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倒賣凶宅那幾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章 民國往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4章 民國往事

我頭皮一陣發麻,這不是個好兆頭啊。而且三叔的氣息也太弱了,他不會就此死過去吧?

我正胡思亂想,突然三叔的眼睛猛然睜開了。床頭和床尾的燭火忽地長了一截。

這可把我嚇得不輕,不禁倒退了兩步。

但見三叔睜開了眼睛,又迅速閉合了。我發現在他的眉心,抹的那一滴血,卻愈發地紅了。鮮紅鮮紅的,紅得有些瘮人。燭火也隨之再次減弱。

而這時,我突然感覺到身後也傳出了動靜。

我猛地回頭,發現那個梳妝鏡上,不知道什麼時候蒙上了一層白霜,而且散發出淡淡的白氣。

“烏拉烏拉,咕嚕嘰咕……”

我正盯著那梳妝鏡看,躺在床上的費瑤,突然張嘴說出一堆莫名其妙的話來。她的嘴含糊不清,說的還富有感情,我卻怎麼也沒能聽明白她說的是什麼。

我感覺頭皮一陣發炸,三叔事先也沒告訴我會發生什麼,只讓我守在這裡。這出了這種狀況,我也不知道怎麼應對。

可是如果就這麼呆著,發生的一切,也太他媽的瘮人了。

我退到門口的位置,緊盯著場上的變化。特別是那張梳妝鏡,我生怕從裡面鑽出點什麼來。那床頭和床尾的燭火,也忽強忽弱,但是一直也沒完全滅掉。

我記著三叔的話,如果那燭火真的滅了,或者出現其他的危險,我就得跑。如果在門口,跑得也容易一些。

費瑤時不時地冒出一串胡話,三叔則隔一段時間就睜開了眼睛,而那個梳妝鏡不斷地往外散發著淡淡的霧氣。

除此之外,倒也沒什麼特別的情況發生。我的一顆心也逐漸安定下來,在那三根安神香燒到末端的時候,就又續上了三支。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著。

可能是那安神香吸得多了,我蹲在門口,靠在門框上,竟然也有些迷迷糊糊的了。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突然聽到三叔一聲大喊,把我驚醒。

我撲稜一下站起來,第一時間去看那三支安神香,謝天謝地,那香還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並沒有熄滅。

轉眼再看三叔,躺在床上,身體在不住地抖動。那種抖動不像是自己控制的,頻率很快而又毫無規律。而床頭和床尾的兩根蠟燭,也在不住地撲搖,燭火忽長忽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我急忙衝過去,發現三叔此時滿臉都是汗水,身上也跟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

我不顧三叔的囑咐,輕輕拍打著他的肩膀,低聲叫了他幾聲。

猛然,三叔全身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瞬間就鬆弛了下來。

我也驚愕地發現,床頭床尾的兩隻蠟燭的燭火,噗地一聲,滅掉了。

“不好。”我叫了一聲,下意識地轉身就跑。

但是我剛跑到門口,就生生停了下來。

雖然三叔有過交代,讓我在燭火滅掉的時候,有多遠跑多遠。但是真正當蠟燭滅掉了,我卻更關心起三叔的安危來。

這也許是我和三叔在並肩作戰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牽掛吧。

“三叔……三叔……”我發現三叔臉色重新又回到了慘白,便不管不顧大聲喊叫起來。

在我啞著嗓子喊了十幾聲之後,三叔突然咳嗽了一聲,有氣無力地罵了一句:“別特麼喊了,沒死呢……”

說著,三叔慢慢睜開了眼睛。

“三叔,你沒事吧?”我驚喜萬分,趕忙扶著三叔從床上慢慢地站了下來。

“蠟燭都滅了,不是讓你跑嗎?你小子,不聽話啊。”三叔看著很虛弱,還不忘教訓我。

“下次甭整這事,我自己跑了也不安生。”我抱怨道。

三叔笑了笑,伸手把窗戶上厚厚的棉被扯了下來,陽光順著窗戶照進來,那種暖洋洋的感覺讓人感到很舒服。原來不知不覺間,天已經亮了。

三叔怕我擔心,告訴我雖然小有波折,但還算一切順利。

我放下心來,發現自始至終費瑤那邊都沒有什麼大的波瀾。此時雖然還沒醒來,但是氣息平靜,不再說胡話了,還在沉睡中。

而三叔則像是剛參加完一場馬拉松一樣,渾身軟塌塌的,還在不停地冒著虛汗。

我很好奇在這一晚上,三叔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從包裡摸出一瓶礦泉水遞給他。他接過來,大口地把那一瓶水都給喝掉,隨後大口喘了幾口粗氣,說道:“我見到了,終於見到了……”

我問道:“三叔,你見到什麼了?那個藏在費瑤夢間的魂魄?”

三叔搖搖頭說道:“都見到了……好一場驚心動魄的故事啊,可能的話,可以寫一本小說了……”

等三叔稍微平復了一下心情,慢慢地給我講起了故事。

我知道,這故事肯定是跟這個閣樓有關,也和費瑤有關。為了表述方便,故事採用第三人稱來描述。

……

民國三年,也就是公元1914年。

軍閥混戰留下了滿目瘡痍,很多地方的人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各方勢力各懷鬼胎,窮兵黷武,擴充勢力,弄得民不聊生。

而當時的臨江相對來說,還比較平靜。人們安居樂業,自給自足,算是亂世之中的一方淨土。

楊緩之,遠近聞名的木俑藝人,人稱木人楊。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到他手裡不知道多少代了。祖上最輝煌的時候,曾經被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後來的慈禧太后招進宮中,充當御用木俑師。

楊緩之的手藝,據說已經出神入化,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但是那時人們能夠溫飽就已經不易,更少有人願意出錢去做木俑。所以楊緩之平日裡只是做著普通的木工。

突然有一天,有人登門來請楊緩之,要求他給做一些木俑,許價二十塊大洋。

瞭解到對方的來歷之後,楊緩之本不想應,但是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工匠藝人,最近生意冷清,已經快要揭不開鍋了,對方給的價格更讓自己無法拒絕。賺了這二十塊大洋,自己便可以找一處清淨之地隱居了。

來找楊緩之做木俑的,是一個叫做春香樓的地方。

這春香樓可是十里八鎮,數一數二的煙花之地。

楊緩之,為人正派,對這種春街柳巷一向敬而遠之。但是為了賺錢,只好硬著頭皮進了春香樓。

見到了老鴇之後,楊緩之才知道對方的用意。

老鴇不知道從哪聽說楊緩之有一身精湛的木雕術,能做活靈活現的精雕木俑。於是便想請他來,幫春香樓裡的每個姑娘做一件精雕木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