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超級高科技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亞局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亞局勢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亞局勢

“上,上,都跟上。”

“快逃,他們又來了。”

“上帝,救我。”

無數英軍繼續在向上帝祈禱之中被無情地收割了生命,滿地都是他們的屍體,和帶血的殘肢斷臂,一名英軍士兵的頭顱如皮球般在地上滾了十幾下,滾入了海面之中,濺起了一片水花。

“差不多了,收隊”左雲峰看到英軍的大部分軍艦已經基本報廢,營地一片狼藉,這次轟炸已經對蘇丹港基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一這個軍港幾乎無法重新使用了。

而大部分飛機上的彈藥也差不多耗盡,英軍少數人已經在用高射炮對空射擊,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他果斷終止了空襲。

飛機分散開來呼嘯著離開了蘇丹港,如一群傲氣十足的蒼鷹一般,雄赳赳氣昂昂地離開了,留給敵人的是無情的毀壞和痛苦的哀嚎。

這次空襲造成了英軍水面艦隻損失大半,兩艘主力戰列艦被擊沉,只有少數幾艘中小型艦艇受傷較輕,可以修復繼續使用,地面人員傷亡達到三千人左右,可謂是已經給他們造成了重創,一無法恢復元氣。

在紅海曼德海峽巡邏的幾艘英軍艦艇,也被振**潛艇發射的水雷沒有例外地擊沉,沒有一艘逃回了紅海海面。

第二艦隊潛艇的突然襲擊,使得英國人的艦隻毫無準備,他們也鞭長莫及,對來自水下的幽靈手足無措,在逃跑過程之中逐一損失,毫無還手之力。

莫拉從此看到了振**潛艇先進的偵測手段,和魚雷技術的領先,在海戰之中佔有絕對優勢,大為感嘆,相比之下,土耳其海軍相形見絀,戰力實在是太弱。

一向以為可以依靠紅海德曼海峽阻止任何一支海空力量侵犯他們的北非領地的英國人,這次不得不發出了一聲發自內心的驚歎,因為他們製造的飛機航程遠遠不及振**的飛機,甚至達不到對手的一半,這對於英國航母與振**航母進行海上對抗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英國人徹底認栽了。

英國人,中國可以在亞丁灣起飛戰機,然後對一千公裡外的蘇丹港基地進行空襲,這意味著對手可以在比己方更遠的距離起飛艦載機,而己方只能靠近到飛機的作戰半徑內,才能對對方艦隊進行空襲,這對於海戰而言,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對偵察能力的要求更高。

但飛機的飛行半徑卻遠遠低於低於對手,要在對手之前,先他們,那將是很難的事情,除非對方的偵察機和偵察船恰好過了己方敵艦隊,否則根本沒有機會接近對方,雙方航母實力的差距已經顯現出來,雖然英國擁有四艘航母,但他們也不敢輕易撼動振**第二艦隊的鋒芒。

“中國人來了”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聽聞蘇丹港海軍基地遭到中國航母艦隊偷襲的訊息,立即發出了一聲耐人尋味的感慨,這一聲讓全體英國人感到刺骨的冰寒,彷彿在他們的心頭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第二天歐洲大部分媒體的報紙都用丘吉爾的這個感嘆詞作為重大版面訊息,刊登了中國艦隊空襲蘇丹港,然後神秘撤退的訊息。

“中國人奇襲蘇丹英軍基地,給協約國迎頭痛擊,昭示著中國海軍已經高調介入了歐洲地區的戰事……”

“在即將結束東南亞和南亞的戰事之後,中**隊已經將觸手伸到了阿拉伯半島地區,他們強大的航母艦隊已經讓協約國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威脅……”

“中國人是否會派遣地面部隊進入歐洲,這場戰爭究竟何時結束,歐洲戰局是否會朝著有利於同盟國的方向改變……”

各大報紙都釋出了的觀點,大家都為這次空襲造成的軍事和政治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揣測,大多數歐洲國家認為,中國人很快便會介入歐洲戰場,無論是提供地面部隊,航母艦隊,還是武器裝備援助,都將極大影響歐洲戰爭的進度和格局。

同盟國陣營內一片歡呼,高聲叫好,協約國則一片哀鳴,這意味著歐洲戰場上雙方力量的對比即將發生巨大變化,力量的天平很顯然正在朝同盟國方向傾斜。

此戰之後,英軍立即宣佈將紅海內的所有海軍艦隻都退至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區,紅海地區立即成了海軍艦隊的真空區。

而振**航母也不敢輕易進入紅海,因為紅海是一條綿長的水道,北部是通往地中海,位於埃及境內的蘇伊士運河,南部是連線印度洋的曼德海峽。

任何國家艦隊進入紅海內,都有可能被敵人堵截在蘇伊士運河和曼德海峽而無法逃脫,即便是振**擁有強大的艦載機,但也無法保證敵人會在海岸佈置防空炮火和對艦攻擊火炮,也無法防止敵人在紅海內進行潛艇戰和水雷戰,很容易被堵死在紅海內而無法逃脫。

所以無論是協約國艦隊還是同盟國艦隊,都不會輕易進入紅海地區,事實上這一地區在歷史上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海戰,任何海軍力量都不敢冒險在紅海作戰。

同樣地中海地區也是屬於受到歐亞非三個大陸包圍的內海,同盟國艦隊要進入地中海,將很難和協約國的艦隊進行戰鬥,因為這一地區的海岸線幾乎都在協約國控制下,進入地中海就會被敵人關門打狗,根本無法逃脫。

一戰期間,協約國曾經組織過五十萬兵力在黑海和地中海連接點的土耳其海峽進行登陸作戰,企圖攻佔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但由於海峽很狹窄,協約國登陸艦只和人員受到了土耳其岸防火炮的猛烈打擊,在經過幾個月的登陸和反登陸作戰之後,協約國傷亡超過十三人萬,最終這次登陸作戰以失敗告終。

狹窄的土耳其海峽,給土耳其提供了天然的防守要塞,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是典型的地理壞境對戰爭的巨大影響,佔有地利的軍隊,很容易取勝的原因。

同樣由此可以看出為俄國人要將魔爪一直伸向東亞和西伯利亞地區,因為俄國沿海的波羅的海和黑海、裡海,都是內海,俄國艦隊要進出大西洋,都有可能會被別國堵截在狹窄的海峽而無法通行,俄國北面的北冰洋地區到了冬季結冰也無法通行,所以俄國千方百計威逼之下,從清朝獲得了海參崴地區這一天然不凍良港,從而使得俄國海軍擁有了通向大洋的海港。

但不幸的是海參崴港所面對的日本海,也被朝鮮和日本之間的對馬海峽和狹長的日本島封鎖在內,俄軍太平洋艦隊依然被封鎖在日本海內,受到很大牽制,由此二戰結束後,蘇聯果斷地出兵佔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就是要使俄國擁有直接面向太平洋廣闊水域的島嶼,這樣俄海軍才真正可以直接通向大洋,而不用受到別國的牽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種地理環境的限制,在戰爭之中有很大的影響,海軍如此,陸軍影響則更大,所以對於紅海而言,第二艦隊同樣不會進去犯險,還是老老實實呆在廣闊的印度洋水域,而可以隨時機動作戰。

紅海偷襲事件發生之後,果然如李國強分析的那樣,英軍沒敢集結艦隊進入紅海地區尋找第二艦隊航母決戰,他們只得忍受了遭受襲擊的痛苦,而無法對振**進行報復。

振**第二艦隊隨後一直在亞丁灣附近海域巡航,威懾協約國艦隊和商船,使他們放棄了使用蘇伊士運河作為交通要道的選擇,而至此協約國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從歐洲至遠東地區的聯絡。

八月底,印度的叛軍在中國政府的支援下,武裝越來越強大,逐漸達到了超過二十萬人的部隊,他們逐漸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區,將英軍包圍在了印度西南部的幾個邦內苟延殘喘。

而到了九月初,和歐洲本土失去聯絡多日的英軍不得不選擇了舉起白旗,因為他們的孤軍奮戰已經顯得毫無意義,失敗已經成了遲早的事情,英軍士氣低落,也無心抵抗,只得選擇了投降。

印度**之後,立即在萬民狂歡之中宣佈成立了以甘地為總理的印度新政府,甘地在建國大典上第一個感謝的國家就是中國,第一個承認印度**的也是中國,中國政府也第一和印度建立了外交關係,互派了大使,兩國關係一開始便定位為戰略伙伴關係。

印度雖然宣佈保持中立,但表示願意向中國提供陸上通道,和土耳其建立聯系,這一點中國政府也表示十分感激。

到了九月份之後,迫於形勢的壓力,緬甸英軍終於向振**投降,躲入叢林的英軍已經失去了緬甸當地人的支援,他們已經無力再戰,緬甸新政府此時也已經成立,類似於馬來西亞的親華政權保證了緬甸和中國的同盟關係,振**獲得了緬甸東南部港口的基地,為將來在印度洋的軍事行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亞局勢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南亞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