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章 若早死十年,他便是千古明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章 若早死十年,他便是千古明君

【這位帝王,是功勳之帝和昏庸之帝的結合體。】

【他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

【在位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

【這種盛世,正如大詩人杜甫在詩中所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雖說開元年間的繁榮景象,是唐朝百餘年來社會發展所積累的成果,並不是唐玄宗君臣一時所能創造出來的奇蹟,但這與唐玄宗君臣的孜孜求治,政治比較清明,也是分不開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開元盛世期間,大唐萬邦來朝,國威四布,對內則百姓安居,路不拾遺,簡直就是歷代文人士子眼中的繁華盛世,千百年來一提唐朝便離不了開元盛世。】

【他作為彼時當政的皇帝,這盛世自然有他很大的功勞,各種英明神武,勤政愛民,廣納人才的讚美之詞不絕於耳,當時的人就都大讚皇帝聖明了,發自內心的各種讚美。】

【同時,他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靺鞨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紇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寵愛楊貴妃,加上他的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由盛轉衰埋下伏筆。】

【這位帝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若是早死幾十年,他就是妥妥的賢君一個。】

大唐。

看到這裡,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兩人,只感覺內心猛然一震。

唐玄宗李隆基愣住了。

他不敢相信,會在昏庸帝王榜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一旁的楊貴妃同樣呆滯在那裡,裝水果的瓷盤從手中滑落,重重的砸在地上。

哐鐺一聲,碎了滿地,水果滾得到處都是。

也正是這一聲,將呆滯的兩人給拉了回來。

“不可能!絕無可能!”

“朕怎麼可能是昏君!”

“看看如今的大唐,是多麼的繁華,疆域是如何的遼闊,百姓生活是如何的充實。”

“朕將大唐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甚至遠超太宗皇帝。”

“朕的這般作為,怎麼可能是昏君!”

李隆基完全不敢相信。

此刻的他是絕望的。

現在的他,自覺已經趕上了秦皇漢武,隋文唐宗等帝,正高興著呢,結果給他來了這一出?

他多麼希望是仙人弄錯了。

楊玉環同樣難以置信。

在她的心中,李隆基就是最完美的帝王。

“不可能!”

“陛下是華夏史上最完美的帝王,在臣妾看來,太宗皇帝都比不上陛下。”

“陛下怎麼可能是昏君!”

“一定是仙人弄錯物件了!”

————

大明。

“咱剛剛就說怎麼這麼熟悉,原來是李隆基這小子啊。”

看到李隆基的名字,朱元璋恍然大悟。

“李隆基這個人,還真如仙人所言。”

“若是死得早,便是華夏有名的明君。”

“真是可惜了!”

“在位後期的一系列操作,簡直給咱老朱震驚到了。”

“簡直判若兩人啊!”

“咱還以為是被奪舍了呢。”

盤點影片再繼續:

【唐玄宗李隆基是個有本事的帝王,他開創了開元盛世。】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開元盛世的締造,是在貞觀之治和女帝武則天的基礎上實現的。】

【開元盛世和貞觀之治不同,前者吃了大唐幾代帝王的紅利,而後者是在隋末百廢待興之基礎上實現的,兩者的難度是不一樣的。】

【既然是盤點昏君,而唐玄宗李隆基得以上榜,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開創了開元盛世之後,李隆基完全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

【李隆基沒有了先前勵精圖治的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

【李隆基因所寵武惠妃讒言,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並殺害,這就是著名的玄宗殺三子。】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日夜寢食不安,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聽人說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琩的妃子楊玉環美貌絕倫,豔麗無雙,就將她招進宮裡,楊玉環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

【搶奪他人妃子,這本就是一件恥辱之事,更何況還是當朝帝王。】

【天寶年間,唐玄宗李隆基驕奢淫逸,揮霍無度。】

【他對後宮的賞賜錢不計其數。】

【戶部郎中為了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並且還告訴唐玄宗,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身為大唐帝王,李隆基不僅不問這些經費的來源,反而對這種阿諛奉承自己的大臣,益厚遇之。】

【將王鉷升為御史丞、京畿採訪使。】

【大奸臣楊國忠為了討好李隆基,屢次向他報告說倉庫如何豐富。】

【在李隆基帶領大臣檢視國庫時,楊國忠早把各地應輸往京師的租和地稅變成布帛,存於國庫,李隆基看了當然高興。】

【他想當然的以為如今的大唐繁榮無比,於是他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絲毫不心疼。】

【在用人方面,他也不復以往的明智,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而口腹蜜劍的李林甫卻被他重用,同時他還重用了楊國忠等奸臣佞臣。】

【在位晚期,奢侈之風也更加嚴重,李隆基為了討貴妃的歡心,可謂費盡心機,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李隆基還下令開闢了從嶺南到京城長安的幾千裡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

【有了李隆基帶頭,大唐朝廷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楊貴妃所好,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

【大唐表面的昇平,掩蓋不了潛在的危機,各種矛盾的不斷激化,禍亂已經近在眼前。】

【而李隆基本人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

【大唐朝廷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

【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李隆基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唐朝大傷元氣。】

【西邊和吐蕃的關系惡化,開戰後互有傷亡,損害了歷來的和睦友好關係。】

【西南和南詔國同樣如此,由於邊境將領的驕橫跋扈,致使本該平息的衝突日益升級,結果唐朝徵兵和南詔開戰,先後戰死、病死的唐兵達二十萬之多。】

【而最可怕的還在後面。】

【節度使安祿山引發的安史之亂,不僅給當時的大唐帶來了巨大的危害,讓大唐王朝走下了神壇,更為後世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看到這裡,李世民已然氣炸。

————

ps:本來不想寫李隆基的,但是安史之亂的危害實在太大,又不得不寫,我們這裡指的昏庸,是他在位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