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赤色黎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章 朝廷的應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章 朝廷的應對

這個世界的太平教,發動起義的規模卻是遠遠大於正史或者演義。

初期人數不多,都是萬把人,不過隨著裹挾和吸收,人數迅速膨脹到了上百萬人。不少各自為戰的渠帥,甚至已經不會去顧及與世家甚至皇帝的協議,因為他們的兒女基本上已經送去了自治區,已經沒有什麼好顧慮的了!

一時間,各州的糧商直接被洗劫一光,但有抵抗的直接推平。袁閥在豫州最大的商會被洗劫一空,好在留守的袁遺沒有太大的抵抗,不過這也導致袁閥的財物和糧食盡數被劫。

去人留地,人地兩失,去地留人,人地兩存。

袁閥未必知道這個道理,但他們更清楚,世家的真正可怕不是他們手中的權力,而是那龐大的家族成員。隴西李氏沒落,為何大家都不敢對他下手,只因為隴西那邊幾乎都是他們的族人,龐大的族人基礎就是他們依然是門閥級別存在的保障。

何謂世家,就算沒錢沒地位,只要宗祠不倒,只要族譜不滅,大家聚眾數萬人一起工作,把錢都集中到少數精銳上面,至少能堆出幾個官員出來,進而以這幾個官員為基礎,反饋到家族身上,同時家族之人,又是這幾個官員最大的後盾,這才是家族強大的關鍵。

大世家都懂得明哲保身之法,而太平教徒也不敢逼迫太甚,好歹是讓袁閥保留了下來。不過那些想不開的世家或者土豪就倒黴了,直接就被屠殺一空,家財和糧食也被搶光。

這是張角定下來的基本原則,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囤積糧食。這是針對提前起義的後續謀劃,既然提前起義,那麼就意味著百姓甚至有可能都沒辦法春耕。

既然沒辦法春耕,那麼起義地方的糧食就會出現問題,現階段還看不出什麼,但秋天之後,他們很有可能就會因為缺糧,而被朝廷大軍剿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或許李煜也沒有想到吧?就那麼一句‘心身邊人’的提醒,就讓張角完善了起義的謀劃,使得原本提前起義帶來的各種不便,迅速彌補了過來。關鍵還是由於黃巾渠帥們沒有了顧慮,所以只要擋在他們面前的敵人,不管是世家還是什麼,他們都不會輕易妥協。

將領拼命,下面的士卒自然也願意拼命,黃巾軍的戰鬥力比歷史上至少提升了一倍!偏生那些世家,這些年也囤積了不少的武器和裝備,皮甲更是裝備了不少,比如袁閥甚至還有馬棚,裡面有五十多匹好馬。甚至於,黃巾軍還搶劫了大漢的馬場,擴充了五千多人的騎兵部隊。

徐州糜氏也遭到了搶劫,不少成員被殺,糜竺不得不帶著弟弟和妹妹南下逃難。他們已經得到了情報,如今整個中原都在鬧黃巾,北上西去都不成,那只有南下了。好在他們和自治區也有交情,在自治區也建立了幾個商店,只希望那裡不要遭災了才好。

不僅僅是糜氏,眼看中原到處都是黃巾賊,不願意從賊的百姓只能被迫南下,進入到吳越之地發展,這個人數在不斷擴大。而張角已經事先告誡過各大渠帥,百姓若自願南下,則不能加加以阻撓。渠帥們也有利益在自治區,自然是聽從了張角的吩咐。

這些南下的百姓,有不少歷史名臣,也有不少歷史的猛將。當然隨著甄氏開始南下,甄逸的幾個女兒自然也跟著他一起南下;同時還有一人,那就是隨母親南下避難的步練師!

黃巾賊的叛亂幾乎沒有在長江以南爆發,實則最南邊也就是江夏郡的趙慈,再往南就沒有任何黃巾軍了。這不僅是這個世界,原本的歷史裡面也是如此,或許就如同李煜猜測的那樣,黃巾軍主要渠帥的後裔,其實都隱藏在了吳越之地吧?

此刻的雒陽,氣氛可謂是非常的凝重。黃巾軍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還有破壞力,這已經超乎了他們的預計。本來農民運動再厲害,也不可能沒辦法控制住。到底這些賤民就算有造反的勇氣,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內政,不懂得如何裂地為王。

他們大多只是如同流寇一樣到處流竄,然後不斷的搶劫。等到被固定在了一個地方,沒辦法洗劫別人,本身又不生產,糧食消耗殆盡之後,就是他們完蛋的時候。

本來,應該是這樣才對,誰知道這群傢伙如今聲勢如此浩大,直接聚眾已經快要達到百萬人,浩浩蕩蕩朝著虎牢關這邊殺了過來。別的不,河東那邊的白波黃巾,還有宛城那邊的南陽黃巾,都在逼迫著雒陽。

甚至已經有大臣表示,或許應該遷都了!表示長安才是大漢原本的都城,眼看大漢建立已經二百餘載,不若搬回去如何?

“黃巾蟊賊,大多不過是普通難民聚集而成,未受過訓練,不懂得兵法韜略。只需要朝廷願意剿滅,將士用心,未必不能平定!”卻不想立刻有人站了出來,卻是河南尹何進!

“可有計謀?”劉宏看向了這個自己扶持起來的外戚問道。

真的,他對何進其實還是很失望的。一開始提拔他起來,無非是看到他不是什麼大世家出身,和他們也沒什麼瓜葛,所以應該能夠為自己所用。

誰知道他上位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和世家結交,似乎抱著世家的大腿比他皇帝的大腿還要舒服一樣。他卻不知道,對於何進來,自己已經是外戚,不管如何都已經是皇家的人了,這大腿早就抱上,那自然要擴大範圍,爭取更進一步,最好做到竇武的程度那才好。

更是組建了一個世家幕僚團,如曹操、袁術、袁紹等世家子弟都在其幕中。此番出列,其實也是袁紹那邊給出的提醒,雖然有風險,但也能夠讓他更進一步。

何進雖然不是那種三大五粗的存在,但本身也沒有讀過多少書。和那個讀了很多書卻假裝粗魯的張飛不同,他是真的不懂事,最後被那些幕僚們忽悠著,卻也成了別人的傀儡。

得知此事後,劉宏對這個外戚徹底失望了,果然是爛泥扶不上牆……

只是如今滿朝文臣都要遷都,只有何進站出來要打,頓時讓他稍微緩和了一些。且聽聽他打算如何去打。

“臣以為,天下之間雖然有犯上作亂之人,自然也有忠良之輩。可詔令天下,給予各地州牧招募兵力抵抗黃巾賊的權力;令可讓地方忠心衛國的良家子弟,讓他們組建義勇軍抗擊黃巾賊,事後予以封賞便是;最後朝廷出四路大軍,以應對司隸、河東、南陽和冀州黃巾,只要司隸危機解除,即可全力攻打冀州黃巾!只要張氏三兄弟伏誅,則其餘太平教餘孽則不足為慮!

最後臣請陛下,調派吳越之地和荊襄的士卒,甚至是自治區的士卒北上,對抗江夏、徐州和豫州等地的黃巾!”何進侃侃而談,為了背下這段奏對可沒少下功夫。

這些建議,都是袁紹出面提議,其他人也表示贊成,甚至許攸幫助補充完善。何進卻不知道的是,這些提議其實都是袁隗的暗示。

刺史掌兵權,那就不是刺史,而是州牧,是故恢復州牧制度已經是箭在弦上,容不得劉宏不做;讓地方良家子弟組建義勇軍,則可以把更多忠心皇家的世家逼上戰場。這種義勇軍最後都沒什麼好下場,如今如此。

最後的安排南方的士卒出戰,其實主要也是消耗自治區的實力,若是能讓自治區的士卒全部陣亡那就最好。反之,可以光明正大的懷疑自治區,是否存在擁兵自重,甚至有圖謀不軌的情況,哪怕只是離間自治區和劉宏的關係也好!

劉宏也意識到了這,只是的確北方自保尚且有問題,到處都缺人,不得還真的要把自治區的人手給調出來才行。只是那裡只有一萬人,這還是為了當初保險起見,更是世家打壓的結果。

早知道太平教會失去控制,只怕他早就讓自治區擴軍三萬以上。如今可好,就算臨時徵調了一批人手,只怕也不堪一用啊!

何進的話獲得了武將,甚至太尉楊賜的認可,甚至其他文臣也閉口不言,算是預設。

劉宏當然不能打擊大家的熱情,最後大手一揮,宣佈任命何進成為大將軍,總統天下各路兵馬。同時讓朝臣們推薦人才,組建那所謂的四路大軍。

世家和帝黨的又一次較量開始,這一次卻是打了個平手。四路大軍,世家推薦的人手佔據其二,分別是盧植和朱儁;帝黨那邊也獲得了兩個推薦額,分別是皇甫嵩和董卓。

皇甫嵩原本是北地太守,去年開始被發展成為閹黨。皇甫世家從其爺爺輩開始出仕,到他父親皇甫規那一代走到巔峰,死後還能追封為大司農。只是到了皇甫嵩這一代,只有他一人出仕,而且還是一個北地太守,其實主要還是打打醬油的存在。

為了更進一步,皇甫嵩不得不投靠閹黨,其實他心裡更清楚,閹黨的背後便是帝黨!

董卓也不過是良家子弟,雖然屢立戰功但出身問題使得他也不受待見。關鍵還是他長得有兇悍難看,不符合主流的審美。

這年頭就是看臉的時代,甚至整個封建時代都***是看臉的時代,長得醜甚至都不給你去參加科考,若非有董太後這條線,只怕董卓要成為如今的河東太守一職也沒那麼容易。

皇甫嵩和董卓還好,盧植和朱儁卻是牛脾氣上來了,得冠冕堂皇的,其實本意就是:你不給我兵,不給我糧食,不給我錢和馬匹,不把以前禁錮的黨員放了,不為自己犯下的過錯道歉,我們還就不動了!就看別人把你的江山打沒了!

嗯,一番諫言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了……

無奈是朝臣似乎早有準備,紛紛勸諫,這個時候反對只怕是不可能了。國難當頭,就算是劉宏也不得不妥協,好在事已至此世家也不敢太放肆。

在劉宏許諾後,立刻高速運作起來。世家出人,劉宏出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聚集了五萬新軍。再加上北軍五校,也有將近八萬可戰之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