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9章 投彈不過山海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69章 投彈不過山海關

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城中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寧遠大戰終於結束。

隨著寧遠的失陷,明國在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佔。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後,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不過,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就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面開啟城門了。

有些豪紳,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豪紳滾蛋,擴張到遼西後,開原已經足夠魚龍混雜,就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了。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然而,遼鎮覆滅後,這些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了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他們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現在,祖大壽沒了,根本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還有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絲毫不在奴酋之下,沒人願招惹這個殺神,大家各懷鬼胎,都想著儲存自己實力,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辦法守了。

一杆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湧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甕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沒有,那是本官讓訓導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他事情厲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和談。”

康應乾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正要對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當年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這樣做大事的人,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各種拉近乎,王在晉當年確實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好像排在三甲的末流。

康應乾一臉尷尬,岔開話題道: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今日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低聲音道: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餐額頭汗珠,忐忑不安道:

“議和?你們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笑著望向王在晉,一字一句道: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便負責替開原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都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劉招孫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我更瞭解。西南奢安之亂已經控制不住,陝西據說已經人吃人了,加上咱們開原軍佔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佔據遼東遼西,嘴角不由自主的微微上揚,彷彿在炫耀一件很讓他自豪的事情。

“天下,大難將至。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說到這裡,停頓片刻,抬頭望向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然而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王在晉想了一會兒,知道康應乾想表達的意思。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既然上了開原賊船,無路可走,只得答應下來。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如此之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