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之赤色黎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5章 金瓜石金礦

公元193年1月,距離年底已經越來越近,很多人都在等待著今年春節的到來。???

對於華夏共和國第一工兵團來說,他們卻是要在這過年的關頭接受一項重要使命。李文已經親自下達了通告,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裡,他們要前往一個特殊的環境裡面生活。

在這五年裡,他們要完成一座港口的建設,同時還有修造兩條公路和一條運輸鐵路。

完成這些之後,還要專門開採大量銅礦和金礦石,並就地進行冶煉。尤其是伴生礦,也會就地提煉,並且運輸回舟山碼頭。

出的時間,確定為正月初五,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很多人還不打算工作。就算是政府,也是會在正月十五過完元宵之後,在十六才會開始工作,但是他們初五就必須要開始出。

對於軍人來說,服從命令就是他們的一切,哪怕只是專門負責修橋鋪路,建設防禦工事的工兵集團。對於國家的安排,他們只能服從,好在只有五年的時間,李文許諾五年後允許他們回鄉,表現出色的將得到晉升,甚至有資格進入總後勤部就職。

一年的和平,使得戰爭的影響開始淡化。徐州的百姓已經開始逐漸忘記,變革帶來的陣痛,開始在委員長呂布的帶領下,開始重新建設家園。華夏共和國在這裡投資了不少的工廠,這使得他們根本不缺乏就業的機會。

大漢帝國第一批商隊也開始歸來,帶回了大量的商品,但是由於有大漢共和國的商隊和他們搶生意,使得非常的低。於是這就給兩個國家帶來了很大的矛盾,本來大漢共和國就是以壟斷資本主義共和制為主,商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相當於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

大漢帝國那邊,劉辯對於大漢共和國那邊的商人,蓄意壓低出售價格,太高收購價格的行為也是非常不滿。好不容易去一趟西域貿易,結果帶回來的利潤還不如在本土的交易,這讓他非常不滿。

同時,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的牆頭草行為也開始引起其他門閥的不滿。

最後,楊彪不得不帶著一部分嫡系子弟,進入青州建立青州楊氏族群,算是脫離弘農楊氏。並且交割了一部分的股份和生意,保住了在大漢共和國裡面的地位;隴西李氏也分出了太原李氏和范陽李氏兩個房支,以保證隴西李氏在大漢共和國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說來真是諷刺,在以前純粹的糧本位時代,就算是朝代的交替,甚至兩個同族之人效力於不同的政權,也不至於鬧得要分家的程度。

可誰讓如今是經濟掛帥的時代,糧食已經不值錢了,就算加工也不值多少錢。世家門閥要維持門閥的開銷,還有各種政治投入,那麼就需要去經商賺錢。很顯然,目前佔據市場最大的國家,便是人口高達七千萬的大漢共和國,當然明面上的記錄只有三千萬人口。

市場就如同一塊蛋糕,和糧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誰多吃一口,誰就少吃一口,尤其壟斷經營那麼賺錢,誰不想要保持壟斷地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眼看弘農楊氏和隴西李氏兩個門閥,在大漢帝國那裡混得也不錯,大漢共和國其他的壟斷資本家門閥,自然也是非常眼紅,想要把他們踢出食利者的圈子。兩家自然不能放過已經經營成熟的市場,所以無奈之下只能分家了。

至於絲綢之路的問題,最後似乎劉協和劉辯達成了協議,組成聯合商會,其中大漢帝國佔據七成份額,大漢共和國佔據三成份額。統一採購商品,統一銷售商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浪費,也能最大限度的獲得利益。

不過很顯然的是,劉協肯定不滿足只有三成的獲益,主要是他治下的那些議員不滿意。經過內部協商,袁閥已經和南匈奴新任單于呼廚泉達成協議,一方面修建三條國道通往河套平原,並且幫助南匈奴建立三座草原城池。

收購大量的牛羊馬匹,當然還有羊毛。羊毛紡織技術在太原李氏手中出現,從隴西李氏分家出來之後,他們雖然沒有繼續壟斷畜牧業,但卻打算壟斷毛紡織業的樣子。也不難猜測,這個毛紡織技術,只怕根本就是李煜提供。

實際上也的確如此,隴西李氏花費了五千枚金幣,直接向李煜購買了這項技術的專利。對於李煜來說,南方根本不適合搞毛紡織,與其浪費這項技術,還不如把它賣出去。

關鍵是有了這項技術,太原李氏可以源源不斷的向南匈奴,甚至是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收購當地的羊毛。這玩意當地的百姓一般都是直接丟掉的,但如今卻能夠拿它換取不少的金錢,並且拿來購買大量的生活用品,尤其是還有茶葉這種好東西。

南匈奴那邊表示,他們願意為大漢共和國的商隊保駕護航,作為護衛隊。畢竟大漢共和國的商隊在他們這裡路過,肯定也會帶動這裡的繁榮。另外也向大漢共和國提出另外一個要求,那就是幫助他們攻佔烏孫國。

烏孫國在公元前3oo年就已經存在,其歷史比大漢其實還要長。不過經歷了四百多年,烏孫國已經徹底衰落,國主大權旁落,落入各個旁系貴族的手中。更別說早三十年前,還被檀石槐多次入侵,早已的虛弱不堪。

南匈奴早就有了擴張的野望,以前檀石槐還在的時候沒辦法囂張,本來大漢混亂還想要撿便宜,但誰知道動亂都是迅消弭,使得他們失去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長期居住在河套平原,使得南匈奴已經開始有一部分百姓開始種植小麥,而不會去放牧或者征戰,這也是大漢長期漢化的一個成功之處。

呼廚泉是一個有進取之心的單于,他只要南匈奴想要崛起,就必須要依附一個強者。但如果是一個真正的強者,那麼就很難想要再擺脫出來。顯然,根基稍微有點空虛的大漢共和國顯然是最好的物件,一方面軍事實力強大,一方面又不至於強大到完全沒辦法擺脫的程度,是故南匈奴至今依然依附在大漢共和國麾下。

這次大漢共和國打算藉助南匈奴,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另外走一條路去西域經商。當然,未必沒有繼續向北,做草原人生意的意思。

前段時間,公孫瓚那個喪心病狂的傢伙,更是直接攻破了好幾個鮮卑部落,把裡面的男女作為奴隸進行出售,居然還真的賣出了好價錢。這批奴隸主要用於開採礦石和高體力勞動,從而讓大漢百姓能夠從事別的輕鬆工作。

奴隸的成本是廉價的,基本上就一口價,但一個年輕的健康奴隸,能夠為主人工作十年以上,十年以上的勞動至少能獲得十倍以上的利潤,是故奴隸貿易也開始繁榮起來。

大量的異族奴隸開始登6華夏境內,不僅僅是鮮卑,甚至烏桓,扶余和高句麗那些‘東夷’的族人,也開始流入華夏大地。也就是南匈奴因為依附大漢共和國,所以並不在劫掠的物件之中。

對於南匈奴的提議,大漢共和國最後還是應允了下來,烏孫國毗鄰大宛國,甚至能夠直接通往更前方的康居國。國會經過討論,決定可以幫助南匈奴擴張勢力範圍,關鍵是這樣能夠在北方邊境上,給予大漢帝國一定的壓力。

到了公元193年2月,隨著新年的到來,很多人結束了繁忙的工作,就算是生意再好的商店也提前貼出告示,在春節期間x天內不營業云云。

官府也直接封印,直至元宵節後才開始重新辦公。據說人大代表大會,即將修訂春節辦公原則,部分關鍵部門,在初三開始也會有部分官吏值守,以應對緊急情況。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那天,這天是東漢明帝制定的法定節日,原本是為佛教準備的。不過李煜卻是宣佈這是元宵節,不僅有花燈和猜燈謎,還有元宵這種食物,更別說還有其他各種民俗活動,硬生生把宗教性質的節日,變成了純粹的民間節日。

元宵佳節之後,一支船隊開始浩浩蕩蕩離開了舟山碼頭,朝著南方東治縣那邊前進。兩天後抵達當地,略作休整之後,開始向東航行,當天就抵達了基隆港。專門有人記錄了這裡的經緯座標,方便以後直接從這裡前往舟山碼頭,不是要先回到東治縣。

第一工兵團的士卒開始下船,開始需要把周圍的樹木砍伐,把亂七八糟的植物清理乾淨,甚至還要分出一部分人探路,同時軍醫也在緊急準備藥物,預防瘴氣和其他的疾病。

夷州島上倒是有不少野鹿,其實就是臺灣水鹿,還有別的動物可以獵殺,不多時外出探索的士卒就回來,帶回了不少的獵物,看來今晚不需要再需要吃乾糧了。

負責農耕的士卒,也在悉心呵護著帶來的番薯、馬鈴薯和玉米的種子,畢竟在五年的時間裡,他們也將在這裡開墾出一批田地,並且在這裡種植糧食來補充食物來源。說到底,直接從本土把糧食運輸過來什麼的,成本到底還是太低了。

五天後,金瓜石金礦被現,探索者驚喜的現,這是一座大型的金礦床,不僅有大量的金礦石在表層,非常方便開採。

同時這條礦脈裡面,還伴生了硫砷銅礦、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銀金礦等,其他非金屬礦物也有不少,可以說是一座巨大的寶藏!

難怪這是秘密的行動,這個金礦若是傳出去,只怕就算是在內6的大漢帝國,都要想方設法獲得出海口,然後直接殺過來搶奪!

只可惜,這和他們沒什麼關係,先不說他們本身就是軍人,他們這次來的任務,也是在這裡開礦五年。這不僅關係到他們的家人還有他們的仕途,李文也許諾他們這幾年算是外出執勤,所以薪水按照兩倍的數量進行放,五年下來,也能攢下一筆豐厚的收入。

姑且,也算是有點湯水可以喝喝,士卒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畢竟再抱怨下去,別人把他們丟在這座荒島上,那才不知道該如何哭去……(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