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醉枕香江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章 妙人一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2章 妙人一枚

黑棋左上的大龍被屠,取勝無望的金鏞只得棄子認負。

沈寶新將手上捻的一枚白子放回棋盒,他知道金鏞心裡裝著事,這局棋他贏得很僥倖。

“這次大陸之行有何感觸?”

“變化很大,感慨良多。”

年初金鏞應běi jīng邀請,再次訪問大陸,在看到大陸的經濟與民生狀況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由他主編的《明報》對大陸的態度開始從對立向友好轉變。

作為《明報》的第二大股東,沈寶新很關心這件事。

金鏞輕輕地嘆了一口氣,“香港回歸大陸已成定局,běi jīng那邊希望我參加香港基本法的起草。”

沈寶新頗為意外,“你準備從政?”

金鏞作為武俠領域的一代宗師,可謂是譽滿中華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但作為一代報人,卻為人知之甚少,其實在金鏞眼中,《明報》才是其畢生的事業和聲譽。

“我1948年來到香港,身無分文,此後在這裡成家立業,過了幾十年zì yóu自在的生活。香港給予我的實在極多。我在香港社會中受到愛護尊敬,能有較好的物質生活,心中常有感激之情,只覺得我比別人得到的多,而回報不足。這一次有機會為香港做一件重要的事,然後退休,心中會感到安慰。”

見老朋友心意已決,沈寶新不禁在想,金鏞之後,《明報》的主編該由誰來接任?

雖然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才正式成立,但對於《明報》而言,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找到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前不久報社收到了一份稿,老董看後大為稱讚,極力向我推薦,此文有我之餘風,又自成格局,文筆情節皆有創新,大有開宗立派的氣象。在大陸訪問期間,我仔細看完了這部,覺得老董所言不虛,在我之後,香港武俠當屬此人。”

金鏞口中的老董是《明報》副主編董千山,同時還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其文字簡煉有力,文字組織能力又高,能得到他和金鏞如此之高的評價,想來那作者確實有些本事。

沈寶新好奇地問了一句:“比倪誆如何?”

在《天龍八部》連載期間,金鏞受邀赴倫敦參加國際新聞協會主辦的會議,並預備在歐洲做一次長途旅行,而又不能長期停載,金鏞就找來倪誆代筆,可見金鏞對倪誆的文筆還是相當信任的。

“此子早生0年,倪誆必不如他。”金鏞得很技巧,言下之意卻是那人水平不比倪誆差。

“那人叫什麼名字。”

“你等我看一下。”金鏞進書房找出了那份書稿,“叫……林宥倫。”

沈寶新愣了一下,“真是林宥倫?”

金鏞見沈寶新神情有異,心中不免有些好奇,“怎麼,你認識這人?”

“我聽無線電視以10萬1集的高價買下了他寫的一個武俠劇本,不會就是你手上這部改編的吧?”

沈寶新細了事情的原委,金庸聽後撫掌大笑,“能想出這主意,這子真是妙人一枚!”

——

“這麼查老先生是同意了?”

林宥倫和《明報》副主編董千山見面的地還是在一家茶樓,只不過這次真的只是喝茶。

“能和電視劇同步連載,其實是我們佔了便宜,報社要是能藉此機會擴大銷量,我們高興還來不及,怎麼會拒絕呢?”董千山雖然做了《明報》的副主編,但一直保持著學者的風度,脊背挺直,金絲眼鏡後面是一雙含笑的眼睛,頭髮梳理得很整齊。雪白的襯衣,烏黑的皮鞋,一聲筆挺的淺灰sè中山裝。

和這樣老實的文人打交道,林宥倫話也不需要拐彎抹角。

“不知《明報》準備付我多少稿酬?”

董千山沒有想到林宥倫會這麼直接地問起這事,《明報》不比嘉禾、無線那麼財大氣粗,一字5元已經是高得不能再高的稿酬了。

《鐵血天驕》總共有二十餘萬字,《明報》一下就要拿出近百萬港幣,董千山拿不準這價格能否讓林宥倫滿意,不敢冒失開口,只好不時端起茶杯喝茶,掩飾內心的不安。

“這稿酬太高了。”

林宥倫搖搖頭,董千山驚奇得像半截木頭般愣愣地戳在那裡。

“林先生不是在和我開玩笑吧?”

“董老不必懷疑,我這是真心話,如果只是為了錢,我根本不需要這麼費力來寫。”為了打消董千山的疑慮,林宥倫接著解釋:“我最喜歡的武俠就是金鏞先生的《shè雕》三部曲,作為一個看著金鏞長大的讀者,《鐵血天驕》這部書可以是向偶像致敬。”

董千山像是突然抓住了什麼,金鏞的“shè雕三部曲”承載了宋明元三代歷史,聽林宥倫這話裡的意思,莫非他也想營造另一個武俠世界的歷史?

“董老應該也看出來了,《鐵血天驕》的故事很短,因為這只是一個前傳,後面的故事大概還有百萬字,到時候《明報》還能繼續支付我這麼高的稿酬嗎?”林宥倫這話得很直接,他不相信《明報》還能再拿出500萬的稿酬來。

稿酬的事情確實讓董千山犯難,但文人秉ìng卻讓他更想知道林宥倫在《鐵血天驕》後面還藏著一個什麼樣jīng彩的故事。

“後面的故事會以梁文靖和蕭玉翎的兒子做主角,《鐵血天驕》中很多人物背後的故事都會一一揭曉。在這個故事裡,我會嘗試著寫一些中國古代不太受重視的學問,比如數學、商道、音樂,還有一切為正統不齒的雜學,相對來我覺得這些學問的現代ìng反而要比孔孟之道更強,也更有趣。”

林宥倫的想法讓董千山眼前一亮,這是連金鏞也沒有嘗試過的領域,而且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林宥倫如果真按照這個思路去寫,很可能為寫法、創意都開始捉襟見肘的武俠開拓出一條新路。

此時董千山反而覺得,金鏞給林宥倫定下一字5元的稿酬並不為過。《明報》哪怕再拿出500萬,如果能帶動整個武俠的新發展,這筆買賣就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