下來很少有沒有醉倒的,至少現階段來說是這樣,所以為了省得你們醉酒誤事,就只給你們一罈,以後休沐的時候,想要喝再去買就是了!今年大豐收,番薯酒和玉米酒釀了不少,所以酒水就不再限制購買了!”李煜鄭重的宣佈到,這個結果自然也得到了這幫酒鬼們的一致叫好。

“只是喝了這酒,只怕以前的那些酒都喝不下了……”典韋突然感慨了句。

“扣除番薯酒和玉米酒,用稻米、高粱和粟米釀造的糧食酒也會少量供應,也和這玉米酒這般濃烈,你就放心喝便是!”李煜聞言打趣道。

“老典我還真的要去買來嚐嚐!”典韋大笑,其他幾人也是有些意向。

在自治區之外,世家封鎖高產作物的輸出,甚至不斷宣傳這三種作物有毒的虛假情報。當然其實誰都知道,虛假訊息到底是虛假訊息。不過他們需要的是在這三年內封鎖住就好!

只是吳越地區,三種高產作物根本欺騙不了百姓。這三種作物對土地的要求不大,關鍵是產量高,而且還能有各種用途,以至於不少自耕農,甚至是山民都有開始弄到種子耕種。去年只是少量種植,今年已經開始大範圍種植,並且獲得了豐收。

奈何沒有粗加工和深加工的技術,試圖用番薯和玉米釀酒,口感又沒辦法和自治區釀造出來的相媲美。最後甚至番薯酒和玉米酒都成為類似飲料一樣的東西,但好歹能賣出去。

今年的收穫豐盛,扣除留下來吃的部分,還有兌換成稻米或者粟米的部分,剩下的拿出去賣了不少的錢。其他地方不收購,但自治區收購,只是價格不高。對於百姓來說,繳納了賦稅之後剩下的,都是他們的純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哪裡還敢嫌棄價格低?

有了錢,自然是在自治區裡面逛了逛,發現啟蒙三件套非常便宜,據說一次購買還能進行為期三天,每天三小時左右的拼音培訓。

百姓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或許買一套的錢有點高了,不過他們幾個鄉親籌錢買一套,然後推選一個人去學習,最後再回來教給大家便是。如此買一套就能好幾個人收益,分攤下來又不需要多少錢。

購買者家中大多都有兒女,捨得買書自然是為了讓兒女有機會讀書。參加培訓的人這三天基本上都是睡大通鋪,學習以外的時間甚至找點扛貨的活計來做做,賺點外快什麼的。

參加完培訓之後,靠著拼音這書本上的字也大概能通讀了。回去之後找根樹枝在地面上,或者找個沙盤邊讀邊寫,至於什麼意思以後再慢慢理解。

他們卻不知道,這些字大多都是簡體字,長期練習下來,以後就會逐漸習慣自治區的這個標準。久而久之,要練回繁體字就沒那麼容易了,若簡體字不被大漢所接受,那麼這些長期讀自治區出版書籍的學生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自治區裡面出仕!

或者,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學習繁體字。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他們才高八斗又如何?這世道,到底還是拼爹看家世的時代!

不管如何,今年吳越的百姓,甚至不少世家依靠這高產作物都賺了不少。對自治區自然也有了些好感,甚至已經開始有些小世家找到了李煜,表達了自己的善意和結交的意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朱治的姐夫施崇,他來拜訪李煜主要還是朱治的引薦,否則豈能隨便一個人就能見到他?施崇的妻子剛剛有了身孕,即將初為人父,他自然是容光煥發。

李煜卻是發現,施崇的臉色有點蒼白,應該是身體方面不是很好。離別的時候也不免提醒他好好保重身體,要知道歷史上就是由於他的早早故去,所以朱治才會收養他的兒子施然作為養子,這才有了以後的東吳左大司馬,右軍師朱然!

第一輪的棉花開始收穫,在去籽之後,透過紡紗機迅速紡成棉線和面紗,然後透過飛梭織布機,源源不斷的紡織出棉布,並送到染坊裡面印染成各種花色進行出售。

不過按照李煜的意思,對外銷售價格定得很高,這還未必有貨!作為福利,所有軍人都分到了兩套禦寒用的棉衣,兩套秋季作訓薄棉衣。這種布料更結實,手感更綿軟光滑,而且更吸汗,深受士卒們的歡迎,就算在關羽等人也不例外。

禦寒用的棉衣,沒有了羽絨服那種臃腫,卻依然非常的溫暖。只是目前不過是秋季,所以還沒有穿的必要。可惜的是這玩意還沒辦法全面推廣,畢竟目前棉花產量太低,以至於禦寒用棉衣的價格偏高,比羽絨服還貴了許多。

今年的棉花,基本上也就足夠官府的官吏,學院的學生,還有上萬士卒們的衣服。市場上甚至都沒有哪怕一匹布料出售,讓一般的百姓只能眼饞了。

感受到了棉花的好處之後,李煜大手一揮,擴大了明年的棉花種植範圍。承包了農田的百姓在得到了真正的實惠之後,對這種新穎的作物也是歡迎至極。

與此同時,隨著造紙廠在各地陸續建立起來,大量的草紙、兩家的宣紙開始流入市場。

李煜在這方面完全沒有走精品路線,完全是薄利多銷。廉價的紙張關係到他後續的政策,所以容不得他吝嗇。甚至於只要不虧本,半賣半送都無所謂!

如吳郡顧氏和徐州糜氏,由於和李煜開展了合作,今年自然也是賺得盤滿缽滿。再加上他們已經再次確認了高產作物的產量,經過家族內部的協商,最終決定逐漸從糧食產業上放手,開始投入到工業和商業上面。

主營還是造紙、木制家具、糖加工和釀酒等……徐州這裡就有甘蔗出產,只是種植量稀少,今年度糜竺決定,把四成的田地用來種植甘蔗,其他六成全部改種水稻,下面的佃戶也不敢有意見。

一則是糜竺的名聲很好,佃戶都信服他;二則他已經把自治區裡面的水稻收成情況,詳細告訴給了所有佃戶,出於對他的相信,佃戶決定先種上一年看看!

吳郡顧氏則主要經營磨坊和造紙,糧食加工業也開始涉及。依靠蔡邕的這條線,他們買到了不少糧食方面的加工技術,主要面對揚州地區進行收購和加工,最後出售。

兩家已經從傳統的糧食貿易,轉向輕工業。時間還不長,不過隨著賺到的利潤增加,再加上糧食價格的暴跌,大規模投入到輕工業之中也就理所當然了。久而久之,兩家或許會成為大漢最早進入資產階級的存在。

甚至於考慮到黃巾起義後,或許壓制不了高產作物的傳播,幾個傳統的老世家,也開始轉向輕工業。不能說立刻轉移,卻加大了這方面的比例。

他們開始鑽研,鑽研自治區洩露出去的所謂羅馬共和制和資本主義思想。其中羅馬共和制顯然很符合他們的利益需要,偶然在雒陽聚了聚,提出要不要搞這個?

只可惜袁閥箭在弦上,投入了那麼多,如何能夠罷手?只是心裡也清楚,就算改朝換代,只怕也會直接進入共和制,想要當獨攬大權的皇帝,怕是不行了!

於是,自然而然的,袁閥就有點恨起了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