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汽車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5章: 蠍子拉屎獨一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85章: 蠍子拉屎獨一份

中國工程院韓毅名院士親臨正信汽車,對正信旗下神秘新車型某總成部進行研發統籌的訊息,在這兩天不脛而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本來已經深藏功與名很久了的李凡愚,再一次成為了媒體轟炸的焦點。

院士啊!那可本就是國寶一級的人物。工程院一共才多少人?哪一個拉出來不是學術界的泰山北斗?別說私企,就是國企請都不定能請得動!

正信居然把這麼一尊大神給找來了、

這是要研發什麼樣兒的車?莫不是要造上天的灰機?

李凡愚面對種種猜測…不知道在辦公室裡偷笑了幾回。

把韓院士請過來,也真的是沒辦法的辦法。其實倒不指著這位年俞七十,已過花甲值指古稀的老人能幹什麼具體工作。開始就是本著找個大神級的人物,能把那幾個專家教授給壓一壓,讓他們麻熘幹活兒的。

可是沒成想,老爺子還真不是吃素的。為人和善不說,搞起研發來那也是不含煳。雖然之前患過腦出血,左手有些不聽使喚,但是在接手專案之後,老人家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從協調到細節,事無巨細的帶著三個大學團隊,開始了研發工作。

這些老一輩的技術專家,身上大多帶著建國初期那種“我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會創造一切”的勁頭。

韓毅名院士的起點其實不是很高,在院士之前只是大學本科畢業。但是老人家曾經參與過中華三代戰機的研發工作,在研發過程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當時戰機技術落後世界水平一大截的情況下,設計研發了具有相當水平的國產戰機。

因為戰機研發屬於高度機密,所以讓韓院士透過輪輪評選進入工程院的巨大貢獻是什麼,外界一般不知道。很多年過去,老人家自己也不曾在公眾場合提起。所以老爺子的學術水平,很多人都存有疑慮。

但是有一件關於在三代機研發過程中的趣聞,卻一直被國內的學術界所敬仰,不論是誰提起來,不管認不認同韓老的水平,都得說個服字。

據說在三代機引擎研發完畢,進入到測試階段的時候。飛行員在武器測試時發射導彈後,並沒有及時的做出規避動作,發動機吞入了導彈尾流廢棄導致停車,從而差點兒發生意外。

當時俄國的專家也在場,但是他們認為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停車是因為飛行員自身操作不當,就連當時俄國的新式戰機su-27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是噴氣渦輪發動機的通病。

不過在當時,美國正在國際上大肆售賣他們的三代機。在一則戰機宣傳影片上,韓老明明看見美國戰機在發射導彈後並未做規避動作,也沒見美國的戰機發動機停車呀。

透過瞭解和調查,才知道美國人用了極大的成本和極其繁複的工藝,讓發動機可以克服吞煙,以達到連續發射導彈的效果。

這一點深深的刺激到了韓老。

在經過了一番廢寢忘食的思考和推演之後,韓老終於找到了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在發動機旁邊外掛兩個瓶子;一個裝汽油,一個裝純氧,再連線到發動機點火系上。只要發動機熄火,就可以瞬間完成重新點火。

這個辦法很土,也很沒有技術含量。甚至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裡被國外所嘲笑,當做中華武器研發落後的案例。

但是在當初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下,他確實是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問題!

這就是老一輩科研人的精神!

許多年過去,這件事仍然被諸多導師拿來教導學生。並告訴他們;搞科研,就不能被困難所嚇倒。遇到問題想一想,總能找到辦法!

韓毅名院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雖然老爺子在六十五歲那年腦出血,退出了一線。但是他仍然沒閒著,而是將精力放在了為國家培養人才上面。近些年更在汽車這個國家的弱項上,總能看到老爺子的身影。為了建設更美好的家園,老爺子可謂是付出了自己的一輩子。

之前在李凡愚出任汽協代理會長的時候,老人家特地來了電話勉勵,並表示有什麼問題和困難都樂意幫忙。

當時,李凡愚只當老爺子是是客氣。沒成想這麼長時間一直沒聯絡,這回打了個電話老爺子二話沒說就過來了。

有了韓老這尊大神在,國內各個大學的教授有一個算一個,誰還敢造次?

平時牛的跟二五八萬似得三個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在他面前就跟個小學生一樣聽話。

而正信的眾學生見這個傳奇人物居然參與到了研發之中,受到的鼓舞也不是一般的大。老張就更別提了,別說有意見了,小老頭兒現在完全是用一副朝聖的心態在工作。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新車型的研發進度陡然加快。打雞血的程度不輸與李凡愚開掛的時候。

不過…如此大的陣仗,也徹底驚動了媒體和一眾同行。在記者們的好奇心與某些車企的幕後推動下,低調很久了的李凡愚再次成為焦點,成為了被圍追堵截的物件。

這貨之前被媒體坑過,所以面對採訪,自然是能推就推,除了拼車網和幾家關係不錯,懂得分寸的媒體之外,一概不理。

企業與專家之間的合作其實並不是罕見的現象,但是像正信這樣在單個汽車總成上囊括這麼多的大牛,可就有點兒撩人胃口了。

到底是什麼樣的車型,居然可以讓正信下這麼大的力度去研發?

相比於什麼院士和教授,媒體們似乎更關心這一點。

但是李凡愚即使是接受了品車網等媒體的採訪,也一直對新車型緘口不言,弄得神秘兮兮的。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最樸實低調的正信汽車實驗室,也成為了媒體深挖的重災區。

這兩天,總有一群拿著錄音筆和dv的人,或光明正大的堵著正信的大門口,或鬼鬼祟祟的趴籬笆。

用盡各種手段,目的只有一個想挖一些正信新車的情況。

其實在這種情況挺好笑的;別的車企都是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正在研發的車型是什麼。像馬自達和阿羅,產品研發剛剛進展到外形和大體效能確定階段,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展開宣傳和密集的炒作、

像正信這樣而生怕自己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的,縱觀全球車企,也就這蠍子拉屎獨一份兒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