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曆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八章:遼東軍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一十八章:遼東軍團

聯軍佔領盛京的同時,東部蒙古各王公立即舉起了:帶著部族中的勇士開始啟程,前往盛京共推察哈各部的額哲汗為額哲巴圖魯汗,現在關外的局勢已經定了下來,滿人的勢力幾乎徹底消除,蒙古的牆頭草們敏銳的察覺到了時局的變化,毫不猶豫的拋棄了滿人,重新投回了察哈爾人的懷抱。

額哲汗帶著數百車的金銀以及他的勇士也開始離開盛京,根據協議,遼東歸大明所有,作為交換,以及對察哈爾部的回報,盛京府庫中的七百餘萬兩金銀分成了兩份,其中一份由察哈爾人帶走,此外,大明必須支援額哲汗在漠南蒙古的統治,尤其是在遭遇準噶爾部進攻之時,大明至少要恪守中立,不參與到戰爭中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一切,都是大明遼東特使全權同意的,雙方在盛京福陵立下了盟誓,宣誓永不破盟。

福陵位於盛京東郊,是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地處瀋陽東郊,故又稱東陵。福陵後倚天柱山,前臨渾河,萬松聳翠,大殿凌雲,極為雄闊,而在那一刻,這座曾經喧囂遼東一時的努爾哈赤陵墓裡,卻是殘破不堪,額哲汗堅持選擇在這裡舉行盟誓,不過是又一次羞辱滿人而已,盟誓之後,這裡交由了倭人暫時駐紮,這裡有下馬碑、石牌坊、正紅門、神道、石像生、一百零八臺階、神功聖德碑樓、滌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門、隆恩殿、東配殿、西配殿、焚帛爐、二柱門、石五供、大明樓、寶城等成百數千座大小建築對是一座絕佳的兵營。

對於這一切,額哲汗很是滿足,盛京城雖然是個好地方,可是對於蒙古人來說,用處並不大,遊牧民族更熱衷於逐草而居,就算是攻打城池,也絕不會留守,在搶掠一番之後,再揚長而去這一次,額哲汗不但在倭人的幫助下一舉搗毀了滿人在遼東的勢力,還運用了大明的影響力成功的得到了漠南東蒙古王公的認同,更得到了一筆豐厚的金銀,這三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報酬,足夠他的部族坐吃山空一輩子了是將這些銀子去拉攏各部族,組建一支強大的騎兵,也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更為重要的是,在他的後方,是極為安全的,要統一整個草原,他只需要調轉馬頭向西,與準爾部決一死戰便成了。

就在額哲汗離去的那一刻起,作為大明遼東特使的康成棟在送走了這些蒙古人之後副笑臉立即凝重起來,他回到了臨時的府邸,立即提起開始草擬起一份奏疏來,這份奏疏先是敘述了關外的一些情報,隨後對盛京之戰進行了一番剖析,最後話鋒一轉,直指奏疏的主題。

“陛下,遼東錯綜複雜,除有敵視的滿人部族分散各地,亦有額哲汗陳兵西畔曲與委婉,雖委身依附我大明,然倭人頑劣,兇殘無比,畏威而不懷德為鞏固遼東計,微臣以為當迅速組建遼東軍團,開赴遼東以震懾虎狼。”

康成棟寫完了奏疏,這才松了口氣即將那千戶叫來,讓他叫上一些可靠的人手,立即乘船開赴中都,儘快上呈天聽。

………………………………………………………………………………………………………………………………………………

在盛京大戰的同時,五路明軍如猛虎之勢,開始向著目標猛撲而去,看似風潮雲湧,但是在嚴明的組織之下,卻是井然有序,李霄的武漢軍團、沐劍銘的蘇南軍團分赴靈璧、蕭縣,試圖一舉將清軍兩翼的兩支綠營一舉擊垮,對中路的滿蒙軍馬形成合圍之勢,而孫堂福的成都軍團、張有德的海都軍團、徐達昌的殖民軍團也從各府縣出擊佯攻,以震懾中路的滿蒙八旗,給李霄與沐劍銘爭取一些時間。

而朱駿似乎逍遙地很。其實帶頭大哥皇帝老子地親征。是不可能親自上陣殺敵地。所謂地親征不過是坐鎮後方喝喝茶。看看軍報而已。倒是讓王秋很是鬱悶。原本朝廷調令他為近衛軍團總督時。他還很是興奮了一陣子。近衛軍團是什麼?那就是皇城禁衛軍。是保衛皇都和皇帝老子地嫡系軍團。是大明各大軍團中精銳中地精銳。是所有新式武器最先配地軍團。也是最榮譽地軍團。而皇上點名讓他做這個近衛軍團地總督。不單彰顯了他王秋在皇上心目中地信任。更說明了皇上看重他地能力。畢竟近衛軍團地責任最為重大。除非皇上對其十分信任。又相信他地能力。否則這麼多高階軍官。搶破了頭也輪不到他。

近衛軍團好啊。王秋地日子過得很舒坦。每日除了狠狠地折騰訓練那些士兵之外。還能有空調教調教太子。嘖嘖。這是多大地面子?相當於那些個太子地武略老師了。在這麼多軍團總督裡。他王秋見著了沐劍 (本書轉載文學網)

有德、李霄幾個。那腰桿可是挺得比槍桿還直。這叫叫面子。俺老王地軍團就在天子腳下。你們能嗎?俺老王軍團裡地火炮全部更換成了最新式地火炮。你們恐怕還要過了一年半載吧?俺老王每日晨練是親自調教太子地。嘖嘖。恐怕太子爺見著幾位都面生吧。王秋地這個近衛軍團總督。也確實讓張有德、沐劍銘幾個垂涎不已。

所謂有得必有失。令王秋苦惱地事終於來了。作為近衛軍團總督。他地任務是保護皇城和皇上沒錯。可是皇上雖然親征了。卻是決不能上前線去衝殺地。因此。問題就出來了。皇上不能上前線。那麼保護皇上地近衛軍團也不能上陣衝鋒了才是問題地關鍵。表面上說是親征。可在御駕一直都停在中都鳳陽呢。而近衛軍團自然也不可能有機會親自臨陣地。王秋這才現。近衛軍團雖然光鮮。可是說到底。這基本上只是一個閒職。因為近衛軍官除非在情況萬分危急地時候。是絕對不能上戰場地也就意味著王秋只能幹瞪著眼去總參謀部看著一個個軍團抵達目地地。隨後按著原定計劃進入戰鬥狀態。

到了這個時候。說王秋不後悔是假地。沒有功勞就意味著不能升爵。將來人家都是王公了。他總不能抱著一個小侯爵熬到頭白吧?可是王秋知道皇上地安全才是第一位。近衛軍團只能在後方老老實實呆著。是絕對不能上前線地。

朱駿倒是明白王秋地心思。不過關於這一點。朝廷早有定製。非功不能封爵。也就是說。王秋在近衛軍團待一天。這爵位是絕對不能許諾與人地。這就是規矩駿若是壞了這個規矩。百年之後。他地子孫鬼知道會封出多少公侯去。因此。這個先例是絕不能破地。朱駿自然知道王秋地苦衷。只好經常地召見他撫慰幾句。皇帝老子叫你別後悔。王秋自然裝出一副歡天喜地地樣子。表示保護皇上重如泰山算是沒有仗打。沒有功立。不能建功封侯。也是值得地。

接下來的幾天裡事情就有趣了,先是福全自朝鮮乘船抵達了崇明島經人押送到達了鳳陽,同時份大捷的奏疏也傳了過來,隨後還沒有過十天當沐劍鳴、李霄對綠營兩翼展開攻勢之際,又是一個捷報傳來盛京佔領,朱駿握住這份報捷的奏疏,都不由的手顫抖起來,關內的大戰剛剛開始,滿人的老家便被端了,這意味著什麼?

“傳旨。”朱駿對隨軍的小桂子布命令,請李定國、王秋二位將軍速速覲見,還有……”朱駿將報捷的奏疏丟給小桂子:“把這個迅速回江南,五日之後,朕要所有邸報的頭版都登載這個訊息,快去。”

小桂子見朱駿臉上掩飾不住的喜色,也立即放開了些,跟著笑了笑立即帶著奏疏跑了出殿。

在報捷的奏疏之下,還有一份康成棟的奏疏,朱駿將康成棟的奏疏攤開了,細細的看了看,隨後皺起了眉毛,口裡不由得喃喃念:“這個康成棟倒是個心細之人。”他合上奏疏,隨後依在鑾椅上不由得出起神來,鳳陽城作為中都,早已修建了連片的宮殿,而朱駿就在殿中安歇,一切御用品一應俱全,只是經過戰亂,許多東西都需要整理一番才能用上,就說朱駿坐的鑾椅,表面上似乎光鮮的很,可是往後一靠,立即便傳來嘎吱聲。

朱駿充耳不聞,思緒卻飄到了遼東,康成棟說的沒有錯,遼東的西面是察哈爾以及蒙古各部,這些人暫時要面對準爾的威脅,察哈爾人也與明人相互盟誓,可是這種盟誓說的好聽點叫承諾,說的不好聽些,其實就是放屁,只要有機會,蒙古人會不願意將自己的觸手伸入遼東,而在遼東的北部,則是倭人,倭人的秉性朱駿是知道的,現在還能控制他們,可是有機會的話,倭人也隨時可能作亂,南面的朝鮮看似安分,可是也不能對他們太過信任,更為重要的是,整個遼東境內,仍有許多零散的滿人,因此,組建遼東軍團,迅速的開赴遼東,是當務之急。

對於軍團的組建,朱駿倒不擔心,在南京新兵訓練營裡,還有一萬餘名新兵等待分配,從各軍團裡再抽調個幾百人去做骨幹,再讓皇家講武堂的畢業生中調一批過去,一個軍團的雛形也就成型了,只是這遼東軍團總督的人選卻讓朱駿犯了難,這個人必須有帶兵的經驗,有資歷也有功勞,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對遼東的局勢以及氣候都十分熟悉,遼東不比長江以南,這裡大部分地區都是熱帶,而在那裡,卻是漫天的大雪,千里的雪原,不同的氣候,這帶兵也是不同的。還有遼東的地形也必須熟悉,不可能讓新任的總督還需要花一年半載去慢慢適應慢慢熟悉,否則一旦出了亂子,可不是玩的。

最後朱駿把目

了康成棟奏疏的上半部分這上半部分的內容卻值上面提的是一名千戶,這個小小的千戶艦長,原本是北洋水師奉命給倭人輸送糧草的,這活兒已經幹了一年,察哈爾人反叛之後,千戶抓住機會,擅自行動,立即參與了對盛京城的戰鬥,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此人與德川綱吉、額哲汗算是並肩作戰過,與二人也有所瞭解。令朱駿疑惑的是,關於這個千戶的功勞,方才的報捷奏疏便已經寫上了,在漢人方面,此人立的是頭功是在這份奏疏裡,這個康成棟為什麼又提一遍?

朱駿雖不算是個聰明人,但是深處鬥爭的漩渦,立即明白過來,隨後望了望身邊的侍:“去問一問,這一次前來送奏疏的,可有一個千戶在其中。”

小內侍聽了,立即出了殿。

但凡送奏疏前來的,都必須先到宮門外等個一個時辰,以備隨時叫去詢問因此那小內侍很快便打了個來回:“皇上,是有個千戶在內。”

朱駿立即呵呵一笑,果然沒有出他的所料,這個康成棟倒是滑頭的很,其實事情很簡單,康成棟覺得這個千戶倒是總督的人選,可是他畢竟原先只是個隨軍觀政的畢業生,憑什麼本事向皇上推薦呢?這種事自然不是他能提的,畢竟是一方總督的人選,堂堂從一品的武官這個特使看上去光鮮,也不過是事急從權派出的畢業生,甚至連個九品小官都算不上,就算要提,自然也是隱晦的向皇上提醒一下罷了先是在奏疏的上面大大的誇了千戶一番,說出了此人的特長和功勞後再提出希望朝廷能夠組建遼東軍團,再把這個千戶送來報捷樣一來,皇上自然會注意到這個人不定還會叫那千戶到殿前去問一遍話,若是覺得滿意,這軍團總督還不是非這千戶莫屬了。

朱駿一下子豁然開朗,不禁莞爾,這個時候想一想,這個千戶倒是個人選,此人通曉遼東事物,對倭人、察哈爾人、朝鮮人都有一定的瞭解,在機會面前能夠果斷的上岸加入作戰,而且還立下了大功,唯一的瑕疵,便是此人只是一個小小的千戶,若是一躍為總督,就等於連線跳躍了四五個品級,這恐怕也足夠朝廷裡的那些個官員們唧唧歪歪好一陣子了。

先看看再說吧,朱駿打定了主意,對那內侍道:“去,把那千戶叫進來。”……………………………………………………………………………………………………………………………………………………………………

王志進原本只是個小人物,徹頭徹尾的小人物,滿人入關之後,他的父親帶著十三歲的他乘船抵達了呂宋,十年之後,他應召入伍,成為了忠勇營的一員,隨後,他隨著明軍東征西討,慢慢的升到了百戶,隨後,大明的水師擴建,他被調入了北洋水師中任千戶艦長,而在這個時期,千戶在大明實在太平常了,像他這樣的小軍官,沒有五百,也有三百,隨後,他的命運開始改變,他的艦船奉命給予倭人輸送物資和糧食,這一送,就是整整一年,他是南人,開始時對於寒冷的北方並不適應,更別說是那極北之地的北庭都護府,那裡吸一吸鼻涕,若是晚一刻擦拭,說不定鼻子下面便會凍成小塊小冰柱,天是冷的,地是冷的,甚至是空氣也帶著透骨的寒意,他默默的從帶領著他的艦船,還有一些徵調來的中小運輸船,從朝鮮到北庭,又從北庭返航,像所有明軍官兵一樣,恪守著自己的職責。

整整一年半的功夫,他適應了這裡的空氣,也適應了與倭人如何打交道,如果不出差錯,或許在三五年之後,他會被晉升為遊擊將軍,可是盛京一戰卻改變了他的命令。他確實是有點膽識的人,這些膽識有的與生俱來,有的是在軍伍中培養,還有一些是在夜校中灌輸的,他像所有明軍官兵一樣狂熱的忠於大明皇帝,也有所有人一樣對滿人充斥著骨的仇恨,正因為如此,在得知察哈爾人出現在遼東之後,他毅然的下令艦隊所有作戰人員登陸,參與戰鬥,這個決定頗有些抗命的味道,因為北洋水師對他的命令只是讓他輸送物資而已,他敏銳的抓住了機會,帶著艦船上的火炮和士兵登陸,憑藉著平常與倭人的關係,立即成為了征戰遼東的三巨頭之一。

而此刻,他站在宮外,等待著皇上的召見,事實上,召見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他只是一個小人物,而皇上看了報捷的奏疏,除非覺得奏疏中有些問,否則絕對不會讓他進宮覲見,而他在這裡等著,只不過是因為皇上又那麼個百分之一的問而已。

(全本小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