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赤色黎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4章 絲路的重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4章 絲路的重啟

作為一個皇帝,看著自己的國土變少,劉辯肯定是要發怒的。【】但作為一個開始受到華夏共和國影響的君主來說,他卻必須要考慮更多的問題。

把南四郡拿回來對他有什麼好處?山民已經被遷徙得差不多,換言之人口優勢已經沒有;南四郡本來就不是什麼發達的地方,四郡漢人也就是長沙郡和武陵郡北部稍微多一些,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百里無人的情況。

經濟不發達,交通不發達,人口也不多,若非如此孫堅也不至於那麼容易就把這四郡之地打下來,夏侯兄弟也不會因為後續乏力的因素,不得不退守南郡。

打下來,沒問題!以目前蜀漢的軍事實力和科研實力,更別說火藥他們已經開始研究了出來,甚至用銅鑄造出了火炮,那玩意威力比不上華夏共和國的山炮,卻也比投石車厲害得多,是真正攻城略地的神器。

打下來之後呢?華夏共和國是否會染指這裡?劉焉那邊呢?四郡連續幾次遭到兵禍,至少五六年沒辦法緩過來,同時還要考慮難民的安置和地方的復甦,又該投入多少?

在各種因素下,劉辯並沒有直接打算對南四郡發動進攻的意思。他直接下達了聖旨,任命孫堅為長沙郡太守,韓當為武陵郡太守,程普為桂陽郡太守,孫靜為零陵郡太守,算是承認了孫堅對這四郡的控制。

實際上在這背後,又是一個分化的策略,人總是有**,一開始是在孫堅麾下,但當韓當和程普,甚至是孫靜策成為了和孫堅平起平坐的存在,他們難道就會一直安心在孫堅麾下?再則,難道他們就不擔心,會引起孫堅的疑心?

這便是荀攸給劉辯出的計謀,既然不能強行進行吞併,那麼就軟刀子割肉,一方面阻止所有的商品流入南四郡,一方面也禁止南四郡的商品流入荊北。先從經濟上,弱化孫堅。然後透過分封他麾下的武將,來分化他麾下的人心,方便己軍進行離間和分化。

當然,最後卻不是要武力奪取,而是讓孫堅服軟,直接投效蜀漢。只要他承認軍政分離,同時接受監軍制度,軍官培養制度,那麼久而久之他就從一個諸侯,變成一個普通的軍人,那麼到時候蜀漢國力就能更上一層樓,也避免了一場戰亂和一大堆的麻煩。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原來如此……”到了這個時候,劉辯才清楚的明白這句話。這是李煜一直掛在嘴上的,自然也流出到其他勢力那裡,至於別人如何看到這個說法,便是仁者見仁。

事情到這個時候,已經算是告一段落,戰爭全面停止,除了曹操還在西域努力外,華夏大地已經沒有任何戰爭。大家都希望能夠得到喘息,不希望繼續打下去,這樣的和平,至少也能夠持續兩三年的。

只是這天下大勢,從董卓去世之後,就開始變得有點古怪起來。

大漢共和國依然是疆域最為廣闊的勢力,涵蓋幷州、青州、兗州、豫州、冀州、幽州和司州七州之地的大國,更是佔據了中原之地,完全可以作為華夏正統存在。

蜀漢卻是火線崛起,從益州起家,已經把關中之地佔了下來,更接管了荊州。

華夏共和國明明並非大漢序列,但也是迅速崛起,佔據了原本的揚州江東四郡。最近更是真正意義上,吞併所謂的廬江自治區,地盤已經擴張到了長江以北。

九江郡連同徐州卻也有個軍政府,呂布目前已經對世家徹底失望,走的是完全革命的路線。只是嚴重缺乏官員和資源,使得他更接近於一個殖民地一般的可笑境地。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很大程度依賴華夏共和國的支援。

往南而言劉焉時代已經過去,劉璋卻也打算貫徹父親的意志,打算萬年中立。交州本來就沒什麼人口,好在劉璋也並非不學無術之人,依靠地方世家士氏,還有原本一些老臣子,收編了不少的山民,人口問題得到緩解,倒也算是個明主。

南四郡成為孫堅的地盤,名義上孫堅投靠的是劉焉,如今繼續投靠劉璋。但他卻也有蜀漢的冊封,他的界定非常模糊,成為了類似蜀漢和交州的緩衝地帶。

實際上,孫堅也好,劉璋呂布也罷,都類似一個偽政權的存在,當然華夏共和國也被大漢共和國稱之為偽政權,但問題是蜀漢已經開始與之建交,換言之就是被承認的政權。

偽政權當然得不到承認,除非他們的勢力也將達到了足夠讓天下人認可他們的程度,如同華夏共和國這樣。否則的話,不管他們怎麼蹦躂,也不過是在苟延殘喘。

原本歷史上袁術以傳國玉璽登基稱帝,但天下所有諸侯國都不認可他的統治地位,他本身也沒有捍衛這個政權的能力,於是他就算再有正統,也不過是一個偽政權。所謂的國家,本身就是建立在國家實力的基礎上,而不是什麼正統的名號下。

事情到這裡也算是告一段落,大家只是默默消化戰爭的結果,就如同劉備要鞏固自己的軍事和政治地位,大漢共和國要想辦法安置青州的難民,蜀漢要想辦法把絲綢之路開啟,華夏共和國要想辦法解決財政問題……

銀行終於是建立了起來,新的貨幣也開始發行。新的貨幣分為金幣、銀幣和銅幣三種,只是正面刻著的卻不是李煜的頭像,而是鐵血盤龍旗,背後刻著的卻是‘華夏萬族共和’六字。這使得這些貨幣,既是一種交易等價物,也成為一種宣傳工具。

原本最初的時候,第一套貨幣打算把李煜的頭像刻在正面,他本人卻是否定了這種想法,並言:“國家是國民的國家,而不是某個人的國家!”

管寧對李煜的品德由衷的佩服,回去把正面修改為國旗,背面則根據李煜的意思,刻上華夏萬族共和六字,如此持有貨幣之人,時刻都能看到這六個字,久而久之就能成為一種信念,甚至是一種信仰。若貨幣傳到外地,甚至能讓外人瞭解到華夏共和國的理念。

當然,這一切都是透過代表大會透過才能實施。不過好處如此顯而易見的事情,根本沒有反對的意思,是故自然也是順利透過。如今很多人大代表,已經習慣了這種參與國家大事的會議,甚至對於能夠參與到國家政令的頒佈,法律的制定和對外的征討,由衷的趕到激動,這才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不像其他地方,不是皇帝說了算,就是世家大族說了算,他們這些大部分來自底層的人大代表,在別的國家一點話事權都沒有。

人就是這樣,習慣了華夏共和國的行政模式,還有自己在這裡的地位之後,想要再去適應別的地方就很難了。甚至於,為了維護自己現有的統治地位,他們也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捍衛華夏共和國的統治。這樣他們才有更多的權力,獲得更多的利益,也不必擔心某天,自己的權力會丟掉。

新的貨幣要開始釋出,這其實墨門已經先一步進行宣傳,百姓們瞭解到自己的國家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貨幣,也是高興不已。不少人已經是翹首以望,等待著貨幣的發售。

隨著貨幣的發行,很多人用原本的金銀銅去銀行兌換,使得銀行一度人手緊張,最後好不容易才完成了兌換。透過折舊、換算和重新鑄造發行,銀行賺了很大一筆錢,關鍵是不少人換了錢,最後還是把錢存到了銀行裡面,這就使得本金能夠迅速回籠,至少不會出現被擠兌的情況。

鑄幣廠被列入了軍事禁區,只有少數幾個人能夠進入。而且二期工廠已經開始準備擴建,以適應龐大的兌換市場。三種貨幣開始在市場裡面流通,一枚銅幣相當於以前的一文錢,很小但精美非常;一枚銀幣相當於一百枚銅幣,金幣也是這樣換算,如此也算是直觀了當,又因為規格質量都是一樣,是故也不存在折舊的問題。

目前,這三種貨幣還只是在華夏共和國內流通,而且持有金幣的人還比較少,不過總有一天會隨著商隊流到天下各地,甚至到國外,為華夏共和國進行宣傳。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涼,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了回來。

曹操終於是打通了整個西域,並且開始和大宛國建交,甚至幫助大宛國抵抗了烏孫國的入侵,獲得了他們的友誼。大宛國也需要大漢的商品,拿出了大量的汗血寶馬,其實也是阿哈爾捷金馬進行交易。

這讓曹操非常滿意,送上了不少的棉布和絲綢等土產,雙方也算是賓客相宜。同時也被許諾,大漢商人在大宛國內經商,甚至路過大宛國經商,大宛國將承擔保護工作。

商路暢通之後,曹操這才繼續向西前進,同時打通了通往印度的道路。這裡是不是傳說中的大秦國他並不明白,不過異域的風情也是讓他如痴如醉。關鍵他不是大內戰,而是幫助國家開疆擴土,對外宣傳主權威嚴,這讓他由衷的滿足。

遠離了國內的爾虞我詐之後,他作為一個合格的徵西將軍,對自己的職業感到自豪。

他還打算繼續向西,只要補給足夠他打算到世界盡頭看看,看看那些異域的風景人情,看看那些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他要把大漢的繁榮和威嚴傳遞到天的那頭海的盡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隨著曹操打通了西域的訊息傳回蜀漢,劉辯也剛好在長安宣佈正式登基,改大漢為大漢帝國!他不再是什麼蜀漢王,而是真正的大漢正統繼承人,真正的君王!

聽到曹操已經開通西域的訊息,他也迅速組織了人手,建立了十多個商隊,配上三千護衛軍,開始朝著西域浩浩蕩蕩前進。暫時他還看不到利益,但他知道,這些商隊能夠源源不斷為他帶來利益!(未完待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