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大清第一福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八章:赫舍裡?和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二八章:赫舍裡?和卓

過年了,十四不在,弘春分家,貝勒府雖張燈結綵,亦掩蓋不住冷清蕭瑟。今年天氣異常,隆冬時候竟如深春暖景,日日豔陽高照,微風和煦,讓原本就少了的年的味道愈發淡薄。至大年三十這日,我依著規矩,早早穿戴齊整了,領著阿醒、弘明往宮裡請安。弘春甚為體貼,與新媳婦瓜爾佳氏在宮門口恭順等著,待給我請了安,方隨我一併前往永和宮。

德妃見了孫媳婦,亦是歡喜,賞了禮,又免不得拿弘曆的富察氏與弘春的瓜爾佳氏比較,一個活潑純真,一個嫻靜嬌俏,實在挑不出什麼錯,總而言之,比我和四福晉兩個媳婦兒要討喜得多。有了新媳婦,我和四福晉這兩個老媳婦也可歇一歇,什麼揉麵糰擀麵皮包餃子一類的事,可全交給她們了,只用在旁邊盯著指點、教訓便是。

阿醒年紀不小,我還沒急,德妃可操心了,好似堂堂大清郡主嫁不掉似的,左問右問,又張羅著要從春節往宮裡請安的王公貝勒裡頭挑個孫女婿。阿醒大了,比以前知道害羞了,便赧紅了臉,垂頭默默謹聽而並不多語。

唯弘明無憂無慮,前庭後院跑來跑去,一會子要拉著弘春點煙花放爆竹,一會子又麻溜爬到炕上纏在德妃懷裡撒嬌。德妃也不拿規矩拘束他,由著他鬧來鬧去。而我覺得玩鬧乃小孩子的天性,也就任他張揚頑皮。弘曆與弘春皆在宮裡讀書,弘曆還親自教弘春算術,他們自小因著都在德妃跟前走動,便比其他弘字輩的皇孫要親厚許多。兩人立在天井裡說話,嘀嘀咕咕,不知在搗鼓些什麼。永和宮因四爺、十四爺人丁旺,聖寵優渥,德妃自己又有權勢,故而屋前屋後人頭濟濟,乃後宮最為得意喧鬧之處。

晚宴與往年一樣,依舊在乾清宮吃年夜飯,但開席較晚,加上規矩儀禮頗多,實在勞心勞力,故而在下午兩三點之時,德妃會先命人煮兩鍋餃子給眾人填填肚子。瓜爾佳氏與富察氏從未在宮裡過年,許多規矩都不懂,便有些不知所措,不過她倆教養頗好,都出自名門貴族的正統教育,知道如何審時度勢,瞧著長輩們的動作揣摩意思,倒也沒什麼為難。

當眾人各做各事,歡顏笑語之時,永和門處傳來一聲傳唱:“皇上駕到。”我彼時正把弘明拉在角落裡喂餃子吃,這些天因著過年,事事都縱著他,他便見風使舵,得寸進尺,嬤嬤們喂他吃餃子,他硬是不肯張嘴。我心裡惱火,但忌諱是在宮裡,沒好當著眾人面訓他,又擔心呆會鬧得太晚叫他餓肚子,便耐著性子親自喂他。聽見通傳,我忙放下碗,掏出帕子胡亂給弘明擦了嘴,牽著他往廊下迎駕。

康熙已是六十幾歲的老頭,長辮發白,皺紋滿面,腿腳倒是有力,在宮街就下了轎,被太監宮女們簇擁著,一路走了過來。我立在德妃身後遠遠望去,只見康熙雙手背在身後,笑容滿面,行步的姿態、動作,可真與十四一模一樣。說實話,康熙的幾個兒子,無論從容貌、姿態、步伐,都是年紀越大越像,再加上年長的幾個都開始發福了,長臉變成了圓臉,言談舉止間便更加相像了。定睛一看,康熙身邊還跟了一個穿深藍袍子的少年,舉止周正得體,就是有些羸弱,彷彿風一吹,他就要被颳走了。

我隱約猜到什麼,心裡掂量了幾分,略有不滿。

等他們到了跟前,我忙隨德妃等跪下行禮,康熙抬了抬手,笑道:“都免禮。”又伸手扶了德妃一把,笑道:“還是你這兒有年味兒,人多熱鬧。”他身後的少年上前給德妃請安,道:“赫舍裡?和卓見過德主子,德主子萬福金安。”德妃不記得此人是誰,因他是康熙帶來的,又姓赫舍里氏,便不敢怠慢,忙虛扶笑道:“不必多禮,快起來罷。”

眾人前呼後擁的進了大殿,康熙落了座,朝弘明招了招手,笑道:“小子,過來。”弘明有些懼怕康熙,反往我身後一躲,德妃道:“快過去,皇爺爺叫你呢。”康熙也不生氣,隨手從盤子裡抓了一把西洋糖,道:“皇爺爺這兒有糖吃。”我猜弘明一定暗地裡翻了個白眼,他又不是兩三歲的小寶寶,幾顆糖果可哄不住他。果聽他稚氣道:“額娘說了,吃多了糖牙齒會壞,我不吃。”康熙怔了怔,可沒把身邊伺候弘明的幾個嬤嬤嚇死,連德妃也繃住了臉,生怕康熙不悅。康熙不說話了,屋裡所有的聲音都遽然止住,安靜得不可思議。

康熙往腰間摸索片刻,隨手解下一個荷包,從裡頭掏出樣物件,道:“皇爺爺這兒有個好東西玩,你要不要瞧瞧?”見他面色如常,眾人方舒了口氣。弘明渾然不覺氣氛變化,往前走了兩步,探頭道:“是什麼東西?”

康熙搖了搖手中物件,道:“你過來瞧瞧就知道了。”

三世同堂,膝下弄孫,也是人間一大美事。弘明好奇心重,很快就倚在康熙膝蓋上拿著放大鏡玩,又開心的跑到我面前道:“額娘,你看,只要把東西放在圓鏡子下面,就會變大呢...你覺得稀奇不稀奇?”

我兩隻眼睛一直盯著赫舍裡和卓呢,隨口敷衍道:“可真稀奇。”

在大清朝,放大鏡乃西洋物件,在市井裡極難買到,故而珍貴,弘明以前從未見過,今兒得之,那肯再還回去,便道:“皇爺爺要賞給弘明嗎?”康熙嗯了一聲,笑道:“這小子倒一點不知畏懼...”又道:“好了,皇爺爺賞你了,你拿著玩吧。”

弘明一蹦三尺,笑得嘴都裂開了,道:“皇爺爺萬歲!”

康熙逗得哈哈一笑,又慢慢將視線從弘明轉到阿醒身上,道:“阿醒,怎麼不見你說話?”阿醒忙起身,走到康熙面前,道:“阿醒給皇爺爺請安。”她以前也是極得寵的,只是年紀大了,性子穩重許多,也不好總在長輩面前不知所謂,變得更為內斂含蓄。康熙笑道:“有段時間不見你,又長高半個頭了。”倏然一轉,又意味深長道:“也該嫁人了。”

阿醒臉頰微紅,她的餘光掃在赫舍裡和卓的身上,手裡絞著帕子,並不多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康熙朝和卓揚揚手,示意他上前,對阿醒道:“他叫赫舍裡和卓,暫時在戶部當差,是仁孝皇后的侄孫兒,也是朕的侄孫兒,他沒來過永和宮,你領著他四處轉轉可好?”皇帝開口,誰敢不從?阿醒明白意思,低聲道:“是。”康熙笑道:“好孩子。”又道:“和卓,你先留在永和宮,呆會用晚宴時,再一併往乾清宮赴宴便是。”

和卓的聲音清朗乾淨,抱拳道:“微臣遵旨。”

雖說在古代,極為看重父母之約媒妁之言。但也有很多時候,父母還是會徵求兒女意見的,所以萬事不可統一而論。依著阿醒的性子,如果康熙亂點鴛鴦譜,阿醒不樂意嫁,還不給鬧個天翻地覆去?不過,這和卓我不喜歡,太瘦了,感覺是個病秧子。

回家我得跟阿醒說說。

阿醒朝和卓道:“你跟我來...”和卓大大方方,抱拳道:“有勞郡主。”眼見她倆出去,往背影一看,身高體態倒甚為相配,和卓也知照顧人,幫阿醒挑簾子,到了花園裡擔心阿醒的花盆鞋不好走石子路,便藉故只往宮廊平地上走。凡事只要阿醒開口,他都說好。

眼見一對小兒女出去了,康熙笑道:“早上才收到十四的信,說一切安好,你們盡可放心。前頭幾場大小戰役,他都大獲全勝,贏了不少戰利品,朕心裡高興。”又朝李德全打了個眼色,李德全退至門外,捧來一匣子乳餅。康熙道:“乃薩爾魯克的好奶製成,是老十四親自監工造的,你們都嚐嚐。”德妃聞之,甚為歡喜,道:“老十四打小孝順,無論到了哪兒呀,都記掛家裡人。”康熙道:“他為國出力,朕甚感欣慰。”說罷,便起身道:“幾個蒙古的王爺還在乾清宮候駕,朕先去了。”德妃等忙起身送駕,福身道:“恭送皇上。”

十四打勝仗,連著子女一起得福,若不然康熙也不會從萬事之中抽空管阿醒婚事。

不叫十四記掛京城,才能讓他安心打仗啊!帝心深沉,實難叵測。

過了午時,有內務府的太監過來宣召眾人過去用膳,今年的晚宴由御廚房承辦,德妃年紀大了,很多事情沒得精神體力去料理,便放開了手,只做監管,具體事兒交由兩個掌事在操持,便空閒不少。她領著兒子、兒媳、孫子、孫媳浩浩蕩蕩往乾清宮去,頗為得意。

赫舍裡?和卓安靜溫潤,隨在阿醒旁側含笑不語。阿醒到底是女孩子,嬌羞不已,又怕別人拿她笑話,遂故意沉著臉,也不與和卓說話,裝作平常模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