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曆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五章:新城上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五章:新城上海

通威脅之後,軟弱的僧侶們終於做出了妥協,以辛集團繳納出了三百四十萬頃田地,劉二一面組織僧侶簽訂讓地契約,一面讓人飛報皇上。

而在這個時候,南岸的流民也漸漸的對自己的命運做出了選擇,有近二十一萬戶六十萬人選擇了留在江南,另外的二十五萬戶四十萬人選擇了印度,留在江南的大多是拖家帶口的,他們寧願選擇在這裡平平淡淡的過下去,也不願去那未知的領域做什麼農場主,而另外二十五萬戶雖然只有四十萬人,卻大多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家眷親人早已在逃亡的路上死了,這裡已沒有什麼過多的留戀,寧願躲避到萬里之外去重新開始。

按原定計劃,去印度的百姓每人可分得五十畝地,可是由於去的人比原定計劃的少,從僧侶那裡取得的土地又比原定計劃要多,因此,每人便可分得一百五十畝地,一個人丁如此多的土地,這要是放在現今,也算是一個地主之家了,此外,僧侶還貢獻出了一大批糧食出來,也足夠這四十萬人吃到來年開春,只要他們到了印度,一年之內是餓不死的,朝廷給他們每人放了二兩銀子,算是給了他們購買種子和僱傭一兩個印度佃農的銀子,畢竟印度的賤民極多,只要一天給他們一碗飯吃,一年下來,僱傭幾個人恐怕連一兩銀子都不要,足夠應付下去。

被安排去印度的流民又被分為了兩批,一批人直接坐著南洋,東洋水師的船隊啟航,另外一批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東洋,北洋水師的船隊只有五百餘艘艦船,連補給船也算上不過八百艘,一次性運載十萬人就已經到了極限,因此,大多數人還得步行。

留下來地流民則繼續在南岸等候,就在這個時候,松江府知府已抵達了常熟,覲見皇上,這一次朱駿召松江知府前來,其實就是為了安置這些流民的,他的意思是,在松江府靠近海岸地一片土地建立一座工業商貿新城,名字已經定下來了,叫上海,這座新城完全仿造開區的模式新建。其實早在一年前,朱駿所考慮的新城地址上已經被松江府在這裡建立了開區,現在要做地,只不過是將這個開區建大而已,並且派人緊急的搭建民棚,並且興建工廠。

松江知府名叫李之龍,錢塘人,幾年前原是江南的孤兒,被朱駿指派人運到了海都進行學習,五年前畢業之後分到順天府衙門做皂隸,很快便在眾多皂隸中脫穎而出,成了順天府判官下地一個主事,江南光復之後,朝廷需要大量的官員前往江南進行管轄,李之龍因為精通大明律,又在開區學過工廠建設,原本在學院裡所學的知識也十分豐富,在順天府的十分能幹,被拔耀為松江知府。

如今那座山谷教化孤兒地學院已是大明最為開放的學院,不但開設的課程多,而且專精一門,教材也相較起來比較實用,如今已改為皇家學院,其知名度比之陽明學院,東林學院,理學院更加高了一個檔次,其實八年前朱駿拉來了一批批孤兒撫養教化之後,如今已經充斥在大明各大衙門以及軍事機構,這些人都是窮苦出身,讀書時肯吃苦,出來後也願意埋頭苦幹,大多數都已經混到了不錯的地位,只是他們與別人不一樣,別人對皇上或許只有敬畏,可是對於他們來說,大明皇帝就是他們的再生父母,他們就是大明皇帝嫡系中的嫡系。

“臣,李之龍叩見皇上,吾皇萬歲。”李之龍沒有其他地方官員對朱駿地誠惶誠恐,而是猶如見到久未謀面的父親一般莊重行禮。

“起來,不必客氣。你是皇家學院地?第幾期的?學地是什麼課程?”朱駿已看到了李之龍腰上系的一枚鵬符,這是皇家學院地校徽,朱駿親自擬定的,意為大鵬展翅之意,從此之後,不管是畢業還是沒有畢業的學子,都願意將這枚鵬符系在腰間,以示自己是‘天子門生’。

李之龍站起身,深望了朱駿一眼,他一直把皇上當作自己的長輩,可是如今他已是意氣風的青年官員了,可是皇上似乎也年輕的很,心裡多少總有些彆扭,李之龍拱拱手:“回稟皇上,臣是第一期政務系肆業的。”

朱駿讓內侍搬來了錦墩。要李之龍坐下說話。李之龍側身坐下。朱駿才道:“李愛卿就任松江知府幾年了?”

“一年。

復之後。吏部需要七品以上官員地名額足有一千餘還在順天府做八品主事官。只因所需地官員實在太多。微臣平日裡在順天府倒做了些成績。這才連升四級。直接升耀為松江知府。”

朱駿頜點頭。這個年輕官員看上去倒也是穩重。對他也有了好感。繼續問:“浙江設立五大開區。廣東四個。江蘇同樣也是四個。其中一個便在松江府境內。朕問你。如今松江開區現今如何了?”

李之龍道:“松江毗鄰長江入海口。地理位置絕佳。雖然比不得蘇州開區那樣有聲有色。但是相較於本省其他兩個開區來說還是不錯地。如今松江開區一切基建都已修建完畢。吸引地商人足有數千名。他們或獨資辦廠。或與人合夥。現今共有工匠千人以上地工廠一百三十四個。其餘地小作坊幾乎每日都有新增。微臣實在汗顏。不能得知具體地數目。尚需傳開區屬官相詢。”

李之龍意猶未盡地舔了舔唇。繼續道:“松江雖然地理位置不錯。可惜人丁卻顯得單薄了。如今開區地作坊雖多。在那裡務工地百姓也有近二十萬。可是勞力人口仍然顯得過於少了些。許多工廠每日張貼文告招募工人。陛下。微臣聽說許多流民還駐留在長江南岸。不若遷徙分流一些到松江府來?”

朱駿還未開口,李之龍倒是先提出請求了,朱駿不由得笑了笑,松江府畢竟不是蘇州那樣的大府,由於幾百年來朝廷禁海的政策,使得這個毗鄰大海的地區人口還不及蘇州府的五分之一,如今一下子開設開區和港口,人力資源自然就顯得捉襟見腹了,朱駿終於進入了正題:“朕正有此意,因此才召你來相商的,朕打算移民六十萬口至松江府去,以開區為基礎,建立一座新城。李愛卿,你看如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啊?”李之龍差點從錦墩上一**摔落下來,松江府缺人是沒有錯,可是遷徙六十萬人,整個松江府也不過四十萬人啊,李之龍其實估摸著開區差不多需要五至十萬的工人,可是皇上一下子塞過來六十萬,這是什麼概念?李之龍在短暫的驚慌之後定下了神,徐徐道:“微臣實在汗顏,皇上九五之尊,詔令八方,如何需要與微臣一個小小六品下臣相商國家大事,只是…………”李之龍畢竟是個年輕人,身上還是有菱角的,他在這裡頓了頓,想了想自己接下來的言辭,才道:“微臣實在不敢奉詔,若是一旦六十萬人湧入松江府開區,恐怕人多了些,微臣原本是錢塘一個無父無母浪跡街頭的孤兒,承蒙皇上帶去了海都,給臣飯吃,給臣衣穿,讓人教導微臣學問,就算是父母之恩亦不過如此,如今微臣算是學有微成,替皇上牧守一方,絕不願意看到松江府因為流民湧入過多,而導致…………”李之龍在這裡沒有說下去,他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這一番推心置腹,既是有感而,也算是一番勸諫之言。

朱駿笑了笑,不以為意的揮揮手:“你的心思朕能明白,朕不是說了嘛,建立一座新城,其實六十萬人只要施政得法,安置起來也是容易的,君不見松江開區一年下來便給百姓提供了近二十萬的就業嗎?”

朱駿的臉色開始肅了一些:“既然能吸引一百多個千人以上的大工廠,安置二十萬人,為什麼不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前來投資,安置這些流民呢?朕不止是要在這裡建立新城,還打算在上海新增一個大型港口,嗯,整個江南最大的,此外,那些商人在上海進行投資,還可享受免稅一年的好處,再說這裡勞力極多,人一旦多了,人力也就賤了,商人們在這裡興辦工廠,可能支付的薪金只有其他區域的一半,若李愛卿也是商人,朕問問你,你是願意在上海興辦工廠,還是去其他地方?”

這一番話將李之龍說的茅塞頓開,一副汗顏的模樣道:“皇上教訓的是,若微臣是商人,恐怕選的不是蘇州,便是上海的,蘇州乃是一省通之地,蘇州城人口眾多,消費巨大,所生產的貨物可直接就近銷售,而上海若是能有免一年稅金的國策,再加上如此多的勞工,恐怕其引資能力不比蘇州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