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開局盤點歷史十大事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君臣談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八章 君臣談話

前方戰事不利,秦軍在邯鄲城下圍攻數月,卻始終不得存進。

面對如此局面,秦昭襄王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白起。

連番下詔,甚至連範雎都派去了,可白起就是推辭不去。

最終沒有辦法,秦昭襄王只能親自來到白起府上。

君臣二人相對而坐,像這樣的談話,曾經白起和秦昭襄王已經有過無數次了。

可這一次,氣氛明顯有些不對,白起面對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對待白起,都發生了一些微妙的改變。

“武安君可知道邯鄲戰事?”

“聽說了一些。”

“那武安君有何看法?”

“臣不敢說。”

對此,白起面色淡然的回道,面對白起的這番回答,秦昭襄王也沒有在意,依舊平和地說道。

“武安君乃武將,大可暢所欲言,寡人不怪。”

“更何況寡人與武安君,是何等的情誼啊。”

聽聞這話,白起目光平靜的看著秦昭襄王。

“暢所欲言?”

“但說無妨。”

對於秦昭襄王這一次來的目的,白起自然是心知肚明,既然如此,那也就沒必要繼續藏著掖著了,沉思片刻,白起直言不諱的說道。

“我王是想讓末將去攻打邯鄲?”

聞言,秦昭襄王也不否認,只是面色一正,鄭重的問道。

“如何?”

對此,白起搖了搖頭,見狀,秦昭襄王語氣微沉道。

“為何呀?”

“時機已過。”

白起淡淡回道。

“末將之前早已言明,此時攻趙,必不得勝,此乃肺腑之言。”

“武安君乃常勝將軍,百戰百勝,怎會有攻不下的城池,打不敗的敵軍。”

“王上謬讚,邯鄲前線之戰事,末將略有耳聞,那趙軍果然上下一心,異常勇猛,這絕非將帥之優劣就能夠改變的。”

“所謂戰事只能因勢利導,不可逆爾。”

聽聞白起這番話,秦昭襄王冷冷一笑道。

“寡人知道,全軍上下多半是武安君之手下,軍機要務怕是還未到寡人耳中,卻已經先到了武安君府上。”

這話一出,白起心中越發沒落,曾經的君臣信任,如今已然出現了一道裂痕。

面無表情,白起低聲道。

“王上何出此言?”

“寡人是想說,我秦國之軍,還要仰仗武安君之神威,遙想當初楚地五千,何其壯闊,楚國將士過百萬,何其英勇,然,武安君只率數萬秦軍南下,便拔其國都,焚其祖廟,使楚人震恐,從此東遷而不敢西向。”

“之後,韓魏合縱伐秦,武安君所率秦軍,不足其聯軍一半兵力,卻又在伊闕大破兩國之軍,斬首二十四萬,韓魏從此淪為秦國附庸。”

“武安君之大名,天下莫不聞,如今,趙國士卒十有八九戰死長平,國力虛弱,民不聊生。”

“寡人又出兵數倍多於趙軍,武安君以往以寡擊眾,取勝如神,更何況如今以眾擊寡,以強擊弱。”

“若是武安君統兵出戰,想必早就攻下邯鄲了。”

秦昭襄王這一番話,看似是在例數白起這一生的功績,但實際上已經是在表達對白起的不滿。

前線戰事不利,白起面對王命卻又再三推脫,死活不願意統兵出戰。

聽聞這一番話,白起心中越發悲涼,只能微微躬身道。

“王上,一年前白起諫言吾王應乘勝追擊,取邯鄲而滅趙,我王遲疑,給了趙國以喘息之機。”

“如今的趙國耕種養財,積蓄國力,扶孤幼,增士卒,君主折節,善待其臣,臣子推心置腹,禮遇下士。”

“那平原君乃是趙國封君,趙王王叔,竟能令其妻妾縫補於行伍之間。”

“那趙王,更好似當年之越王勾踐,被困於會稽之時,臥薪嚐膽,更效仿勾踐獻西施於夫差,派其王族兄弟子妹赴列國,或和親,或為質,以此籠絡人心。”

“那趙國本就是天下強國,如今舉國上下,人臣一心,百姓合力。”

“此時攻趙,趙必死守,挑其戰,必不肯出,圍其國都,必不可破,攻其列城,必不能拔。”

“若我秦軍出而無功,列國諸侯必生噁心,外救必至。”

“如此內外合力,非但不能得勝,反要自陷困境。”

“故,出兵邯鄲,末將只見其害,未見其利。”

“還是勸我王撤兵而返,擇日再戰為上。”

白起這番話說的是推心置腹,這也是他真心所向,此時攻趙白起看不到有絲毫益處。

然而,聽完白起這一番勸說,秦昭襄王卻是面色不變道。

“寡人知其不易,所以才親自來請武安君。”

秦昭襄王完全沒有改變主意的跡象,見狀,白起無力道。

“就算白起親征,也不能扭轉戰局。”

“況且...........白起舊傷未愈,還望我王體諒。”

話落,秦昭襄王沉默,白起也沉默下來,兩人久久不語,房間內落針可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君臣二人就這樣對坐著,半響之後,秦昭襄王才開口說道。

“好,寡人知道了,既如此,武安君好好養傷。”

說完,也不等白起回話,秦昭襄王就起身準備離開,見狀,白起自然起身相送。

君臣一前一後的走到殿外,秦昭襄王突然抬手,道。

“不必送了。”

見狀,白起行禮。

“恭請吾王斟酌末將之言。”

而對此,秦昭襄王卻沒有回應,邁步離開了白起府邸。

這一次君臣之間的談話,讓白起和秦昭襄王都察覺到了一個變化。

那就是這對曾經相互信任,默契無間的君臣,已然出現了一道裂痕。

君有憤,臣有怨,這一次的談話就這樣結束。

看著秦昭襄王離去的背影,白起站在原地久久不語。

他心裡知道,或許回不去了吧,自己和王上之間。

在秦昭襄王的心裡,如今的自己恐怕已經是功高蓋主,不尊王令,持功而驕了吧。

一時間白起心裡悲涼更甚,曾經自己為秦國立下的那些赫赫功績,如今再看,竟仿若鏡中花水中月一般。

是那般的虛幻,在世人屠,殺神,白起苦笑一聲,這樣的名號又有什麼用呢?

連自己一心效忠的君主如今都不再相信自己,這是多麼的可悲。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