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赤色黎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章 匆匆又兩年(上)

轉眼又過了兩年多,時間來到了188年5月。┡

李煜的加入,使得歷史出現了不少變故,有些事情已經徹底改變,有些還是依然出現。

西園八校還是組建了起來,其他七校都歸上軍校尉蹇碩統御,本意是讓這支軍隊徹底歸帝黨統御,成為劉宏手中的一支武裝力量。

剛組建,七個校尉名額就被世家搶去了六個職位。泰山平陽鮑氏子弟鮑鴻,奪下了下軍校尉;袁閥庶出子弟袁紹,奪去了下軍校尉;由於曹操去了西域,於是原本屬於他的典軍校尉,也被重新啟用的皇甫嵩拿下;助軍右校尉馮芳本來出身寒門,奈何袁閥以袁術與之聯姻,娶了他的女兒馮氏,也算是加入了世家陣營;更別說左右校尉,夏牟和淳於瓊,兩人本來也是袁閥的門生故吏。

唯有一個趙融還是帝黨,不過只有他和蹇碩二人,根本成不了什麼氣候。皇甫嵩看似是閹黨,但絕對是一個雙面間諜,才能的確不錯,但要站隊的時候就左右搖擺。

世家來勢洶洶,和以往的潛移默化截然不同。若是以前,他們至少會拿三成到四成的名額就算了,如今卻是直接拿了八成以上,可見對方已經開始了某種行動。

別的不說,這幾年不斷鬧黃巾,各地造反不斷,卻也是很快平定下來。世家越來越毫不忌諱的表演,一方面暗中煽動別人造反,一方面自己卻帶人平定這些叛亂,進而一個個軍功不斷獲得,世家在朝廷,在軍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甚至於,他們還挑動了南匈奴叛亂,殺死了聽命於劉宏的羌渠單于。把偏向於世家陣營的於夫羅扶持上位,進一步斷絕了劉宏的外援。

值得一說的還是劉焉,他本來意識到了改朝換代的到來,打算去當交州牧避禍。按照原本的歷史,劉宏眼看還沒辦法控制巴蜀的情況下,就派了中常侍董扶勸他,然後劉焉就去了巴蜀。

實際上他去了巴蜀之後,的確是最快的控制了巴蜀軍政大權。卻不想沒多久劉宏就死了,於是就開始有了野心,安心當他的土皇帝了。

可如今漢中已經在張衡的治下,這兩年又有了數萬部隊,同時益州刺史郄儉越來越不得人心,張衡以五斗米教煽動百姓,準備全面奪取益州全境。

按說,劉焉到底是皇族,怎麼都比張衡這等外臣要值得信任。奈何184年的時候,李煜在拜別劉宏的時候,暗示了一句‘小心劉焉’。劉宏不明所以,但正打算暗示劉焉奪權時,卻是想到了這句話,左右權衡了一番,結果鬼使神差的居然沒有派他前往益州。

於是劉焉繼續去了交州當了州牧,益州就沒他事情,後來的交州牧士燮更是悲催了。

曹操的變化也非常大,兩年前收復了張掖和酒泉二郡後,順利抵達了宜禾都護,從無到有,兩年的時間建立學院為當地百姓啟蒙,修造道路連同酒泉張掖兩郡,與關中大道徹底連貫起來。推廣高產作物,玉米和馬鈴薯這裡生根芽,解決了這裡的糧食問題。

兩年的時間,曹操遠征前後車師國,徹底把這裡併入大漢疆域,同時在一步步向西征討,目標是在五年內重開西域都護府,徹底打通絲綢之路!當然,這是對外的宣稱!

實際上經過這兩年時間,曹操麾下已經有五萬大軍,其中三萬為受降的羌胡部落青壯。他們閒時為農戰時為兵,確保宜禾都護府經濟和農業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確保戰力不減。

只需劉宏一聲令下,這五萬大軍可以立刻開始揮軍雒陽,作為外援。相比之下,作為涼州牧存在的董卓,反而是劉宏拋出來吸引目光的幌子。

饒是這樣,這幾年董卓的勢力擴張也非常快。不僅有文士李儒加入其麾下;更有樊稠、華雄兩位大將;徐榮、牛輔、張濟、李傕、郭汜等宿將。西涼鐵騎已擴張到了三萬,更組建了五千精銳‘飛熊軍’。

世家門閥那邊也有不少的變化,其中楊氏在這兩年裡,不斷推廣棉花種植和紡織,目前關中之中所有棉花收購,還有棉布的紡織全部由他壟斷了下來,下一步他們就要開始向關東甚至河北地區推廣棉花的種植,棉布會逐漸取代麻布,成為主流紡織品。

隴西李氏在解除了打壓的狀態後,也是迅在軍中活躍了起來,越來越多的子弟獲得了校尉的官職,不管是在禁軍還是在邊軍之中,李氏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李氏也在進一步展畜牧業,西北大片的草原,李氏圈出了很大一塊進行放牧。透過種植牧草、青儲飼料等技術,迅成為舉足輕重的畜牧大戶,今年開始已經開始有不少的牛羊供應,這使得羊肉的價格都跌了不少,中等家庭也開始能買得起來吃。

太原王氏則是專門在釀酒上面下功夫,根本不需要李煜去教,就學會了蒸餾的手段。釀出來的包穀酒、糧食酒也是風靡全國,儼然有壟斷北方酒類市場的趨勢。

汝南袁氏雖然很不情願,但這兩年隨著高產作物的普及,糧食價格已經非常穩定,這就意味著糧食賣不出高價,不少家庭甚至已經開始有大米飯吃,再不濟也不需要擔心捱餓。

糧食賣不出好價錢,袁氏無奈只能專門展酒樓產業。人多就是力量大,很快就給他們搞出了高階酒樓這種東西,這種結合餐飲和住宿一體,從環境到服務都是當時的一流水平,很快就開滿了整個中原地區,甚至開始朝著河北、江南、江州和關中地區展。

就連荀氏和陳氏等世家,就算不情願,也開始在商業上進行投入。荀氏以教育為主,在豫州和兗州開設了不少的私立學院,走的是貴族學院的路線。不過把入門標準降低,使得更多寒門能夠進來學習。

陳氏則是在文化產品類下功夫,造出了更加細膩更適合書寫的紙張,也生產其他型別的文具,由於價格合適,不少寒門甚至普通家庭都能買得起,倒也是在中原地區銷售火熱。

其實到了這一步,大家心裡都明白,在西域沒有開拓出來之前,內部銷售是必然的結果。世家佔據的比例太少,關鍵還是下面的百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紙張已經沒辦法阻擋,越來越多的紙張進入百姓之家,連帶著不少人都進行了啟蒙。有了閒錢之後,百姓先解決了衣食住行的問題,都解決之後還有閒錢,一部分存了起來,一部分自然是購買書籍,到底沒有誰想一輩子都當文盲,尤其周圍越來越多人脫離文盲時。

簡體字被世家們接受,這種他們看起來非常粗鄙的寫字方法,已經被越來越多百姓接受。他們要再回去寫繁體字,反而會變得不適應,尤其如今市場上還開始出現了簡體字的《論語》、《爾雅》、《春秋》和《詩經》等書籍,想要阻止簡體字,已經不可能了。

於是世家大族把簡體字稱之為‘民間體’,意思是粗陋的百姓使用的字型。他們本身卻還是貫徹繁體字,對於他們來說,百姓就算學得再多也沒用,朝廷用人的渠道幾乎被他們掌控在手中,只要他們不話,沒有任何百姓有資格被舉孝廉。

他們卻不知道,當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就算是他們不想變革,也必須要進行變革。更別說,若這背後還有被人進行推動的情況下。

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有了餘糧,甚至開始有了餘錢。農閒的時候,越來越多百姓選擇出去打小工,在無法限制的情況下,世家也放開了工商的壓制,百姓本來不傻,繼續壓制下去對他們的名聲來說反而不好。

斷人財路等於殺人父母,眼看越來越多人做工賺錢了,還說什麼奇技淫巧,說什麼滿身銅臭,自己卻搞壟斷,自己卻是不斷搞這個,這不直接說百姓都是一群傻x?

華夏的冶金技術,在這兩年也是獲得了提高,鋼鐵產量開始增加,身在不少世家開始投入到開礦和冶煉之中。比起價格提升不起來的糧食,價格依然有波動的礦石更加值錢。

冶金技術的提高,導致農具也徹底從木質變成了全鐵質量,鐵鏟、鐵鎬和鐵鋤等工具不斷出現,甚至曲轅犁也開始登6華夏大6,據說是特區那裡傳過來的。

農耕需要的人數開始下降,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進入工廠,進入礦場進行工作。社會的剩餘勞動力開始增加,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進入江南地區進行開荒。

曾經百萬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只需要二十萬人就能做到。科技的提升,百姓體質的提升都使得很多事情變得簡單。大量的道路修建了起來,整個中原地區變得四通八達。

連帶著,荊州地區,尤其是荊南四郡都變得繁華了起來。揚州也是越來越繁華,更多的城鎮,在原本荒無人煙的地方修建了起來,最終使得行政區域也生了變化。

公元188年,漢帝劉宏昭告天下,把丹楊郡、豫章郡、吳郡和九江郡劃為吳州,改豫章郡和會稽郡為揚州。

當時甚至礙於輿論,下詔把涇縣收回丹楊郡管轄,結果涇縣的百姓在這兩年也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他們習慣了有權利監督官員,習慣了不被壓迫,雖然沒有自己的土地多少不習慣,但更多的權力和更好的待遇,使得他們已經開始逐漸習慣特區的生活。

驟然改變,三天後他們現信任的縣令,廢除了特區以前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一切恢復大漢原本的情況。一開始大家為可以獲得土地而高興,但很快卻是現承包合同全部失效,廠區全部歸朝廷所有。

官府的大門關了起來,原本的小學和幼兒園雖然沒有關閉,但已經沒有那麼好的伙食。甚至今年開始要收學費,而且價格還不低。

這下子百姓如何願意?公然鬧騰起來,差點就變成了造反。最後居然萬民請願,要求涇縣回到特區治下,否則就全部搬到特區居住。

朝臣聞言,要求武力鎮壓,劉宏卻說:“難道百姓嚮往更好的生活是錯的?幾個人還情有可原,涇縣全體百姓都支援回特區,那就意味著特區的生活比現在更好,眾卿身為大漢重臣,不想辦法讓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反而要用武力鎮壓這些百姓,有何居心?”(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