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章 功高蓋主?武將的心酸苦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章 功高蓋主?武將的心酸苦淚

白起的結局是悲哀的。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九月,秦國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

此時正趕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動。

二年正月,王陵攻邯鄲不大順利,秦王又增發重兵支援,結果王陵損失五校秦軍。

白起病癒,秦王欲以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對秦昭襄王說:“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秦昭襄王一聽白起不發兵,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

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

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

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範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由於病體不便,白起並未立即啟程。

三月後,秦軍戰敗訊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

沒有辦法的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

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拿起劍自刎時,仰天長嘆:“我對秦國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

過了好一會兒,白起又說:“我本來就應該去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手中沾染了如此之多無辜的鮮血,這就足夠死罪了!”

說完自殺。時為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

…………

轟!

這個資訊一透露。

真如同五雷轟頂一樣,轟得白起腦瓜子嗡嗡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白起惶恐不安,臉色難看,身體都不由自主的顫抖了起來。

剛才他還是一副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模樣,而此時此刻,卻像是打了敗仗的將軍。

垂頭喪氣,英雄遲暮。

“不可能!怎麼會!我不相信!”

白起無論如何都不敢相信,一直無比信任自己的秦昭王,竟然會將自己賜死。

要知道,在長平之戰前已經是被加封為武安君的白起,長平之戰立下了不世之功,秦昭襄王對白起已經是封無可封地步。

武安君已經是當時對於武將來說,最最最至高的稱號了。

秦昭王對於白起,可以說是無比信任的地步。

“大王如此信任於我,為何會不聽我的意見呢?攻打邯鄲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啊。”

“再說了,我並不是故意拖延不去啊,這不是年老體弱,生病導致的嗎?”

“大王真就如此無情了嗎?”

白起想不明白。

就算是嫌自己功高蓋主,可一個年老體弱的自己,又有什麼資格能威脅到秦昭襄王呢?

…………

這一刻,所有武將都嘴角都抽了一下,這是他們心裡都不願意揭開的一塊傷疤。

自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建立以來,標誌著中央集權制度的雛形已經出現,也就意味著皇帝從此以後,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

歷朝歷代的朝堂之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各級官員也經常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的忠心,同時這句話也從側面例證了君權至上。

而維護君權的則需要依靠軍隊,也就是說,如果皇帝的手中的兵權太少,那麼他的權力就會受到威脅。

通常那些為帝國立下汗馬功勞,且手握重兵的將軍,很多都成了皇帝眼中威脅君權的人。

皇帝一般情況下,都會找藉口罷免他們的兵權,甚至置他們於死地,從而保障自己的權利不受威脅。

在各朝各代的武將看來,白起的死是很常規的。

太正常不過了。

只因為白起太過耀眼了。

百戰百勝,功績逆天。

這樣的一個武將,皇帝會允許他存在嗎?

雖然白起已經老了,但那時候的秦昭襄王也不再年輕。

所以他怕,怕自己的後代壓不住白起。

索性用一些藉口把白起給賜死。

白起敢反抗嗎?

不敢。

反抗的結果,可不單單只是白起死而已了。

違抗皇命,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白起的死冤嗎?

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

說到冤枉,岳飛等人才有話說。

岳飛居於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一生戰功卓著,殺的金兵節節敗退,甚至讓金兵生出了一種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由此可見,岳飛對於大宋江山,可謂是功不可沒。

岳飛的結果呢?

很美好嗎?

其實不然。

按道理來說,岳飛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應該得到嘉獎的。

可是岳飛素來主張收復山河,迎回二聖,這讓宋高宗十分反感,他的岳家軍也讓高宗皇帝十分忌憚,加之秦檜在一旁煽風點火,誣陷岳飛有起兵謀反之心,皇帝正好藉著這個莫須有的罪名,賜了岳飛死罪。

臣子,終究是臣子。

當一個臣子有資格、有能量去動皇帝的蛋糕時,那麼他就離死不遠了。

如果白起死的很冤的話,那麼岳飛、年更堯,高長恭等人就有話要說。

…………

“什麼?說白起就說白起,扯到本將軍身上做什麼?”

“本大將軍備受先皇和聖上的信任,怎麼可能會像白起那樣被賜死,本將軍是絕對不信的。”

“這一定是胡說八道,一定是這樣子!”

大清。

大將軍營帳中,年羹堯被嚇了一跳。

本來他正喝著美酒,吃著羊肉,看著盤點影片,日子好不快活。

可看到影片中提到了他,頓時就淡定不了了。

幾個意思?

這是我本大將軍會和白起的下場一樣?

被聖上賜死?

這怎麼可能呢。

年羹堯打死也不信。

“我年更堯在康熙年間就曾立下過汗馬功勞,為康熙帝平定準噶爾叛亂,保障了後勤補給,康熙帝也因此十分欣賞我的才幹,還御賜給我一把弓矢。”

“自此以後,我得到康熙帝的欣賞,平步青雲,官至封疆大吏,康熙六十年,青海地區發生了叛亂,我年羹堯更是利用當地部落土司之間的矛盾,制定了“以番攻番”的策略,迅速平息了這場叛亂。”

“哪怕是雍正帝繼位後,對我年羹堯也是特別倚重。”

“就比如,雍正元年十月,青海地區再起戰火,雍正命我接任撫遠大將軍一職,坐鎮指揮平叛工作,雍正二年初,叛亂被順利平息,我年羹堯也因此名震西部邊陲,享譽朝野。”

“皇上再次對我年羹堯加官進爵,甚至連我的兒子和父親都封公列侯了。”

“我年羹堯做到這個份上,已經是成為了皇上的心腹重臣。”

“就連朝中的大事,皇上都會找我年羹堯交換意見,甚至我轄區內所有官員的任命,都由我年羹堯自己決定。”

“就皇上如此信任於我,怎麼可能會賜死我呢?”

“開什麼玩笑,我年羹堯會功高蓋主?”

“功……功高蓋主……”

想到這裡,年羹堯淡定不了了。

對啊!

功高蓋主。

不要忘了,岳飛怎麼死的。

那不就是功高蓋主,被宋高宗給賜死的嗎?

“難道我年羹堯真的會像影片中所說的那樣功高蓋主,然後如白起一樣被皇上賜死?”

“若是真的……我該怎麼辦?”

此時的年羹堯慌亂無比。

若皇上賜死自己的聖喻真下來了怎麼辦?

逃嗎?

可這天下都是大清的,逃到哪裡去?

造反?

呵呵,更不現實。

雖然自己手握重兵,整個西部地區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但是,這也根本都不過雍正皇帝啊。

他只需要一大堆子虛烏有的罪名,就能將自己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一刻,平日裡風光無限的大將軍年羹堯,也怕了。

他怕自己就是下一個白起,看來自己以後,得低調點行事了。

…………

而民族英雄戚繼光也是有感而發:

“都在羨慕武官至高無上,統帥萬千兵馬,可誰又能明白武官的心酸。”

“做不出功績會被聖上認為是飯桶一個,功績太多成就過大又會引起聖上猜疑。”

“呵呵,功高蓋主,多麼無力的解釋。”

“哎!”

“我不就是個活活的例子嗎?”

“聖上的一卷聖旨,就能決定我等武官的升降,哪怕讓我等去死,也不過是一句話罷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此刻,帝王群裡炸了。

始皇帝嬴政:“這仙人,放這種影片,讓天下人怎麼想朕。”

“在他們的眼裡,皇帝就成了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的人了。”

“也得虧他是仙人,如果是凡人,無論是誰,敢嚼朕的舌根,朕肯定一劍劈了他。”

李世民:“政哥說的對,仙人什麼話都說,實在對我等太不友好,如果不是仙人,我也會一劍劈了他。”

朱元璋:“加咱老朱一個。”

劉邦:“其他人說這句話也就算了,你朱元璋好意思?”

“據你的盤點影片和朕的瞭解,你朱元璋殺的功臣,一點也不少吧。”

朱元璋:“劉邦,放你娘的臭屁!搞得你自己多好一樣,”

“韓信、彭越、英布是不是你殺的?”

劉邦:“那我也沒你殺的多。”

朱棣:“父皇,咱先別說了。”

…………

平行時空大明。

永樂大帝朱棣一臉無奈。

心想自己的父皇還敢討論這件事情,那不是擺明了讓別朝帝王啪啪打臉嗎?

作為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很清楚啊。

朱元璋能從一個窮苦的放牛娃和小沙彌登上皇帝的寶座。

才能和實力少不了,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於那些和他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許多開國功臣。

不料,朱元璋即位後,為防止他們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竟製造種種藉口,向握有軍政大權的元老重臣揮起了屠刀。

朱元璋先是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處死了胡惟庸和有關的官員,同時宣佈廢除中書省,不再設丞相。

並藉此大興黨獄,認為凡是對朱姓統治有危險的功臣良將,都被指為胡黨案犯,滅族抄家,十年中殺了三萬多人。

1後來,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大將軍藍玉,又以此羅織罪名,殺了一萬多人。有些開國功臣,如身冒百死,戰功赫赫的大將傅友德;曾被朱元璋譽為“忠賢集於一身”的太子之師宋濂;曾被朱元璋贊為“勳臣第一”的兒女親家李善長,最後都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或殺掉、或賜死。

右丞相徐達,是跟隨朱元璋起兵的同鄉,幾十年來出生入死,屢建奇功,一直是明軍的統帥,被公認為功臣之首,他對朱元璋忠順恭謹,朱元璋多方偵伺也尋不出他的過失。

然而朱元璋,最後乘徐達身患背疽忌吃鵝肉的時候,賜他熟鵝,最終導致徐達流涕而食,不日即死。

再來看看漢高祖劉邦,他誅殺的只是韓信、彭越、英布等幾個將領,而朱元璋透過“胡藍之獄”,株連蔓引,幾乎把開國功臣殺個精光。

不可否認朱元璋立下的功績,但在殺功臣這一塊,的確有些太過。

雖然從他的出發點他是對的。

“哎,回想起這些事情,朕就非常無奈。”

“朕的父皇,殺起功臣來,一點都不含糊。”

“朕還記得,那段日子裡,大明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文武百官都怕的要死,以至京官每日早晨上朝,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著回來,總要先和妻兒訣別交待後事。”

“就連大哥,看到功臣們的悲慘下場,心中都對父皇,曾勸諫說父皇少生殺戮。”

“可父皇的意志,誰能違抗。”

“父皇把一根棘杖丟在地上,讓大哥拿起來,這些道理,朕都懂啊。”

“朕很羨慕大哥,父皇能疼他到如此地步。”

“為了清理大哥上位的障礙,父皇不惜殺了那麼多功臣,心甘情願忍受所有朝中大臣心中的謾罵,這是多麼的不易啊。”

“朕還記得父皇說過的那句:棘杖有刺扎手,我替你把刺除掉,再交給你,不是更好嗎?”

“父皇形象地把功臣們比做棘杖上的刺,因此必欲除之,以保大明江山永固,朱家子孫永享君臨天下的最高權力。”

“所以這種事情,也不能怪父皇啊。”

“畢竟父皇,心中掛念的,是大明的穩定,是大明的天下。”

朱棣搖頭嘆息。

對於白起的遭遇,他打心裡是感到惋惜的。

但是沒有辦法,規則就是這樣。

為了國家的穩定,不安定的因素必須清理掉。

“哎!世人都說皇帝好,可又有誰知道,當皇帝,也沒那麼容易當啊!”

————

ps:作者新書《我橫推了超凡世界》,玄幻爽文,爭霸流,人物、情節都非常不錯,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多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