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曆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七章:兩個衍聖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四十七章:兩個衍聖公

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自獨尊儒術以來=書人幾乎都是孔家的門生,孔聖人的名聲甚至過了秦皇漢武,因此,所謂衍聖便是“大衍神聖”之意。正因為孔子、孔聖“大衍”的“大道、神聖、真一、傳統”,孔聖人的存在足以讓整個華夏君王在其面前暗淡無光、黯然失色。

因此,孔家子孫世代接受歷朝君王的厚遇,往往在軍閥割據時期,孔家甚至代表了失傳玉璽的作用,一旦他們站到了哪一邊,那麼不管這個軍閥如何不堪,都被披上了神聖、王道的光環。

衍聖公這個天下僅有的敕封又分為南宗北宗,當年宋高宗趙構因受金兵進犯所迫,舉朝南遷。此時在山東已被御封“衍聖公”的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孫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族人,也一起攜帶了那對“孔家傳世珍寶”———孔子夫婦楷木像及畫像,隨後南渡至浙江衢州落腳。次年,高宗又御準孔端友等在衢州興建孔府孔廟,在此生息。而未隨駕南遷的,則仍留在山東曲阜。至此孔氏後裔,便形成了南北二宗。

紹興二年,孔襲封為衍聖公。暫時留居在州的孔子世家決定定居在衢州。他們多次請求在州建立家廟,到了紹興六年宋高宗趙構“詔權衢州州學為家廟”。從此時起,孔氏宗子一脈就在州生息。起初,家廟“時尚草創,即為家廟,酌田供禮,未有定數”。

這年,宋高宗頒賜銅印,賜田五頃,以供族人祀祭。孔氏南遷才逐漸安定下來。從宋高宗到以後的四代皇帝,都遵從了宋高宗地這一旨意,直到宋理宗寶元年才准許州知州孫子秀之請,撥款三十六萬,興建了第一座孔氏衢州家廟,以州州學權代孔氏衢州家廟的局面,才告結束。州官孫子秀也因建孔氏州家廟,而升為太常丞。

到了南宋王朝末期,形勢生了根本變化,宋理宗端平元年,蒙古滅了金王朝。按照蒙古與南宋訂立的協議,滅了金之後,南宋王朝即可收復失地、回汴京。然而,蒙古卻違了約。南宋不光沒有收復中原,反而失去更多的疆土。在州定居的孔子世家,再也不可能回到山東去了。宋理宗於寶元年,以現實的態度,準州知州孫子秀之請,在衢州為孔子世家,興建家廟。

元朝建立後,至孔氏五十三代孫時,元世祖欲統一孔氏二宗,讓南宗仍迴歸山東。而南宗五十三代孫卻申奏朝廷,意謂已有五代祖先在衢,舍之不忍,並願將世襲之“衍聖公”封號讓於北宗孔氏族弟承襲。自此,南宗失其爵位,社會地位日衰,後曾一度淪為平民。直至五十九代孫時,才又被朝廷冊封為“五經博士”爵號,子孫世襲。然而因其衰落了幾個朝代,加之衢州地處浙南,乃歷代兵家爭奪要地,南宗孔廟屢遭浩劫,遠不如北宗山東曲阜孔府孔廟儲存完好。故人們至今只以北宗曲阜的孔氏家族為正宗。

因此,此時南渡的衍聖公共有兩個,一個是北宗的孔興、一個是南宗的孔興,清軍入關之後,將南宗地家主也一併遷往了曲阜,這兩兄弟原本在家裡教導子弟,坐享尊榮,不問外事地,可是山東瘟疫流行之後,巡撫楊文定聽從康熙旨意,下令驅逐疫民,曲阜縣也是山東境內,疫民甚重,作為孔家後人,兩兄弟從小家教森嚴,他們所要做的,自然是維護祖先的清譽,因此廣設粥棚,潛出孔門子弟一道上陣,為疫民看症,在這個世代,讀書人多多少少都懂些醫理的,因此也救活了不少人,可是這個時候,楊文定卻來了。

對於曲阜孔家,楊文定再大的膽子也是不敢放肆地,但是上頭交代下來的任務不能不完成,因此乖乖下了拜帖,末尾還加了個學生楊文定敬上,可是左等右等,孔家硬是沒有搭理,楊文定淡定地吸了幾個口氣,又奉上了名帖,這一次又加了幾分恭敬,可孔家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仍是沒有一點回應。沒有辦法了,楊文定只能不請自去,剛剛到了門口,卻給人攔住了,攔住他的正是南宗衍聖公孔興,孔興指著楊文定便是破口大罵,更揚言楊文定不是儒家子弟,倒行逆施,要開革他的功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孔家雖有開革功名之權,但是對於楊文定這種封疆大吏來說,最受不得的是孔興的侮辱,這件事若是傳了出去,他楊文定還好意思出來見人嗎?當下,楊文定並沒有作,只是訕訕告辭,回到濟南之後,立即下簽押,令人強行入曲阜驅人,反正這是皇上的旨意,他也不怕生事。幾日之後,如狼似虎地差役和綠營兵衝入曲阜,開始一個村一個村的放火,驅逐疫民。

而孔家兩個

被這樣地暴行驚呆了。他們從小家教森嚴。所學地(子。聖人地那一套。哪裡看過這樣地事。兩個人心灰意冷。只能坐在家中聽著高牆之外地號哭。

又過了幾個月。一支劉國軒帶領地明軍突然闖入山東海豐縣。楊文定自然忘卻了這一檔子事。他辦差得利。還得了皇上地賞賜。因此便輔助京城來地滿洲中軍營開始組織進剿海豐地明軍。誰知道楊文定親屬地撫標營突然反了。不但放跑了明軍。還突然殺回了濟南。一時間防禁並不森嚴地濟南城被撫標營殺了進去。楊文定逃跑。這支撫標營在接了家眷之後。知道這裡四周都是敵人。也不敢在濟南久待。立即折返回海豐與那裡地明軍會合。一道從海路逃亡江南。

濟南城陷落。巡撫楊文定逃竄。使得整個山東大亂。榆園軍也不是吃素地。立即乘勢而起。攻佔州縣。逐漸與明軍開始沿海地明軍開始會合。而滿人也迅從京城派來了八旗前來進剿。一時間。形勢亂成了一團。趁著這個功夫。山東大批百姓開始出現了逃亡。藉著明軍接人地戰艦前往江南。孔興、孔興兩個堂兄弟也開始商議起來。孔興力主南遷。而孔興則希望保持現狀。畢竟曲阜才是孔家子弟地根基所在。不管如何。總是不能走地。

一番爭辯無果之後。孔興便決定自行其事。宣佈南宗孔門全部南遷。畢竟南宗地家業在江南也有不少。因此立即得到了家中各房地同意。而北宗地子弟也踟躕起來。畢竟大家都是姓孔地。說句不好聽地話。若是滿人知道南宗地人逃了。哪裡會分什麼南北宗。恐怕只道是孔府地人要叛逃呢。說不定留在這裡地北宗子弟都要遭殃。這就是傳說中地殃及魚池了。對於滿人地厲害。孔家人是見過地。也相信他們惱羞成怒之下做地出來。無奈之下。北宗地子弟也都去勸家長孔興。孔興嘆了幾口氣。也只能讓人收拾好傢伙。帶好孔子夫婦楷木像及畫像一道南遷。

他們跟著流民們一道登上了軍艦。起先並不敢表明身份。一直到了江南。抵達了南京。才向南京禮部透露了身份。禮部地官員先是一愣。隨即紛紛湧了上去。很快給他們確認了身份。不由分說。便準備好轎子要帶兩個家主去覲見。沿途訊息立即傳播了開來。各衙各部地官員只要抽出空地都過來了。還有書院地學子也聞風而動。可謂是喧鬧一時。

等到了宣武門外,人開始越來越多,有官員向守門的‘大漢將軍’通報,隨即便是一陣唏噓不已,大家紛紛見禮,又聽兩個開始述說沿途南逃的場景,其中雖沒有危險,但是所過之處盡是赤地千里,也讓聚攏在玄武門外的讀書人們不斷的擦拭著模糊的眼睛。

正在這個時候,玄武門的門洞裡傳來一聲高吼:“皇上駕到。”

所有人都危服正襟,停止了唏噓,等到穿著冕服的朱駿出現在門洞口,一時間裡三層外三層的人一齊拜倒,萬歲只聲此起彼伏,絡繹不絕。

“哪個是孔先生?”朱駿不得不作出一副‘求聖若渴’的模樣,踏步走出門洞,腳下虎虎生風。

兩個堂兄弟聽到皇上召喚,立即越眾而出,一齊朝著朱駿又施了個禮。

朱駿是沒有想到衍聖公還分為南宗北宗,一次性出兩個的,見到兩個人出來,心裡暗暗鬱悶,原本是打算著養一個菩薩供起來的,想不到一次來了倆,這經費就等於是翻了一番。

心裡雖是這樣想的,面上朱駿卻絕對不會表露出來,這幾年來臉上虛偽的笑容出練的越見‘感人’了,不待二人深深一鞠,連忙揚手道:“二位先生不必行禮,快快起來。”

……………………………………………………………………………………………………………………………………………………………………

讓他們留下來只有壞外沒好處有也是短期的代皇帝都是養著他們以示尊敬孔丘使得這些孔丘子孫欺男霸女壞事做盡也沒人敢說一句話。

…………………………

不是沒有想過,要知道孔家的招牌太大,不是說給滿人就給滿人的,給了滿人反而會讓他們打著姓孔的招牌霸著正統的地位,在那個年頭,什麼都講個名正言順,漢人這麼多讀書人頭上都頂著儒家的招牌,可是儒家的真正傳人卻給了蠻夷,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這種人把他們高高供起來就是,以後邸報越來越達,他們為了面子,絕對不敢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