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曆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五章:征服滿洲,必先征服日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五章:征服滿洲,必先征服日本

熙皇帝親自敕命覲見,遠在揚州的戴梓不由得怦然心T>香世家,父親曾任過滿清的八品小官,清軍入關南下已有了十幾二十年,在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戴梓並沒有對滿人的切膚之痛,所讀的聖賢書中也是認為大清是華夏正統的,他屢次科舉不中,正準備倚仗著父親的關係在綠營中謀得一個職位,這個時候朝廷的旨意剛剛下來,戴梓先是愕然,隨後便是大喜,聽宣旨欽差的口氣,皇上是想讓他去研製火銃的了,製作火銃原本就是他的興趣,朝廷若是能封官許願,讓他安下心來研製,實在是再好不過。

拜別了雙親之後,戴梓在欽差的催促下正式啟程,由於皇上急著見他,這一路都是騎著快馬北上的,每過一個驛站便換馬一匹,半月的功夫,便進抵直隸,這時朝廷又有了旨意,敕封戴梓為五品工部督造,戴梓大喜過望,接過了皇上親自頒佈的印綬官服,深感皇恩浩蕩,他所不知道的是,若是換在另一個時空,一個同樣的戴梓被這個浩蕩皇恩的小皇帝直接\配去了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今日的他之所以有這個際遇,正因為他還有可用之處而已。

戴梓抵京之後立即穿上了朝服頂戴,由人領著入宮覲見,在太和殿裡,戴梓終於見到了皇上。

康熙相較於從前顯得成熟了不少,稚嫩的面孔透了些不怒自威的威嚴,他撫案遠望了一眼拜伏於地的戴梓,想不到戴梓竟如此年輕。

“你就是戴梓?朕看過你的連珠銃,很好,是個人才。”康熙慢悠悠的品著香茗,語氣緩慢的道。

戴梓不敢抬頭,更不敢站起,匍匐道:“皇上錯愛,微臣如何敢當。”

康熙點了點頭,顯露出了與年齡不符的成熟:“你倒是懂得謙虛,很好。”或許是鰲拜在康熙面前過於狂傲的緣故,康熙對於恭謹的人反而另眼相看,問道:“鍛制火銃雖是奇淫技巧,卻也是一門奇技,朕看了你的連珠銃,比之逆明的連\火銃還要精細,實在是歎為觀止,朕要借重你,讓你為我大清造出神兵利器。”

戴梓忙道:“微臣領旨,定不負皇上所望。”

康熙又問他:“戴愛卿,如今前明餘孽貽害西南六省,朕急需一批連珠鐃\往江南以助軍事,愛卿可有什麼辦法趕製一批出來。”

一說起鍛制的事,戴梓立即來了勁珠銃鍛造不易,不單需要上好的鋼材,還需大批熟練的工匠,這一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前線吃緊,微臣只有嘔心瀝血,爭取在三月之內趕製三千支出來,但皇上需給微臣備齊好材料和足夠的人手,巧婦都患無米,更何況是微臣乎?”

康熙不由得皺了皺眉,三個月才趕製三千支,實在不盡他的心意,可是此時正是用人之際,除了戴梓之外誰也制不出連珠銃來,也只好勉強如此了,好在另一邊荷蘭人的工匠也開始了鍛造,三個月之後,三千連珠鐃和數千新式前膛槍便能送往江西,調由鰲拜先用著,而且荷蘭人的火炮鍛造的工藝十分精湛,再加上天津等地的船塢已經開始修建戰艦,一年之內,新軍和水師就能形成一定的規模,屆時水陸並進,看南明能堅持到幾時。

康熙恍了恍神。又將目光放在了戴梓身上:“朕聽說你對造船也有興趣。朕在天津開設了七座船廠。在關外等地也開辦了幾個。荷蘭人地船工確實精湛。那些荷蘭夷人不知我天朝地大物博。朕開設十幾個船塢造船。荷蘭夷人竟目瞪口呆。他們國中地不過千里。民不過百萬。一國上下竟只有兩個船廠。如今到了天朝。才知道天高地闊。哈哈。朕已下旨讓各船塢加造艦。所需地材料朕絕不拖延。一年之後。便能奪回瓊州等島了。”康熙語氣充滿了傲氣。這也難怪。荷蘭國小力弱。都能造出那麼多地鉅艦出來。康熙自持坐擁江山萬里。又有熟練地荷蘭工匠。只要傾盡全力。一年造出幾支艦隊出來都沒有問題。滿人一貫以為明軍之所以得勝是因為南明地火器犀利。如今康熙有了連珠銃。又有了荷蘭工匠地協助。自然以為南明不足為患了。

戴梓見康熙重視火器。感嘆自己自小不愛讀書。素喜機械實在是運氣。如今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心裡也是躊躇滿志上聖明。微臣對造船倒也有些想法。其實戰船式樣繁多。各有千秋。因此。海戰中真正主導地不是戰艦。而是犀利地火炮。西洋戰艦之所以稱雄一時。所憑藉地正是戰艦所能搭載地火炮極多。”

康熙深以

點頭稱是。戴梓果然是個人才。於是道:“朕讓你在T3是要你總督制造局和船塢地事。你用心地辦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臣領旨謝恩。”戴梓拜伏於地。康熙撫了撫鑲金桃木椅地柄手。一旁地太監立即明白皇上道乏了。忙扯著嗓子喊:“起駕。回養心殿!”

戴梓告辭而出不提。

在海都,朱駿這半月以來一直都成日的往山谷裡跑,想看看新式火炮的鍛造進度,丘吉爾對於這個熱心的皇帝卻皺起了眉,隱忍了幾天終於無畏的下達了逐客令,原因無它,朱駿的每一次出現都會讓山谷內的秘密工廠的工匠們渾身不自在,丘吉爾和工匠們無法正常的投入工作。

朱駿在丘吉爾面前碰了釘子,倒並不以為意,笑哈哈的走了,宮裡的奏摺已經堆積如山,這些奏摺都是內閣署理過的,寫好了意見,朱駿所要做的只是批紅奏準便成了,幾日功夫,總算清理乾淨。

一份外藩所擬的奏摺吸引了朱駿的注意,是日本國的國書,德川幕府請求大明容納一批日本人進入大明書院求學。

按理說,藩國派往留學人員抵達大明是天經地義的事,內閣在下面的批准也是同意的,可朱駿卻覺得彆扭的很,日本國這一年來的貿易完全由大明的海商掌握,由於該國金礦銀礦奇多,那些海商們每年便從日本國賺取上百萬兩白銀的貿易順差,日本人對大明也甚是恭謹,甚至於對大明前往日本貿易的商人也給了許多的優惠,一些大商人可以隨意出入德川幕府,就算犯罪,幕府也會儘量給予方便,這使得日本在大明民間的聲望十分好,有邸報甚至為日本國出頭,大明的外藩十有**的都得了‘永征伐之國’的名號,為什麼日本沒有?

朱駿對於這種聲音只能搖頭苦笑,心裡卻對日本人的厲害之處大為欽佩,也更加有了防備,對於這份國書,朱駿最後還是用紅筆御批了個準字,既然要來,那就光明正大的來吧,否則不知又會用什麼卑劣的手段學習呢,至於日本國事,朱駿還得小心在意,這個民族在你強大時十分恭順,可是一旦你虛弱時,往往會第一個跳出來致你於死地。

“留學生?”朱駿突然想到了什麼,日本國既然派了留學生過來,自己為什麼不能施展一些手段呢?德川幕府已到了末期,各大名覬覦江戶已久,這個時候正是讓這個島國陷於內亂的大好時機,只要控制得當,讓它亂個十幾年都沒有問題,屆時大明再以天朝上國的身份出面調停,名為勸架,實為削弱,一定要讓他一百年內翻不起身。

朱駿主意已定,心情大悅,忙喚身邊的內侍道:楊學士請來。”

內侍應了旨,匆匆而去。現如今的局勢十分明朗,大明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消化三藩的土地和士兵,這一切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而滿清也急需積蓄力量,準備好最後決戰,因此北方的戰事反而一下子消停了下來,除非有某個導火線被引燃,雙方誰也不希望主動出擊。因此,朱駿現在所要做的不單是操練新兵和開\北方六省,更重要的是尋找到一個突破滿清江南防線的契機,而這個地點正是日本。

日本扼守太平洋以東,東面便是東南沿海腹地,最為關鍵的是,在它的北面,正是朝鮮半島。

朱駿方才靈光一現,突然想到了一句日本人的狂言:“欲先征服支那,必先徵滿洲,欲先政府滿洲,必須征服朝鮮。”

這豈不是就是一條絕好的進攻路線,如今長江一線重兵雲集,滿清主力處處佈防,四十萬大軍橫在了南明的正面,除非與滿清決一死戰,否則很難在這一條防線開啟口子,唯一的辦法就是另闢新路,而這個辦法出自日本,被朱駿改為:“欲先光復天下,必先征服滿洲,欲先征服滿洲,必須征服朝鮮,欲先征服朝鮮,必先征服日本。”

滿清的京畿主力全部佈防長江一線,而關外老巢的大軍卻衛戍京畿,也就是說,在遼東,滿洲的防守十分贏弱,只要能夠在那裡撕開一個口子,滿清必然會不顧一切的直撲龍興之地,到時朱駿再派一支水師遊戈於天津海域,清軍的京畿也將受到嚴重的威脅,遼東乃是滿人的老巢,是絕不容許丟失的,京畿更是重中之重,因此,鰲拜所攜帶的四十萬主力只能後撤,丟車保將,整個長江一線自然成了南明的囊中之物。(,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節更多,支援作\,支援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