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曆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五章:跳進黃河洗不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五章:跳進黃河洗不清

於懷柔漢軍旗的令旨,朝廷中頗多反對之聲,這些多祖上沾滿了漢人的鮮血,而且大多數人原本都是明臣,為了榮華富貴芶且偷生最後成了滿人的奴才,朝廷裡的官員大多數是當年跟隨永曆入緬,寧願顛沛流離,冒著生命危險都不願做奴才的臣子,對於朱駿這種優的勸降條件可以說是極為不理解

其實這種事朱駿也能理解,大家跟著他熬了這麼多苦日子,擔驚受怕,如今好不容易混出了頭,可是那些漢軍旗的人算個什麼東西,原來是明臣,朝廷養著他們,滿清入關時搖身一變又成了滿奴,如今皇上居然還要保持爵位吸引他們繼續反覆背叛,這樣的結果任誰都不能理解。

一時間彈劾的奏摺如雪片一般飛入內廷,有委言相諫有大罵朱駿糊塗大家反正是撕破了臉豁出去了。朱駿也只能苦笑,滿清入關的那場場血戰已經令不知道多少人流離失所,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破壞,如今這一場光復戰再這樣折騰下去,人民如何還能經的起折騰?唯有這種誘惑執掌地方大權的漢軍旗人投降,這樣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看似懦弱,但對人民有利,至少不需要太多的地方歷經戰火,長江以南的戰役倒還罷了,北方乃是滿人的根基,到時候抵抗一定十分激絕不再是從前那樣輕易就能就範因此,似廣東福建貴州等三藩不費一兵一卒的光復是模式。

至於那些叛臣,秋後算賬自然是要可那也要等滿人徹底被清除之後,當年劉邦在打天下時豈不是匯聚三教九流,可是一旦坐上了江山,便是一場大清洗,只不過劉邦清洗的是功臣,而朱駿清洗的是一些罪大惡極地叛臣而已。

值得朱駿安慰的是,對於這一點,內閣的三個大學士子以及幾個參贊都站到了他的一邊,這些實幹型的大臣與正人君子們不同,他們的選擇更多是利益的角度,是否對大明有好處才是他們立場的唯一標準。

由於有內閣力支援,朝廷裡雖然非議多多,也翻不起風浪。南北鎮撫司立即挑選出數十個特使,飛馬向滿清各省滲透,各地地番子也開始動起手來,各種謠言在北方各省蔓延,什麼巡撫某某某與明軍秘密謀和,某某總兵與明人密使交談到深夜等等,五花八門,無奇不有,而且還有鼻子有眼,個個都是一副內幕知情人的摸樣,不管是酒樓茶館,以至於鄉村野外,也有貨郎經過,流言蜚語,很是熱鬧

各省的總督巡撫坐不住了,原先他們聽到本省內有別省巡撫的流言倒是沒什麼反應,畢竟和他們沒有多大的關係,可過了幾日,流言開始造到了他的頭上,這可不得了了,於是衙門開始出動衙役開始捕人,可世上什麼都能堵,唯有口是封不住地,官兵越是捕人是讓人覺得這是官府心虛的表現,既是子虛烏有的事,你這麼激烈做什麼?於是流言語更甚,大街小巷越穿越廣,官府地衙役如何拿得過來,只好抓些無辜的人了事,這樣更是激起了民憤,自清人入關之後,大肆的屠殺和文字獄讓許多漢人沒有了脾氣,可是並不代表他們都是膽小鬼,如今大明勢滿人雖然在各省封鎖軍情,甚至大肆張貼永曆已死的訊息,可是漢人不是傻子,兩湖兩江地商人早已帶過來了訊息,一時間有人哭有人笑是讓許多漢人增強了抵抗的信心,境內不知多少土匪拉起了復明的大旗,在深山老林中與清軍周旋,一邊設法與大明的南北鎮撫司的樁子聯絡,另一邊大力吸收人馬,其中河南,山東等地的反清復明組織尤其強大,在河南,胡大刀九蓮山領導地會眾過一萬人,克復州縣,搶劫府庫,聲勢浩大的很。還有山東響馬趙一山,聚眾千人,擁有三百匹戰馬,遊蕩於各縣,致使山東境內地滿人人人自危,甚至連押運糧草都要上千個綠營隨行保護才敢穿州過縣,滿清的鎮壓越是劇反抗則更是激至少反抗還有希望,希望就在南方。

這下子可不得了了,各省地巡撫怕啊,土匪不可怕,盜賊不可怕,針對他們的流言卻讓他們坐立不安起來,任何朝廷對於這種流言都不會掉以輕心地,對待這些被流言的臣子一般都是寧殺錯莫放過的態度,而且這種流言根本就辨不清朝廷會怎樣看自己?太皇太后和皇上是怎樣想的?其實就算是皇上信任他們,不

言,他們將來還會得到重用嗎?這種擔心受怕簡直可怕,歷史上那些被指叛國和謀逆的罪名可都是莫須有只需要莫須有的罪名,便可抄家滅族家死光光。

到了這個時候還有什麼辦法,沒辦法了,寫自辯摺子吧,奴才對主子的忠心可昭日月,請主子千萬不要相信外間的流言蜚語,奏摺透過六百裡加急送了出去,可是總督巡撫們仍然不放心啊,寫了總得人信吧,總之這種事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哎…………

在北京城。這種流言就更加玄乎了。什麼河南巡撫意圖造反。山東巡撫近來與南明地密使來往密切。陝西提督王輔臣異動頻繁等等。甚至一些王府貝勒地府邸都不能倖免。這種流言自然是以各種方式傳入了宮廷。到了孝莊和康熙地耳朵裡。

孝莊對這種流言十分慎重。與康熙下旨讓索尼和和碩康親王傑書前來相商。索尼地年紀越來越大了。腿腳不便。每日地朝會都不能準時參加。幾次想請辭養老。康熙都不准許。康熙念他老邁。便讓他在家中辦公。如今滿清可謂是一日不如一日。到處都是烽火。外有南明咄咄逼人。內有各種反清勢力搗亂。索尼地公案桌上堆得比人還高。不是河南要剿匪。就是湖南地長沙被圍請求朝廷增援。要不就是兩浙地糧餉被截。好事沒有。盡是一些焦頭爛額地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傑書乃是禮親王代善地孫子)。禮親王代善孫。祜塞第三子。康熙族兄。順治十八年。襲爵康親王。正白旗督統。好勇力。自鰲拜出京之後。由於正白旗一直受到鰲拜地鑲黃旗打壓。康熙為了遏制日益膨脹地以鰲拜為代表地鑲黃旗。便故意重用傑書。以此提升正白旗地地位。傑書也算爭氣。許多差事辦地也算妥帖。一舉成為宗室最耀眼地權貴。

孝莊坐在暖殿後地珠簾之後。康熙坐在上。索尼坐在左角地太師椅上。傑書年輕。只能站著。四個當今滿清最尊貴地人物就這樣先是絮叨了些家務。孝莊似乎並不急於表態。口裡說了些近來和碩公主外嫁地事。又問了索尼近來地身體如何。敦促傑書多讀些書。最後還是康熙忍不住了。康熙如今已十四歲了。由於早熟和早先得過天花地緣故。顯得比同齡人都要顯得成熟。若不仔細看。不知道地人還以為是二十歲地青年。

“近來京城中地流言。你們可都聽到了風聲嘛?”

這句話明顯是問索尼和傑書地。索尼是個穩重地人。不到最後關頭時絕不會表態地。只是佝僂著坐在太師椅上不斷地咳嗽。不說話。

傑書硬著頭皮站了出來道:“依臣的分析,這多半是明人離間我大清君臣的謠言,不足為信,只是此事事關重大,皇上不可不察,還是要派出欽差到各省去,明面上撫慰,其次便是明察暗訪,若是果實忠心耿耿欽差可著情給予封賞,若是真有嫌疑可讓欽差立即接掌兵權,以防不測。”

傑話中自然是否定了這種謠言的真實性,可是這畢竟是大事,查是要查只是不能打著查人的幌子,否則會引起恐慌,那就故意以勞師的形式派出欽差,表面上時撫慰軍政,暗地裡去查。這個建議可是他左思右想了一夜才謀劃出來可謂是用心良苦。

傑意見引起了康熙的共鳴,他豈能不知道這些都是謠言,可畏的是這種謠言明知是假可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就算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都不成。

“傑皇兄對,明人奸計,朕不是崇禎,豈能像他那樣糊塗,反而受這種挑撥。只不過茲事體大,朝廷派出要員去查訪也是應該的。皇祖母,您怎麼看?”康熙表態支援傑意見,轉過後去看珠簾之後的孝莊,詢問她的意見。

珠簾後的孝莊看不清神情,沉默了片刻之後,反而向索尼問:“索中堂,你怎麼看?”

索尼到了這個時候可不能再裝糊塗了,咳嗽一聲,捋著顎下的白鬚道:“若是派出欽差,各省的總督巡撫會怎麼看?如今此事已天下皆知,那些總督巡撫原本就坐臥不寧,這個時候派出欽差,恐怕誰都知道是朝廷懷疑各省的封疆大吏了,不管打的是什麼幌子,都會讓各省督撫人人自危,一個不忠臣也要變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