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赤色黎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88章 楊浪諫李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8章 楊浪諫李煜

與劉備的運氣相比,孫堅顯得更加默默無聞。『

荊州最繁榮的地方21莫過於荊北,也就是南陽郡、南郡和江夏郡三地。至於荊南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和零陵郡四地,除了長沙郡外,幾乎和鳥不拉屎也沒什麼區別。更別說武陵和零陵蠻這些年也不止一次叛亂,進一步搞得這兩個地方民生凋零。

隨著夏侯兄弟的部隊入駐長沙和桂陽郡,以抗衡李煜的共和國部隊,孫堅原有的部隊多少也受到了節制。在這個基礎上,他就從一個土皇帝,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太守。

按說,從武官轉職為文官,甚至還是一郡太守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但孫堅卻是看透了,如今這個世道不穩定,蜀漢、大漢共和國和華夏共和國三家以後肯定要打起來。在這場決定誰才是華夏主宰的戰爭之中,他若是一點實力都沒有,就很容易成為犧牲品。

孫堅好歹也是大風大浪過來的,自然不甘心一直平淡下去。只是三個國家的文物班底已經形成,根本不缺他一個小太守。最後思來想去,孫堅算是想通了,當天就掛印而去,南下投靠了劉焉。

劉焉身為皇族,但卻並沒有表態到底加入哪一個國家。在交州這裡如同土皇帝一樣,保持著中立。反正在他看來,李煜也不敢對付他,否則很容易會被劉辯和劉協夾擊。

華夏共和國到底是太年輕,而且也得不到世家的支援和承認,肯定是要被劉協或者劉辯打敗。至於最後到底是劉協還是劉辯,真正的統一這個天下,憑著他皇叔公的身份難道還怕兩個侄孫為難他不成?

再說了,這交州本來也是蠻荒之地,漢人也沒有多少,更多的是規劃的南蠻山越什麼的。反而偌大的邊境需要分出更多的兵力鎮守,總的來說就是一個比雞肋還要略差的地方。

他可不認為,李煜和劉辯,會為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放棄北方的繁華之地。

結果卻沒想到,還真有人看上了這裡,孫堅帶著三千江東子弟前來投奔,劉焉詫異之餘也是欣喜萬分,同時卻又有點戒備,這孫堅身為長沙太守,卻寧願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難道有什麼企圖不成?

誰知道孫堅來到他這裡,直接就把兵權讓給了劉焉,憑空多出了三千部隊,劉焉當然高興,難得這些還是來自江東丹楊的悍卒,別人想要五百丹楊兵作為親信,也不那麼容易。

孫堅如此識趣,劉焉自然也是投桃報李,封了他為南陽太守,給了他獨立招兵的權力,但人數不能過一萬。實際上就南海郡那旮沓,能招募三千南蠻或者山越都不算了,多了還未必能夠養得起!

可孫堅要的就是這個權力,自然也是欣然領命,帶著韓當和孫靜,直接就跑到了南海郡上任。接著這兩個屬下的幫襯,倒也是迅收攏了地方政權,安撫百姓。甚至學習華夏共和國,提倡一視同仁,只要經過漢化,兩代之後就是真正的漢人,不再存在華夷之分。

如此,多少收攏了一批山越和南蠻的百姓,使得南海郡多了點生氣和繁華。

交州幾乎也沒有幾個漢人士卒願意過來,劉焉麾下也就一個士燮算是本地人,所以在這裡出仕,並且擔任交州治中從事一職。至於別的,基本上都是他從幽州帶來的班底。

至此,孫堅卻也多少有了點嶄露頭角的機會,否則繼續在長沙的話,不管是王睿還是劉辯都忌憚他的存在,投靠劉辯也得不到什麼好處,至少得不到太大的好處。

如今可好,偏僻了一些,好歹是土皇帝一樣的存在,以後努力點,未必不能更進一步。

時間就這樣一點點的過去,直至公元19o年五月,李煜初步完成了對揚州四郡的消化,並且修建了三條直達快車道,環形公路也修建了十分之一。

建築公司那邊,隨著施工次數的增加,工程熟練度也在不斷提升,類似這種環形公路工程,他們已經可以做到三到四個隊伍,分三四個方向同時開工,修造的度也就上去了。

第二條鐵路開始鋪設,與此同時三條木質鐵路也隨之鋪設起來。

第二條鐵路主要是從桃源縣到丹楊郡北部江乘縣的直達鐵路,途經涇縣、宛陵、溧陽、秣陵和湖熟,最後抵達江乘縣。這可以說是以當時的時代而言,最長的一條鐵路,除非共和國修建一條更長的鐵路來重新整理這個記錄。

至於另外兩條木質鐵路,則是從故鄣到吳縣,於潛到山陰,以及黔縣到鄱陽。木質的鐵軌根本不可能容納二十噸的車廂,不過一噸兩噸的還是沒問題,最多是多掛幾個車廂來緩和運量的問題。

枕木卻是完全按照鐵路的要求鋪設,目的是以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改為鐵路。而透過這三條木質鐵路的鋪設,使得共和國對豫章郡、吳郡、丹楊郡和會稽郡的控制得以加強。關鍵是若前線有戰爭,也能第一時間抵達江乘迎戰。

做到這一步,財政已經開始有點疲憊不堪。好在銀行也建立了起來,李煜打出了存款有利息,定期息更高的呼喚之後,以他的名聲,頓時也拉動了不少百姓,把家裡的閒錢給存了進去,定期的更不在少數。

有了錢,自然要房貸,助學貸款,創業貸款,住房貸款和其他款項當然也隨之開啟。利息當然比存款高,甚至是存款的兩倍有餘,不過比起民間那些貸款,怎麼都低了許多。

這年頭的民間貸款,九出十三歸未必有,但利息高卻也是毋庸置疑,利滾利也時有生。朝廷打算整頓過,奈何這玩意本身就是世家掌控,坑的也是那些百姓,是故先不說打擊的力度跟不上,也沒有誰敢站出來說些什麼。

華夏社會福利局也隨之建立起來,初步開啟三項愛心捐款,分別是:扶貧捐款,求學捐款和救災捐款三項。對應的是扶貧,復學和災後救援的民間行為。

當然,實際上福利局也會有人專門拿這筆錢進行投資,然後賺取更多的錢來確保福利社的經營和展。由於福利局也是政府機構,所以政務公開,財務公開無可避免,對官員的貪汙瀆職行為,自然也會追究責任。

不管如何,到底還是有款項落到了實處,捐款可以是記名也可以是不記名,不強求純粹自願行為。有錢人當然不介意刷刷名聲,多少隨意。沒錢人也不至於沒有錢捐,心裡感到尷尬。捐了錢的,也能夠透過政務公開,瞭解到哪裡哪裡的人受到了幫助,心裡也舒服。

不少人,可以說是直接體驗了一把‘達則兼濟天下’的感覺!關鍵是政府主持了社會捐款,倒也不需要擔心別人用這玩意來坑錢,或者煽動分化富人。

今年開始,共和國幾乎就處於不斷開銷的狀態下,到底是擴大了數倍的地盤。原本的區域要展起來,都要經過數年時間才能6續把設施建立起來,新打下來的地方,要展起來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後透過李煜提議並且代表大會透過,這不國債正式開始行,以李煜的人氣,自然是有不少人認購。能夠給國家當債主,認購了國債的百姓,心裡倒也有點很古怪的感覺。

一方面擔心這樣是不是有點不妥,要不就當捐款給國家算了;一方面看著利息也挺高的,比銀行定期存款利息高些,關鍵是給國家當債主,心裡也有點小激動的。

有了錢,李煜倒是打算直接把現代火槍,甚至是更大口徑的火炮開出來,甚至於把蒸汽機和蒸汽機車頭,連帶著把火車也給開出來。

誰知道剛剛在人民代表大會上提議,卻不想楊浪卻是第一個站起來反對:“我反對,元您太著急了,而且繼續展下去,對華夏來說並非好事!”

一直以來,李煜不斷開各種技術,只要技術剛剛提高到這個水平,他就立刻拿出新的技術過來讓研究人員吃透。長期以往,研究人員幾乎都是在吃透圖紙和技術,甚至拆卸實物之中度過,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進行研究過。

一開始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楊浪到底還是覺得這樣不行。畢竟在李煜界定的研究人員性質上,那應該是研究並且解決問題,創造並且創新技術的存在。但如今看來,李煜根本沒有把他們當成真正的研究人員看來,根本就是一群不斷吃透技術的工人了。

於是,他不得不站出來,哪怕是會得罪李煜,也必須要提出自己的意見。

“早些時候的技術雖然已經研究出來,但各種成本尚未降低,是故每造一些,就意味著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隨著更新的技術出現,製造的成本也就越高,以這次火炮為例,研究人員和工人費盡心力,也只能製造出數門合格的產品,甚至炮彈都是天價品!

若繼續研究下去,只怕國家財政會標負荷,最終歸影響到其他領域的資金投入,甚至會導致國家破產的情況。

再則,強大的武器,的確能夠有更大的威力。比如火炮,它能夠讓攻城變得更加方便,甚至對付集體衝鋒也有很大的殺傷力,更別說已經研究出來的燧火槍,其破壞力更加可怕。但問題就在於,它們的威力太可怕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須知生在我華夏大地上的戰鬥,基本上都是內戰,大家都是華夏同胞,雖然思想和理念不同,但都流著同樣血液。刀槍棍棒雖然粗糙,但勝在總能控制力度,但火槍火炮卻是無情,一槍一炮下來絕對是一條或者數十條人命,若繼續展下去,更加不堪設想!

元,我們是內戰,現階段的武器裝備已經非常可怕,更可怕的存在,在考慮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少量研究就好!”楊浪鄭重的諫言道。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尤其是以袁渙這類管財政的存在,甚至是管寧這個銀行行長,此刻都不免偷偷松了口氣。

最後表決階段,過三分之二的人認可楊浪的行為。看得出來,大家的確擔心李煜繼續亂花錢。這個結果,也讓李煜無可奈何,最終也只能停止了擴大科研經費的投入……(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