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天才收藏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1章 商中期的物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1章 商中期的物件

方明很快就在網上查到了自己想要的資訊。

所謂的塊範法是一種比較“古老”的青銅鑄造的方法,也叫做土範法,自從商周的時候就開始用了,也是應用得最廣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採用塊範法先製成想要爭鑄的融器的模型,這就是所謂的模或者是母範,接下來就是把泥土敷在外面,脫出之後就形成了鑄件外廓的鑄型組成部分,這就是所謂的外範,外範形成之後就分割成幾塊,這樣才能夠從模上脫下來。除此之外,還要再製作一個容器的內部的模子,這叫作內範,內外結合在一起之後就形成了一個中間有空隙的腔,青銅融化之後就灌到這裡面,等冷卻之後就會形成想要的青銅器了。

一般來說,這種方式分為制模、制範、澆鑄和修整幾個步驟,因為工藝比較成熟,所以一直以來應用得比較廣。

至於失蠟法就比較簡單一點,就是用比較容易融化的材料一般是蜂蠟或者是動物油中的牛油等先製成想要的製作的器物的模子,這種模子叫蠟模,接下來就會在模子上面淋一層細的泥漿,這樣泥漿幹了之後就會在蠟模的表面形成泥殼,然後再在泥殼表面上塗上耐火材料,硬化之後再進行烘烤,這個時候裡面的蠟油就會融化,形成了“腔”,再把融化的青銅灌進去冷卻之後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鑄件了。這種方式的特點是製作出來的青銅器物部分與部分之間沒有接痕,比較光潔精密。

“你的古董店的名字叫什麼?”

抬起頭來看向寧遠,方明馬上就發現她此時用的正是失蠟法,因為她從正把一堆油狀但看起來又比較粘稠的東西堆放在桌面上。

“牛油?店的名字叫古軒齋。”

“好,沒有問題。”

寧遠點了點頭,繼續忙碌起來,她先是把牛油攤開,鋪在工作臺上,先是鋪出約150釐米乘50釐米見方,然後又用一把小刀在牛油上“劃”出“古軒齋”三個大字。

“好字!”

方明一看不由得低聲就叫出來。這段時間他一直研究和閱讀古董收藏方面的資料,而書法藝術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由於記憶力超強,看過的資料基本上都能夠記下來,所以他現在腦海之中有無法的歷代書法大家的貼子,雖然沒有怎麼樣練習過,但“沒有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不是,所以此時他的欣賞能力其實是很強大的。

雖然只是用牛油、用小刀劃出來的字,但卻硬生生地給人一種鐵畫銀鉤的感覺,面對著這樣的字的時候一股強大的氣勢猛然之間就撲了過來,就像是在沙場之上面對著一個大將軍,又或者是面對著一個位高權重的高官一般,讓人望而生畏。

如果這樣的字是一個男人寫出來的,方明還覺得好理解一點,但是竟然是寧遠這樣的一個美女寫出來的,真的是讓人相當震驚。

“從兩歲我會抓穩東西之後,我就開始練字,到了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所以能夠寫出這樣的字一點也不奇怪。”

攤了一下手,方明說:“好吧,也許對於你這樣的天才來說這沒有什麼奇怪,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平凡人來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哦?真的?我覺得這並不是太難的事情,從小開始,只要我看到過的東西都能夠模仿,而且在這個基礎上還能夠進行創新,比如說這個字吧,我就能夠很簡單地模仿出一些大書法家的氣勢,再融合在一起,如此一來就成為我的特點了,簡單來說吧,就是把三四個不同的風格湊在一起得出來的。”

寧遠的話不難理解,簡單來說說是把A、B和C三樣東西放進一個攪拌機裡進行攪拌,這樣最後出來的東西就已經不是A、不是B也不是C,而是ABC融合在一起的新的東西。但這說來容易,真要做起來可就沒有那樣簡單了。

寧遠的動作很快,才小半個小時就用牛油把招牌的模子做好了,然後又迅速調好細泥漿淋在牛油模子上,再接下來就是特製的防火材料。

“等幹,然後再把裡面的牛油烤出來,再把融化了的青銅灌進去就行了。”

拍了拍手,然後又拿過一張溼布把自己手擦乾淨後接著說:“現在別的事情了,你接著清理古董吧,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好東西。”

“行!沒有問題。”

方明知道要等這些防火材料幹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那件無意之中發現的青銅器還擺在一邊沒有清理呢。

外面塗著的泥槳很快就被擦乾淨了,露出了裡面的真容。

“這是青銅器之中的鼎。”

鼎是青銅器之中最重要的一種類別,以前方明就查閱過相關的資料,此時一眼就看出來了。

青銅器主要分為九類,分別是鼎、酒器、兵器、食器、水器、銅鏡、樂器、量器及雜器等。其中鼎是青銅器之中最重要的一種,功能是用來烹煮肉或者是盛貯肉類。

一般來說,鼎有三足的圓鼎和四足方鼎,有的有蓋而有的沒有蓋,小的可能才幾寸高,而大的則很有可能高達上米,最為人所熟知的當然就是司母戊大方鼎,它是1939年在殷墟武官村吳家柏樹墳園出土的,一出現就震驚了世界,因為它高133釐米、長110釐米,重875公斤,被稱之為鼎中之王,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

“這個是什麼時候的青銅器?”

繪畫寧遠是個高手,古董鑑定她自然是個外行,這個問題只能是問方明。

“商朝的,而且應該是商中期的,當然,我在這方面也不是很在行,回頭再找個專家鑑定一下。”

看了一下模子,發現離乾透還早,橫豎都有的是時間,寧遠乾脆煮了一壺咖啡給自己和方明都倒了一杯。

“那你說說,為什麼覺得是商朝的?而且還說是商朝中期的,你說得如此準確總不可能是沒有一點依據吧?”

方明喝了一杯咖啡,點了點頭說:“當然,如果不是有依據我是不會這樣說的。古董的鑑定大約可以從材質、樣式和紋飾之類來進行鑑定,我之所以說這是商中期的青銅,自然是因為它有商中期的特點。”

指了一下鼎,方明接著說,“你看這個鼎,是屬於圓鼎,這個時候的鼎的特點是口為斂口,也就是鼎口由外向內慢慢收縮的一種形式,鼎鼎的部分一共有三個,腹部鼓起,形成渾圓的線條,鼎的底部呈現出圓形,至於下面的足則有三個,而且是形成尖錐狀。”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鼎的耳已經不再與其中的一個鼎足相對立,而是三足與兩耳相對。在青銅器上來說,這個時候除了圓鼎之外,還出現了方鼎和扁足鼎,方鼎是接近長方形的鼎身,平唇立耳,平底但是有四柱的鼎足。至於扁足鼎則是多為直口,折唇比較厚,唇邊有兩個立恥,鼎腹比較深,圓底之下是三個獸形的扁足,特點是獸口張開來托住鼎腹,著地處則是獸的尾巴。所以,從形式上來說可以肯定眼前的這一隻鼎是商中期的。”

“除了造型之外,這個時期的青銅器還可以朋紋飾方面來進行鑑定,最重要的就是此時出現了雲雷紋,而且是用來襯地的復層紋,這是一種很精細的雕刻工藝,以前是沒有出現過的,而且還可以找到浮雕的獸面紋。但是這個時期的獸面紋的特點是渾圓、轉折比較少,到了商晚期之後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轉折方角了。”

根據看到一些資料,方明知道雲雷紋是青銅器上最典型的一種紋飾,其實就是通常所見的連續的‘回’字形線條所構成的一種紋飾。其中,圓形的“回”字的被稱之為“雲紋,而作方形的“回”字的則是“雷紋”。在青銅器上它的作用往往是用來烘托主題的或者中心的紋飾,是起裝飾和點綴用的。如果單獨出現一般就在青銅器的“頸部”或者是“足部”,從意義上來說則是代表著太陽與雲、雷共生共存於天空之中。

“這東西真值200萬?看樣子灰撲撲的不起眼啊。”

寧遠的眉頭皺了一下,眼前的這個青銅器雖然已經經過清理了,但看起來還是一點感覺也沒有,真的不像是值錢的古董。

“我也只是簡單地清理一下,回頭還是要找專家來清理吧,不小心把它弄壞了就不好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方明知道古董往往都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的,一不小心很可能就破壞掉,之前青銅器上有很多的泥土,自己用溼布進行初步的清理是沒有問題的,但說到比較仔細的、徹底的清理,還是交給更加專業的人比較好。

“寧小姐,如果你沒有收藏古董的愛好,可以把這青銅器委託給我們店來賣,到時再把錢給你怎麼樣?”

方明時刻沒有忘記自己店裡的古董比較少,馬上就拉起生意來。

“這古董是你發現的,歸你了。”

方明一聽馬上就搖頭說:“這是你買來的青銅之中發現的,所以應該歸你。”

雖然是自己發現的,但是畢竟是在寧遠的青銅材料之中發現的,所以從道理上來說肯定是屬於對方的,方明才不會要這件古董。

“至於我發現的這個就當是報答你替我鑄招牌,怎麼樣?”

“行。”

寧遠是個很乾脆利落的人,聽到方明這樣說之後她也不再多說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